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倾世花容 >

第23部分

倾世花容-第23部分

小说: 倾世花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雪娥此时话里指的是寄住在洛府的沈家小姐,洛太太的亲妹妹沈姨妈唯一的女儿沈红玉。

    沈红玉从小与洛家二少爷洛清雁青梅竹马,洛太太本想让洛清雁娶沈红玉为妻。

    当时还是太皇太后把持朝政,洛思年还不过是四品的秘书省监,沈家虽然是旧党,官位最高的也不过是小小的从五品太常少卿。

    而苏雪娥的父亲苏毅远已经官居从二品的吏部尚书,苏雪莹也入宫被册封为才人。

    洛思年为了政治上的前程着想,选择了苏家的二小姐苏雪娥。沈红玉被迫嫁与他人,谁知婚礼前不到十天,未婚夫就病死了。沈红玉成了望门寡,婆家嫌她克夫,也休了她。

    三年前在这次皇帝亲政后的政治波澜中,沈家和王家一样家道败落,只留下沈姨妈孤儿寡母,沈姨妈只好带着女儿投靠了姐夫家。

    李媚儿虽然知道苏雪娥所指,但同样作为孀妇,她也接受不了这么难听的话。她满面怒容,转过头去不语。

    洛太太强压怒火,沉着脸道:“不管说谁,这话都不成个体统!”

    苏雪娥淡淡笑着,漫不经心地摆弄着腕子上戴的南红玛瑙手串,说道:“媳妇说的莽撞了,太太别恼。”

    那手串是七夕节苏雪娥的亲姐姐,当今皇上的宠妃,刚刚被册封为正三品婕妤的苏雪莹赏下来的,在苏雪娥雪白的皓腕上明艳如血,闪动着不可一世的光泽。

    陈姨娘看着那串手串,脑海里忽然起了一个念头。她打量着洛太太的神色,一句话在舌边唇角千回百转,不知道该不该在这个时候脱口而出。

    苏雪娥忽然开口,接着刚进来时候的话头说道:“太太,三弟的事情,媳妇听着不对。三弟说他当时在李大人府上看见那位小姐一眼,那小姐刚走远了就派丫鬟回来找丢失的耳坠子,让三弟有机会问小姐芳名,就像是安排好了似的。那丫鬟说是三小姐,结果在街上当面一问却是二小姐,什么一模一样的耳坠,我却不相信有这么巧的事情。”

    李媚儿和陈姨娘听了这话都有些吃惊,这时细细一想,的确有些蹊跷。

    洛太太眸子一亮:“你也听出来了?我当时就觉得那两位小姐里有人捣鬼,只是老爷二话不说就打了鸿儿,我也没来得及细想这件事。”

    李媚儿蹙眉说道:“这么说不管娶了哪一个,都不是省事的。”

    洛太太低头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容我和老爷再想想。”

第三十九章 圣旨() 
苏雪娥和李媚儿走后,洛太太的脸色如严霜渐渐消融,她向陈姨娘问道:“你怎么看李家那两位小姐丢耳坠的事情?”

    陈姨娘亲手倒了一盏茶端到洛太太跟前,洛太太伸手接过,笑道:“这些事情是丫鬟做的,你还做什么?”

    “太太知道,我从小伺候太太,做这些事是习惯了的。”

    “你做了这么多年姨娘,还总是这么温顺恭敬,怪不得老爷喜欢你。”

    洛太太说这话时本没有什么讽刺的意思,落在陈姨娘的耳中,她却无缘由地紧张起来,像做了什么错事一般,低下头不知所措地用手指绞着手中的一方蜜合色流苏手帕。

    洛太太看着她叹道:“你也太小心些了,我要是不高兴,当初就不会把你给老爷了。这么多年,咱们俩和亲姐妹是一样的,从不为这个心存芥蒂。若不是你在我身边帮衬着,和我说说话,我早就叫那个女人气死了。”

    陈姨娘听洛太太这样说,方才放下心来,抬眸笑道:“太太待我恩重如山,我永远记着自己是太太的奴婢。只是刚才二少奶奶说的事情,我竟没有想到。不过现在一想,不管是丫鬟来找耳坠,还是三少爷在街上偶遇李家二小姐,都太巧了。”

    洛太太颔首道:“这姐妹两个,都是人精啊。”

    陈姨娘笑道:“精明人也得看可用不可用。如果是既没有家世背景,诚心依靠太太,心机手段又足以与咱们家那一个抗衡,就再合适不过了。”

    洛太太满意地点点头,又道:“得想个什么办法,把李秀筠娶进来,又能向李大人交代过去才好。”

    陈姨娘思量了半日的话这时终于找到了机会,她斟酌着道:“正是。所以得找一个绝对能镇得住李家的人来说话。趁着三少爷和李家三小姐的事情外面还不知道,如果能想办法得到圣上或是皇后的赐婚,李家也就无话可说了。二少奶奶的姐姐苏婕妤,不就是一条路吗?”

    洛太太听了,先是眼睛一亮,等听到“苏婕妤”三个字的时候,眉头又蹙了起来。

    苏雪娥仗着娘家是皇亲国戚,根本不把她这个婆婆放在眼里。如今想让她去求苏家,除非她咽了这口气!

    陈姨娘打量洛太太的神色,不再说话。洛太太沉默一会儿,自言自语似的低语道:“要是能与乐阳县主搭上话就好了,可惜鸿儿还只是个学生。”

    乐阳县主是景国公府的国公爷的大小姐,母亲洛子琳是洛思年的庶妹。

    十几年前国公爷还是世子的时候,娶亲不到五年,夫人就病死了,老太君选了当时洛家的庶出小姐洛子琳做了填房。

    国公爷先前有两个儿子,洛子琳生下了国公爷的嫡长女,老太君十分喜欢这个孙女,特地去宫里请了封号。

    乐阳县主刚过了及笄之年,性情温柔贤淑,与淑德帝姬关系极好,又得到皇后孟氏的喜欢,常在坤宁殿走动。

    不过虽然国公夫人与洛家亲缘很近,平时却没有什么机会来往。

    况且洛、李两家只是普通的官宦人家,世代都是一步步读书考试熬上来的,比不得公侯贵族,洛清鸿又还只是个太学生,就算乐阳县主去请求孟皇后,也实在不够求圣旨赐婚的资格。

    除非能够等到洛清鸿或是李秀筠真正引起皇上注意的机会。

    陈姨娘安慰道:“三少爷一向争气,如今已经是上舍生了,只等一年以后考试,凭咱们三公子的才学,必定也像楚大人家的公子那样,直接释褐授官了。”

    洛太太叹道:“还要一年,哪里来得及?”

    两人正说着,一个小丫鬟进来禀报,老爷回来了。

    洛太太和陈姨娘忙迎了出去,洛思年走进屋来,陈姨娘服侍他脱下朝服。他喝了两盏茶,洛太太含笑问道:“老爷今天回来的早,朝堂上可又有什么新鲜事?”

    洛思年笑着答道:“皇上又有恩典,只是与咱们家没关系了。”

    陈姨娘问:“不知是什么恩典?”

    洛思年做了个向上拱手的动作,答道:“皇上的几位公主到了读书的年纪,皇后娘娘恩典,凡京中五品以上人家未出阁的女子,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皆可参加宫中习艺馆的考试。录取以后就可以成为公主侍读,与公主、县主们一起在习艺馆读书。”

    洛太太心中一动,与陈姨娘对视了一眼,问道:“女子考试,这倒是新闻。不知考的是什么?”

    洛思年道:“当今皇后娘娘学识渊博,精通经史,考的自然是与男儿一样的诗书礼易,当然还有女诫之类的考试。琴棋书画、针织女红上有一技之长的也都可以参加,圣旨很快就会下来,考试也定在八月十五。可惜咱们家两个女儿还小。”

    陈姨娘略一沉吟,问道:“那么,已故官员的子女也作数吗?”

    洛思年愣了一下,一时没想到自己的亲戚之中有谁是已故的五品以上京官,不知道陈姨娘何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他想了一想,说道:“这一点皇上倒没说过。不过我想只要报名应试,也应该是作数的。所有官员的子女都登记在册,只有有公公来宣读圣旨,就是可以参加的。你怎么想起问这个?”

    陈姨娘笑着掩饰道:“不过是随口问问。”

    她暗暗地想,如果李府的二小姐能借这个机会得到皇后的赏识,那么赐婚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果然,第二天,京中所有官位在五品以上,且家中有适龄女孩子的官员家里,都接到了同样的一张圣旨,当然也包括李秀筠和李秀棠。

    周氏在孔太太走后气愤不已,从此更加视李秀筠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掉才好。

    洛太太这一病不知得等到什么时候,又不明说退亲,显然是在犹豫不决,周氏可不想白白耽误了秀棠的青春。

    接到圣旨以后,她便与李典和商议,阻止李秀筠参加这次考试。

    李典承和王氏都是饱读诗书,学通古今,李秀筠自幼才学出众,不让须眉,让她参加习艺馆考试,岂不是给了二房一个天大的翻身的机会?

    到时候洛太太可就不用再以病为借口,而是有理由直接选择李秀筠了。

第四十章 待考() 
皇后特准京中贵女入选习艺馆的恩旨一经传出,名门勋贵之家的仕女们立即忙碌起来。

    北宋风气开化,人们的思想并不似程朱理学兴起之后那般保守禁锢,也还尚未流传起“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荒唐言论。

    宋人主张女子应当与男子一样接受教育,当时的女童可以和男孩子一样入学读书,甚至有因为幼年一同读书而相知相识最后成为伴侣的。

    因此宋代才女多如繁星,士大夫常常歌颂女子的才华,并颇以自己的妻母女儿学识过人为荣耀。

    男子鼓励女子读书,女子读书明理,养成不让须眉的胸襟见识,再以此来相夫教子,自然会培养出更多的才子与贤臣。

    女童朗朗的书声,少女娟秀的书法,都在长大以后化作母亲谆谆的教诲和妻子温柔的劝勉,照亮了男儿前行的道路。

    普通人家的女子尚且崇尚读书,京中的名门闺秀们更是从小遍览群书,史书典籍过目能诵者不在少数,闺阁游戏也常常是吟诗作赋,口齿噙香。

    因此此次习艺馆考试竞争甚为激烈,其在仕宦之家中受重视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每三年一次的春闱大比。

    女子的出路虽然比不得男儿,不过是嫁人生子,可也得看是嫁给了什么人。

    一旦飞上枝头变凤凰,其给母家所带来的荣耀,却要远比男子十年寒窗所奋斗来的多。

    虽说只是陪公主读书,可是谁都明白,皇上的几个幼弟都刚刚过了弱冠之年,较长的几位皇子也都到了成婚的年纪。

    如果入宫后有幸得到皇后和公主的喜欢,便有机会嫁给亲王或皇子,再不济,嫁给郡王、世子,或是被赐婚给得到皇上赏识器重的年轻才俊也都是好的。

    而且,每个人心中也都藏着一个隐秘的心思,皇上如今也还不到四十岁,正是春秋鼎盛之年。如果自家女儿能够像苏婕妤一样有幸嫁入后宫,那么无疑会为其父兄的仕途修筑起一条高耸入云的天梯。

    梁老太太在圣旨传下来的当天就取消了李秀筠的禁足,只是不允许再走出府门一步。这一条规定当然是多余的,李秀筠每日在父亲的书房里埋头苦读,自然没有什么时间和心思出门游玩。

    她甚至也不再想自己和洛清鸿的事情,她只知道,忍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了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一次,她要靠自己,她要为母亲争脸面,为哥哥谋前程,为妹妹谋出路。

    她要二房东山再起。

    而这也正是梁老太太心中所期盼的,她相信以秀筠的才学完全可以压倒群芳,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