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念动寰宇 >

第17部分

念动寰宇-第17部分

小说: 念动寰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自己邀请导师去家里欣赏自己买的一个金龙雕塑,自己倒霉日子就开始了。那金龙雕塑是李林峰在淘贝网上意外发现的,那雕刻的十分生动传神,十分的有气势。

    虽然对方要加二十万,但李林峰从小就喜欢收藏雕塑。他也不缺钱,二十万直接入手。到手之后,李林峰只是关注雕塑的雕工、造型,对材质倒是没太注意。对方说是合金钢,他也没在乎。

    李林峰将金龙雕塑摆在了客厅里,显得十分的威武气派。一次请老师龚问天到家里做客,本来是向老师夸耀雕塑的造型刀工,可老师一眼就被雕塑的材料吸引。

    李林峰很清楚老师的为人,研究狂,直接将自己买的雕塑拉回了研究基地。

    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雕塑的材质远不是什么合金钢,而是一种由铁和碳元素为主体的全新的纳米金属合金。这种合金的各项属性可称逆天,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后来的事就简单了,龚问天一直催着李林峰再次购买相似材料的物品。可李林峰发现那家名为机械时代的网店里没货了,反而多了一些精密机械修理以及机械设计制造的业务。两人一沟通,便有了罗天的第一笔订单。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章 大脑与记忆() 
“小李呀,货还有几天到呀?”,龚问天不止一次的缠着李林峰,就为了那种神秘的材料。对于一个毕生追求金属材料巅峰的人来说,一种未知的完美材料诱惑可不是一般大。

    “老师,我说了,才刚发货,最快也要三天后才能拿到”,李林峰真是有些无奈了。事实上,作为龚问天的学生,李林峰对这种神奇的材料也相当好奇,对于创造出这种材料的人更是十分的仰慕。

    正当龚问天两人焦急的等待的时候,罗天发完货又陷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大学生的寒假生活还是比较自由的,没有了作业的束缚,假期还是能过得很开心的。

    还有不到几天就要过年了,罗天打算今年还像往年一样,在院里陪老爷子过年。年前这段按时间,罗天还是打算为自己充充电,毕竟知识是念力运用的重要基础。

    滨海大学的图书馆假期并不对外开放,但这对罗天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想进去没人能发觉得了。不出意外,过年之前,罗天的生活轨迹就在出租屋和校图书馆之间两点徘徊。

    图书馆,封闭的藏书库根本拦不住罗天。罗天隐去身形,若幽灵般在各大书库之间穿梭。

    图书馆里的书,很多很杂。滨海大学图书馆藏书量约为五百万册,拥有五十个中外文数据库。罗天看的书也很杂,社科文史都不放过。外文书刊以英文为主,其他的语种他没怎么学过。

    滨海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来源以采购为主,捐献为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部会按照学校教授、老师、学生的要求建议进行相关图书的采购,这方面的书质量还不错。

    学校每年还会接到数量众多的图书捐献,有曾经的毕业的学生捐献的,有社会捐献的。这方面的图书质量就不敢恭维了,罗天在图书馆当过志愿者,接触过很多这方面的书。

    这些书的价值极低,七成为个人诗集散文集,两成杂书,一成有价值的出版物。其中最让罗天反胃的就是个人文集,大多是作者本人邮寄的。图书装订印刷极差,有的还不是正式出版物,每年还都会重复的捐赠。

    内容上,更是搞笑。填词作诗写散文,一本诗集上百首诗,一本书上百首词,散文集都快印成工具书。读起来让罗天这个学物理的都发笑,文学水平低的吓人。

    即使是这样,滨海大学图书馆还是将每一本捐赠的书都认真地登记整理收藏。办公室的老师曾说过,“每一个捐赠图书的人,无论抱着怎样的目的,书的质量怎么样,我们都要认真对待。这是他对学校的肯定和支持,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成果。图书质量,我相信我们的同学老师都能分辨。”

    罗天虽不认同学校的做法,但也无权反对。他将书架上的每一本书,快速的抽出,翻看完毕后快速的放回原处。在念力的辅助下,罗天看书的速度极为惊人。

    过目不忘,对罗天异常发达的大脑来说并不是问题。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看一张报纸,第一眼看下去,这张报纸上所有的信息我们的眼睛已经将其传输到了大脑,就如同我们用相机将其照了下来。但实际上,我们只看一眼,并不能知道报纸到底具体讲的什么新闻,还需要仔细阅读。

    我们感受到的这个世界的一切信息,并不是我们的感官能够接收到的信息的总合,而是人脑能够处理的信息的总合,人脑处理能力来不及处理的信息就被简单丢弃掉了,因此计算一下人脑能够处理的信息量就能够大致估计出人脑的处理能力。

    人脑每秒处理不大于30帧图像,超过30帧并不会对视频的流畅性有所改善,因此每秒处理的象素信息量即使按最大来算也不大于8t。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个非常大的数字,今天的计算机硬件已经接近这个水平了。

    人脑真正神奇的地方在于,达到这样的信息处理能力,仅仅用了相当于笔记本电脑的功耗。

    另外,处理8t并不等于存储8t,处理仅仅是看清楚,并分辨出其中的实体对象。大量的信息在视神经第二层细胞那里就被加工和丢弃了,传到枕叶的仅仅是从视场中识别出来的有限几个对象的图像。

    人脑是按照场景来处理和记忆的,通过把识别出来的对象组成场景模型,并一边对这个模型进行实时推演,一边把来自视觉的新的信息纳入到模型中去,从而实现视觉感知的。对于无法融合到模型中的信息常常不作处理直接丢弃,“人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就是这个意思。

    图像记忆,顾名思义,采用图像的方法帮助记忆。与传统的声音刺激记忆相比效率要提高3…10倍。结合思维导图,快速阅读及其它方法就可以做到轻松高效记忆文章的效果。图像记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照相记忆,也就是过目不忘。

    图像记忆其实就是场景记忆,模型记忆。只要我们视觉收到的所有信息都能够融合到大脑处理记忆的场景模型中,那就是过目不忘。

    说了这么多,提高记忆的方法无非就两种:一是开发大脑,提高大脑的处理能力;而是提高记忆方法,提高大脑的处理效率。

    就如同现在计算机发展的两条路:提升硬件水平,优化软件算法。对于罗天来说,他的大脑自小被念力不断开发,处理能力远超常人。

    念力展开,覆盖范围内,一草一木都会在脑中清晰呈现。可以说,建模,是念力的本能。罗天看书,直接在脑海建模整本书,看过的每本书分门别类的存放在脑海。当使用之时,高速的处理能力瞬间检索处理。

    所以说,罗天看书只需要看,看过即可。包括电子文档,一切信息都会分门别类的收集起来,化为书库,用时自动检索处理。罗天就如同随身携带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和智能搜索引擎。

    可以说,人脑胜过电脑,不是运算速度,而是处理方法。何时人工智能能够诞生,就是人类能通过代码算法完全模拟出人脑处理信息的机制。

    超级计算机打败人类围棋高手并不能代表什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计算出人类在任何位置落子的后续无穷种可能,进而得出下一步。现今所有的机器智能,都是建立在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以及庞大的数据库基础之上的,真正的智能应该是建立在算法之上的。

    在罗天看来,自己的记忆方法多少有些取巧。虽然暗合人类大脑的记忆机制,可仍赶不上大脑最本质的能力。

    虽然说发达的大脑能快速的让罗天理解书中的知识信息,但他平时仍会不时地闭目沉思,在脑海中品读每一本书。

    人脑的能力,远不是计算机能够比拟的,哪怕如同“刑天”那样的量子智能计算机也不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一章 神奇的金属() 
时间过得很快,罗天已经连续在书库中泡了五天。各个书库都差不多跑了一遍,最近书库中新进的书目罗天差不多已经看完,再待下去的价值并不大。

    今天早上罗天就没出门,前几天意外在图书馆某个办公室发现了有人记在笔记本上的账号。账号是图书馆外部数据库的账号,今天一早罗天就通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登进了图书馆网站的高等级账号。

    作为滨海大学的学生,罗天也有图书馆网站账号。但级别太低,有些只对研究生乃至教授才开放的书籍资料,罗天看不了。

    眼前这个账号至少是教授级别的,大量的高等级学术资料都可自由查阅。罗天开动他的记忆能力,快速的汲取着每一分知识的养分。

    “叮铃”,放在一旁的手机响了。罗天拿起一看,是淘贝的消息,对方已经签收货物,五千元已经到账。

    李林峰提供给罗天的收货地址是他自己家,快递之类的是找不到基地,当然也不可能送到基地的。

    通过物流消息,李林峰和龚问天早早地在家里等着快递员上门。“叮咚”,此刻的门铃声在李林峰眼中是那么的悦耳,“你好,有您的快递”。

    李林峰付了五十元的邮费,顺利的将包裹签收。罗天虽说不包邮,但李林峰也不差这些钱。

    “快,快打开!”,一旁的龚问天早已急不可耐,戴上一副随身携带的白手套,就准备开包。

    包裹最外层是快递包装的胶带和气泡垫,里面是罗天自己进行的包装。一个纸板箱,内衬泡沫,泡沫中间就是被密封袋包裹的微型涡轮发动机。

    龚问天双手捧着微型涡轮发动机,用心地观察着它的方方面面。“这,这怎么可能!”龚问天惊骇的差点将手中的微型涡轮发动机丢出去。

    一旁的李林峰正吃惊导师的表现,却见龚问天直接将微型涡轮发动机包好,夹在腋下。“林峰,快,跟我回院里”。听到导师这么说,李林峰只能跟着照做。他开着车,带着龚问天快速的开往地下基地。

    “导师,咋了,”经过一系列手续,两人回到了地下基地,李林峰都有些累的气喘吁吁。龚问天没回答他的话,直接带着李林峰来到了基地实验室的三维多层显微成像扫描仪面前。龚问天带上护目镜,将手中的微型涡轮发动机放进了扫描舱内,随后启动了扫描仪。

    三维多层显微成像扫描仪,是通过超声波、红外射线、电磁辐射等多种手段对目标进行显微扫描并三维建模的仪器,是原子级3d打印机的重要前置设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扫描仪开始缓慢的对扫描舱内的微型涡轮发动机进行扫描和建模。看着屏幕上逐渐形成的显微三维模型,龚问天和李林峰都惊得说不出话来。许久之后,李林峰看了龚问天一眼“导师,他他是怎么做到的!”

    古有天衣无缝,可现在,复杂的微型涡轮发动机表面没有一次拼接的痕迹。发动机的设计图是龚问天提供的,他对这发动机的结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按照设计,整个发动机的机械部分应该由五百二十八块独立的金属部件拼接而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