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第5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舰队,就肯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战果,甚至有可能一举击沉一支战斗舰队里的所有舰队航母。
要知道,如果顾祝同是美军指挥官,他就会这么干。
千万不要小看重型轰炸机。即便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证明,重型轰炸机并不适合用来攻击舰艇,主要是重型轰炸机的投弹方式过于简单,更适合攻击固定目标,而舰艇属于机动目标。但是只要有足够多的重型轰炸机同时投下炸弹,哪怕每一枚炸弹的落点都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也总会有那么几枚炸弹砸中目标。说白了,用重型轰炸机轰炸战舰,需要瞄准的不是战舰,而是战舰的机动规避范围。如果能够用炸弹覆盖这个范围,那么就算战舰的机动性再好,也是在劫难逃。
此外,重型轰炸机更难拦截。
在十七日上午的战斗中,第33舰队在拦截美军的重型轰炸机群的时候,就损失了近三十架战斗机。
主要就是。重型轰炸机有极强的自卫火力。
拿美军装备量最大的…
17来说,拥有十一挺零点五英寸重机枪,而且覆盖了三百六十度球形范围,没有死角。
除了强大的自卫火力,重型轰炸机的生存力也比战术飞机高得多。
战争期间,曾经有一架…
17在中弹近两百发、损失了两台发动机与半截垂直尾翼的情况下返回了一千多公里外的机场!
可以说,这月秒度把重型轰炸机集中起来使用,而且用对地方。那就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可惜的是,直到这个时候,美军都没有找到正确的使用方法。
问题是,这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只要继续打下去,美军迟早会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重型轰炸机。别忘了,美军拥有一万多架重型轰炸机!
显然,中国海军的舰队编排方式必须有所改变,以适应新的作战环境。
顾祝同采取的办法很简单:让三支战斗舰队组成一支舰队群,始终保持有两支战斗舰队在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另外一支则在后方休整或者进行补给。而且补给地点离巡逻海域不超过两百公里。
这样一来,在任何情况下。至少都有两支战斗舰队能够同时迎敌。
如果提前获得警报,那么就能集中三支战斗舰队的战斗机拦截来犯机群,从而大幅度增强舰队的防空能力。
到一九四七年一月三日,第36舰队到达后,顾祝同就拥有两支舰队群。
接下来,顾祝同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用这两支舰队群。
显然,让两支舰队群分散活动。就足够覆盖整个美国西海岸,只是这样平均分配打击力量,并不是顾祝同想做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陆战队不可能分散在几个地方登陆。
到最后,陆战队肯定会集中在某一个地方上岸,因此也就必须把最主要的打击力量集中起来使用。
只是,到这个时候,顾祝同才发现,他手里的打击力量算不上强大。
当然,这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与需要打击的目标相比,六支战斗舰队的十七艘舰队航母所搭载的大约一千五百架舰载机根本不算多,而且不可能按时完成由他制订的打击任务。
这下,顾祝同不得不依靠空军的战略航空兵了。
一月五日,顾祝同把两支舰队群都派到了洛杉矶西面大约三百公里处,并且让两支战斗舰队轮番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即出动舰载战斗机,为从夏威夷群岛飞来的重型轰炸机提供护航掩护。
当然,另外一支战斗舰队则继续执行攻击任务。
显然,与舰载航空兵相比,战略航空兵是一支更加强大的打击力量。
要知道,一架“超级空中霸王”能够携带六吨炸弹飞行到四千五百公里之外,投弹之后再返回出发机场,而其投下的炸弹相当于十二架舰载俯冲轰炸机、或者八架水平轰炸机,或者十六架舰载战斗机的投弹量。也就是说,一次出动五十架“超级空中霸王”,其投下的炸弹就超过了一支战斗舰队全部舰载机的投弹量,而当时每次出动的重型轰炸机都是一百架以上。
也就是说,重型轰炸机群出动一次,就相当于一支战斗舰队全部舰载机出动一次。
显然,这个打击力量,远远超过了舰载航空兵。
此外,重型轰炸机还能使用一些舰载机无法使用的弹药。
比如,当时中国空军专门针对美军构筑的坚固地下工事,研制了一种重量高达一点五吨的超级炸弹。显然,能够挂上这种炸弹的只有重型轰炸机,因为其他所有战机的载弹量都没有这么大。
只是,重型轰炸机的使用也有局限性。
在对日与对英战略轰炸中,中国空军总结出了很多经验教训,比如以重型轰炸机为主的集群式轰炸,对付大面积的民用目标更加有效,而对付具有较强防卫能力,而且较为分散的军事目标就不太理想了。
显然,重型轰炸机并不适合用来攻击军事基地。
为此,在作战使用中,重型轰炸机主要被派去对付工业区、居民区等城镇目标,而像桥梁、隧道、港口、机场等目标,则主要由战术飞机负责。
针对美国西海岸地区的城镇特点,中国空军准备了一种专用弹药。
准确的说,是一种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大规模使用过的弹药,即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大规模使用的燃烧弹。
虽然美国与日本有很大的区别,美国总体上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而日本则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国家,但是两国的城镇有一些共同点,即居民区较为集中,而且平民的居所大都为木结构房屋。
在对日战略轰炸中,燃烧弹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在日本投降之前,东京总共遭到了十七次轰炸,其中十二次轰炸遭受的损失并不大,主要是中国轰炸机投下是高爆弹。在另外五次轰炸中,东京市区近百分之八十的城区被彻底摧毁,而这五次轰炸使用的都是燃烧弹。也正是在这五次轰炸中,东京有大约七十万市民丧生,还有近三百万人流离失所。事实上,也正是这五次毁灭性的轰炸,迫使日本当局签署了投降书。要知道,如果轰炸持续下去,那么遭殃的肯定不仅仅是东京,而是日本的所有城市。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日本依然坚持不肯投降,那么中国空军完全有能力在接下来的一年之内,让日本退回到石器时代。
用燃烧弹对付美国的城市,效果不会差到哪里去。
拿当时在人口上已经位居美国第三、西海岸地区第一的洛杉矶来说,其居民房屋几乎都是木结构的小洋楼,只有市中心的商业区有混凝土结构的高楼大厦,因此用燃烧弹攻击居民区同样能够造成巨大伤亡与严重破坏。
顾祝同在这个时候使用战略航空兵,就是要通过轰炸城镇,彻底打掉美军的抵抗意志。
为此,顾祝同甚至请示了冯承乾,把登陆美国本土的时间推迟到了一月底。
当时,已经是一月初了,而登陆作战行动依然没有准备就绪,所以推迟到一月底,也是必然的事情。
在冯承乾表示不能再拖延之后,顾祝同抓住了最后的机会。
从一月六日开始,对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战略轰炸才算正式启动。
当天,部署在夏威夷群岛的近千架“超级空中霸王”分成了两个批次,集中轰炸了人口最多的洛杉矶。
这些轰炸机,总共投下了近七千吨炸弹,其中五千多吨是燃烧弹。
轰炸结束之后,洛杉矶的大火足足烧了两天三夜,直到一月十日清晨才熄灭。
根据美国当局的统计数据,在这场轰炸中,至少有七万平民丧生,还有将近五十万人失去了家园。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洛杉矶的大火熄灭之前,也就是一月九日,旧金山遭受了同等规模的轰炸,六千多吨燃烧弹把旧金山、奥克兰与伯克利的主城区烧掉了一大半,导致近十万平民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在这次轰炸中,顾祝同还让十多架轰炸机投下了大量传单。
顾祝同必须让美军知道,只要战争还在进行,中国空军将以两天摧毁一座大型城市的速度,把美国西海岸地区变成荒野。
第四百五十二章 直取要害
显然,顾祝同在夸海口。
即便不考虑部署在夏威夷群岛的重型轰炸机能否每两天出动一次,顾祝同也没有能力把美国西海岸地区变成荒野。原因很简单,在进行了两次高强度轰炸之后,储备在夏威夷群岛的燃烧弹就见底了。
显然,顾祝同在打心理战。
要知道,为了保证让陆战队在月底登上美国本土,顾祝同根本不可能拿宝贵的运力去运送燃烧弹。
所幸的是,顾祝同的心理战打成了。
在连续摧毁了美国西海岸地区两座最大的城市之后,轰炸行动并没结束,只是使用的不再是燃烧弹,而是高爆弹。
正是如此,接下来的轰炸目标不再是大型城市,而是军事基地,或者是靠近军事基地的中小城市。
当然,在美国西海岸地区,当时也没有第三座大城市了。
当时,北面的西雅图还只是一座人口不到五十万的中型城市,而位于美墨边境线附近的圣迭戈只有不到三十万人,而后来发展成为大城市的圣克拉门托等大城市,在当时的常住人口都不到五十万。
可以说,当时的西海岸地区还很荒凉。
这样一来,中国的轰炸机不再使用燃烧弹,也没有引起美军的猜疑,毕竟对付军事目标得用高爆弹。
轰炸军事目标,自然不再需要出动大机群。
从一月十日开始。轰炸机群就分散行动。而且保持着平均每天出动一次的频率,而重点轰炸目标就是美军机场。
当然,这也增大了舰载航空兵的作战负担。
这个时候,“青岛”号旗舰的作用显现了出来。
如果采用以往的指挥方式,即由某支舰队来安排作战行动,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所有任务都安排妥当,必然会忙中出错。有了“青岛”号,以及以此为中心的全新的指挥体系就不存在问题了。
当时,所有作战行动都由“青岛”号上的战区舰队司令部统一安排,再把任务分派到各支战斗舰队。而战斗舰队只需要执行命令,不需要承担其他压力,也就保证了在执行任务时的作战效率。
关于这套指挥系统发挥的作用有多大,战后的评价最为直接。
说得简单一点。如果没有这套作战指挥系统,那么中国海军在一九四七年初攻打美国本土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大麻烦。
这就是,舰队的战斗力难以完全发挥出来。
正是在这套以“青岛”号为核心的作战指挥系统的支持下,中国舰队才在战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正是因为舰载航空兵全力发挥,少损失了数百架重型轰炸机。
要知道,到一九四七年初的时候,中国空军拥有的能够从夏威夷群岛起飞。去轰炸美国西海岸的轰炸机总共还不到一千五百架,如果在登陆之前就损失了数百架的话,那么战略轰炸的效果就将大幅度降低。
没有战略轰炸,也就不可能如此迅速的打垮美军的士气与斗志。
显然,等到陆战队上岸,遇到的将是极为顽强的抵抗。
到最后,付出的将是极为惨重的代价。
有人大概估算过,中国空军的高强度战略轰炸,至少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