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武林浩劫之后 >

第185部分

武林浩劫之后-第185部分

小说: 武林浩劫之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一时没有人回答。

    换成平时,若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他们肯定是一流,顶级,张口就来。

    可现在正在上《民武研发》,肯定是不能这么回答的,否则不是拆姚教授的台么?

    “姚教授,我认为,民武是最高明的。”一个武生举手说。

    “哦?你说说,民武为什么最高明?”姚义昌颇感兴趣地看向他。

    “因为只有民武,将武学的高度,从一直以来的阳春白雪,普及到了下里巴人的层次,这等变革,是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民武若不高明,还有什么武学能称得上高明?”这个武生掷地有声,侃侃而谈,环顾全场,一派高昂之色。

    然而,却只收获了一堆白眼。

    “这个马屁精!”在场的武生,都在心里暗骂了一句。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那么,如果我把一门一流武学秘籍,和十门民武秘籍放在面前让你选,你会选哪个?”姚义昌微微一笑,又继续问了一句。

    “这……”那武生立刻尴尬了。

    全场响起笑声,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不过,你用的‘下里巴人’这个词确实用得很好,我们民武,最大的特点,就是门槛低,即便是大字不识,身家贫寒的底层民众,也可以修炼民武,这便打破了一直以来,‘穷文富武’的传统观念,让武学能够普及到万万,寻常的百姓家中……”

第三百二十章 伟大民武()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姚义昌教授吟诵起这首诗的时候,在场的武生,心中都不由莫名激动。

    民武,不正是叩开百姓之门的钥匙。

    如那公候堂前的飞燕,开始在普通的百姓家筑巢。

    “民武的缺陷,就是起步太晚,它的产生,本就是一个误打误撞的结果。也就是这几年,各大武院相继建立,才逐番有了对于民武的研究。”

    “民武研究的核心,需要化繁为简,深入民心,创出的功法,越简单,越合用,越贴近生活则越好。”

    “我只会教你们半年,因为这门课,需要学会的东西并不多,更多的,是需要自身的领悟和持续不断的研究。”

    讲解了一大通后,姚义昌看着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之中,有谁干过农活?”

    “我!”

    “我!”

    立刻有好几个人举起了手。

    姚义昌随便指了一个人,问道:“那你认为,在干农活的过程中,对于人身的哪个部位负担最大。”

    那武生想了想,回答道:“我家就是种地的,我小时候,也经常跟父母一块下地干活,我认为,干农活最伤的三个部位,一个手臂,一个腰,一个脚。

    手臂劳作得最频繁,干活的时候弯腰非常常见,而脚部的负担虽不如前两者,但在田地中往往容易跌伤。”

    “很好,如果我让你在这三者之中,选一个进行民武的研究,你选择什么?”姚义昌颔首道。

    “腰吧。我祖父因为常年务农,现在腰已经全下去了,成了驼背,我希望能研究出一种强健腰部的功法,防止我父母和其他农民,在年老之后也出现这种情况。”那武生想了一下,道。

    “你们其他人也都说说,自己想针对哪一个方向进行研究。”姚义昌看向众人。

    “我想研究,喉咙,我父亲是小贩,经常需要沿街叫卖,因此喉咙总是沙哑作痛……”

    “我想研究腿,我父亲是邮差,总需要走一天的路给人送信。”

    “指头,我母亲在作坊里给人做女工,总是伤到指头。”

    ……

    众人纷纷答着。

    轮到穆川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说:“我准备研究肩部,我有一个朋友,在码头作苦力扛货,因此伤了肩。”

    这个事情他始终记得。

    当年,他在嘉定府码头,在一户孙姓人家落脚。

    那主人孙志,因为修炼了一门民武《壮肩功》,却因此落下不停服药的病根,深受其扰。

    当时的穆川,有心想出手帮忙,却苦于无能为力,只能黯然离去。

    可他并没有忘,当这《民武研发》学习完毕,就是他找机会弥补遗憾之时。

    “很好,希望你们都能够记得自己的初衷,现在,我先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民武《洗衣功》为例,给你们讲解一下,民武从无都有,从萌芽到成长,从框架到完善,经历的整个过程……”

    “洗衣服,是每一个妇女,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但有的人洗衣服很干净,有的人洗衣服很脏,有的洗衣快,有的洗衣慢,你们有没有想过,差别在于哪?

    “这《洗衣功》的创始者,是下舍的一个女生,因为有不少中舍生比较犯懒,不愿意自己洗衣服,就将洗衣服的差事丢给了她。”

    “洗衣服的过程比较无聊,她就产生了这样的思考。”

    “她发现,洗衣的好坏快慢,取决于洗衣者,能否施展出恰到好处的搓劲。”

    “后来,在我这门《民武研发》的启发下,她以此为由,将搓劲的研究作为核心,成功创出了这门《洗衣功》。”

    “成果证明,修炼了她创出的《洗衣功》的妇女,洗衣服既净且快,论效率,达到了普通妇女的三倍之多……”

    “经她同意,我将这门《洗衣功》的功法进行公开,作为教学的样板……”

    一个时辰之后,穆川在澎湃的心绪之中,神情激动地回到了住所。

    这《民武研发》果真没有让他失望!

    什么样的功法,才能算是伟大?

    一定要是顶级,神级?

    一定要能劈山撼岳,斩断江河?

    一定要惊天动地,摘星揽月?

    一定要举世震惊,掀起血雨腥风?

    若是一门功法,它最平凡,最普通,却能惠及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这样的功法,难道不比那高高在上,却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触碰到的神功,更伟大吗?

    “我一定要好好研究民武,将来,用最平凡,却也最伟大的武功,改变世界!”

    穆川心里暗暗发下了誓言。

    ——————————————————————

    PS:我好像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民武”这个概念的作家。

    好吧,给自己脸上贴个金。

    不过真正等到民武发力,应该是在本书的后期,就像读书人一样,总是先修身齐家,再谈治国平天下。

    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同我提出的“民武”这个概念,如果认同的话,希望能订阅支持一下本书,感激不尽。

第三百二十一章 熟习制甲() 
    外院的课,除了早就想好的《民武研发》和《入门机关术》,穆川就没再报了。

    因为时间不够,也没有多少必要。

    至于内院的课,比较有意思,采取的不是定期制,而是临时制。

    比如今年开学之时,内院就请来了眉州团练使时连忠,开授一期军事课。

    此课程比较短暂,只有一个月,因为那时连忠,毕竟有团练使的官位在身,还需要回去任职。

    不少内院生都报名了。

    像这种现役的军官授课,而且还是官职颇大的团练使,课程的含金量是很高的。

    穆川倒也想报,但是拿不出钱来。

    那时连忠的开价,是一个人二千两……

    同一时间,也有其他几个教授在内院开课。

    具备资格在内院开课的教授,可不像梅水岩那种半吊子货,都是很有几分真材实料的,不过同样的,都开价不菲。

    穆川同样没报。

    但是他必须攒出足够的贡献或者银两,以防遇到自己中意的课程,却同样错过。

    因为,内院课程,甚至有时会教授一流功法!

    若真遇到这样的课程开授,穆川却错过了,那还不得后悔得肠子泛青?

    下午时分,穆川照常来到了轻甲署。

    轻甲署在整个内院中,并不是个大署。

    像隔壁的重甲署,不仅有两位大学士,学士更是有八位之多,占地之广,人数之多,远超轻甲署。

    轻甲署除了大学士易衡,只有翟泽和方良两位学士。

    而按照内院制度,每位学士和大学士手下的人都是实行各自管辖。

    易衡自己有一大票人手,而翟泽和方良也各自有一小部分。

    比如轻甲署内,方良学士手下,就有一个老师傅,两个匠人,两个武生工。

    老师傅姓蒋,从事制甲数十年,经验十分丰富,两个匠人也都是多年的甲匠,对这一行十分的熟悉。

    这三位,都是方良自己请来的。

    另外两个武生工,就是杜一余杭。

    像这样的武生工主要是负责干一些杂务,在每个学士手底下都有。

    因为这是内院摊派的任务,算是提供一些额外的岗位给武生赚取银两。

    “方师兄,我想请杜一和余杭两个人,给我指点一下,制甲的经验,不知道方不方便?”

    轻甲署中,穆川拱手向一个男子请示着。

    这男子就是方良学士。

    因为杜一余杭本就是他手底下的人,虽然他俩愿意指点穆川,但穆川也必须先请得方良的同意不可。

    “穆师弟,你太客气了,这个年纪就进入内院,你可是我们中舍生的骄傲啊,谈什么方不方便的?杜一、余杭,你们两个,务必将自己的经验倾囊传授,听清楚了么?”

    方良很爽快,看向跟在穆川身后的杜一余杭二人,抬高声音嘱咐着。

    “是,方师兄。”

    两人立刻恭敬地点头。

    “那就多谢方师兄了。不过这样会不会耽误你在署里的事务?”

    穆川连忙道谢,不过又有些迟疑。

    “没事,我们轻甲署只是一个闲署,哪来那么多事务,穆师弟你尽管放心就是,一定要趁着这段时间,将自己手中的活儿熟练了,得到大学士的认可。”方良表示无妨。

    这方良学士,也是中舍出身。

    在整个内院的各监中,中舍出身的学士非常罕见,总共也没有几个。

    所以每一个中舍出身的学士,都是颇不简单的人物。

    据说这方良学士,能获得这个轻甲署学士的位子,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来是因为其父亲是一个皮匠,受家传影响,他对于皮料的处理这一块非常在行。

    二来轻甲署是一个竞争不激烈的署,愿意进来的人不多,轻甲署学士位子相对好得一些。

    三来,是这方良学士比较有人缘,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

    前两点穆川不清楚,但这方良为人确实不错,在另一个学士翟泽那,穆川就颇受了很多刁难,而这方良就友好多了。

    穆川和杜一余杭来到了作坊中。

    虽然各个学士,都各自有自己的作坊,但也有一部分设施是公共的。

    轻甲署虽只是个小署没错,但预留的占地也并不小,到现在还有不少空置的占地,估计再多容纳几个学士也不成问题。

    “穆师兄,要想做一个好皮甲,首先皮的来源就必须好,比如你想做山羊皮甲,那么,最好是选择品种优良的野山羊,不过练手的话,先略过这个环节就好。

    第二步,就需要把生皮进行鞣制,鞣制得越好的皮,在之后进行锻冶的时候,才能发挥出越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