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粽客-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怎么样?”见胖子蹲在阿标他们边上翻来覆去弄了好半天,我问道。
“死了。”背对着胖子,看不到他的表情,只听得见他冷冰冰说了这么一句。
我一愣,心说没能够啊,照目前情况来看,这黑色巨蟒应该是站在我们这边的,那么它应该是想救阿标他们才将他们吞进肚子里的,这……怎么就死了呢?
我大惑不解,忙问道:“怎么死的?”
胖子叹了口气,站起身来,瓮声瓮气的回我道:“氧气瓶破损,窒息。”说罢他指了指阿标他们身上背着的氧气瓶。
我没说话了。那黑色巨蟒似乎也听懂了胖子的话,一直扬着的头也垂了下去。
“现在怎么办?”沉默了好一会儿,我才开口问道。这绣花潭底的秘密现在似乎有了些眉目,不过看起来和我唐家脱不了干系,但这一切也只能从我父亲口中探得真相了,既然如此,再留在这儿,可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胖子心情很低落,望着地上的伙计好半晌才回我话,“把他们带回去。”
我点点头,心想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想着,也搭了把手,准备把体型稍小一点的阿标固定在自己身上,按原路返回,毕竟这大蟒蛇能进来,说明之前彩柳鼓捣开的八卦棺底那条通道又能走了。
想是这样想,但我没料到那黑色巨蟒见我和胖子拽着阿标他俩往水里拖,突然一扭身,硬生生带起一股强劲的气浪,我和胖子猝不及防,直接被这股气浪掀翻在地。
这什么情况啊?我被掀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跌跌撞撞的连忙从地上爬起身来,闹不明白它什么意思,一旁的胖子也被掀得一脸懵逼,坐在地上一愣,啐道。
“嘿他娘的?怎么回事啊?”
蛇这种东西毕竟不是人,也不能靠语言沟通,它突然来这么一下谁都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儿,我们也被搞得不明就里。这会子将我和胖子掀翻在地,那黑色巨蟒吐着信子再次看了看我,口中又发出一连串“叽里咕噜”的声响来,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啪嗒!”一声,便又见从它嘴里吐出个东西来。
竟是个造型精美、图案诡谲的描金匣子。
我一看到这东西忍不住心里一咯噔,这……这描金匣子我见过!从尺寸和造型上不难看出,这匣子和老爷子当初从柜子顶上抱下来那个居然是一模一样!
一种无法名状的恐惧感突然从我心底升腾出来,我正傻愣着呢,胖子也瞅到了地上那附满粘稠物的东西,只微微一怔,便对我喊道。
“哎?这不是老爷子用来装人皮古图的匣子吗?”
面前的黑色巨蟒将描金匣子吐出来之后,盘了盘身子,一仰头,用极为迅捷的速度一口一个,竟又将地上的阿标和阿虎吞进了肚子里去!还没等胖子怒喝一声,巨蟒一个巨龙盘尾便钻进了背后的水潭深处去,带起一大片水花,须臾间就匿了踪迹,只留下一片被惊动波荡着的涟漪,久久无法平息。
胖子见巨蟒逃窜,气急败坏的从地上一跃而起,操起腰间的鱼叉枪就想去追,无奈被我硬生生给拦了下来,他一脸愤怒的想质问我,见我摇了摇头,便也明白了个中缘由,只得无可奈何的怒骂几句,逐作了罢。
一阵沉默之后,我们所有的注意力,便全都集中到了那描金匣子之上。
我把描金匣子洗了洗,拿在手里,却没打开,胖子在一旁看了半天,问我道,“嘿,你说,里面会不会又是张从大腿上扯下来的地图啊?你们唐家老祖有没有这么变态啊?”
这我哪知道啊……我苦笑一声,摇摇头,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绣花潭底那副翘尾骨棺里殓着的八成就是我哪位先人了,而这地方所布下的幡互浪旋阵也正是我唐家的峥峥手笔,那条黑色巨蟒说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不过就刚才的阵仗来看,估计也和我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一切猜测,都从这口描金匣子的出现而坐实了。
联想到这些,我拿着匣子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脑海里浮现出父亲那副憨厚的面容和爷爷慈祥的神态来……
你们到底隐藏着些什么秘密啊……
“啪!”想着,描金匣子便被我打开来,出乎意料的是,里面居然只有一封汉金纸制的信件。
相传汉金纸起源于明朝天启年间,一直沿袭到晚清民国时期。这东西旧时又被民间称为汉金呈贡,多为宫廷内阁大臣使用,基本上都是用来记录传阅宫廷内部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事宜,后因造价成本太高逐渐被木浆纸所取代,民国之后就已经很难见了,当初慈祥老佛爷有段时间还专门要求满朝文武将进谏的奏折一律换成汉金纸质,后经李鸿章劝说才逐打消了这个念头,而这东西之所以被称为“汉金”,其实也就是因为这种纸张不菲的材质,传言汉金纸在制作过程中掺入了金粉银沫以及金丝紫檀木屑一类的东西,奢华程度可见一斑。(。)
第一百二十四话:唐氏族谱()
不过当下我的目光并不只停留在匣子里这封信件的材质上,相比起汉金纸质,这还是封燎角急件。
所谓燎角急件啊,就是在信封角上烧掉一点,既表示紧急,又可将信封和信纸的烧毁痕迹对比,看信件是否被偷看和伪造,这一类信件一般用在传递军务情报方面,当年周世宗和自己的殿前都检点赵匡胤聊天,走的基本就是这燎角急件。
我一看是封燎角汉金急件,心里就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拆开信封一看,里面全是些晦涩难懂的古文,不过好在凭着我蹩脚的古文翻译能力,还是将这封信件的内容大致给撸了出来,信件内容大致分为三部份。
第一部份类似自传,简单阐述了一下留这封燎角急件的始作俑者,也就是先前翘尾骨棺里下葬着的主儿,他的身份,以及他为什么要留这封信的原因。我把这部份反反复复看了三五遍,最后不得不承认,棺椁里那具离奇液化了的男尸,正是我唐家传人,活在一百多年前我爷爷的爷爷,也就是我的高祖父——唐花抚。
我去……还真是我先人啊……
高祖父是光绪年间的秀才,本想着考取功名成就一番事业,立誓报效祖国,立誓将唐家往正确的方向带,于是积极参加科举考试,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可无奈天不佑大清,慈禧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帝,使得当下时局动荡,事发之后高祖父也逃离了北京城。不过不同于逃至日本的梁启超和康有为,高祖父唐花抚有着其它的想法,由于背负上了叛国的罪名,高祖父明白,只要这天下还是大清的,那他振邦兴家的愿望就无法从仕途上实现。怎么办呢?
想要在乱世之中有所作为,仰仗的无非就是一呼百应的强大人脉,可唐花抚没有袁世凯那种条件,他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自家的老本行。
盗墓。
只要有了钱,也就有了立足于乱世的资本,唐花抚手里攥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人皮古图,思忖了良久,最后还是用刀割开了自己的手臂。
逃命合着求财,唐花抚的第一站,就是下古村,而这光绪年间小小的百人山村,也是他的最后一站。
人皮古图上记录的地眼点位置有点奇怪,唐花抚经过反复确认之后才断定,这地方就是在村子西边那片无人水潭下面。
换言之,这是座水底墓葬。
唐花抚一开始还有点犹豫,你说盗墓就盗墓吧,无非就是求财,他本想着风高月圆夜,带上些掏土的工具,打个盗洞就完事了,没想到,这老祖宗留下的人皮古图上自己随便一选,就选到个劳什子的水葬墓……
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墓葬。
这部份内容言简意赅,文笔清秀,字里行间透露出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我之所以看了好多遍,一来也是由于实在不愿意相信,自己居然干出掘了自家先人坟头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二来呢,也正是因为高祖父这份内心独白给我的感触十分震撼,一介草民,无权无势,也能胸怀天下,力图救国,这是种多么伟大的情操,散发着多么伟大的人格魅力,而我却把他的棺木给撬了,虽然他在这部份结尾处留了句——“凡日后掘我棺木之孙,皆不必挂心,当大势之趋也。”但我心里还是充满了大逆不道的负罪感。
第二部份的内容就有些邪乎了,陈述的基本都是和这绣花潭有关的事宜,信中说这绣花潭的地眼点在元朝年间就已经存在,但这地方属于“白脸地”,我高祖父当时来到下古村就是为了这白脸地,而且最后也死在了这白脸地。
这部份记述使用了大量玄学上的术语,我看的不是很明白,总体就是讲了下高祖父自己下到这地方之后发生的事情,短短几行字写的却是怵目惊心,这文中所述的白脸地,其实就是个“以阴养阴”的聚尸地。
也就是所谓的养尸地。
从第二部份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高祖父翻肉粽的技术和他投身科举考取功名的技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下这白脸地不仅没有翻得半点银子,还惹出了很多大麻烦。我简单扫了下这部份的术语之后,便将所有注意力全集中到了最后一部份的内容上去。
自打从西周玉椁墓出来,我就一直想和家里取得联系,如彩柳所说,我父亲会告诉我所有事情的真相,但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不仅是我父亲,连着我大姑和三叔也都一并跟人间蒸发了似的,居然几个月音信全无。后来还是从胖子他爸那里得知,这小波长辈们居然组团回老家这片翻肉粽来了。
这消息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完全的莫名其妙。我跟着父亲的足迹回到老家,我爷爷又将事情的真相推到了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虽说爷爷和那狐面鬼女的话让我对自己家族的黑历史有了一点点了解,但总的来说,困惑始终多于真相,也正因为如此,我更加坚定了寻找父亲的念头,可没想到,这封高祖父留下的汉金燎角急件最后篇幅里的内容……
居然把我对家族这部份历史的疑惑给解释了个清清楚楚。
信中简述,至三国时期起,曹操就设立了几个专门负责盗墓掘宝的职位,相关记载上称之为“摸金校尉”,与之齐名的还有“发丘中郎将”,俩种职位干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儿,就是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后来到了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永光年间,作为曹操头号脑残粉的刘子业也效仿自己偶像设立了发丘中郎将一职,而我唐家先祖,正是前废帝手下“三十六中郎”之一、列位二十四的发丘中郎,天究将的领头人。
这前废帝刘子业是什么人啊?《宋书》中记载其“子业虽曰嫡长,少禀凶毒,不仁不孝,著自髫龀。”又者“诛剪无辜,籍略妇女”、“手足靡厝,行秽禽兽,罪盈三千。”芸芸,反正和刘子业有关的图文叙事你随便找篇来读读,基本都是一个意思,这位少皇帝啊,狂悖无道,畜生不如。(。)
第一百二十五话:三十六郎()
不过虽然这刘子业以**著称,只做了一年半皇帝,十七岁就被乱刀砍死,但也少有的喜欢读书,而且还是个颇懂专业知识的肉粽客。不同于自己的偶像曹老板,刘子业更是中国古代设立正式盗墓官职的第一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