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116部分

幻之盛唐-第116部分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了一下,在他看来,精兵良将,还有最新式军器甲仗,投入了这
    么多进去,这一场大捷也是必然。
    要知道领军在外,高适所部的实力最强,建树最少周边后,就停步不前,似乎满足于缠战相持这种互有胜负的现状,成都小朝廷中不是没有一些头脑发热的,觉得也不过如此,暗中蹿兜鼓动着上书,建议撤换个更有进攻意志的得力人选,或者派个中使军监催办督促一二,连他军中内部,亦对保守的战略有些微词的。只是几次的活动拿到朝堂上,都被给硬顶了回来,最后一次,我还列举了哥舒老帅的例子,才压下了异议的声音。
    当然了,我对他的那些看起来不名所以的信心,其实都是来自他后世作为大唐中兴名将国之柱石的赫赫名声。
    乃至顶着掌管度支的郑元和,对所耗颇大财力物力吃紧,已经影响到维系流民大营正常运做的苦诉,而不顾,一应所需的支给投入。
    现在总算不负所望,在他们眼中,也自然恍然大悟变成一种先知先觉式的遥相知遇。
    “你觉得现下的局面,长安的那位严庄,该如何应对的”
    扶风保卫战似乎已经拉开了序幕,混杂交错的敌我双方似乎都不想失去这个据点,已有多路人马都向扶风开拔了,其中因为某些冤家路窄的意外,已经发生了几次规模不大却相当惨烈的遭遇战。
    只见他小心的抱这酒壶,陶醉的品咂下一口,仿佛细细丝丝的挂在喉咙里,回味无尽了半天,才说
    “严庄此人,狡智多某,为安禄山视之宏骨心腹,安贼这一路造反谋划计议多赖有他,但是”,他又吞了口。
    “属下以为,虽然是个好谋臣,在军略上显然不是个合格的将帅,由他直接指挥筹划全局,不出问题才怪,在把握大局上,更多的是出自权谋的考虑,那些个骄兵悍将肯乖乖完全听命才怪”。
    “那你的意思是,崔佑乾该出山了罢”。

第一百三十五章 顺风顺水

    “正是,崔佑乾好歹做过西路招讨的,威福专定,计败哥舒老帅“
    说到这里他轻轻看了我一眼,没有什么不悦,方又说“单论军略智谋,还是有大能耐的”
    “而且此人破潼关取长安有大功而不争权,自甘退守一隅,在长安时封府库,起用崔、边等旧人处置局面,这分的气度和心机,就无法让人小窥”
    “况且“薛景仙合上折扇,轻轻敲了敲碗头“他与那位孙干殿下有嫌隙在先,严庄为什么不肯用他呢”
    楼下又点了新曲,笛板拍笙的,重新作乐起来,楼中所属的歌姬轻妙的唱喉,丝丝缕缕的透过楼板传扬了上来。
    说到这里,薛景仙的心思却飘到那叠看过就烧的机密东西,那一叠详细的贼军诸将的出身来历战绩等详情资料的密案,为了这份薄薄的一叠事物,流了多少的血,也不晓得已然投进去了多少的钱财人力,流了多少义士和线人的血。
    从日常生活喜好习惯到其性情作风,遇事反应,乃至治军,用兵之法的判断,让人感叹不已的是,许多后面还有“仅供参考”,“待增补全”的标记,那句老话说的好,知己知彼,能做到这个地步,也不枉费那位大人下了那么多的工夫。
    不过详尽的连某些人一日出恭次数被有明确的时间,都就未免……处置中”心中一阵悚然的。
    他手下自有一班记事,分做若干组专事归总分析研判这些前方送还的密情,他们不知道来源,也不知道趋向,只负责提供的结论,因此也不用担心个别叛离的意外泄露,对整个体系造成的损害。
    这也看出这位大人设置的厉害,六曹都有类似名义附属的设置,少则十数,多则数百,各有不足为人道的秘密司职。
    不过最让他纳闷的,是其中关注程度亦分三六就等,好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赫然亦在其中,特别是象一个远在河北叫史思明的叛将,居然高居在严庄、崔佑乾这些首要之前。
    根据现在的情形,此人于贼军中的未必并不显赫,在河北讨战中战绩也不算出色,还几次三番的被朔方军的大将,新任节度副使银青光禄大夫李光弼,杀的大败,唯蓬头足只身逃还。只是他善逢安贼,难得一直能信用他,所获财务宝货尽馈上左右,因此事后也依旧用他带军。
    我看他有些出神,心想,要是你知道这楼几个月前更换了主人进行了翻修加建,现在也是我清风明月的外围掩护,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虽然其中大部分人不知道东家的背景,但是作为一个水陆交集的公众场所,消息交错回击中,很容易无心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放心在这里进行一些敏感的事情。
    “今上又招我去”
    喝了口蜂蜜雪芽茶,又对他说起另一件事情。
    昨天,太上老皇帝又招我去喝茶,询问了下军中的情形,说起前方的战事,无非就是将士用命,君恩如海的说,最后突然说“六部诸司,你再举荐几个得力的人上来罢”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指导兵部四司的库部郎中,驾部郎中,还有工部水部郎中等部门的业务,我门下的一些人也放了相应员外郎、主事的差事。
    按照薛、魏、温他这这些混迹官场的人难得一致的意见,这几个位置,品级不高却相当重要的职位。虽然不比考功、职方那
    人事升迁功绩考核的敏感位置。
    但是,库部郎中掌戎器、卤簿仪仗等,管的军器给资用度核销,理论没有他的签押,各地军队别想得到任何一枝箭,一片铠甲的补充。
    驾部郎中,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掌管交通运输、畜牧、邮驿有关事业。
    工部水部司掌掌津济、船、渠梁、堤堰、沟、渔捕、运漕、碾常拢芾硭械暮哟ㄇ帕核枋┑取�
    虽然说几乎都是和我正在进行的事情有关的,表面上也是的流民安置的附带需要,但是通过这些职权在安抚司的名义下统合起来,基本掌握了整个剑南的民生和军队的命脉。
    以至于,现在公认我门下的象爆发户一样迅速膨胀,隐然形成了由成都长史郑元和为代表的蜀地派,和监察御史刘长卿为代表的关中派。而军中薛、魏等人,外加府上的温某等人私家势力,又隐然自是一个体系,虽然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对立和侵扎,但不知不觉,暗中似乎已经有人恶意的用公主党、梁党来称呼这些人了。”这是好事啊,至少目前如此,主上听我说完,”
    薛景仙沉吟了半响才用扇子轻轻点这桌子说
    “这应该是,太上有意借主上之手示恩于臣下……又不想引起西北朝廷的什么多余的想头……人自有天大的风险,不过放在主上身上却要小的多了”
    “要知道,在别人看来,大人现与太子交好,又是西北那位的至尊的东床,无论将来谁当政否,没有理由不大用“”相信,很快就有些人还会投附到主上门下了”他最后,意尤未尽的总结道。
    作为一个合格和出色的心腹幕僚,我最看中的就是他在千头万绪中剥茧寻丝的分析能力。
    他虽然只把话说了三分,但提点到足够,我也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无非就是老皇帝有意提点一批人,也有为他和杨太真的将来,做一些准备的打算,却不希望因为新旧老臣的代沟,在新朝中被人疑忌,或是因为前代的背景被闲置,这就需要有人出来顶缸,有那么几分战绩的某家,似乎看起来就是最合适也合情合理的而已。遇上一些顺风顺水的事情,也就不足希奇了。
    太上皇帝老爷子年纪虽然大了,但毕竟是御极数十载的一代名主,不是那么轻易为底下人所能蒙的,虽然自从传位诏后就不大理事,终日大部分时间,一心寄情声乐山水,安心颐养天年的样子,但不代表他什么不关心也不知道,属于小事不想管大事也毫不糊涂的。
    虽然眷念老臣,对那些愿意投奔的优抚有加,但未必希望自己身边,充斥尽是只懂逢上的庸碌之辈。还是选用一些肯做事的人,但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将来这立场,就有些微妙了,为了让西北那位放心……
    突然乐声大了起来,这是占据了底下两层,扮做看客监守四下的人,发出的一个信号,我们的客人到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内应与交换

    蹬踏着楼板,一青衣长的客人由小二引着,自楼角转了出来,只见这人虽然做客商打扮,但是年纪不大,手足修长而健壮,皮肤自有一种长久风霜的健康色,惯用长短兵器在他手上留下了明显的老茧,一双眸子很有精神,面容清俊中又透出丝丝的危险的味道。只有看到我的时候,眼神稍稍一缩,口中淡淡含笑鞠身毕礼道
    “京师安东商号鱼同,见过两府总大人、薛长史”
    “代我家东家问候贵安”
    “谈谈你家的买卖和价码把”我开门见山道。
    “是”,他楞了下,“其实鄙上在长安有些小小的产业,希望将来有所变动的时候,能够保全”
    “你觉得你家能拿出什么来么”薛景仙接口道
    这种事情,自有薛景仙负责交涉,捏拿分寸,讨教利害得失,作为我只需装高深静观其成就,做最后的决定便可。
    然后无非就是说一些
    “近来,大人在扶风做的生意好的不得了,听说还把生意开到韩城去了,我家东家在京畿有些买卖,也许能为大人地利之便”
    “那你们又想要什么”
    “只是希望能在在大人的生意里讨一份子,将来要是换了主事的人,我们这些跑腿的小本生意,还能有留口饭吃地余地”纭纭。
    “你家那点生意本钱。我们家大人怎么看的上,长安城中比你本钱大的多了去,愿意出力的的也不少”这是薛景仙的话。
    “我家的本钱虽然只有五千钱,但是都是渤海安东之地煅铸出来,经营数代成色分量十足的开元通宝,比起那些来路杂散地雄厚本钱,自是要要可靠得力的多,而且我家产业的位置和风水都极好。做起联手买卖绝对大的好利市”他面不改色道
    “再说,洛阳的大当家的,虽然已经不理事,但在长安还很有些本钱和人手,目前还算是家大业大地,就算有些弊情遇到了些挫败。但别人想一口吃下,也是很费些周折的,这便是东家的价值所在”。
    “我东家虽然不是洛阳大行首起家的老人,只是是被人财大气粗并了生意去,但好在经营买卖的位置甚好,往来便利,又很有些人情故旧的脉络,做起生意来必是事半功倍”……
    当然了,现下两人谈的并非真正的买卖,只是说的事情有些敏感。乃以生意代替战事,以本钱代替人马。讨问加码而已。
    事起的由头,就是在贼军中发展内应地事情。有重大的进展和突破,贼军在潼关屡屡受挫,损失也不小,因此令各部自行补充地结果,就是到处抓丁,我派出的许多志愿者得以轻易混进了叛军中。还搭上了一些身份不算低地人。贼军的成分复杂,光那些嫡系外系部队中派系林立,更别那些大量原本的降军和裹胁来的丁壮。为眼线和密谍的往来活动也创造了条件。
    再加上潼关的降军,随着火拔归仁叛投贼军。还有潼关内留守4万多人来不及逃散,也不得不成为了降军,火拔归仁后来被“高升”到洛阳去,这些降军一部分调往河北,其他全部被打乱拆散,补充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