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第7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被命名为HO…3型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直到一九七三年底才研制成功,并且制造出了第一批四台样机,然后就开始了紧张的测试工作,其台架测试达到了八十吨的最大推理,而理论计算出的真空推力为九十六吨。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个难题。
火箭的第二级设计总推力必须达到四百四十吨,不然就无法把月球飞船运送到近地转移轨道上。
显然,HO…3的推力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水平上。
如果采用五台并联,大气层内的推力只有四百吨,而六台并联有四百八十吨,与实际需要的四百四十吨都有四十吨的差距。
要知道,火箭推力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
所幸的是,在一九七零年底,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就是,月球飞船在完成了总体设计之后,确定其总体质量能够控制在一百一十吨到一百二十吨之间。
也就是说,第三级的总质量至少能减少二十吨。
这就意味着,第二级只需要四百吨的总推力。
这下,运载火箭的第二级设计方案确定了下来,即采用五太HO…3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并联,产生四百吨的大气层内推力。
解决了第二级的问题,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运载火箭的第三级也采用HO…3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只不过是具备两次点火能力的HO…3S型。在第一次点火之后,第三级将把月球飞船送入近地轨道,然后由宇航员对月球飞船进行全面检查,在确认月球飞船的各个系统都正常之后,第三级将进行第二次点火,把月球飞船送入月球轨道,最终坠毁在月球表面上。到这个时候,运载火箭完成了其所有使命。
当然,第三级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即撞击月球。
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科研任务,即通过撞击,对月球进行地质测量,让科学家掌握与获取月球的地质信息。
可以说,HO…3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在航天飞机问世之前,HO…3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不但在载人登月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参与了后来的多项航天工程,包括建造空间站,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等等。
事实上,HO…3的技术水平超越了整个时代。
直到二十世纪末,HO…3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可靠的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在其总共二百四十八次发射中,只有三次失败记录,可靠性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甚至高于同时代的煤油液氧火箭发动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在重启登月计划的时候,都借助了研制HO…3的技术储备。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能够在一九七三年底研制出HO…3液氢液氧运载火箭,本身就是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奇迹。
当然,在载人登月工程中,类似的奇迹并不少见。
比如,为载人登月工程研制的“擎天”运载火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其起飞质量超过了三千吨,第一级推力高达三千五百吨,近地轨道发射能力为一百二十吨,月球轨道发射能力为五十吨。这些记录,足足保持了七十七年,要到二十一世纪的第四个十年,才会被超越。
更重要的是,“擎天”火箭的可靠性非常高。
在其总共三十二次发射中,只有一次失败,可靠性高达百分之九十六,而同一时代的其他运载火箭的可靠性都没有超过百分之九十。
必须承认,以钱仲三为代表的中国火箭工程师,用超越这个时代的智慧,创造出了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产物。
在中国航空航天博物馆外,就用一枚“擎天”火箭的缩比模型做为标志。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的新闻媒体评出了冷战期间一百位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科学家,钱仲三就名列前矛,排在地三位,其前面是核武器之父与现代计算机之父。
此外,新闻媒体还排出了冷战时期一百名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名人,而顾祝同高居榜首。当然,这不仅仅与他主导了载人登月工程有关,还跟他在其他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有密切关系。
只是,推动载人登月工程是顾祝同脱下军装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或者说是他以政治家身份,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的第一笔,浓墨重彩的一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九十四章 军事航天
在七零年代,载人登月工程是中国航天的重点,却不是全部防盗章节
虽然载人登月工程耗资巨大,甚至是冷战时期规模最大的单项工程,但是与中国航天的总体开支相比,那就不算什么了
载人登月工程正式启动之后,产生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高了民众对航天的重视程度
前面已经到,在战后的十几年里,受政治、宣传、舆论等各种因素影响,中国民众对航天的认识非常肤浅在六零年代,很多中国人甚至把导弹当成了航天的全部,认为航天工程的唯一成果就是那些能够把核弹头投射到几千公里之外的弹道导弹,而航天工程的唯一价值就是高军队的战略击能力
显然,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
严格说来,这也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载人登月工程,让大部分中国人改变了对航天的认识,也认识到了航天在军事之外的重大价值
只是,受冷战影响,航天依然以军事为主
别忘了,顾祝同在政府中的身份是航空航天部部长,而不是载人登月项目负责人
在积极推动载人登月项目的同时,顾祝同也在积极扩展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而且与军队的关系极为密切
担任航空航天部部长之后,顾祝同签署的第二份部长令就是建设军事航天系统
在一九七零年就有七个军事航天项目启动其中最先获得拨款,而且进度最快的就是军事侦察卫星
顾祝同以前是海军将领,非常清楚侦察的重要性
此外,ZZ…2型战略侦察机就是在顾祝同担任参谋长会议期间启动,而且正是顾祝同亲自批准了该项目的研制工作
可惜的是,Dz…2型防空导弹系统的出现,让ZZ…2的价值大折扣
虽然ZZ…2战略侦察机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即便到二十一世纪初,这种经过了十多次现代化改进的战略侦察机还在中**队中服役,而且承担了很重要的侦察任务但是中**队需要一种更加可靠、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侦察工具,而且这种侦察工具最好具备不会被敌国击落的优势
显然,侦察卫星是唯一的选择
早在一九六一年,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就在联合国推动了《外层空间国际公约》确认外层空间为国际公共领域,即任何国家都有使用与利用外层空间的权力,适用于内层空间的领土、领海与领空权在外层空间不存在,任何国家都不得攻击从其本土上空飞过的航天设备
当然,这些规定也是由基本运动规律决定的
正是如此,在卫星上安装侦察设备,让卫星从敌国上空飞过,要比把侦察机派往敌国执行侦察任务安全得多
事实上,在顾祝同担任航空航天部部长的时候,中国已经拥有了侦察卫星
只不过侦察卫星属于军方,而且大部分由军方负责研制,主要的使用权则在军事情报局里
顾祝同上台后,改变了这一局面,即把所有卫星都收归航空航天部,并且由航空航天部统一负责卫星的设计、制造与发射工作,而其他部门只拥有卫星的控制与使用权,不再直接参与研制与发射工作
显然,这样的事情,也只有顾祝同能够办到
这就是他是退役军人,在军队里有很高的威望,因此只要做出合理安排,就不会受到军方的反对
相反,如果由职官员来做这样的事情显然会遭到军方抵制
统一研制与发射卫星,极大的高了中国在航天工程上的效率即节约了经费,可以让载人登月工程获得更多的资金
当然,这并不表示顾祝同并不重视其他航天工程
在一九七零年,顾祝同批准了七个军事航天项目,而且把研制军用侦察卫星的重要性放在了载人登月项目之后
更重要的是,顾祝同一口气启动了三种军用侦察卫星的研制计划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光学侦察卫星
显然,这是一种全新的侦察卫星
在此之前,侦察卫星有两种主要的侦察段,一是光学拍照,二是雷达成相
中**方投资研制的三种光学侦察卫星,使用的都是传统照相机,即用胶卷成相这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胶卷必须装在返回舱里,然后把返回舱发射回去,由人员在其着陆地点回收
显然,这种方式的效率极为低下
拿代号“望远镜”的第三代光学侦察卫星来说,其发送返回舱的平均周期为两天,而情报机构在获得返回舱之后,还需要花上一天来冲洗胶卷,然后才能看到拍下的图像,而此时离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到三天也就是说,获得的并不是实施信息,也就无法用来执行实时侦察任务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望远镜”侦察卫星总共只有二十个返回舱,也就是只能使用四十天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让宇航员为侦察卫星安装返回舱,延长侦察卫星的使用寿命,但是这么做的成本,比发射一颗新的侦察卫星还要昂贵,而且存在较大的风险为了延长侦察卫星的使用寿命,“望远镜”不会随时都处于工作状态,只有运行到侦察区域上空的时候,才会启动照相机,并且在飞离拍照区域之后关闭照相机这样一来,“望远镜”平均每周才会释放一具返回舱,获取的情报往往会因此失去价值当然,这种工作方式还带来了一些其他麻烦比如需要在侦察区域附近设置地面控制站,以便及时向侦察卫星发出启动与关闭照相机的信号又比如需要在侦察卫星到达某处区域上空的时候,才能发射返回舱,以此确保返回舱的着陆地点在中**方的控制区域之内
受这些因素限制,“望远镜”只能用来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使用范围非常狭窄
也正是如此,侦察卫星没有能够取代侦察机,很多时间敏感任务,依然只能由侦察机来完成
至于雷达成相侦察卫星,其使用范围更加狭窄
首先是当时的雷达性能还不够先进,成相精度不够高其次是雷达受气候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根本无法正常工作最后是雷达的探测范围非常有限,对目标材质非常敏感,只适合用来侦察特定目标
此外,中**方还开发出了红外线侦察卫星
只是,受当时技术研制,红外线侦察卫星主要不是用来执行侦察任务,而是部署在更高的轨道上,比如太阳同步与地球同步轨道上,或者是极地轨道上,执行战略预警任务,即监视敌国的战略弹道导弹发射情况
所幸的是,数式电照相机已经诞生了
前面就到,在ZZ…2上,已经配备了数式电照相机,而且经受了实战考验,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顾祝同批准研制的三种侦察卫星中,数光学侦察卫星就在其中,而且是三种卫星中最重要的一种
与传统光学侦察卫星相比,数光学侦察卫星的最大优势就是不使用胶卷,可以即时把拍摄下来的图像以数信号的方式发送给地面接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