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看到谁的明天-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大家也都能诊断出来,孟小姐是由于惊吓过度,精气神受损,需要调理治疗,可是也不知道开了多少种药方子,最后也不见孟小姐的病情有所好转,而且还日渐严重,最后变得一天到晚精神恍惚,只知道睡大觉。
如果光睡觉也就罢了,可是又会经常性的从恶梦中惊醒,不是呼叫流氓,就是狂喊色鬼,你说这不是急煞人也。如此反复,看着那孟小姐,日渐消瘦,面黄肌瘦,基本上也就失去了原来的人形,眼看着也就将行将枯犒气息奄奄生命垂危了了,二位老板也是心如刀绞,一天到晚以泪洗面,基本上也就没有心思再去做什么生意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好事者,总算为二位老员外出了个点子,说那浙江省境内,有一座普陀山,曾经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据听传闻,现在经常性会有观世音菩萨显灵,孟小姐如此病重,不妨就去死马当作活马医,试上一试,说不定就还真就能够起点作用呢。
宁愿信其假,也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次能够治疗好的机会,所以那二位老员外准备好车马盘缠,那是不辞劳苦,亲劳亲为,带着那孟小姐赶往了普陀山,求神拜佛。
还好那普陀山离苏州也不是太远,也只不过就连续几天几夜的车马劳顿,一行人马也就赶到了那个渡口,对岸以前的小镇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城市,名称叫做宁波,家丁随从以及车马自然是放在所开的旅店里,二位老员外只带着几个亲随和那服侍小姐的丫鬟轻装上阵的上了船。
二位老板虽然是钱挣了不少,可是一辈子忙于经营,还真就没有到哪里游山玩水的逍遥过。如今这个普陀山也是第一次来,自然也免不了好奇,也想顺带观赏一番。
可以说这个普陀山自从年经手的一番建造,本已经初具模型,也可以称得上一个旅游景点了,不过由于连年的战火纷飞,难免也被波及到了,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垣古迹亭台楼阁的旧貌了,好就好在大汗天下已定,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了,所以也就有些人对那破旧的房舍进行了修建,而且也有不少的香客来来往往。
二位老员外自然也学着大家的样子,烧了香许了愿,只愿观世音菩萨能够显灵,救救两家共同的女儿。仪式举行完了,但是二位员外也并没准备马上离去,而是带着大家尽兴的观赏了一下普陀山的风景。
但只见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人间第一清净地”山上金沙、奇石、洞壑、潮音、幻景浑然一体,形成山海兼胜、水天一色的独特景观。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更让二位老员外惊喜的是原来那观世音菩萨显灵,并非是人们凭空捏造,夸大其词,而是真有其事,并且还留下了显灵的遗迹和事情发生的经过,那就是短姑圣迹。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
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相传有姑嫂二人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因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等候,独自怅然进山拜佛。
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扁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者持食盒走来,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其嫂托她捎来,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
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不觉愕然,转而忆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裾湿着一片,此时心里茅塞顿开,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遂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零散错落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士送食时投入潮水用以踏脚的石块,故被称作‘短姑圣迹”。
听完了那领路人的讲述,二位老员外又赶紧的让大家也搀扶着孟小姐对着那短姑道头叩头行礼,并且又一次许愿,只要观世音菩萨能够真正显灵治好女儿的病,即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这一次,更令二位老员外感到开心的是,在大家叩完头许完愿之后,那孟小姐竟然破天荒的又开口笑了,这又令二位老员外感激涕淋,不由得又一起磕了几个响头以表示谢恩。
一行人马打道回府,那孟小姐虽然不见明显的好转,但是总也显示了好转的迹象,那就是梦中惊醒的次数是明显的减少了,而且也不像以前那样,大喊大叫,香汗淋漓了,二位老员外总算又看到了希望。
书以简单为妙,既然有效果,那二位老员外就决定趁热打铁,所以一连又带着孟小姐到普陀山朝拜了三趟。
这三趟自然是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的三大香会期,当然也亲眼目睹了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的盛况。
而且每一次回来,那孟小姐的症状都会有所减轻好转,所以大家都感到很开心,二位老员外对信佛也更坚信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报。“
自从那孟姜二位员外,几次三番的把那孟小姐带往普陀山求神拜菩萨许愿以来,可以说孟小姐的病情已大有好转,可是那老做噩梦的毛病却怎么也治不断根,特别是昨天晚上,又是大呼小叫的从梦中惊醒,而且让人看起来很是心痛,用手拉住了被子紧紧包裹着自己的头部,浑身还在止不住的瑟瑟发抖,真正像那发了神经病一样,你说怎能不让人担心发愁。
”有什么事你就尽管说吧。“二位老员外都显得没精打采软弱无力的说道。
”外面来了位道士,她说是专为小姐的病而来,并且还是一位女道士。“那个家丁解释道。
”女道士?“二位员外甚感惊奇,可以说从春秋战国,老子李耳创建了道教开始,开始修炼悟道的人,还真是不少,可真要说有女的也去从事和加入这项活动的,还真就没有听说过。所以二人不约而同的都站起了身,匆匆的迎了出来。
但只见来人,身高适中,体型微胖,身穿一身干净的藏青色道袍,背上背了个小包袱,手里拿了个拂尘,浓眉大眼方头大脸,好像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凌然的正气,而又让人感到是无比的慈祥,二位员外不由感到心中大喜,自然是热情相邀进家中,看茶落座,然后是开始详谈。
”阿弥陀佛。“来人好像是佛号就不离口似的,动不动就会诵上一声,就听来人继续说道:”贫道法号妙善,因得知小姐的病情,特来指点,因小姐前世里犯下了重大的过错,今世里必将受到更大的痛苦折磨,要想去除病根,还必须施以大法。“
”你只要能治好她,不管用多大的法都可以,即使是倾家荡产,我们也在所不惜。“二位员外真是豁出去了。
”好,呵呵呵,我要的正是你们这句话,第一步就是要深信因果,深信因缘,深信有佛,恭敬沙门,虔诚供奉佛、法、僧,因地发大宏愿,当下持斋、布施、忍辱,以喜舍心去结缘,以欢喜心来庄严佛法。
以下就是要让小姐必须做到的了:
下定决心告诉自己必须今生完成证道、普度众生,告诉自己这是住世的使命,把过去的坎坷当作是消我业障,把过去的顺利当作是我受供养。
持斋可以培养慈悲心、惜物命心,布施可以培养心量和无我心,忍辱可以增长智慧和平等心。
小姐还必须要跟我学习一段时间的修行之道,那就是念佛、烧香、诵经、持咒、多看经书,依经文解意。
一定要相信念佛可消灾,持咒可治世间八万四千种疾病,诵经可增长智慧,经文所在之处皆有护法神,今生能结下佛的因缘绝对是殊胜的因缘,一定要深信不疑。
以后还必须要顺势生活,热爱当下,孝敬父母、长辈,和谐身边的任何人,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别人欺我我不怒,骂我我不气、嘲笑我我不睬,夸我我不傲慢自大,千万别以为我是修行人,我就是人师,我就是黑墨,别人都是白纸,在我面前就得让我落字落理,别人在我面前毁谤佛法我不怒不争论,做到忍别人所不能忍,以众生的需求来说千变万化的方便法。
年复一年后也就自然养成一种习惯,佛法是一种妙用的世间法,用的好,路路通,条条细路通佛界。“
说的再好都不如立即动手去做,因为二位老员外几次的普陀山之行,也早已耳濡目染深受佛法的感染,如今也只不过就是想让小姐加深这方面的修为,那是再好不过,所以也就特意为妙善安排了房间来让开导小姐和传授一些修行的法门。
为了配合妙善的进行,二位员外也按照妙善的指导进行了大量的放生,据妙善所说,为某某人去进行放生就可以延长此人的寿命,所以那二位员外也不知道买了多少的生物去放生了。
第二步是布施,那二位员外就将自己的钱财拿出一大部分来,去资助那些特别贫困的人家。甚至生意也不做了,药材也都免费的奉送。
家丁和佣人也都妥善安置解散,四个老人家也都开始吃起素来,虽然钱财没了,但是只要外出就会感觉到大家对自己不由自主的尊敬,其实那也是一种享受,更何况自己的年纪也都变的大了,现在他们所有的希望和心愿就是自己的女儿能尽快好转起来。
他们果然看到自己的女儿,在起着明显的变化,好像变的比以前更乖巧和更懂事了,脸色也恢复了红润,身子骨也变得强壮了,而且他们还能经常听到女儿在爽朗的背诵着一部经文,后来他们才知道,那部经文的名称叫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二位老员外现在竟然也会背诵了,而且他们通过自己女儿的讲解,也明白了经文中所讲述的意思和所要阐述的道理,那就是只要是经常修行的人,他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其实那每一个人的经历,甚至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