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6部分

九一之小作家-第6部分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堆旧书中,杨子建奇迹般地找到了破旧的顺治版南剑府志,另外,他在一个角落里还找到一本南塘镇志,镇志还是十六开的铅印本,八十年代由镇文化站编印,这可是难得的史料,他曾经靠研究这本南塘镇志的历史风物,写出几十编的家乡文化散文,后来被礼聘为南塘古镇的儒家旅游开发顾问。

    这两本书就市文化馆送的。

    杨子建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两本破书,在管理员老师那里办了借书手续,这借书证早在开学没几天就已经办好了。

    值班的管理员老师心里有些怪异,毕竟来借书的,要么借武侠言情为了消遣,要么借诗歌散文为了兴趣,很少有人对本地历史这么着迷。

    她还特意看了一下学生名字:杨子建。嗯,记住了。

    下课铃声响了,杨子建伸了下懒腰,离开图书馆回教室。

    第二节是英语课,英语老师羊君是海龟一枚,在美国留学,一口地道的美国腔,外貌有些黑有点胖,圆圆滚滚还戴着茶色眼镜,看起来像只可爱的熊猫,他为人风趣幽默,教学认真一丝不苟,对待学生不问贵贱一律平等,他的课有时从头到尾都用英语讲授,但学生偏偏能听懂他说什么。

    杨子建对羊老师打心眼里尊敬,快步走进教室,还有几分钟上课,认真摆好课本笔记,挺腰笔直,正经得像听市长讲话,让林逸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此时羊老师已经到了,他站在教学楼前的一颗李树下,避着阳光,与三名女生用英语互动聊天,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铃声响起,羊老师进来上课。

    本来还以为这节课会非常有意义,因为杨子建提前做了预习,但一节课讲下来,平平淡淡的,羊老师如常讲课,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同学们带来了阵阵笑声。羊老师提问从不要求学生举手,而是随心所欲地直接点名,不会回答也没关系,上课像是与朋友交流。

    杨子建难得想发挥表现一下,结果老师根本没理他,偶尔扫几他几眼就跳过去了,让他有点失望。

    第三节是自习课,不用说了,杨子建继续写作。

第11章 投稿,成名启航() 
最后一节班会课,班长王禹表情严肃,比班主任还要一本正经地主持班会。

    其实主要都是王班长大人在讲话,讲述明天教师节庆贺送花献礼的事宜,以及学生的仪表、态度什么的。

    这和杨子建无关,反正早在上周五的时候,班干部们就已经完成了集资工作,至于初中和小学老师的名信片,他也在上周寄过去了,因此,仍然埋头写作。

    汪滟站在讲台边左侧,与副班长并排站在一起,她目光不善地看着杨子建,觉得这个不停写“作文”的杨子建真的无可救药了,把兴趣放在了第一位,简直本末倒置,高中生的目标是高考上大学。她打算班会课后给他做做思想工作,如果做不通,就请班主任出面警告!

    她很明白,语文老师要她组织文学社目的,是通过兴趣交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不是让学生误入歧途。真的冒出一个学生诗人来又如何,如果学习一塌糊涂,那反而不是学校希望看到的。

    班会课一下课,谢小钦听得“面如土色”,急忙拉着杨子建回宿舍冲澡,这时宿舍区人比较少,水槽前可以占个好位子这一举动,倒让杨子建逃过了“思想工作”的劫难。

    然后除了吃晚饭外,杨子建就一直不停地埋头撰写稿件,全神贯注,直到晚上七点半,总计写出了一万两千字,比计划多出了两千字,但手腕酸麻刺痛,指节卷曲僵硬,抬起手肘时会不停地颤抖,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得了帕金森综合症。

    晚自习的值班老师是教物理的姜老师,他戴着老花眼镜在看书,笑咪咪地旁若无人。

    虽然晚自习的值班老师对学生可管可不管,但是由姜老师值班,真是太好了。

    杨子建身形一弯,从教室前门窜了出去,然后大步流星来到食堂右边的小卖铺,买了十几个信封和邮票,邮票二角一枚,信封五分一个,总共花了三块多大洋,现在他口袋里只剩十六块六毛五分了。

    写信封的工作,打算到图书馆里偷偷地完成。今天他在班上的表现够怪异的了,已经让许多同学注意好奇,他不想继续被关注。

    图书馆人不多,他找了一个无人的角落坐下。

    文学成名之路,挣钱谋生大业,终于要启航了,他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将信封摊放在桌上,拿着钢笔,将报社和收信人工工整整地写在上面,日报、晚报、电视报、青年报还好点,名气大不用写地址,只要单位写好就行,但侨报、建材报等行业报,则要写清地址。

    图书馆报纸齐全,侨报、行业报的地址可以在报纸的边角找到。

    一封,两封、五封、十封,杨子建很快写好十一封投稿单位和编辑。

    当他要装稿纸时,突然一个激灵,全身冷汗直冒,口舌发干,仿佛从九月的金秋进入十二月的寒冬,又好像从澳大利亚的沙漠坠入南极洲的冰川,几乎冷冰窒息

    他居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把自己的年级和班级也写了上去。

    所有非学生类报刊,几乎都不采用学生的自由来稿,特别是中学生的来稿,那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没有自主能力,没有社会信用,万一他抄袭造成影响,编辑与老师都要承担责任。杨子建当南剑文学月刊编辑时,就被总编提点过:学生作品,除非有老师或熟悉作家推荐,否则一律不予采用。

    差一点功亏一篑,今天万字的写作差一点白干了!

    咬咬牙,杨子建将十一个信封全部撕毁掉,然后小跑着再去小卖铺,花六毛钱又买了十二个信封,然后快步回到图书馆,在信封下面的收信人地址统一写下“南剑市第一中学,杨子建寄”。

    而稿件后面注明的地址,也全部涂抹改写为“南剑一中高一年段,杨子建”。

    这样,编辑就可能误以为是高一年段的教职员工了,而且他现在的笔迹遒劲有力、端庄稳重,这也会让编辑有成年人的错觉,不会当成幼稚的学生作品。等发表出来后,有了一些名气后,再进行鉴别、解释还来得及。

    九月九日,晚上八点二十五分,杨子建来到门房处,在靠内的一面墙上,钉着一个大大的绿色邮箱,他郑重地将十一个信封一一塞了进去。

    他清楚,这些稿信会在这个邮箱里呆上一晚,到明天九点左右,邮递员就会在送信的时候,把学校的寄信取走,然后在下午三点,送往各个报社。

    杨子建依依不舍地站了半晌,舔了下干涩的嘴唇,暗道:我所有的努力都已经尽到了,然后,就是听天由命了。

    上天保佑,诸天神佛,让自己一举成名吧!

    办完这一切,他回教室,看到值班老师姜老师仍然笑咪咪地看着一本书籍,不禁松一口气,取出今天的作业簿,开始把老师布置的习题做完,但显然有些困难,因为精力老集中不起来。

    第二天,是九一年的教师节,改革开放以来第六个老师节。

    九十年代的中国老师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水平或许有高有低,但在职业精神上,真的是无私、伟大、奉献,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也都发自内心。

    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一进来,就由班长和宣传委员敬献鲜花和礼物,然后齐声祝贺,师生双方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成今天的课程。

    杨子建一个上午都有些精神恍惚,首次投稿让他牵肠挂肚、患得患失,比如刚才上历史课时,他就埋怨自己又犯了一个小错误,昨天应该写一些赞美老师的作品寄给报刊,这样应景的文章,更容易发表。

    但转念又想想,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但出发点不良,为了名利,把歌颂老师的作品当成踏板石,目的不纯洁,格调未免太低了些,触犯了自己的底线,想想还是算了。

第12章 提前刊登() 
星期二,多云。

    上午十点,南剑日报编辑部。

    七八个大格子间里,五六个编辑紧张地工作着,为明天早上的报纸组稿排版。地方日报编辑的工作量非常大,除了校对和终审外,所有工作要自己来做,有时为了填补空窗,往往要将稿件大刀阔斧进行删改,并非作品不好,而是版面字数需要。

    言丛左手拍着排版样报气得冒火,他右手握紧电话筒,对着电话另一端大骂道:“项子,你搞什么鬼啊,一稿多投,我这边才把你那组诗排在周三特刊的百花园头条上,三山晚报就已经刊登出来了,你知道后果吗?我刚刚被总编臭骂了一顿,要不是多年朋友,我们要封你的稿件!”

    电话另一端,南剑市首屈一指的诗人项子连声道歉:“言丛老师,我真不是故意的,这组诗投到三山晚报已经半年多了,我也问过几次,他们肯定不会用了,所以我才敢投给你。万万没想到,三山晚报通知都没通知一下,就又给用上了,实在抱歉,我会向总编写检讨信,把情况说清楚”

    见项子认错态度不错,言丛怒气微平,将电话筒放下后,开始考虑填补这个天窗,下午就要终审,晚上送印刷厂,看来中午不能回家了,得要加班排版定稿,家里还有一大堆家事,真是倒霉的一天啊!

    这时,前台的信件收发员将一堆来稿信件送到桌前。

    “今天早上的信件,来得有点晚”言丛自言自语着,随手一封封翻看。

    这是由于邮局某位职工下午有事,把本该下午的邮戳工作在早上一次性干完,使得邮递员不得不多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才把信件给送出去,杨子建的稿件,也因此提前半天送到了编辑室。

    言丛的稿件库里有的是备用品,但多是老作者的老作品,没什么特色的大陆货,可用可不用,因为出了项子一稿多投的事,他现在对老作者有点反感。

    这时,他目光一扫,看到了一封信上写着“诗歌组诗”的提示字样,这正楷笔迹工整流畅,让人心生好感,“南剑一中,杨子建”?记忆里,南剑一中语文组老师中并没有这个作者。

    他一边转动念头,一边将信封口剪开,抽出稿纸翻开一看,居然是作文簿,看来不是老师,而是普通教工,有点失望,不过,这诗七百多字几分钟就看了一遍,嗯,写的还不错,把破山寺后禅院、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等古诗意境和现代情感较好地交融在一起。只是,有些地方不够深入,总感觉像是用现代诗翻译的古典诗,但对初学者来说,已经合格了。

    言丛不会想到,这是杨子建十五首组诗中最差的五首,原本就是为了拼凑用的,毕竟他现在是高中生,只能用最差的作品才符合身份。

    言丛喜欢余光中的诗歌,对复古风格的诗歌一向推崇,可惜现在这些诗人,不是学朦胧就是学现代主义,朦胧派喜欢影射,现代主义是批判,日报敢用吗?还是宝岛诗人的新古典主义温情脉脉,贴近现代生活他一边咕喃着,一边习惯性地动手修改凝练几个好句子,再删减多余的小段。

    一般编辑不会对老作者进行修改,那叫不尊重,但可以对新作者进行删改,那叫教正,是编辑器重的表现,新作者也会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