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念娘归录 >

第63部分

念娘归录-第63部分

小说: 念娘归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干什么呢!”李氏一脸惊奇,接着又满脸笑意的道:“跑这么快也不怕把隔夜饭给颠出来!”

    卫鸿峰本来听见前一句本来还想骂余念娘太恣意妄为,乡野小民上不了大场面。再听李氏后一句,只觉得心中一阵翻腾,胸口闷闷的。他皱起眉头一脸嫌弃:“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李氏脸都气白了。

    卫老太太知道是余念娘后什么话也没说,靠在大迎枕上重新闭着眼睛。

    孙老头驾着马车越过卫府车队,接着又赶超池郎宜的马车,一阵风似的将车队远远的甩在后面,直到看不见车队的影子,他才问马车里的余念娘:“姑娘,咱们现在还要这么快吗?”

    玲珑撩起帘子,不满的道:“他们都不等咱们,咱们难不成还要等他们?”

    孙老头讪讪笑了笑,这姑娘好说话,可姑娘身旁这丫头嘴太俐。出发的时候他只不过说了一句:万一追不上车队,遇到山匪怎么办?

    小丫头就数落了他一路,要不是姑娘发了话,估计他现在还被这丫头训呢!

    所以,这次孙老头聪明的没再说话。

    马车内传来余念娘的声音:“不用那么快了,也不用刻意减慢。”

    “是,姑娘。”孙老头高兴的应道,收起马鞭,惬意的靠着马车,让马儿自己跑。

    在孙老头心里还是觉得跟着车队更安全。

    可惜车队的速度似乎很慢,走了两个时辰也没见后面的人追上来。余念娘让马车靠边,孙妈妈和玲珑扶着余念娘下了马车。

    按照他们出发的时辰来算,现在也不过刚好午时末。照常理是该歇息打尖,不过,孙妈妈却拿出早晨熬汤的沙罐,玲珑帮着生了火,一幅打算熬汤的架势。

    孙老头坐在树下抓耳挠腮,欲言又止。

    生起火,过了一会儿,罐子里有咕噜的水声,孙妈妈立刻拿了一只碗,将里面的汤倒进碗里,玲珑将汤端给了余念娘。

    孙老头暗松一口气,还好是热汤不是熬汤。不然恐怕汤还没熬好,车队就追上来了,到时候又把他们甩得远远的。

    休息了一会儿,孙妈妈和玲珑收拾好东西,几人再次出发。到天黑之前到达了一个小镇,马车停在镇外,没一会儿车队就来了。

    众人选了一家舒适的客栈住了下来,好好的吃了一顿。翌日一早,车队再次出发。

    孙妈妈借用客栈的厨房熬了药汤,余念娘喝了一碗,送了一碗给卫老太太。剩下的余念娘让孙妈妈和玲珑分食。

    车队速度不快不慢,中途偶尔下车休息几次。天黑的时候若是没有找到客栈便野外扎营。

    同样,翌日清辰,孙妈妈生火替余念娘熬汤,因为不如客栈方便,等到车队要启程的时候,余念娘又在喝汤。

    卫鸿峰一脸不高兴。

    余念娘喝完汤,不紧不慢的上了马车,就如在忻州的时候一样,刚上路的时候马车走得很平稳,一柱香后,车速快了起来,若是遇上平坦的官道,余念娘便让孙老头竭力催马赶路,若是路面不平坦,依旧不快不慢行进。

    反正从太原府出发的时候,余念娘特意让孙妈妈多准备了两床棉被铺在马车里,车子跑起来也不算颠。

    于是乎,一路上,余念娘的马车不是急吼吼的追赶超越车队,便是摇摇晃晃半天也不见人追上来。

    若是住客栈,众人一起起程,池郎宜的马车就走在最后。如果是在野外扎营,卫府车队在最前面,然后走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池郎宜的马车没有追上来,他们还得停下来等,等池郎宜的马车赶到超越他们的时候,他们便只能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不管走得多慢多快,自己都做不了主。

    卫鸿峰窝了一肚子火。

    “走快点,今天夜里怎么也得住客栈,我再也不想野外扎营。”卫鸿峰坐在卫老太太的马车里抱怨。

    卫老太太看他一眼,道:“不过是走快点慢点,这也值得生气?你非要住客栈是要压谁一头呢?”

    卫鸿峰一噎,想到之前卫其宇已经跟他说过,池郎宜身体不适,赶了这么些天路,的确不见他下过车。

    卫鸿峰只好陪笑道:“娘,您误会了,我知道轻重。我只是觉得那乡下来的丫头太不懂事,仗着您对她的喜欢,太恣意妄为了!”

    卫老太太心中叹口气,果然还是不如他大哥啊,性子太急躁了些。

    “你是个官老爷,去跟个小姑娘计较什么?再说她走得快或慢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若嫌慢了让马车快点不就行了?这种事也值得发火?”

    卫鸿峰脸上一热,经卫老太太这么一说,他也觉得自己太小题大作,即便是余念娘走丢那也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为官这么多年竟然被一个小姑娘惹怒。说来说去原因终究是他不喜欢余念娘。

    母子俩正说着话,外面护卫首领过来。

    “什么事?”卫鸿峰撩起帘子。

    “余姑娘说岚州前方有暴雨,道路难走,让我们今天夜里在这儿扎营。”护卫首领道。

    “什么?”卫鸿峰瞪大眼睛,看了眼头顶晴朗碧洗的天,怒吼道:“这种天气有暴雨?会有吗?还有,你问问她现在才什么时辰就要扎营?照这样的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

    护卫显然被卫鸿峰的态度吓了一跳,愣愣的看着他。

    卫鸿峰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反应太大,调整下自己的情绪,板着脸道:“现在不过未时末,还早着了,就算前方有雨,如果我们加快速度,说不定能在暴雨来之前赶到驿站。若是在这儿扎营,难保这雨就不会下过来?到时候怎么办?”

    护卫小心应是,领命走了。没一会儿又回来了,一同过来的还有卫其宇。

    “祖母,小叔,余姑娘说了,前方暴雨已至,不如我们今夜就在此扎营吧。就算能到驿站,到时候肯定也会淋上大雨,也不急于这一时。”

    卫鸿峰意外的看着自己这个能干的侄儿:“你也相信她?”

    卫其宇还没说话,旁边的卫老太太已经有了主意:“既然如此,那就在此扎营吧。”

    “是,祖母。”卫其宇道,

    卫鸿峰沉吟片刻,他反应也快,看着卫老太太道:“娘,您的意思是这是那位的意思?”

    卫老太太点头。

    卫其宇这次突然回太原府,虽然什么也没说,还和她们一同回京城,但她看得出来,卫其宇的任务是池郎宜。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任务她们就不知道了。

    卫其娇却拉着卫其雪坐在马车里不愿下车。

    “……我就不信邪了,这么好的天气也能下雨!”接着又不自在的挠了挠身上,继续抱怨:“每日赶路都不能好好洗个澡,浑身难受死了……”

    卫其雪张了张嘴,将到嘴的话吞了回去。听着卫其娇喋喋不休,心思早飞走了。

    余念娘有没有真本事,其实在太原府的时候她们就看得很清楚了,只是自欺人不愿意相信罢了!

第104章 你累不累() 
过了忻州,气温似乎慢慢有所下降,至少躲在树荫下面,风吹过来一点也不觉得热。

    卫妈妈让婆子架了大锅,烧了几大锅热水,又专门腾出一辆马车供主子们洗澡用。洗完澡后,众人都觉得舒服了许多,心情也好了很多。

    下人们将就着主子用过的热水擦拭身体。

    因为附近有一条小河,护卫们便三两换班去了河边洗澡。

    虽然早早扎营,将进京的时间拖迟了一些,但众人能舒服的洗个澡,都没什么怨言,反而用过晚膳以后,三两聚在一起心情颇好的闲聊起来。

    这一带又没有山匪,护卫们还能换着班睡个好觉。

    孙妈妈便凑在熟悉的几个卫府婆子堆里说话。

    “……幸好当时有侍卫发现得早,觉得不对劲,这才向上头报告。然后卫所立刻调派人手过来,也是遇上了咱们二少爷回来,带着几个下属,几下就将那些悍匪抓住。”然后那婆子偷偷瞥了池郎宜的马车那边,压低声音道:“那位公子虽然长得好,看起来很不错,可惜身有重病……”

    “呀,真的假的,没看出来?”有人怀疑。

    “当然是真的。你们没发现咱们赶了这么久的路,从未瞧见他下来过。”那婆子道。

    另几人点头。

    “不过,纵然他身体不适,那次率先冲进院子救了太原府各府女眷的人就是他,一个人对抗几个悍匪,将那些匪徒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诶等等……”孙妈妈打断那婆子,忙问:“不是说是突厥人吗?什么时候变成悍匪了?”

    其它几人一脸奇怪看着她:“你从哪儿听说的,是悍匪,什么时候变成突厥人了?卫所的人挨个检查过,的确是我朝的人!……”

    孙妈妈一脸疑惑的回到马车,将自己听到的告诉了余念娘。

    “可姑娘明明看见那人的长相,就是突厥人啊。”

    余念娘凝眉沉思,袭击院子的人她的确看见一个,确是突厥人,但是至于外面的刺客是不是突厥人,她不能保证。也许,也有汉人。可是这样说的话,那刺客便有突厥人又有汉人。

    真要这样的话,事情恐怕就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

    翌日,车队早早启程,快到岚州的时候道路变得泥泞难走起来,一路的泥洼水坑,好几次马车陷入泥坑里拉不上来,护卫们站在泥水里,溅了一身泥才将几辆马车推出泥坑。

    显然是头夜下了大雨!

    马车连拉带推,本来只需一个时辰不到的路,愣走了快两个时辰。

    护卫首领不禁庆幸,还好昨日听了余念娘的话在岚州外扎营,不然道路难走又是大雨,还不知道折腾成什么样。

    后又经过几次类似的事,众人对余念娘的话再也不怀疑了,卫鸿峰也不再动不动指责余念娘。

    而池郎宜就跟没存在过似的,从头到尾没说过一个字。

    到后来,只要余念娘说休息,众人便会跟着停下扎营,她不说话的时候,由护卫首领等人自行安排,偶尔那护卫还会跑来寻问她的意见。

    如此一路平安赶了一个月的路,很快就要到汾州。

    汾州乃山西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

    再过半个月就入秋,此时汾州气温也就二十多度,不算太热,坐在马车里,将帘子撩起,风吹进来还有一丝凉爽。

    汾州地势各不相同,西北高,乃山地;东南低,乃平原。

    刚入汾州东南部的时候一马平川,入眼遍地水稻,金灿灿一片,远远望去,在遥远的地方与天际相接,要不然就是白茫茫一片。

    孙妈妈和玲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景色,不禁感叹不已。

    余念娘告诉孙妈妈两人:“这边盛产粮棉。”

    车队朝着西北方向去,其间经过汾州中部,这里又和东南部不同。

    中部和西南部水分缺失严重,沟壑纵横,百姓生活更显艰辛,许多人还住着茅屋草棚。

    进入西北部,地势渐高,峰峦跌宕,灌木重生,还有不少森林,这便是吕梁山的分支山脉。

    这一片又以元宝山最为出名。

    元宝山得名于其中一座长得像元宝一样的山,元宝山山下有一个黑龙洞。

    黑龙洞有一个很久远的传说。相传黑龙洞里面潜藏着黑龙,黑龙乃天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