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朱重八 >

第151部分

明末朱重八-第151部分

小说: 明末朱重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朱元璋的脸上终于现出了微笑,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最先跟着他们进山的那批乡亲,现在已经成了他最坚定的拥护者,不夸张的说,如果朱元璋就在这山里称帝了,这些百姓也会跟着他变成新国家的第一批百姓,不会愿意再回到大明朝的管辖下去。

这样的变化绝非侥幸,而是朱元璋塌塌实实,一步一步地扶持着他们在这大旱年活下来之后,他们给予的最好的回报。

至于新上山的想走,那也很正常,因为他们来的时间太短,还不明白在这个山寨里能得到多少好处。这里虽然物资不丰,没有灯红酒绿,但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挺直了脊梁地活着,这不是短短的几天就能看出来的东西。

拼命三郎接着道:“我没敢擅自作主放那些想下山的人走,他们现在都聚集在山洞里,等您回来了拿个主意。”

在这一点上,拼命三郎的觉悟就明显不如许人杰了,许人杰很大方地放了想走的士兵走路,拼命三郎则显得小气一些,把想走的人都扣了下来。这是两人的出身和见识决定的,拼命三郎出身草莽,大字不识两个,虽然跟着张樱仙学了一些简单的字了,但是仍显不够大气。许人杰却是一个大商人,读过许多书,看过大场面,许家挥挥手就是几千几万两的银子过账……jīng神的层次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就不同,这一点强求不来。

朱元璋挥了挥手道:“放他们走吧!”

他带着一群神sè凝重的头领,回到了山寨的大厅,吩咐道:“李初九,你用最快的速度,重新给我把人口统计一下,经过了这场雨之后,咱们寨子还能剩下多少人,我要准确到个位数的报告。”

“是!”

“拼命三郎,你负责做好山寨的防御与戒备,乡亲们如果有点嘀咕也就罢了,但若士兵有情绪不稳定的现象,立即报来!”

“是!”

“狮子狗,你们去和村民们、士兵们拉拉家常,问问大家对这场雨的看法,他们有什么想法都尽量给我传达回来。”

“是!”

“王二,你……嗯……还是算了……”

“啊?朱八哥,为啥没我的事做?”王二大声叫道。

“在这种时刻,你的一身蛮力用不上,给我练武去!”朱元璋挥了挥手。

王二:“……”

“许人杰……”朱元璋沉声道:“你的担子最重!”

“我就知道……”许人杰苦笑了一声:“是要负责去打探外面的情报吗?”

“没错!”朱元璋对着他点了点头,表示赞许:“你倒是猜中了我要给你的任务,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许人杰清咳了一声,认真地道:“咱们的山寨,经过多年修建,乡亲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如此幸福的生活,他们的情绪居然也会发生不稳的现象,那么……西路义军的神一魁,东路义军的王嘉胤两人,军心就更加不稳,他们的情况肯定比咱们糟糕,假设咱们的山寨的一万人里有两千人要下山。那他们的一万人里就有三千到五千会离去……”

旁边听着的众头领恍然大悟,王二叫道:“你的意思是,义军会碰上大麻烦了?”

“没错!”许人杰看到众头领仰慕的眼光,觉得自己有点飘飘然,最近真的是没白学啊,跟着朱八哥学习以来,这眼光见识,果然是越来越高了,从天上下雨就能算到山寨军心不稳,再从自己的军心不稳算计到天下义军会出问题……人这东西,果然是站得越高,看得才越远。

许人杰急于表现,摇头晃脑地道:“咱们的山寨能在军心不稳时保持着现在的平安状态,是有许多条件集合到一起才造成的,首先是朱八哥经营有方,接下来是各位头领都是真正的好汉,没有一个孬种……简单一句话,咱们寨子的人心比较齐。但是神一魁部和王嘉胤部……就不那么心齐了,如果他们两人不作提防,只怕……死期就在眼前。”

“不是吧,这么严重?”王二嘀咕了一声。

“当然严重。”许人杰哼哼道:“我给你举个例子,假如咱们山寨没有第一时间缴到新兵的武器,也没有紧急戒严,这些新兵蛋子cāo起武器来,趁着半夜杀进你的山洞,割你的人头去找官府投诚,你一个人能敌得过多少把长矛?”

“这……”王二满头大汗。

许人杰看到王二吃瘪,满脸都是得sè,他转过头来,对着朱元璋问道:“朱八哥,我说得对不?”

“很好,不过我还要再给你补充一点!”朱元璋沉下了声音道:“你们的眼光,全都落在自已的身上了,却忘了咱们还有一个巨大的敌人,那就是朝廷……这场雨落下来,你们以为朝廷里没有聪明人会算计吗?”

“啊?这种时候,朝廷会做什么?”众头赶紧问道。

朱元璋冷冷地道:“外以大军逼迫,内以jiān细分化,再拿出皇帝圣旨招安……三管其下,天下义军无不崩溃!”

他这句话一出,众头领一起大惊。

对啊,在这义军内部不稳的时候,先用朝廷的大兵在外面紧逼着,使农民军感觉到压力极大。这时就可以收买义军中情绪不稳定的家伙,以作内应,让他们在义军内部捣鬼。最后再祭出大杀器,也就是圣旨。

这个时候的百姓们,虽然深恨朝廷不仁,但他们恨的都是贪官污吏,皇上是好的,只是被jiān臣蒙蔽。而且中国有句古话“君无戏言”,虽然这句话实际上是狗屁,但在百姓心里却是十成十的相信。所以只要圣旨一出,说朝廷愿意招安义军……那真是没有人不信的!这和当初杨兴用“攻心之计”来对付山寨完全是两回事。

杨洪说的话,大家不会信。但若杨洪拿着圣旨,那就没有人不信。哪怕人家一只手用圣旨将他们引进死胡同,另一手大刀一挥,人头落地,死了的人临死前一瞬也会认为皇帝是真心想招安自己,只是jiān臣又在中间捣了蛋……

朱元璋这三招一说,众头领自然要汗流浃背。

许人杰抹了一把汗道:“朱八哥,还好你不是朝廷主管剿匪的官员,不然咱们全都完了!”

王二也点了点头:“希望朝廷不要用这三招……真要用上来,咱们也未必能够招架啊!”

“别把朝廷想得这么傻!”朱元璋严肃地道:“朝廷中的能人异士多不胜数,这三招他们铁定会想到的,许人杰,我让你打听消息,重点有三个方向,你一定要派人打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请吩咐!”许人杰赶紧道。

“第一,西路神一魁军的动向。第二,东路王嘉胤军的动向。第三……这一条是最重要的。”朱元璋说到这里,皱起了眉头道:“多使点银子,想法在西安府的官场里收买一个文书或者主薄……咱们要知道朝廷的动向!”

许人杰点了点头:“前两项好办,我许家米行的分行到处都有,打探两只义军的消息再容易不过了。就是第三项稍稍麻烦点,不过只要多花点钱,应该也可以搞定。”

“李初九,你从山寨的库房里调银给许人杰使用!”朱元璋吩咐道。

“这……不用啦,我用自己的钱就行。”许人杰笑道。

“不行,为山寨打探情报,就是山寨的公事,公事用公款,私事用私款,这个千万混淆不得。”朱元璋认真地道:“万一乱了规矩,将来公事用私款也还罢了,私事用上了公款……嘿!这风气传播下去,会祸害了后世的子孙!”

一九五、崇祯皇帝的衬衣

chūn雨飘撒,整个西安府都笼罩在绵绵的细雨之中,微风一拂,雨丝就斜斜地走,在天空中拉下许多道若隐若现的线条,这样的雨已经连续下了很多天了,树木早就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原本萎靡不振的树叶,现在全都昂起了头。

俗话说得好,chūn雨贵如油,在连绵数年的旱灾之后,突然来了这样的一场chūn雨,那可不止是贵如油了,简直比金子还要宝贵。

今年是个好年头!种了多年田地的农民们,比谁都要对气候敏感,他们赶紧开始打整自己的土地,想要赶着这个好年头,给自家种下些救命的粮食。

西安府的大街小巷上,都弥漫着一股欢腾之气。

一群小孩子在小雨中玩耍,一边笑闹着,一边用整齐的声音背诵着一首打油诗:“chūn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些小孩子是富人家的孩子,所以还有余暇用这种诗歌来调侃宝贵的雨水,穷人家的孩子们,则没有时间念这些无聊的诗词,他们拿着家里的水盆,水缸,总之一切能接水的东西,存储着宝贵的雨。

三边总督杨鹤坐在书房的窗前,看着外面细雨霏霏,心中也有一股子喜气升腾起来。在他的书桌上面,一叠厚厚的信件都已经折开了,上面大抵上都是些好消息。

“西安府米价在十天之内降了一倍……并且还在继续下降……估计米商们看出今年年景好,到了秋天粮价必须剧降,所以他们正在抓紧倾销自己的存粮……”

“黄陵流寇三百余人,向当地官员献上了首领的脑袋,乞求朝廷允许他们回归原籍,重新做农民……”

“淳化山贼四百五十余人,于山中发生火并,死伤两百余人,余者走出大山,向官差乞降,同样是要求回归原籍,当农民……”

“神一魁的六万大军,陡然减员至三万人,并且还有继续减员的势头……”

总之,信件无一例外地都是好消息,不过信件中并没有王嘉胤的消息,那个人和他的三十六营义军,已经进入了山*西地界,不归杨鹤管了,他可没闲情去看山*西的情报。

这时巡抚刘广生从书房外面走了进来,又将一叠信交到了杨鹤的手上,笑道:“总督大人,这些信件,也全是好消息……看,有探子来报,就连铁板一块的白水朱八黄龙山寨,也减员了两千人之多……哈哈,夷平这些乱匪,只在朝夕之间了……咱们要不要叫洪承畴加把劲儿,趁着这个机会将神一魁给剿灭了,再回军来对付白水朱八?”

杨鹤没有接刘厂生的话,而是看着信件,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他才抬起头来道:“你看……下了一场雨之后,有好多流寇愿意回籍为农……可见他们并非穷凶极恶之徒,只不过是被旱灾所苦,才铤而走险,我看着这些信件,就忍不住想试一试将他们都招安回来,重新做回良民。”

“总督大人……您……这想法未免失之于天真吧……”刘广生曾和杜文焕一起害死了投降的王左挂,他是不太喜欢将流寇招降的,于是道:“我觉得,流寇宜剿不宜抚,趁着现在流寇军心不稳,赶紧灭了才是正道理。”

“数万流寇,就是数万百姓……杀之有伤天和,况且三军一动,军饷和军粮就如流水一般哗哗地流出,我还是想先试试招抚。”杨鹤将刘广生喝退出去,提起了笔,铺开纸,开始给崇祯皇帝写起奏折来。

“……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若用围剿之法,则行粮犒赏,所费不赀,结果仍然是诛不胜诛,屡剿而屡不定。解而散,散而复聚,犹弗散也。必实实赈济,使之糊口有资,而后谓之真解散。解散之后尚须安插,必实实给与牛种,使之归农复业,而后谓之真安插。如是则贼有生之乐,无死之心,自必帖然就抚。抚局既定,剿局亦终。臣所谓yù行剿抚之实著,必有剿抚之实费者此也……况费之于剿,金银一去不还,且斩首太多,上干和气。费之于抚,金钱去而民在,活一人即得一人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