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03黄克诚 >

第57部分

03黄克诚-第57部分

小说: 03黄克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帮”垮台后,黄克诚的这位老部下,因为对党和人民犯有严重罪行,被判刑入狱。后来,此人身患重病,提出监外就医。

当时,司法部门曾向黄克诚征求意见。结果,出乎常人所料,黄克诚除了同意让此人执行监外就医外,还特意提出把此人的妻子从浙江老家接到他身边,进行照料。

天空越来越昏暗。

户外萧索的秋雨,越下越大。

风儿卷着雨星从窗外飘进屋里,落到黄克诚脸上。

黄克诚忙让工作人员在院里放上一个脸盆接雨水。他要用这种方法测量降雨量。

平时,不论到什么地方,黄克诚总忘不了带着一个脸盆。

这倒不是为洗手洗脸用,而是用来接雨水的。

黄克诚身边的工作人员时有调换,但是他们都知道黄克诚有这一个下雨量雨、下雪量雪的老习惯。

方寸之间,装着老将军忧国忧民的心。他对农民群众有着特殊的深厚感情,对农业生产无时不挂在心头。

即使在他身处逆境之时,黄克诚的这个习惯,仍然坚持不辍。

一听说天旱缺雨,黄克诚真是比农民还心焦。

夜里,一听到外面刮风的声音,黄克诚就披衣而起,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仰望着天空盼着下雨。

只要下起雨来,不论白天黑夜,他总是把脸盆端到院子里接雨水。看着脸盆里的雨水渐渐多起来,他的脸上会绽开孩子般的笑容。

雨一停,黄克诚就跑到郊区问农民:“雨下透了没有?旱象解除了没有?”

有时,日子长了不下雨,黄克诚就会寝食不安,嘴里不停地念叨:“又旱了!农民要遭殃了。”

到了晚年,黄克诚忧国忧民的感情愈加炽烈。

他双目失明之后,就靠听广播和由秘书读文件资料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情况尤为关心。黄克诚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每天一到电视新闻和气象预报节目时间,他总是准时端坐在电视机旁,聚精会神地听电视。如果听到哪里发生了灾情,他立即让秘书打电话询问灾区的情况,看看群众的生产生活是否得到妥善安排。

黄克诚只要听到有关群众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之类的情况反映,就立即打电话问有关领导看到了这份材料没有。如果没有看到,他就把材料转去或建议有关领导同志的秘书呈阅。事后,他还要了解处理情况,直到问题解决才放心。

在他病重住院期间,黄克诚常常语重心长地对人说:“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解决人民温饱是个大问题。中国历代有识之士曾为此做过各种设想和努力,但都未能如愿。是共产党的领导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今天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困难还不少,我们国家现有的粮食并不多,尤其是我们还不具备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条件。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勤俭节约,不能伤农、坑农。否则,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会饿死人。”

双目失明以后,黄克诚感到最大的痛苦并不是生活上渐渐失去了自理能力,而是他感到由于看不见东西,觉得自己和人民群众之间好象隔了一道高墙,看不见群众脸上的喜怒哀乐。

这对于一个在战争年代就与群众建立了骨肉深情的将军来说,实在痛苦极了。

在短暂的心焦过后,黄克诚正视现实,立足现有的条件,力争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广泛与外界联系。

每天散步时,黄克诚一定要让护士和警卫参谋把自己领到农民的庄稼地旁去。

他看不见庄稼的长势,但从农民地头默默地走过,也是一种慰藉。

那是秋季的一天下午。北京郊外。

成熟了的玉米不时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是风在作怪。

成群的麻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地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一会儿又像雹子似地纷纷散落在田间小路上。黄克诚正在警卫参谋的陪伴下散步。

偶尔,一只小鸟在他们头顶上空盘旋,接着又向远方飞去,田野里很是宁静。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小刘,你去看看,前面来的是什么人?”黄克诚忙停下来,对警卫参谋说。

“是个农民。”一会儿,警卫参谋回答道。

“快领我过去,我要和他谈谈!”黄克诚一听,非常高兴。黄克诚和农民握过手之后,便详细地问起他的收入,生活情况。

这位农民当然不知道,自己面前站着的这个双目失明的瘦老头,就是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黄克诚大将。但是,他看得出这是一位大首长。

农民带着欣喜的神情,向黄克诚描绘了实行责任田制度以后农民富裕的生活。( |。。)

黄克诚听了之后,脸上也浮现出抑制不住的喜色。“这好那好,难道再没有什么问题了?”黄克诚又问。“说心里话,我们最怕政策会变啊!”,农民说。黄克诚一听哈哈大笑。

“这么好的政策,为什么要变呢?不过我可以把你这种担心反映上去。”

在黄克诚身边工作的同志,不少人来自农村。他们经常和家里通信,每年也都要回家探亲。因此,他们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免不了时常讨论农村形势。

每到这时候,黄克诚就坐在一边静静地旁听。有时,遇到“政见”不合,他也参加进去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

将军和普通人融为一体,此时谁能分得清?工作人员每次探家回来,黄克诚总是要让他们谈谈所见所闻。他特别愿意听取问题,他不要工作人员只报喜不报忧。一次,警卫员向黄克诚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在南方某地,有些人冒充从云南前线下来的解放军,窜到偏僻的山区,在老百姓面前耍威风,要钱要物。对于这样的严重问题,当地政府却没人去管。

后来,黄克诚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讲了此事,要大家提高警惕,绝不能允许这种损害我军形象和党的声誉的现象存在。

黄克诚的心,和人民群众的心一起跳动着……

黄克诚对自己年迈体衰仍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心中常常惴惴不安。他多次向中央提出辞去领导职务的请求,以让位于年富力强的同志。

1985年5 月,德高望重的黄克诚大将,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主动给中央写了一份请退报告。

黄克诚在报告中写道:……这是我久有的心愿。我再次恳求中央批准我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第二书记的职位上退下来,尽快由优秀的年富力强的同志来承担这一领导工作。请求引退,黄克诚不止一次地提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次,黄克诚在同别人谈到领导干部老化问题时说:“我从班房里出来,就感到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老化不是办法,要及时考虑解决。”

1985年8 月,黄克诚等三十位老同志,给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写信,请求不再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即将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准备根据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增选一批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衷心拥护中央这一重大决策。

我们这些同志在本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已经工作了三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维护党纪,端正党风,做了一些事情,尽了一份力量。现在,我们年事已高,有的体弱多病,无力继续担任繁重的工作,恳切请求不再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以便增选一批比较年轻的优秀干部进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在为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艰巨工作和斗争中,中央和全党交付给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重任。我们相信,经过调整部分成员以后,中央纪律检查工作也将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也将进一步加强,更好地保证我国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从中纪委委员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将继续关心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继续为党、为人民、为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共产主义的敬礼!

1985年8 月9 月14日。北京。

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

纪委常务书记王鹤寿在会上讲了话。

会议讨论了局部调整中纪委成员的问题。

王鹤寿说,有三十位老同志给中央写信,请求退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年轻一些的同志接任。

王鹤寿还说,这些请求退出中纪委的老同志,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对他们的功绩党和人民是永记不忘的。对这些老同志,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照顾好,让他们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王鹤寿在会上还宣读了中纪委第二书记黄克诚给中央写的请求不再担任中纪委工作的信。

退下来的同志表示,虽然不再担任现任职务,但革命是没有止境的,将以各种形式继续为党工作。

1985年9 月16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全会讨论确定了关于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原则。全会收到了一批老同志分别请求不再担任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委员的信。

全会高度评价了叶剑英和黄克诚等老同志,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积极促进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新老交替的表率行动,同意他们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并向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报告。

全会上,与会同志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通过了给请求退出中央领导机构的叶剑英、黄克诚的致敬信。致敬信以全会的名义,表达了全党同志对黄克诚的崇高敬意和亲切问候:敬爱的黄克诚同志:我们正在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同志,谨以全会的名义,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您早年投身北代战争。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您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指挥员,参加了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在长征中,屡立战功。抗日战争开始后,您作为八路军的重要将领之一,转战晋冀豫,后来率部南下,和新四军北上部队会师,建立了华北和华中根据地的联系。您在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期间,经过艰苦的斗争,巩固和发展了苏北杭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您在解放东北和华北的斗争中,勋劳卓著。建国初期,您担任湖南省的领导工作。

以后,您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并担任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为巩固国防,加强我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您和彭德怀同志一起受到错误的指责和处分;在十年动乱中,您又被林彪、“四人帮”打击迫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但是您始终保持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您作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拨乱反正,端正党风,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您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是我党和军队的卓越的领导人。您的历史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