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面对这些情况,草木能做什么?
答案是,它们什么都做不了。
但这其实只是引发许广陵感慨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
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生命的感受。
草木的世界,天地斑斓,连太阳的光线都是七彩的,但是,嗯,但是,但是也就是这些了。
这种七彩,却是一种黑白式的七彩。
怎么说呢,每次退出**同心诀,从与草木的连接中回转,许广陵都有一种从冰封走向春回的感受。
风声、水声、偶尔的鸟声,近处虫蚁等攀爬的声音,远处高山积雪融化的声音……泥土的气息,各种草木的气息,一些动物小动物散发或残留着的气息,山岳的气息,太阳光线的气息……
这些声音,这些气息,形成一种叫做“活泼泼”的生机,被他的身心所感知感受着。
而这些,全都是草木的世界里所没有的。
都不说思考什么的了,就只是这些基本的感受,都已是天壤之别。
生而为人,是一种何等的高贵!
从草木,到生灵,到人类,在生命的链条上,这是有多远的跨越?许广陵不知道。他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这跨越的幅度太大太大了,大到他,越是习练**同心诀,越是与那些草木连接,便越是感慨。
然后敬畏。
然后赞叹。
然后感谢。
敬畏生命的参差,赞叹天地的造化,感谢……生而为人?
许广陵不知道这是否就是**同心诀想要告诉他的东西,但藉着这种与草木的连接,他确实开始对生命有了一种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感受。
和珍惜。
每天都有一些时间,而且是越来越多的时间,被许广陵用来“发呆”。
嗯,不是真的发呆,不过从外表看起来,和发呆差不多。
但也只是外表。
发呆、呆滞的表象下,许广陵的身心却是进入了一种极敏感的感知状态。
地点不一。
许广陵会爬上山顶,在凛凛劲风中如山如松屹立,或静静地躺卧在山腰,又或只是安然地坐在山腰,或者草木上,或者河流边。
时间不一。
晨曦,清早,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
在“发呆”的状态下,种种声,种种色,种种气息味道,天地间这些既繁又简既简又繁的信息,被他的身体感知着,被他的意识和精神感受解析着。
形成图画。
形成乐曲。
形成文字。
形成不囿于图画乐曲文字等等的复杂感受,只是如潺潺流水一般地,滋润着身心。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只是一个游人的山中一日所记,许广陵的身心却渐渐地渗透于这片昆仑山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
忘了大宗师,忘了两位老人,忘了人间,也忘了自己。
不是真的“忘”。
而只是身心或进入**同心诀,或进入根本窍法,或进入单纯的沉沉酣睡,或沉浸于种种既简单又繁复的感受……只是这些,就已经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
再没有任何时间,去“想”什么东西。
许广陵开始抛却一切的思绪和思考,用本能去生活。
生命进入一种纯粹,只是用身体去感知,去感受,用意识和精神去领略。
只是单纯地领略。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窍法一日千里,**同心诀一日千里。
一日千里,一日千里,一日千里。很多的、不止一次的身心方面的跃进,或小跃,或大跃,许广陵清楚地知道,但却并没有任何惊异,似乎这些也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异。
就如远处十几公里外的一座山峰。
那是一座高高的山峰,连着山脉,并拥有着丰盛的积雪。
在这座山峰上,在这片山脉中,许广陵亲身亲眼见证着,一条汪洋恣肆的河流是如何由微而渐、由渐而宏地形成,然后咆哮着,从山顶冲向下方而去。
而其远端,大抵也是从昆仑山脉流向西北高原,从西北高原继续散入人间。
这很神奇是不是?
“黄河之水天上来。”
但其实,一切又是那么简单,简单得自然而然。
一如他身心这阶段的变化。
日新,日新,日日新。一天天地过去,身心方面的变化从最初的激烈到越来越细微,如同奔腾的河流慢慢地趋向于静止,静止了几日之后,灵光一闪间,许广陵忽然就知道了。
如同从一个长长的梦中醒来。
而醒来的第一时间,许广陵便知道,归元息机,根本窍法,当前他的进度,已然来到了归元圆满。
所以下一步,是“息机”?
==
感谢“D调の感觉”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fly…zw”的月票捧场。
第473章 无漏,无垢()
归元息机根本窍法,这是许广陵从青华宝篆中得到的原原本本的信息。
归元,息机,根本窍法,这是许广陵理解之后,自己进行的划分。事实也证明,这个划分并没有错,至少到现在,“三步走”的第一步,已经被落实。
其实开始的时候,许广陵对“归元”是有过深入分析和理解的。
归元,“归”,有回返的意思。
回返什么,回返到哪里?
以前的许广陵,是不懂的,就算懂,也是一知半解的那种。但从两位老人那里出师后,许广陵早已非昔日阿蒙。
章老曾通过树叶,详详细细地给他讲过,一枚树叶是怎么由青转黄、由黄转枯、由枯转败、由败转朽的。而这树叶是引子,引出的是人体。
那一节课,给许广陵的印象是相当深刻的。其实章老的每一节课,许广陵都印象深刻。
陈老不像章老那样,每天都正儿八经地给他上课,但客厅闲话的时候,又或早上在公园传授拳法的时候,这位老人经常会冷不丁地就着话题指点他一下。
都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提纲挈领的指点。
所以这位老人在许广陵心中的地位,也是一变再变的。
最初,他是章老的老友,许广陵视之为前辈,给予以基本的尊重。后来老人授之以八式散手及开天步等,许广陵尊重之外,多了一份亲近。
再后来,朝夕相处,以至时不时的指点,这位老人在许广陵心中就慢慢地上升到“半师”的地位了。
直到最后,分别之际,其实“半师”,已经上升到“师”了。
只是,和两位老人同时在一起的时候,许广陵肯定永远都会把“老师”的称呼留给章老,而对陈老,却只能是以“弟子”自称。
不过其实也就是一个称呼的问题了。
关于这点,许广陵心里通透,两位老人心里一样通透。
两位老人,一医一武,而上升到他们那样的高度,这医武之间,交叉之多自不待言,说是殊途同归也不为过。
殊途,一医一武自然是殊途,往极端点说,这两者一为救死扶伤,一却为专门让人死伤,实实在在的一主生,一主死。只是和平年代,后者的天然属性不是那么突出而已。
同归么,就是都归于对人体的认识和研究。
所以许广陵都不用自己思考,只是根据从两位老人那里得来的知识,就大体理解了“归元”是怎么回事。
归元,就是回返元。
而这个“元”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那句话,“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这“婴儿”,既是实指,也是虚指。它最准确的指向,应该是指一种理想化的婴儿,一种与天地完美连接的状态,然后,综合佛道两家的说法,即是“无漏,无垢。”
这其实又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无漏,不是说没有漏,生命体只要存在生命体征,有思考,有活动,就必然有漏,区别仅仅在于漏多漏少而已。
但就像一个连接了大海的小池塘一样,漏了多少,随时就可以补充多少。
只要大海不枯竭,它也就永不枯竭。
这就叫无漏。
它是一种动态的圆满,而不是一种静止的、死寂的封印,如同把一朵花在最美的时候封存在琥珀中一样。
失了生命的花不再是花,它充其量也只是一件物品,而与“鲜活”、“生命”等等形容,再无关系。
无漏,也可作如是解。
而无漏的结果,其实就是无垢。
垢从何来?
垢从漏来。
这话古人估计听不懂,但今天的这个时代,稍微接触过一点生物学知识的,都大体能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就算不完全明白,也是可以做到模模糊糊明白的。
细胞受损,就会被新的细胞取代,然后受损的那些通过身体代谢出去,就是“垢”。
所以无垢,也不是彻底意义上的无垢,还是那话,生命体只要思考、活动,就必然会产生垢,只是多或少,这其间的区别无异天壤。
感冒了,鼻塞,吐痰。
而且仿佛吐之不尽。
这是垢吗?
是。
这垢不是指脏,当然它也确实脏。但其本质,是呼吸道这一块,从口鼻开始,上到眼脑,下到心肺,其细胞大量受损,然后被身体代谢而出。
感冒是这样,其它的大小疾病,都是这样。
所以说,“病伤元气”,“一场大病死半截”,原因就在这里。
疾病是特例,就算没有疾病,人体的健康指数差别也是悬殊的,而其身体产生“垢”的程度,也是悬殊。
就比如一个小孩和一个成年人,同样是一个星期不洗澡,排除体量及其它方面的因素,成年人身上,是远比小孩要脏的。
体表是这样,体内也是一样。
所以也可以作一个简单的推论或者说延伸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身上很容易脏,每次洗澡都能洗下很多灰来,而以前不是这样的,那就需要当心了。
这便是很明显的信号。
意味着其身体的健康指数,在严重地下降!身体的运作,正处于紊乱之中。内耗增多,或已病而未觉,或未病却折损。
归元。
许广陵这一路走来,先开大窍,后通中窍,再启小窍。
大窍的打通,尤其是四外窍的打通,让他可以直接从外界汲取草木之气和大地山川之气,这为他在大宗师之路上的前进,是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功劳的。
而其更本质的意义,是让许广陵这个小池塘,与外界天地的这个汪洋无量大海,连接了起来。
所以接下来,就是大海的水,在疯狂地涌入小池塘中。
先填补,后修复。
用许广陵以前的总结,就是先“盈”,后“清”,用他现在的总结,就是先“无漏”,后“无垢”。
大窍,而后中窍,而后小窍。
盈而又盈,清而又清,待盈清合二为一,让身体通过小中大窍的共同作用,与天地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共振,做最后的查漏补缺,以致盈无可盈、清无可清,便正式地达成了第一步的目标。
归元圆满!
无思无想了不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