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571部分

幻之盛唐-第571部分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平定天平之乱后,随浑惟明东进的故永王旧部水军也大部得到了保留,分驻与各地,以便弹压民间。随着北方平定,一部分将领随浑惟明功成高升北调后,这些水军变成江淮租庸调使的一大负担,地方上也没人敢接手,永王旧部的敏感背景。
    这只人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缺衣少粮差点变成新的不安定因素,又传出他们与逃入云梦的襄城王余孽。
    后来还是季广琛自告奋勇,带着水师学堂的学军去接收,果断斩杀了其中不安分的刺头,给资遣汰去老弱伤残后,余部万余人归于江陵管辖,屯守于云梦,由龙武军的体系内开饷就粮,也在当地开圩以自足部分。平定康楚元之乱后,他们总算是名正言顺的重归与朝廷的体制,按照团练的标准开粮。
    这里就不得不说季广琛也是个人才,虽然天下平定,水军的用处越来越小。
    但他这些年经营江陵水营和水军学堂,依旧做的有声有色,荆州水师的车船通过追缴天平余孽、护商、军输为名,活动范围遍及长江中下游流域,与江淮泗广等沿海各大埠港口通达往来,并对南方四通八达的河流水道,逐一进行探索和测绘,以便为新的商路,提供参考。
    有唐一代,南方内陆水运及其达,以至于产生了许多直接生活在大船上的水上人家,这些特色的船户,他们也是巡水营的补充来源,用来河防捕盗,保证水路的畅通。
    籍着追缴天平余孽这个由头,他也软硬兼施手腕利落的将那些江河水道上混饭吃,帮派会门什么的各方势力人马,拿捏的没有一点脾气,这些年也由此在南方各道的水路上,占有了大量的利益,光是与驾部、都水监合营的水驿和船递,就利润丰厚。
    这种官方独占其利的事情,自然有人眼红,但是后来又生了一件事情,
    乾元五年,河南、淮西兵还镇,又北兵南镇,原属许叔冀的宋州兵乘船过扬州时,以衣粮被苛减,地方慢待为由,突然生哗变,杀死押官强入广陵,大掠居人资产,禁拿拷掠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者资财,鞭笞掘略尽,刺史韦儇不能制困守居城,坐看肆虐。
    正在岳州操练的荆州水军所部,闻讯五日荡进,突入广陵城,杀乱兵头目屈突孝,范知新、孙待封、张法雷等,广陵遂定。
    当初,很多人难以理解我为什么坚持在北军的名下,保持了水军这一明显南方特色的编制,随着后来逐一生的事情,这才不由叹服我的先知先觉。既然他也成为我先见之明的一部分,那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的奖赏。
    因此枢密院成立后,也给他们活动了一个正式的编制,变成钱粮、人事归朝廷直辖的水上部队。与漕军也是形成一南一北的格局。
    季广琛这人很知趣,也很识相,也有干才,所以区区一个荆州水军大营,已经不在是能满足他挥的舞台。他自请避嫌,擅专一地。
    午饭后,那群女人都聚集到了宋堇瑜那里,品尝台州土贡的乳柑和徐州的青枣,这也是怀孕后的福利,总有一些好东西让大家沾光。
    似乎是受到整个孩子的影响,最近都是些利好的消息。
    静边之战,总算告一段落,我嘘了口气,告捷的露布还在路上,让他们抄录一份送到几个地方去,相信我那些部下和盟友们,会利用好知情权,把这件事最大利益化。
    “重新册立已灭国的西拔那汗和石国,分别以现任的车鼻施特勤、伊捺吐屯任之……”
    我又拿起一封奏文。
    原隶唐朝的乌浒水域、以及河中诸国已大部转臣于大食。
    自从活动在西域的突骑师突厥最后一任可汗苏禄,兵败为其麾下重臣莫贺达干与都摩支联合所弑。突骑师突厥就四分五裂,一蹶不振到现在,无论旧突骑师的乌质勒、娑葛父子黄姓可汗后裔,还是黑姓可汗车鼻施部苏禄后裔,都没有足够杰出的人物,可以结束这个局面。
    这也是朝廷重新经营西域的一个姿态。
    “摩尼教!”
    关于回纥的一连串变故的后续反馈中,我突然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不禁有些失神,因为摩尼教拜的神主在中土被叫做大明尊,因此在后世还有另一个名字——明教,这可是那些古代笔记小说和无瑕小说中大名鼎鼎的存在,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水浒传》和《倚天屠龙记》。
    而在本朝,虽然号称三夷教之一,但是相比传入历史最久在西北底蕴最深厚,或是走上层路线得到官方认可的景教,摩尼教在中土显然更低调不显,多数时候一直蒙在某种神秘主义的面纱中。但在这次回纥的更立中,摩尼教似乎扮演某种重要的角色。
    根据某个死里逃生的内线提供的消息,新汗确定之后,第一件事就狠手镇压了王庭中随帐的拜火教信众和经师,把摩尼教确立为国教,建立供奉大明尊的祠堂……
    太原城外,某处军营中。
    “终于还是等到这一天了么……”
    头枯黄,一脸老相毕露的李叔明,自嘲道,
    这是中了秘药之毒,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留下的礼物,本以为逃到河北,但是那些人的权势和影响,似乎无所不在。一夜之间,他就失去了一切,只剩下条苟延残喘的烂命,毒物几乎影响了他的大部分器脏,以至于只能喝一些糖水和煮得稀烂的肉糜来维持。
    看着镜子里枯萎的面容,他过去的一切都是一场梦一样的泡影。
    鲜于仲通的名声或许不好,但是对这个过继他人的庶出兄弟,却是不遗余力的扶持,甚至为了鲜于家的前程,故意制造和他反目成仇的理由,让他站在与杨党敌对的阵营里以撇清关系,又利用自己的权势暗中庇护,只是为了让鲜于家族多一条后路和选择,显然他已经成功了,作为两朝元老资深宰相苗晋卿的得意门人,在新君从龙的班底中有他一个位置,但是等他回过头来,需要他暗中守护的鲜于家族,却已经不存在了。
    虽然他知道这只是个官场上不罕见的偶然,作为太上皇避幸的剑南,不会容许这个一个过于强势的豪族,鲜于家也有自取死路的理由,虽然作为座师的苗晋卿已经多次提点过这其中的厉害得失,但他还是无法遏制住自己的某些念头,走上危险的道路。
    本以为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努力,可以为鲜于家讨回那么点代价,但他还是想的太天真了。他这个正五品兵部司勋郎中,看似炙手可热,但在某些人眼中只是一枚棋子,他越想往上爬,做的越多,在那些人的罗网中也身不由己的陷得越深。
    等到他明白过来,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或者说他从把那个暴户,还在站在那个暴户背后的崔圆、韦见素、乃至太上皇,当成潜意识里复仇的对象开始,就已经没有退路了。
    出卖军国机要,勾连外族,图谋反逆……十恶不赦的十大罪中,他至少沾上了一大半。
    本已经破罐破摔下去,或许还有转机,但他又想的过于简单了。作为联系各方一个关键的节点,他固然获得大量可以调配的资源和关系,可以推动某些事情的生,但也把自己推到一个绝境,要么成功后知道的太多被自己人灭口,要么就是失败后成为双方整相追杀的对象。
    “既然落到我们手中,你想死也难了……还是乖乖合作,或许还能痛快利落一些。”
    幽禁他的人,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我知道的东西,你未必担待的了,……我可是侍奉过两朝天子的”
    他慢吞吞的道。
    “我这个样子也不在乎了……除非能够答应我一桩条件”
    “……”
    听完口述,崔光远面无表情的走出来,对左右吩咐道。
    “逃到境外暂且不说,那些被流放外州,照样要付出代价的……冒犯龙武军的人,从来就没有能够独善其身的……就然我们先从河北开始吧”
    “主公,您又会怎么做呢……”

第四百七十七章 出巡与潜伏

    第四百七十七章出巡与潜伏
    深秋。麦浪如海,沉甸甸的翻滚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到处是农人忙碌的身影,太阳在割倒的垛子上蒸腾出的新鲜麦香,和收割完的田地上新翻泥浆被晒干的味道
    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暂时离开长安一段时间,老子自从当成这个啥劳子枢密使,想去远一点,都有人不识趣的跑来劝谏,说机要之身,不可轻离中枢。
    现在是秋收的季节,虽然遭了夏旱有所减产,关内关外,到处是稻麦飘香的情景,各种大大工程和项目,也暂时放假,让招募的临时工回家收麦,按照惯例除了有作战、训练、执勤任务意外,那些团练义勇民夫,都要组织到各地各帮助收获。
    实际上,这种秋粮收获一直持续到入冬的第一场霜降后,最后一波短期生的荞麦和大豆。也入仓后,才算结束。然后在冬季的农闲时节,各地的作坊和工场都会加倍开工,主要将多余的粮食和禽畜,按照储备计划,加工成耐贮存的制品,以备荒年和军事需要。
    按照传统历法的最后一次秋收后,也是中外军会操评定的日子,按照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由四位枢密副使主持,以检验整编训练的成果,由于我除了亟内,还兼领了西南路,所以评定的任务也更繁重一些。西南路的核心剑南道就交给韦韬,我就在京畿及陇右、关内两道进行视察。
    今年还是第一年,作为第一年、第二年的平定,还只是考察、督促改进的性质,第三年就决定他们编制、装备、衣粮等的添减去留。因此任务并不是特别繁重,以巡视的意味更多一些。
    再说了,我离开长安后,留下的一些布置,才能在薛景仙手上挥作用。
    于是四匹马拉的大型厢车,就成为我的流动办公场所,别看外观很不起眼,看起来就比那些长途客运的厢式马车大一号,里面箱笼橱柜,灯烛床帐、熏炉牌扇、宦洗食具。一应俱全,都是阿蛮她们亲自为我准备的,甚至还有一套精美茶具。
    连箱壁上的装饰画,是雨儿亲手绘的,当做时节饮料的大麦茶粉,是我那么便宜女儿玉坊,亲手炒制的。模样古怪的抱枕则是小丫头亲手缝的,说是上面有她睡过的味道,睡觉的时候抱着想想,就可以做个好梦……
    满是公文的折叠书案上,却用漆盘摆了一小撮新鲜的穗子,剥下新鲜的课粒,用手一捻,就挤出几丝白浆,舔在嘴里有一丝谷物的清甜,味道和我印象中的水稻,差别不是很大。
    京学的农科院,一直在试图在关中种南方特有的水稻,以改善军中的口粮结构,这些年尝试多多种水土气候等环境,但都一一失败了。直到今年才取得初步的突破,却是在南诏现的一种高山粳稻,能够忍受类似北方的干旱和漫长的寒冷期,原本是那些高山种乌蛮的粮食作物,移栽到北方来,很是费了些周折,不过产量比原产地就不会好多少了,而且对水需求很高,只能种植在靠近大量水源的地方。
    再此之前,京师虽然也有一些稻米上市,却都是从南方花大价钱运来的高档消费品,什么龙晶米,鸡血糯、碧襦梗,紫牙乌,都是专供公卿权贵家的。
    这次,零零碎碎的几片试验田大概收了八百多石。除了颗粒最大品质色泽最好的被筛出来做种子和新朝的献瑞外,其他作为内部福利分配出去,我家也可以分到十几石尝尝鲜。
    摆在我面前的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