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玄黄方真劫 >

第313部分

玄黄方真劫-第313部分

小说: 玄黄方真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人定住巨蟹下方泥沙,不让他遁地;有的人施法封冻倒卷回来的海水,阻绝巨蟹去路;有的人则直接上前飞身,欲持剑削断巨蟹肢爪。

    然而一剑劈落,只发出铿然脆响,这巨蟹甲壳坚硬非常,居然连修士炼制的剑器都能抵挡。

    “好东西!别让他跑了!”王驰云见状,心中生出一念,喝道:“将这妖孽生擒了!我要让众人都看看,列岛土邦祭海所祭的都是些什么!”

    当即众修士不再用致命的法术,而是各种震撼元神脑识的法力,好在这巨蟹看着皮糙肉厚,心智却并不坚韧强悍,很快败下阵来,萎靡在地吐着白沫。

    方真修士对付这种妖物自然有的是办法,他们当即将这巨蟹五花大绑,就像市井贩卖螃蟹那样,直接放到船上,不让他有借水逃遁的机会。

    王驰云生擒这巨蟹之后,先是传讯给冥煞,然后带着这巨蟹回到玄黄生民迁居的岛屿,一个接一个向他们展示沥锋会斩妖破邪的手段。

    毕竟沥锋会初来乍到,继续能够在十万列岛站稳脚跟。王驰云经历南境兴衰之后也有体会,光是凭自己沥锋会这些人如强盗般索取无度,迟早还是衰落的。而且也不可能什么事都让沥锋会这些人来做。

    王驰云来向玄黄生民邀功,就是要他们明白,列岛土邦不仅仅是要掳掠他们,而且是要将他们扔给海中这妖物为祭。

    面对列岛土邦,玄黄生民尚可训练庄丁、垒墙兴防来应对。可如果海中尚有妖物潜藏,那么对于出海如常的岛民来说,不啻是难解巨祸。

    现在好了,有沥锋会在,列岛土邦、海中妖物都被驱逐铲除了。但王驰云还觉不足,他认为光是自保还是不够的,沥锋会来到十万列岛的人手很少,眼下光是要分派各处保护玄黄生民就捉襟见肘。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众人聚集在一起,如此无论是开垦耕耘,还是自保生计,总好过散落在各个岛屿。

    “仙长,此话说来容易,可做起来难呀。”在向各个岛屿巡回展示巨蟹之后,王驰云将几个岛上的主事人物请来,大多都是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在听完王驰云的说法后,便说出这话来。

    “怎么难了?”王驰云问道。

    老人答道:“如今散落在各个岛上的玄黄生民,已经有数十万之众。但十万列岛土地狭小,众人不得不分居各岛,各岛事务也只能自行料理,也就是每月会有集会。但一来一回全要船只,不比陆上轻便。如今听说海中还有妖物作祟,这不就正像是山林里的匪盗贼患吗?”

    王驰云这回算是听明白了,其实就是现在玄黄生民所占据的岛屿地方太小,不可能强行聚在一处。但他忽然问道:“那……十万列岛上的土邦,也都是散落在各个小岛上吗?”

    在场有些人曾与土邦打过交道,说道:“这倒不是,最大的三个土邦,都是在一处大岛,按照咱们官话,应该叫做红薯岛。这红薯岛放在玄黄洲,至少也是一府之地那么大呢。”

    王驰云暗自发笑,一府之地却是不小,可这么个地方挤了三个土邦,而且还是三个最大的土邦,可见他们都不愿舍了那红薯岛。

    如果说数十万玄黄生民独占红薯岛,那么生计应是不成问题,于是王驰云说道:“那几位有没有想过从土邦野民手中夺过红薯岛?”

    “这……”几位老人彼此对视,他们年纪已大,经历先前祸患,大多都有安然度过后半生的想法。而且看他们的年纪,想必也是经历过妖祸乱世、流离逃亡来到十万列岛的,对于兵祸自是最为忌讳。

    其中有一位正值壮年了,看别人都在迟疑,似是有些不忿,然后起身向王驰云问道:“仙长,如果我们想要抢夺红薯岛,仙长们会帮忙吗?”

    王驰云等的就是这句话,不过他还是矜持了一番,问道:“哦?这位是……”

    “我叫王大拿!是清平岛的管事,原来的管事被土邦的兵卒杀死了,暂时由我来顶替。”壮年男子说道。

    “哦,原来算是同宗。”王驰云拱手说道:“其实我辈修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这妖孽害人,自当斩妖卫道。可改朝换代、征伐之事,难免手染血腥。本人倒是好说,就是同行的那些道友,怕是不愿沾上这份杀业啊。”

    王驰云说得好听,可他还不清楚跟自己前来的这些人吗?一个个最是欺软怕硬,自从他们得知列岛土邦的羸弱无能,早就有人向王驰云进言,直接杀得这些土邦俯首称臣,让他们岁岁进贡。

    但王驰云想得更深远些,他担心沥锋会一旦迫使土邦称臣纳贡,沥锋会修士得了好处,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沉湎享乐之中,很可能真的不思反攻报复之事。

    王驰云知晓冥煞的用心,他明白终有一日,冥煞回返玄黄洲,就是要大开杀戒。冥煞不在意有没有人帮他,可王驰云还是要依赖冥煞,而光是王驰云自己不可能攀上冥煞,还需要有一支能够帮助冥煞灭世大业的人马。

    王驰云想要在冥煞灭世之前真正飞升超脱,他就需要冥煞在修行上的指点,需要沥锋会的人手为自己提供各种器物助益。更重要的是,给冥煞以牵绊,尽可能延迟冥煞灭世之日的来临。

    至少到现在,王驰云觉得自己的话,冥煞还是能听进去一些的,虽然从外表上看不出冥煞所思所想。但王驰云并不质疑冥煞要灭世的意愿与能力。

    别说虚无缥缈的未来气数,对世人而言,此前中境妖祸的灾难,就几乎是一场灭世劫数。只要把世上活人杀得不剩几个,灭不灭世也没差别了。

    “仙长!”王大拿说道:“只要有仙长点头,我立刻回去召集青壮,日日操训,为保尽早夺取红薯岛!不让仙长多费气力!”

    王驰云闻言,即刻说道:“好!既然这位兄弟如此胸襟,我王驰云再推托就不对了!诸公听了,只要是愿意回去号召青壮的,我沥锋会都立刻派人前去协助,甲杖弓弩等一应兵事,沥锋会都会传授相应技艺,同时搜寻其中有修法机缘资质之徒,传授我沥锋会上乘妙法,决不食言!”

第296章 无上之上() 
宫九素站在城头上,向南远远望去,一片草长莺飞、生机盎然,不少农人在田间地头耕锄。视野再往南,可见一左一右各有山包,其上还有兵卒民夫挖凿渠系,引水灌溉。

    在妖邪被诛除一空后,中境便得以光复,尤其是以皇都周围一带,重新开垦出大片田庄,城中百姓皆备调集起来,这样的场面在过往可从未有过。

    皇都近畿之地,在妖祸之前多是皇室圈占的田庄行馆,不可能有太多寻常百姓耕种。但眼下中境恢复尚需时日,靠着从东境调运粮食日用也非长久之计,皇都之中便有大臣提议让城中百姓去垦殖城外荒地。

    中境地势平坦开阔,多得是耕地田埂。经历妖祸之后,大地恢复生机,而且皇都历来有贮存苗种的仓廪,将苗种分发下去后,很快就在城郊遍布田园。

    不过这一切对于高堂之上的达官贵人,都是不起眼的小事罢了。毕竟过往正朔朝治下亿兆臣民,这皇都百万人口虽是繁盛,较之天下不过冰山一角。

    宫九素回头仰望,巨如山岳的蹑云飞槎凌空不坠,大片阴影投在皇都地面。从蹑云飞槎垂下数十条索,另有鱼梭飞舟不时往来上下,都是为接引两边贵人。

    蹑云飞槎上有着当今帝后二人,随行的还有大量文武官员、太玄宫修士,几乎是整个江都朝廷都带来了。

    然而相比起古今第一大城的皇都,蹑云飞槎就稍显细小,好似一只在豪门巨宅上空盘旋的麻雀。

    经历一场妖祸,皇都本身并未受到任何毁坏,但在宫九素这样的高人眼中,规模气象却是大不如前了。

    皇都之所以是皇都,乃万民之心所向、诸般政令之所出,沟通四方、系往八极,一朝京畿重地,应是天下之缩影。

    当年为正朔太祖规划皇都之人,想必也是一位高明的方真修士,通熟天下气机运数之所趋,以经天纬地之学,打造出这座凝炼玄黄五方五位的雄城。

    如果没有妖祸乱世,郭岱手持洞烛明灯一观皇都,所见气运集聚,等若广窥万方,能一眼尽收玄黄正朔,甚至看出这一朝气数所在。

    气运之说虚无缥缈,哪怕是方真修士亦难一窥全貌,即便是那些擅长观云望气、善相精卜之人,也不敢轻易断言一朝一代的兴衰成败。

    但在宫九素眼中,气运其实不是那么玄乎难解的事物,只不过那是浩瀚无量的缘法与意念杂聚,且勾缠无算、明晦皆备,修为境界不足,根本看不透、望不尽。

    不过其实还是有办法推演这所谓气运的,一朝一代、一邦一国,究其根本,无非是民户田亩、物产货殖、钱粮度支等等实在物事和合而成。

    如果有本身能察知这人间一切数理衍变,便可窥得民心意向,从而明白气运所依。

    若将天下家国比作一人,知悉国中物数几何、人产多寡,便如同修行之初内视返照,纵有病灶,亦可知从何下手,不至于盲目用药。

    而家国衰败,往往便在于上不知下,因而政令不出宫禁,有如形神不谐、百骸衰病。

    但治国理政终究非是独私之修行,人生一身,不过咫尺,念起所至,无非手足。但天下之广,纵有车马舟楫,一应政令趋达任用,耗时费日,更难免中途祸国蠹虫饱**华。

    不过眼下倒出现了一丝转变,无论是罗霄宗那遍布玄黄洲的铁符镇治塔,还是虚灵在南境排布的无量妙音塔,以及通明鉴。都是便于传递讯息的器物,往来感应知悉,不过弹指功夫。

    虽然未必能杜绝隐瞒伪作,但对于时势格局,必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一点上,虚灵与文风侯倒有几分相近之处,他们都是将天地世间视为一人,只不过虚灵所见只有万千魂灵,而文风侯则将尘世万物也囊括其中。

    “文风侯,何必躲躲闪闪呢?这可不像你玄黄文圣的该有的作为。”宫九素背倚城垛,轻声说道。

    只见没有士兵戍卫的城墙上,凭空出现几点字墨幻光,随即文风侯一步踏出,不知从何处挪移穿行而至。

    宫九素看见这位高冠博带、面容端正的文风侯,微笑道:“看来自皇都破封后短短时日内,文风侯修为又有精进了。”

    天门开阖之后,长生高人证悟更上一层楼,以前被封于皇都中的正法七真如今也不例外,宫九素则看得一清二楚。

    然而能够看出自身修为提升,这便说明宫九素犹在文风侯之上。

    文风侯一现身,手捧牙笏、目不斜视,毕竟宫九素荆钗布裙、背倚城垛的姿态,在这位老夫子眼中颇为不端,他干脆一句话也不说。

    宫九素也不在意,双臂抱胸地说道:“你我皆是长生驻世的方真修士,就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我想皇都之中的那位陛下主动禅让,毕竟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古来二主并立,皆是祸数。”

    “当今圣上乃正朔大统,岂能向江都伪帝让位?”文风侯说道。

    宫九素摇摇头,说道:“你们消失了几十年,一回来就要重掌天下?文风侯你自己想想,世上会有这种事吗?江都朝廷规模已成,骤然易主是祸非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