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104部分

幻之盛唐-第104部分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没有练制弹簧钢的技术,因此那些工匠创造性的,用生熟夹铁混合的炒钢法改良而来的软钢,虽然硬度不行,但极有弹性和韧性的,和拔丝的铁线组合在一起,就是绝好的强弩材料。
    不过全金属的弓弩太浪费了而且也沉重了些,除了臂和弦,大部分非受力的部件依旧可以用才同的普通材料解决,通过这些标准化的零件,倒也整治出一些实验性的新品。
    我吸取了后世宋朝的踏张弩、蹴张已以及号称“骑士克星”十字弩的特色,改良成的比普通弩还轻便的复合弩,而且上弦所需的巨力,由一根手拉杆杠可以迅速完成。
    由于大部分采用统一规格的零件,便于生产和维修,采取金属条片的臂弯和扁铁丝弦机,短小轻便的复合弩加上滑轮组和绞弦轴,就可以用较少的力量,发出比最大号的弓还要强劲的箭石,不过还是那个老毛病,超过一定的距离就没有任何命中率可言了。
    还有枪弩,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刻度标尺象枪一样瞄准,强弩的加强版,原来的凹箭槽也给换成了箭管,便于发射其他短矢、长钉等不同规格的事物,由于通过尾羽来固定箭只,倒有点象土著的吹箭了,在25步内好象还没有铠甲可以不被它穿透。就是再加上一层盾也没用。
    由于对材料的强度和工艺要求很高,虽然箭矢还是弩身构件都是冲压成型,达到统一的规格,但还是成本不菲,贵的不象话,打算除了优先配给我的亲军外,还有些连同训练过的使用者派给关中游击军,用做伏击战中阻杀敌军的头目。
    配给游击军还有一种数量更少,称为暗杀弩的特制超短手弩,可以折叠起来体积更不起眼,可以掩在宽大的袖据里,用于近距离袭杀很有效。
    (这东西似乎也是女性防身的利器。样品出来后,我特意给我家那小丫头配了一个玩耍,结果我那坊附近的阿猫阿狗,还许多民家养的猪羊鸡鸭的动物们,就惨遭天降横祸无妄之灾了)。
    还有一种速射版的快机弩,原形来自先秦的弩机,其设计在历史中一度失传,在现代已经得到重现,并在网络上热传过。采用了推退进压的贮箭匣和两寸长的超短无尾螺旋纹箭,手拨杠杆快速击发,射程只有150,但是胜在击发速度够快,据说一个熟练使用老军
    杆干绞轮等工具辅助下,一分钟内连发出三四十矢,十步到七十步内将任何一个人变成刺猬。
    但成本也自然也水涨船高,而且这种对手的强度和臂力有相当的要求,只配备给了特殊性质的虞侯军和值殿班军,专门用来对付,那些可能出现的身怀绝技本事高绝,可能有任何不良意图,或试图抗拒的江湖人物。
    连带的箭头,也发展了好些的规格,即有螺旋尖的破甲箭,也有双倒钩咬肉的狼牙箭,既有三菱刃的破血箭,也有……
    剩下的,就是致力与床弩的小型化与轻简化。这一切有了坚韧的钢制支架后就比较简单了,用绞盘、导轨的大型连射弩机,弩车。统一通用构件,分成几大部,用马背就可以运载,拆装迅速的野战床弩,用于发射密集箭只压制。还有利用回旋力量发射飞石的旋风炮也鼓捣了出来,来自后世西夏军队的创举,比较适合轻装马驮的山地部队用。加上骑步搭配的手弩。我是有心整出了一支另类的全弩化的实验部队。
    新装备还有个调试校正的运用和适应的过程。
    关中游击军正在进行的,小规模高强度的频繁游击战,最适合进行这种武器实验的,特别是便于派遣小队,及时残品回收和使用记录收集。
    我正在混在那些匠人中。看热闹看地起劲,又进来一群人,却是营造的主事们得了消息,前来拜见,领头的这几位一身天青、宝蓝色的杂绫袍,却都是有官品在身的,各自有来历的。
    最年长的的叫做梁辰恭,当初不明里就。又弄错了年龄,拿了投帖来拜会我这个八百年前是一家地本家,差点闹出笑话来。
    他父亲就是梁令瓒,官至率府兵曹参军,也是古时著名的科学家,虽然因为阿附过权奸李林甫而为人所不齿。但在科学上的造诣,却是影响深远的。曾设计制造的黄道游仪(古代浑仪中一种,用于测量天体的坐标位置),。用它测量28宿距天球极北地度数,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比欧洲要早约1000,候”的矛盾。
    并与著名的僧一行合作设计制造了水力运转的浑象(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其上还附有自动报时的机械装置,被称为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是中国最早的天文钟。同时还是个名画家,擅画人物。亦善书法。笔法圆劲秀丽。画颇似吴道子。著有《五星及十八宿神形图》流传下来。
    他继承了家传所学,却仕途不畅。只在在钦天正里混了个闲职。干脆醉心于天文地理之说,专长营造、勘验这些杂学。这工场里的水力机关。便是他一手主持建造的。而我知道地那些皮毛机械学原理,运用中所出现的谬误和疏漏、偏差,也是他逐步实验补正地。
    另一位清俊许多的,是南宫尧博,亦出名门,其父南宫说曾任前太史丞,与梁令瓒、僧一行同时代地博学之士。当时朝廷组织天文大地测量,以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所作的一组观测最有成就。后来经僧一行归算。得到了子午线一度的长。这是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
    不过。后来因为卷入开元二十一年,太史监官员瞿昙_。攻击僧一行的《大衍(历)》写(抄连判罪。是以南宫博,莫不以洗父耻为己任。
    还有一位,则是前太史令李仙宗儿子李朝希,这位的来头更大,其曾祖父李淳风为开国第一太史令,专司天文历算之职。其一生最大成就是改造“浑天仪”、集注《算经十书》、著天文星象巨作《乙已占》及民间流传甚广的经世预言书《推背图》。与另一专司全国地理勘舆之职,官至火山令的名人袁天罡,并称作为大唐一代地天文、术数和风水学宗师,其后祖父李谚、父亲李仙宗,世代都是皇家的太史令,用现代地话说,就是有名的科学家世。和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天文学家一样,兼通风水地理、数学、工程、玄学等方面的知识。
    他和南宫都在少府挂过职的,得到征召诸寺监老人旧属消息后,就主动上门投奔了。
    最后一位满脸淳厚的叫张渡,出身并不显赫,甚至是个还俗的前沙弥。属于寺院收养的弃婴,不知道父母是谁。
    但他的老师却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僧一行,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高僧。僧一行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为贞观名臣张公谨的曾孙。自幼聪敏,青年时期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人比之为孔子高徒颜回。
    后来武则天侄武三思慕名请与结交,遂隐入嵩山,削发为僧,师事禅宗北派大师普寂,法名一行。先后到州天台山、荆州当阳山学习佛教经律和天文。于开元五年(717)为唐玄宗李隆基礼迎回长安,向他征询治国之道。开元八年,天竺僧金刚智至长安传授密宗。一行从金刚智灌顶受法,此后成为唐代密宗的一代领袖。
    (中国密宗——唐密的建立者。一般推为“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但是他们的弟子一行和惠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密宗所依经典主要有《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等。一行所撰的《大日经疏》则是该宗思想的代表,西藏藏密和日本的东密,都来自唐密)
    僧一行最大的成就,就是组织了全国十多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测算制定了著名的《大衍历》,提出了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吸收印度传入的正弦函数,并用于编制天文数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等等
    (这也十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带特点,唐代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数学和天文领域,而且宗教背景和神秘色彩很浓,所谓演算历法,沟通天地,做出一些谏言和预测。由星象学推出天运,命数之类的,甚至是天灾**的因由)。
    僧一行圆寂前虽然有许多门徒,但是有兴趣传承他机巧之学的,便只有这位,因此他的张姓就来自老师俗家的姓氏,起名意为“张世广渡”的意思。

第一百二十二章 暌窥

    虽然同样是广涉诸学杂同兼类,但侧重有所不同,南宫最擅长的观测推算,梁最擅长营建设计,李擅长天象水文地理堪舆,历,他们分别代表了各自领域的成就,即有合作又有竞争的意味。
    本来南投来官吏不少,多是中书报备之后,等待没,门下甄选再勘用外放。不过我知道了他们的背景和专长后,就用特权把这几位直接提了出来用了,从营造、设计到研究、培训各兼有司的。
    对不同的人有不用的使用方法,这些多是淡薄功利,只对自己领域感兴趣的家伙,除了良好的环境和充足条件支持,能够打动他们的无非就是些名利手段。
    如那梁辰恭无心仕途,为人老到随和,无非是想自己的所学有所用,能传扬后世,我就给他开了营造、勘测的学科,以军事工程学的名目广授之。
    李朝希为人有些孤傲,但不难相处,希望将自己的家学发扬光大,不负太史令世家门风。而南宫梢有些功利,但为人不恶,只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重新够光大门楣,我便给他们举荐了相应将做、少府的职事。
    而对有佛门背景的张度,则是打着以所学入世济时救度的名义,驱使他卖力的。
    其他激励的手段也很多,就如一个最简单的事物——成果命名权。特别是重新开始的统一度量衡标准的绘测勘定,特别是在知道了,可以在新标准之类的研究成果前,冠上自己的姓氏以后。参与者多表现出了难以言语的狂热。
    连底下的普通工匠也不例外的鼓噪起来,这种可以留名后世的机会,而且我承诺了专就新成就的注释专门出书立学,所有参与者皆可列名其中。因此这些家伙,各领的一班手下,暗中都憋足了劲有意角逐竞争一番。
    他们这些人成天窝在自己的地盘里,平时难得出来的,普遍的倦,疲惫的面容、以及好几天不休息的边幅不修,只是通红和血丝的眸子中,一样神采奕奕的执着和坚定。
    见了我,这些各自领域的能人,倒没有通常那种科学狂人的眼高于顶臭架子,倒是执礼必恭的,似面对自己的前辈。不仅仅是因为我的知遇,还是因为我不时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如身来之笔的,给他们一些提点。
    少不得关心帖慰,这些好歹都是给我下蛋赚钱的母鸡们,说了些“保重身体”“注意休息”纭纭客套废话。
    又笑道“今天你们又有什么让我看的”
    当下那梁辰恭,拿了一盏灯过来,神采飞扬的说起来“这是新分滤法精练后,剩下的石脂水,燃灯极明且不怎么撩人(原油燃烧会喷溅爆散),只是还有些异味”
    我打开,一股刺激味直充鼻,却不是通常植物、动物油脂,而是类似煤油的味道,“恩这东西可卖往民家,相信这东西火力和耐久,比薪炭出色的多,储积起来,也可以做冬季军队便携的燃料”。随又问“那产量如何”,
    他面有得色的嘿嘿笑了起来“这都是地膏提取剩下的,只要稍微澄滤,就能派用的,比起那些速燃的轻油,十斤至少可出五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