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看到谁的明天-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位老员外现在竟然也会背诵了,而且他们通过自己女儿的讲解,也明白了经文中所讲述的意思和所要阐述的道理,那就是只要是经常修行的人,他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其实那每一个人的经历,甚至包括那看到的和听到的其实都根本是一种假象,一个人来到这个人世间,其实都是来历劫和禅悟的,每个人只有放下了心中的所思所想,他才会真正的离苦得乐。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元前141年,实足年龄不过15岁的刘彻继位登基,他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兹后他在位54年,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是享国最长的君主。
汉武帝,汉朝的第七位皇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他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在他统治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还开通了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公元前101年的一天上午,可能也是汉武帝统治的鼎盛时期,那举国上下到处国泰民安,一派祥和。这时就在一条官道上走来了一个步履蹒跚的人,就见他骨瘦如柴,显得异常的单薄,似乎那吹过来的西老北风都能让他停步不前脚步踉跄,手里还拿了一根枯树枝,有时就是靠着这个树枝才能勉强支撑站立一会,身上的穿戴好像也不是十分的讲究,头发也蓬松凌乱,嘴巴的周围甚至也稀稀拉拉的长了一圈小胡子,不过他的胡须的颜色,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更不是黑白相间,而是那种浅黄色。
不错,此人正是那几番偷窥孟小姐,致使那孟小姐惊吓过度,差一点发了神经的年,孟小姐被吓得半死,其实那年也被吓得不轻,而且让那年感到更为不解的还是,我只不过就是感到特别的喜欢你,想多看你几眼,干嘛就那么大呼小叫的,可以说那年对那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很是敏感,自从两次听了那孟小姐的两声尖叫,那种声音就好像一下子钻进了那年的脑袋里去了,随便用什么方法,也驱赶不走了,让年更感到烦心的就是,自己的头疼毛病又加重了。
那年经过也不知道多少年的反思,终于相信,观世意菩萨说的很对,自己必须要大力弘扬佛法,才能来彻底的治好自己的毛病,而要想见效快,那就必须借助官府的力量,特别是当今的执政者,其实自己曾经也向那个秦始皇建议和请求过,可能是因为和他没有什么过命的交情,加上那个秦始皇又是一个昏君和暴君,是根本不知道好歹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据听说当今的大汉天子刘彻,那可是一个英明果断威武不可一世的大大的明君呀,所以那年还是抱有非常大的希望的。
那汉武帝正端坐在龙椅之上与各位大臣们商讨着国事,本也感到无趣,你说一个人一天到晚几十年如一日的就是处理一些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怎不感到单调乏味,这时有那负责禀报事物的旗牌官进来启禀道:“启禀吾皇万岁,万万岁,有一个自称是大汉高祖的故人前来求见。”
那汉武帝本来感到口渴,正在准备端过一个茶杯,抿上一口香茶,闻听此言,不由感到一时的好笑,哪里还憋得住,一下子就笑喷了。
有那负责服侍的宫女,赶快去过绫罗锦帕,就准备过去为那汉武帝擦拭,那武帝摆了摆手,示意不用,又笑呵呵地问道:“来人果真这么说、”
那旗牌官赶紧回禀道:“不错,来人确实是这么说,还说什么他曾经还为高祖皇帝献上了一条妙计,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如果真有此人,那我倒要好好的见识一番了,大汉朝自高祖皇帝斩蛇起义以来,已历经七世,他既自称是高祖皇帝的故人,可想而知,他如今高龄几何,如果是个骗子,量他再有几个狗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到我金銮殿上来行骗,在我统治时期,竟然能出现此等的怪事,你说这不是千古奇闻吗。”
不愧是千古一帝,不但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好像也有理有据,有条不紊。
“宣他上殿。”
随着那汉武帝一声令下,就听见外面高声呼喊:“皇上有旨,宣年上殿觐见哪”
不多大一会,那年就住着一个枯树枝颤颤巍巍的走了上来。
‘’来人还不赶快跪下磕头行礼。“
那年感到一愣,想当年自己就是见到了如来佛祖,也没有行过磕头大礼,如今自己是有求于人家,到底要不要也过去磕上几个响头呢,正在那年感到左右为难,很难做出抉择之时,就听那汉武帝说道:”还是算了吧,敬老爱幼,本是我大汉朝的优良传统和民风,来人看样子还有重病在身,行为艰难,就免了吧,不过来人,我来问你,你是不是因为自己生病,无钱医治,才撒下了弥天大谎,口称是高祖的故人,来此只是想讨点医药费和生活费的,如果是果真如此,你就老实的承认,我立马安排人给你医治,并把你送进公立的养老院去,保管有人照顾你衣食住行养老送终,唉,我治理的天下,竟然有人落到了这般田地,其实也是我的过错呀。“
”呵呵呵,你太小看我了,如果是为了钱财,不说金山银山,生财之道,我还是有的,要说有病,那可能倒是实情,不过我的这个病,必须要有你亲自经手方可治愈,我说与高祖皇帝是故交,那是千真万确,而且还有人证物证的。“那年说道。
”呵呵呵,都是几百年前的事了,你既然还有人证物证,不妨说来听听。“那汉武帝还是微笑着问道,其实这个武皇帝是根本就不相信那年的一番说词的,之所以没有发脾气上火,那不过是人家具有那样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罢了,再加上也感到几十年来工作的单调乏味,正好拿年过来逗逗乐而已。
”其实我当初提出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不是最好最主要的计策,我主要提出的是富国强兵鼓舞士气治国之道,那就是让他大力发展女事业,人证自然是高祖皇帝以及当时在场的人员,物证就是这项至今还在从事的这项事业,以及陈仓这个地名就是那第一个从事这项活动的人名,这倒不会有假吧。“
虽然那年口中所说的人证物证,也是无从查考的,在旁人听来也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但是那汉武帝从那年的说话的神态和表情上,已经判定年所说的话真实不虚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可以说那汉武帝刘彻本人的经历也就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可谓是见多识广履历不凡,再加上当年曾有一个奇人名叫东方溯的,往往在自己的关键时刻都能为自己出上一些锦囊妙计,可谓是神鬼莫测,自自己登基一来,又常派一些使者出使西域等国,更带回了一些奇闻异事,所以那汉武帝又从那年的神情上判定,他不像是在说假话,对年的身份地位来历都不感兴趣,那汉武帝是对年的长寿秘诀感到羡慕不已了,心想:”我也不想长生不老之术,如果能活它个百年几百年该有多好呀。“
”年哪,你说要我亲手为你治病,不知你又得了什么毛病,我又如何能为你治呢,只要我能办到的,我一定会为你去办“那汉武帝准备先拉拢住年,以便以后慢慢的套取他的养生之道长生之术。
”奥,呵呵呵。“一听说汉武帝答应帮忙,那年也有点小激动,呵呵呵笑着说道:”你如果能帮了我的忙,我保证可以保你大汉基业经久不衰,永世传承,因为我有一个特异功能,那就是我让你的天下兴盛你就兴盛,我让你国败你就国败,想当年那个秦始皇就是因为不听我的,结果只传了一个二世,而且他自己也回不去了,死在了出巡的半道之上,其实我的要求也很是简单,那就是请你颁下一道诏书,让普天之下的臣民都来信奉佛教,弘扬佛法。当然如果再能广建寺庙,布设道场,再去安排一些人做主持,做僧徒,为广大的信众讲解那就更好了。“
”搞了半天,你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为你宣传佛教,还去吹嘘什么特异功能,真是胡说八道“那汉武帝不由心中冷笑,对那年的好感不由一下子减少了三分。
但是那汉武帝嘴上可不这么说,真所谓大丈夫喜怒不行于色,还是继续微笑着说道:”佛教我也听说过,我自然也不会对他说长道短议论是非,但是他毕竟只是出于一个边陲小国,想我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悠久,不说远的,就说近几百年也是能人辈出,特别是孔圣人的儒家学说,那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它不但可以安抚教化天下的民众重礼仪守人道,而且对于提高我大汉民众的个人素质和思想觉悟以及良好的民风国风世风都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你说这么好的东西,我不去大力宣传和弘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舍大取小舍我求他呢。“
原来那汉武帝极力推崇的是儒家之风。
俗话说得好,听话听音,那年听汉武帝说话的同时,就感到自己心灰意冷,原来自己的满腔希望又落空了,可是听人家说的也好像很在理,又不好强作要求,只好冷冷地威胁道:”你既然不愿意来帮我的忙,难道就不怕我也对你说上一些不吉利的话,让你大汉朝翻天覆地不得安生吗、“
其实那汉武帝闻听此言,也不由得龙颜大怒,怒火中烧,怒发冲冠了,但是转而一想,我本来就是拿他找乐子的,大可不必去生无名之火,还是笑容可掬的说道:”俗话说得好,不可强人所难,更何况我大汉子民一向尊重礼法,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我又并没有得罪于你,你为什么就要对我出言不逊呢?“
那年想想也是,人家从一开始就对自己和颜悦色笑脸相迎,自己又怎么好意思又去对人家下上什么咒语呢,但是没有人去为自己大力宣传佛法,靠自己一己之力,又治不好自己的毛病,不由也感到犯难起来,只好自我解嘲借坡下驴似的说道:”好,我也不为难于你,但是我如果不施展出一些真本事,亮亮我的一些手段,你定下来也不相信我的实力和我所说的话,现在我们就以五年期为限,不要看你现在的这个国都一派欣欣向荣和平安康的温柔气象,我现在就让他五年之后,立马变得腥风血雨,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而且也让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好我走了,五年之后,如果我说的话不兑现,从此以后,我年再也不踏进你大汉朝的地界半步。“
那年一口气说完,果然站起身来,气冲冲的走了,搞得汉武帝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样来对待他呢,只好任他扬长而去了。
其实武帝年轻时就相信长生不老之术,如今到了晚年之际,特别是自从见了年之后,就更加迷恋。
在太始和征和年间,他就数次东巡,企图效仿秦始皇派徐福去东海求仙,得遇神仙,但神仙缥缈,踪迹难寻,如今遇到了年以后,本欲讨教一些长生之法,但是不知怎么就把那年得罪了,而且临走还胡说八道了一番,虽然那汉武帝也认为那年是在危言耸听抒发牢骚和怨气,但是也把武帝弄得这几天心情更加的郁闷。
汉武帝决定渡过黄河北巡,顺便也散散心。
正巧在那渡船之上,那汉武帝就看见有青紫之气缭绕天空,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