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世花容-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也要为妹妹想一想,洛公子就要和妹妹我定亲了,这时候惹出这样的闲话,就是姐姐不在乎,让人家怎么想我呢?”
“妹妹不是早就和洛公子一见钟情了吗?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周氏听了这话,猛然回头指着秀筠说:“你别血口喷人,往别人头上扣屎盆子。秀棠从来没单独出过门,怎么可能认识洛公子?”
“婶子不信?三妹妹的首饰盒里现在就放着一只金累丝镶玉的耳坠儿,和那年生日祖母送给我的那对儿是一样的,据我所知,那只耳坠儿是从洛公子的手里传到三妹妹手里的。这也算是个信物吧?”
周氏听她连信物都说出来了,便半信半疑地回头看向秀棠。
秀棠没想到秀筠这个时候会提到耳坠儿的事情,如果母亲现在去自己的房间里搜查,一定会翻出装着耳坠儿的那个首饰盒的。
第二十五章 沉着()
秀棠虽然心虚,可也知道现在全家的矛头都指在秀筠身上,母亲不可能容许秀筠借自己的事情这么容易地就转移了话题,最起码在这里是没有人会与她纠缠这件事儿不放的。
梁氏听了秀筠一番话,来回打量着周氏和秀棠的神色,觉得秀筠并非胡言乱语。虽不知道此中有何隐情,但秀棠牵涉其中,这与她并没有什么关系。她现在关心的是梁老太太怎么处置秀筠,才不想看到这场好戏偏离了预设的剧情,就这么更换主演。
刚要张嘴帮秀棠说话,却见秀棠一张标准的鸭蛋脸儿高高扬起,杏眸直视着秀筠的眼睛,面容十分镇静。
“二姐姐怕是记错了吧?妹妹我可听不懂姐姐在说什么。那么贵重的首饰,若不是姐姐过生日,我就是看一眼也是不能的。洛公子不过是一个年轻公子,身上怎么会带着这种东西?我并没有和他见过面,又怎么会传到我手里?可知姐姐是记错了。姐姐要是不信,就当着四婶儿的面请母亲去女儿的梳妆台上查一查,也算还妹妹一个清白。”
一边说一边用眼睛瞟着周氏和梁氏。
梁氏会意,忙抢着说:“还查什么?明摆着是二姑娘胡说。你在街上勾引男人,就以为全天下的女人都像你一样没羞没臊了?洛公子和咱们三姑娘的婚事眼瞧着是板上钉钉的了,我劝二姑娘省些力气吧,明告诉你,命里没有这个福,眼红也没用!”
周氏眼睛紧盯着罗汉床上,梁老太太好像是没听见刚才这些话似的,闭着眼睛,一下一下只管捻着手中的佛珠。
这时候听见梁氏开口,周氏紧随其后,忙把话题再次引向正轨,指着秀筠问道:“你少牵扯旁人,秀棠有什么事,我自会秉公处理。你今天在这里把话说明白了,昨天当街倒在洛公子怀里,到底想要干什么?”
王氏在一旁听见“怀里”二字,顿时觉得好似万千小虫在身上爬,浑身的不自在。她哀求地看着秀筠,迫切地想要从女儿嘴里听到明白可信的解释。
秀筠哪能不知道王氏此时此刻的心情?要不是顾忌着母亲的感受,依着从前苏苏的性子,她恨不得当场与全家撕破脸皮,把这些人丑恶的嘴脸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不过穿越过来这么多天,她也知道,在这样的大家族里,她势单力薄,鲁莽行事无异于以卵击石,只能暂时忍耐,以退为进,从长计议。
秀筠跪的笔直,眼中波澜不惊,不疾不徐地答道:“那天哥哥带我们去南门大街,我看春明坊那里热闹,以为是常听人说的梅丑儿的唱赚,或是乔万卷的说书,便要下车过去瞧瞧。当时孔小姐在车里,她不愿意凑热闹。哥哥本来是拦着不让我去的,可是我执意跑出来,哥哥又不敢把孔小姐和梅香单独留在车上,就让红菱来追我。
我怕哥哥追上来拦着,所以走得很快,那里人多,不知是谁撞了我一下,我以为自己要摔倒了,可是却还稳稳地站在那里,只觉得胳臂被谁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才知道身边有一个人及时扶了我一把。
我本不认得那人是谁,红菱赶过来看见,急忙护着我回车里了。谁知那个人却跟了过来,我吓坏了,以为是个歹人,后来听见他和哥哥说话,才知道原来是洛公子,来和哥哥打招呼的。
哥哥那天把我好一顿骂,我也知道了轻重,再不敢随便下车自己走了。
没想到这点儿小事经过那些市井无赖一传,竟然传成这样不堪的故事,可知是三人成虎,流言可畏了。”
王氏听她这么一说,忙抢先开口批评道:“说到底,还不是你自己不尊重?咱们是什么样人家?亏你还是从小跟着你哥哥读经史子集长大的,那些市井野戏也是你看的?满大街上乱跑,成什么体统?哪像个大家闺秀的样子?从今天起,你就在屋子里给我抄一百遍女四书,抄不完,不许走出清华苑半步!
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成器的女儿,要是你父亲地下有知,还不知道怎么伤心呢?”
说着便以手掩面,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梁老太太始终没睁眼睛,此时听见王氏提起自己过世的二儿子,捻动佛珠的手指一顿,也不免跟着伤心起来,摇头叹息。
周氏可不相信秀筠的一面之词,本想继续质问几句,没想到一向软弱木讷的王氏竟然敏捷起来,先发制人,又哭得可怜,勾起了老太太的伤心之情,自己也就不敢再步步紧逼,声音和缓下来:
“虽然流言蜚语传的歪了一些,但秀筠毕竟是大家小姐,这么乱跑总是不应该的,给家里惹了多大的麻烦。我就知道二嫂子到底是个明白人,不会这么纵容女儿的。既然二嫂说了,我看,那就先这么办好了,秀筠先禁足在清华苑,好好反省反省。”
梁氏犹不解气,辛辛苦苦闹上这么一场,让王氏几句不疼不痒的批评,再加上几滴眼泪,就这么算了,实在是便宜了她们。但是梁老太太一直不出声,周氏也已经把气氛缓和开了,自己也由不得勉强堆起笑脸儿,走过去一边为老太太捏着肩膀,一边含笑说道:
“老祖宗也别伤心了,我就说咱们二姑娘一向稳重,绝不会做出那样出格的事儿的。骂也骂了,罚也罚了,只怕老祖宗也累了。只有一件,二姑娘身边的丫鬟红菱,我看不是个妥当的孩子。她比秀筠大了两岁,但凡是个懂事的丫鬟,也不会由着自家的小姐这么胡闹。二姑娘自小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都是叫这些丫头教坏了。不如把这丫头交给我调教几天,将来若还可用,就还留下。若不知悔改,就撵了出去,二姑娘身边也干净了,老祖宗和二嫂子也省心了。”
秀筠心里一沉,梁氏这分明就是要拿自己的丫鬟来出气,难保不会严刑拷打,逼问红菱说出自己的隐私来。红菱去了她那儿,岂不是羊入虎口了?
第二十六章 奴才()
秀筠听梁氏开口要自己的红菱,当然不肯答应,无奈此时自己居于劣势,自身尚且难保。倘若因此大闹起来,反而更招惹祖母生气,给别人留下把柄。
因此少不得匀了匀呼吸,压下心头怒气,也不理旁边的梁氏,只平静地看着梁老太太说道:“祖母,这些事情红菱并不知道,孙女儿做错了事,任凭祖母处罚,红菱跟在孙女儿身边整整六年了,忠心耿耿,并没有什么错处,照顾孙女儿无微不至,把清华苑也管得井井有条,还请祖母明鉴,不要难为她。”
“难为?哎呦呦,老祖宗您听听啊,倒说我们难为了个丫头。像咱们这样的人家,最要紧的就是管好小姐少爷们身边的下人,主子们年轻,多少事情都是他们教坏的?
就说上次二姑娘掉进荷花池的事儿吧,虽然是小姐们贪玩儿,可是红菱如果有心,也不会等到自家小姐落水了才出来找。这就是她严重的失职!谁不知道清华苑里的丫头猖狂得很,仗着主子得宠,一个个的越发没有规矩了。
老祖宗,要是还任由红菱在那儿待下去,以后二姑娘嫁出门去也这般没有规矩,到时候丢的可是咱们全家的脸面。”
秀筠斜眼看着梁氏,还要张嘴为红菱分辩,却听见王氏在一旁犹犹豫豫地低声请求道:“要不。。。。。。老祖宗,四弟妹说的也有道理。红菱是筠儿的丫鬟,她不好了,还是交给我来管教吧,哪里能麻烦四弟妹呢?”
“二嫂子,不是我说,你就是太心慈手软了,管教不好下人。红菱放在你手里,还不是老样子?你还是留着点儿力气管好二姑娘要紧,管丫头这种小事,还是交给妹妹好了。”
王氏张张嘴,没说什么,叹了口气。
“好了,”梁老太太睁开眼睛,把佛珠往茶几上一撂,“就这么着吧。筠儿在外面丢了咱们家的体面,就依老二媳妇说的,禁足在清华苑里抄书吧。至于红菱那丫头,还是从我身边给了筠儿的,从前看她伶俐本分,现在看来,那孩子也不尽心了,就交给老四媳妇吧。”
周氏一听,秀筠身边的亲信被梁氏带走了,此时正是自己用人的机会。便向外面叫:“钱二家的,进来见过老太太。”
钱二家的正站在院子中间的夹竹桃前面,耷拉着脸,满肚子不乐意。她向来看不惯这些主子屋里的大丫鬟们,小小年纪,却一个个像是半个主子似的,动不动就对底下人呼来喝去,指着鼻子教训。她自己在这府上苦熬了二十多年,还是个做粗活遛脚板的,混的连个十几岁的小丫头还不如,行动倒要看这些人的脸色。
她丈夫钱二原是给三老爷牵马的马夫,因为马喂得好,得到三老爷赏识,提拔到三房外院做事,后来又配了三太太院子里一个到了年纪的粗使丫鬟,也就是现在的钱二家的。
二房得势的时候,钱二家的到处托人使银子,把自己的女儿桂姐儿安排到了二小姐秀筠的清华苑里做活儿,指望着桂姐儿在秀筠那里得了脸,好拉扯自己一把。没想到桂姐儿竟是个不争气的,偷了秀筠的首饰,被红菱发现,要赶出去。钱二家的闻讯在清华苑里大闹,被红菱和红梅好一通训斥,回了当时管事的黄大娘,钱二家的只好带着桂姐儿灰头土脸地回了来。
桂姐儿自觉没有脸面,就要寻死。四少爷李海平身边的小厮旺儿曾见过桂姐儿一面,心中爱慕,便趁机向李海平求娶桂姐儿。李海平找到钱二,钱二当然喜之不尽,都知道旺儿是三太太的陪房赵大娘的儿子,没想到女儿能顺利地打发出去,又能借机巴结上赵大娘,便痛痛快快地把桂姐儿给了旺儿。
赵大娘虽然心里不情愿,无奈是自己的儿子主动找的四少爷,只好硬着头皮把桂姐儿娶了过来。那桂姐儿自从被赶出来以后,夹起尾巴做人,恭恭敬敬地服侍公婆,伺候丈夫,对赵大娘的种种刁难忍气吞声,不久赵大娘也就认了这个儿媳妇。
倒是钱二家的自己两边不是人,本来是三房的奴才,巴巴地跑到二房去献殷勤,到最后女儿又被二房撵了回来,还嫁给了三房的奴才。钱二家的因此成了下人们中间的一个笑话儿,三房里不大待见她,二房的人更看不起她。
不过后来桂姐儿过门以后不久,就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赵大娘也就常在三太太面前给钱二家的美言几句。众人看赵大娘的态度转变了,才不敢再拿桂姐儿的事儿嘲讽钱二家的,渐渐地也都恭敬起来。
钱二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