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围观林黛玉-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春省亲细节,王夫人给元春一副必得儿子的药。皇帝中元春的药,生气离开。
过了年后,皇帝仍旧最喜欢去年妃和贤德妃的宫殿,没有多久,两人都传来了怀有龙子的好消息。
“啪!”皇帝气得又在养心宫摔了杯子,“贾元春这个心机女人,居然还敢用药!叫人查查到底这药的药性是什么样的,对母体孩子都有什么伤害。我就不信,她这样有违天和的求子,能求出个什么东西!!”
苏培盛在旁边眼观鼻鼻观心,直到皇帝说完,这才出门吩咐粘杆处去做事,贤德妃的心真是太大了,皇帝都吩咐不留的东西,她竟然敢用药留下,就像皇帝说的,这样有违天和,能得到什么好!她那个脑袋真是不够清明哟。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苏培盛在心里如何腹诽贾元春,其他人是不知道的,因为皇后十分的贤惠,在后宫也不爱掐尖要强,所以贾元春和年妃这次排场铺张的省亲并没有在后宫引起什么水花。皇后不表示,其他的嫔妃就算是心里头酸死也不敢出头,所以宫里还算是平静,皇帝也对皇后在后宫的上十分满意。
不过贾元春这次擅自用药怀上龙胎着实让皇帝狠狠地气了一把,皇帝深谙‘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之道,所以这次皇帝打算趁着年妃有孕,将年羹尧的位置再变动变动,毕竟皇帝现在知道年羹尧对自己并不是那么纯粹地效忠,将自家的大门交给他,皇帝还是不放心。尤其是现在有个能全心全意想着他念着他帮他赚银子还帮他练兵的夏连升比着,年羹尧更是在皇帝眼里得不到好了。皇帝本身就是那种爱欲其生恨欲其死的性子,现在能想着办法迂回地与年羹尧兜圈圈也算是费劲了心思了,现在贾元春和年妃一起暴出怀孕,打乱了皇帝的一手好棋,当然把皇帝气得够呛。
不过算了,皇帝想着,叫他们自己内部‘和平’解决去吧,不是说两人是好姐妹吗?皇帝当年可不是在自己母妃身边长大的,深谙宫中‘好姐妹’这种表面功夫的德行。反正现在事情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皇帝也就放开来去,叫人重赏了年小蝶和贾元春她们自己撕撸去,他的国家大事那么多,哪里有心情专门管后宫那些自以为是的女人之间的小算盘。
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就这么在京城里的热闹刚刚过去的时候从边疆送来。
正月十六一大清早,守城门的小兵按时打开了城门,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入城的百姓,新年已经过去了,不像朝堂上的官老爷们从初五过完就要去上朝,大部分的店铺一直到今日才要开张经营,回乡探望亲友的也都在这时候该回来了。
排着队伍准备入城的人们在缓缓的移动,这时不知是谁大吼一声:“快看远处,官道上有人!”
仿佛是回应这句话,人们扭头往官道上张望,只见一匹快马果然出现在了官道上,马上有一个人身后插了一支红色小旗,这是邮驿的急件处理法,但是此时这个人骑马的速度早就超过了邮驿的急件,大家不由有些好奇,都站住了勾着头看。
那骑马的人远远地见城门口有很多人排队进城,正在发愁,现在看大家都回过头来看他,心中大喜,迎着风大声喊道:“皇宫急件,我有急事,麻烦让让!!”他一连喊了好几遍,那些好奇的人也都听到了,不由自主地退了退,将城门口让出一条小的通道来。当然,不想让也得让啊,万一那人不停马,他们不让开岂不是要被踢,那还能有命在吗?
显然城门口的守城小兵也是这么想的,他用长枪驱赶着不太想让开路的百姓出一条马匹自由通过的路,那身后背着旗的人大声喊着感谢的话,一阵风儿似的就掠了过去,当然还不忘说了谢谢。
城门口的人见了,不由得对刚刚那人话里说皇宫的急件是什么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开始纷纷猜测起来,一时都顾不上好好进城了。守城小兵见他们不好好走路,抬手挥舞了一下手中的长枪,粗鲁地大吼一声:“都干什么呢?还想不想进城了!”
被守城小兵一吼,大家才都纷纷回过神来,想起今天是自己第一天上工/回家/开市的日子,也不能耽误了,于是急急忙忙又排好队,一个挨着一个地准备入城。队伍里面还时不时地传来“这是我的位置”、“快点让开”、“我在你前面”这种话,守城小兵也不管,只顾一个个检查他们的身形夹带,保证自己面前这一片没人闹事就行。
那身背红色小旗的邮驿骑着马一直狂奔到皇城城门,这才穿着粗气下了马,对着守门的侍卫大喊:“皇宫急件!”跑到他们面前,将自己怀里揣着的一块令牌递了过去。。。
当天早朝,这个人就被带到了大殿,将邮驿一路以八百里快递寄过来的快件当堂呈给了皇帝。此信说的不是别的,正是一件急事:茜香国再次掠边,这次他们异常凶猛,连常驻东南一直守边有功的南安王爷都在他们手里吃了大亏,甚至所带五万大军全部被杀,当时正在东南巡视的南安王被俘,茜香国叫人给南安王府送来国书,要求和大庆送出公主,到茜香国和亲。
“和亲?!”朝堂上集体哗然,大庆朝不是没有过和亲,但是大部分都是周边小国对大庆俯首称臣,期望大庆不会出兵灭了他们,每年选秀也总要送了一两个美丽的公主来参加选秀,皇帝这边也会象征性地收下来放到后宫,至于会不会去临幸那就是另一说了,至少大家的姿态做出来了,表明互相之间不会反目,至于怎么做那就是另说了。但是现在茜香国要求大庆出公主和亲,尤其是现在皇帝后宫也只有两位亲生的公主的情况下,这样的要求简直就是无理到了极点。
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也吵成了一团。主战派的观点十分明确,茜香国那个弹丸小国胆敢这样鼻孔朝天妄想得到公主和亲,简直是把大庆的面子放在地上踩,这一仗必须打,而且要狠狠地打他们见识到我们天朝的威风。而以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们则大部分主和派则是希望能够和亲,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皇帝能够牺牲一个不的公主,将南安王这一个能够守边的王爷给换回来,不要寒了老臣的心,大有一副皇帝你要是主战其实就是想铲除我们老臣,我们是不会答应的架势。
两边吵成一团,皇帝头疼不已,主和吧,大庆朝丢掉的脸面该怎么办?太上皇还没死呢,虽然不可能,但是借住这阵风让廉亲王分走一些封地也不是不可能。主战吧,就皇帝现在在朝中的势力,真和勋贵们对上,在不太了解他们全部的底牌之前,皇帝不太想以身犯险。现在他们只是一盘散沙,但是如果皇帝真的罔顾南安王的死活的话,他们联合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他们暗中掌控的一些宫里的人脉给自己来点加了料的事物入了口,那可就大事不好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方的对峙总是要有解决方案的,皇帝两边和稀泥,拖着不肯下结论。主战派心里着急,怕一直拖着不出兵堕了大庆朝的威风,主和派则是怕茜香国等不了那么久把南安王爷给杀掉,于是两方在朝堂上不再只顾着闷头争吵,开始在争吵中讨论解决方案。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南安老王妃出现在太后的寝宫。
这天早朝结束,皇帝揉着被闹得一个头两个大的脑袋走出议政殿,就被守在路上的太后的小宫女给拦住了。太后自从当年放弃让十二争皇位的时候,就一直安安分分的呆在后宫,也不出来刷存在感,当年的十二阿哥也从一个正义的小胖子长成了一个低调的大胖子恪亲王。除了初一十五去太后的寝宫看望太后之后,就很少出现在宫里,在外边也是皇帝给安排了个活计,也不出彩,只够生活罢了。
皇帝一边向太后的宫殿走去一边在思考太后找他能有什么事?难道是十二过不下去了想让哥哥接济一下?到也不是不可以——最近手头非常宽裕的皇帝财大气粗地想着。直到在太后宫里看到了南安老王妃,以及太上皇甄太妃等人,这才心里有了计较。不过说来朝堂上这两天被他的不表态已经闹得挺够的了,自己再不出来调停一下,等他们自己吵够了做好了决定,他这个皇帝以后就不好做了。
所以当太上皇提起让皇帝快点决断,但一定要救南安王的时候,皇帝很痛快地答应了。见皇帝在他的老臣家眷面前如此给面子,表示很满意。
本来这次会晤应该就在这么和平的情况下结束的,奈何南安老王妃太过心急想要皇帝承诺把她儿子救回来,所以对皇帝只答应尽快解决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她想趁着太上皇还在这里,能直接把事情定下来,于是在看出皇上有走的意思时候,她对着太后说道:“既然是皇上要嫁公主来换取我们南安王府的安宁,我也是应该尽一份力的,公主的嫁妆就让我们来出吧。”
一句话成功地留住了皇帝的脚步,也成功地挑起了皇帝的怒火:我只答应救人,还没说同意和亲呢,怎么你就替我做了主了!但是皇帝还记得这是在太后宫里,太上皇还在这里,暂时轮不到他来发脾气。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将自己的怒火压下来,也将南安王府记在了心里讨厌的一块。
皇帝忍着没开口,太上皇却忍不住了,毕竟是他的亲孙女,现在住在公里的孙女也只剩下两个了,再加上南安老王妃的这句话实在说得太过着急,似乎是太上皇维护老臣逼着皇帝把亲生女儿送出去似的,而且她南安王府还用嫁妆做了一回好人。
玩手段都玩到我头上来了!太上皇忍不住气得摔了杯子,吓得南安老王妃不敢说话了。善解太上皇意的甄太妃连忙接话给南安老王妃救场:“皇上的心意可不是你们能猜测的,既然皇上已经答应你安全把人救回来,就不会让你儿子缺胳膊少腿的回来的。”真是不忘给皇帝上眼药。
不过太上皇没有搭茬,皇帝也只皱了皱眉头没多说什么?南安老王妃哪里还不知道今天她做的有些过了呢?不过是觉得自己有那个面子,叫皇上和太上皇不好计较她关心则乱,好顺便将事情定下来而已。不过现在说成这样了,她也不好说下去了。于是场面就这么散了。
皇帝气呼呼地回了养心宫,养心宫一下午噼里啪啦,苏培盛在门口缩了缩脖子,自从夏连升给皇帝出了主意挣了不少钱,皇帝在养心宫发脾气的时候就不像之前那样只自己坐着生气了,反而开始舍得摔摔打打了,不过要是让苏培盛自己说,皇上这样摔摔打打把脾气发出来,也好过他自己坐在那里生闷气,那样迟早要把自己的身体给气出什么问题来,反正也不会少了皇帝的银子。
过了一会儿,皇帝叫苏培盛传了饭,苏培盛眼看着皇帝淡定地从一堆报废的古董瓷器中迈出门来去了偏殿,只好低头任命地叫人进去打扫。
下午皇帝没有午睡,直接叫来了几个大臣,在换过一批新摆设的养心宫商量了一个时辰才散场。
第二天一大早,朝臣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吵起来,勋贵们都得到了南安老王妃派人传的信,说是皇帝同意和亲,主战派则是收到昨天在皇帝那边议事的大臣们的信儿,稍安勿躁,于是今天的朝堂格外地静悄悄。
皇帝看着两派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地沉默地站着,有点想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