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怪谈-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这些钱你也要和我算?两个人在一起,是你非要送给我的啊?”
“恩,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这些钱算是我愿意花的,但是我们现在分手了,这些钱就不算是我愿意花的了,更何况,我本来是想着,如果我们能够顺利结婚,那么这个钱就算是我们夫妻的共同花销,自然是不用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走到结婚那一步,所以这个钱你还是要付给我的。”小波看着小津,说得一脸理所当然。
小津朝小波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那为什么会有小数点?”
“这个小数点我们要看一下明细。”小波说罢又从包里掏出那本账本,熟练地打开专属于小波的那一页,指着一行数据说道:“你看,这个是我们在一起的第一个情人节,那天的烛光晚餐我是提早订的,可以打八五折。原价是199元一位,两人就是398元,打完八五折就是3383元,然后再除以二,一个人就是16915元。再说这一行,这个是我们那次看电影,那个电影票是团购的,当天电影票满五十减五块,两个人电影票是68元,减五块就是63元,虽然后来我们零食是你买的,花了55元,但是我还多花了八块钱,我分了一下,我们一人四块,但是因为那天用支付宝付款有折扣,每个人只需要375元。再看看这个……”
“闭嘴,别说了,一共多少吧?”小津实在是不想看着眼前这个人的嘴脸,曾经觉得这人精打细算是个过日子的好人选,现在想想自己当初真是瞎了眼了,怎么会看上这种人,自己系里虽然男生不多,但是谁不比他好啊,非要看上这种人。
“一共是一千七百八十六元七角四分,你是银行转账还是支付宝?”小波一边说,一边在纸的另一边写上了这个金额,还顺手在底下写上了自己的银行账号和支付宝账号,对着小津说道:“这是我银行账号,还有支付宝账号,我怕你忘了,你现在就转吧,也省得我们再联系,看你也挺不情愿的。”
“你也看得出我不情愿啊,那就趁早转好得了,这个是我这杯咖啡钱,也别说什么打折,什么满多少减多少,什么团购的了,我不差那点,剩下的钱就当是我请你的了。”小津拿出手机就给小波的账户汇钱,不一会,钱就转:“转好了,你看一下。”
小波一听这话,马上低下头打开手机,发现自己手机收到了短信,才放下心来,对着小津说道:“这咖啡屋没有团购,也没有打折,我没占你便宜,不信你可以看小票……”转身说罢要从钱包里翻出小票给小津看。
小津看着眼前的人,一句话没说,拿起包就走。
小津回家还向闺蜜抱怨,不知道自己是倒了几辈子的霉,竟然认识这样的男人,小气还抠门,在一起的时候啥事没有,一分手,啥玩意都算得清清楚楚。
小津以为自己和小波的事情就这么完了,自己也把小波的联系方式删除了,这辈子应该是没有交集了,但是事实证明小津错了,半年多之后,小波又出现在了小津的世界,这次不是复合,而是小波要结婚了。
结婚对象就是那次的那个小美。
倒不是别的,小波要请自己去参加婚礼。小津看着吧,想着也没什么关系了,自己和小美也不认识,自己那天也有别的事情,干脆就不去了,就和小波说,自己没时间不去了。
但是小波竟然用别人的手机给小津发消息说,如果不来,请把婚礼的红包付了,支持支付宝、银行转账、微信红包、红包等方式,还把各种方式都给小津发来了。
小津一看,嘿,还够臭不要脸的。
小津这一看,一下就来兴致了,在小波婚礼前一天,去银行换了三百块面值的一角钱硬币,满满一大袋子。
在小波结婚的当天,小津就带人扛着这一大袋子,就去了婚礼现场,在婚礼现场的门口,就是收红包的地方。
收红包的人竟然是自己的那个远房表哥。
这远房表哥看到小津,正要打招呼,小津也不管人家要说什么,叫人把那一袋子一角钱硬币打开,小津抓起一把就洒在桌面上,对着自己的远房表哥说:“这一把,是我祝他和小美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小津转身又抓了一把,丢在地上,对婚礼现场说:“这一把,是我祝他和小美夫妻恩恩爱爱,互相信任,没有欺骗!”
小津转身抓了最后一把,丢在门口摆着的俩人的结婚照上,对婚礼现场说:“这一把,是我祝他天天开心,永远不要记账离婚。”
然后小津使劲全身力气,拿起那个装着钱的口袋,对着收红包的台子一倒,满桌子都是硬币,然后小津对着来的小波说:“这是我的红包钱,希望你点清楚了,我不欠你的了,别和要饭一样天天想借口找我要钱,我是你的前任,不是你的钱庄!”
小津转身就走,事后,我问过小津,当天婚礼上的做法,是不是代表着对小波念念不忘。小津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笑着说:“你以为我傻么?”。
第六十一章 家暴与离婚()
大家对于离婚是怎么看的呢?如果几十年前,我这么问,大家会觉得离婚是对自己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在现在,大家还这么认为吗?打开各大搜索引擎,你输入离婚率,其实查出的数据并不是很大,都是以千分之多少计算的,就算是离婚率全国排行前列的,也不过就是千分之几。但是如果我们换算成人数来计算,那你就会发现其实数量还是很惊人的,每个省份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离婚。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离婚呢?有网站把中国离婚率高的原因归罪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女权主义的渗透,觉得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宣传“女人能顶半边天”的说法,导致现在的女的摒弃了“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传统,开始越来越事事争先,处处恐后。而且该网站还认为,中国社会对于女性的酬劳也比曾经要增加得多,男女同工同酬的制度让更多女性挺直了腰杆,无论是从精神还是物质上都不需要靠着男人生活,所以导致了中国离婚率高的原因。
但是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全面,虽然现在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是可以让女性在家挺直腰杆,也不需要像曾经那样“三从四德”,但是不代表经济独立就导致离婚。更何况,我觉得吃苦耐劳是一个好品质,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忍辱负重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事,本来就应该要摒弃了。我觉得现在离婚率高的原因,很多时候,源自现在对于男女平等的普及,大家不会想着说离婚丢人,也不会想着说什么“三从四德”,大家都觉得两个人过不下去就离婚,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虽然现在离婚率很高,但是家暴的事件也频发,很多人说,家暴是离婚的一个原因,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忍受家暴,却不愿意离婚呢?
前几年,一个著名英语老师的家暴案件曾经震惊了全中国,这个老师在英语学习上崇尚“疯狂”,但是大家没想到这个老师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更为“疯狂”。这个著名的英语老师,就是中国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
本来,李阳在中国虽然算是一个名人,但是还不到举国皆知的底部。但是,2011年9月5日,李阳的美国妻子李金的一条微博,直接把这个著名的英语老师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当天,李阳的助手甚至建议李阳,取消演讲,回家处理这个事情。
事后,大家都没有收到李阳对于此次家暴事件的回复,直到后来,家暴事件曝光当天下午李阳接受柴静的采访的视频曝光,李阳在接受柴静采访时竟然坦言,此次婚姻是他家庭教育的试验品,自己和妻子在一起是为了做家庭教育的实验。
对此,多年之后,一个著名主持人金星对事件和对家暴的评价就是“家暴像牙痛,越拖越严重。”,唯一解决的方式,就是拔了。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李阳事件是怎么看的,也不知道大家对于家暴和离婚的关系有什么看法,但是说了这么多,今天这个故事,就和我上面说的这两个词有关系。
前几天,我的母亲从乡下过来,和我说了一件事。
我的母亲说,乡下有个老头,媳妇跑了,半个多月了都没回来,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个事情。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人失踪半个多月都没人知道呢?大家都知道,乡下可是那种谁家鸡下了个鸡蛋马上大家都知道的地方,这平白无故没了个人,大家怎么会一无所知呢?
原来啊,这个老头一直都有打老婆的情况。其实在农村,这个情况也常见,说句不好听的,打老婆情况遍地,根本没人去管。
这老头吧,也是打老婆大军中的一员。
这老头我们叫他宝叔吧。宝叔今年五十多六十了,宝叔媳妇我们叫她宝婶,宝婶也五十多了。宝叔宝婶结婚三十多年了,一直都没有别的什么事情,当然了,这有事情都让宝叔用武力解决了……
大家刚开始吧,对于宝叔打老婆这事情吧,其实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在当时,其实打老婆在农村很正常,大男子主义根深蒂固,有些人家中女性甚至不能上饭桌,更别说什么打老婆一巴掌啥的,根本没人放在心上。
宝婶吧,和别人不一样,宝婶是个很爱面子的人,是那种出门都要穿好衣服,梳好头的那种女人。
其实这件事情,在城市里很正常,但是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就很不正常,大家都是随随便便穿个衣服就到处走的,你个穿戴整齐头发梳好的,这怎么看怎么违和。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裤子一挽,锄地插秧的,你穿戴那么整齐,不也一样满身泥吗?所以宝婶在那时候,那简直就是全村的一道风景线。
尤其是吧,这宝婶还生得漂亮白净,和那些打扮土里土气,晒得黝黑的农村妇女一点都不一样。
当然年轻的时候,宝叔也是属于很踏实肯干的那种,宝婶的父母就是看上了宝叔踏实肯干,才把宝婶嫁给宝叔的,虽然宝叔身高不高,长相也算不上好。
两人吧,一直也没什么什么矛盾,宝叔也觉得自己这个媳妇吧,除了爱面子爱打扮,也没啥别的,该干活也干活,有啥不行的?
但是到了后来就不一样了,宝叔和宝婶结婚之后,宝婶连续给宝叔生了三个闺女,这下宝叔就不乐意了,净生出赔钱货来,而且一个个和宝婶一样,漂亮白净,玉指纤纤,哪里是干活的料啊……
再加上宝婶那时候才不到三十,正是有成熟女人风韵的时候,再加上宝婶日常也注重穿戴,经常会被人认为是刚结婚的少妇,甚至还有觉得宝婶像小姑娘的,所以经常有人盯着宝婶看,还有小年轻朝着宝婶吹口哨啥的。但是宝婶都没有搭理,宝婶也是该干啥干啥。
刚开始吧,宝叔也觉得没啥,自己媳妇漂亮,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自己媳妇以后每天往脸上抹点泥巴再出门吧?
但是后来就渐渐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宝婶有兴趣,还有人对着宝叔开玩笑,说宝婶长得这么漂亮,宝叔长得这么磕碜,什么时候宝叔绿帽子都戴上了自己都不知道。
这农村传闲话,你们那是不知道,一个个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这一天除了干农活,就是坐在一块闲聊了,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