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传奇-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龙小说有自己独特的文体,这种文体与商业运作自然密切相关,所以,有人称为“都市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爱用简单的陈述句或判断句。跳跃的结构,感性的文字,充沛的感情,组成一种简洁明了而又动荡不定的印象。
古龙是第一个将此类都市文体运用于武侠创作的作家。但在小说史上,他并不是第一个尝试这种文体的人。
最早成就都市文体风格的作家可能是陶晶荪,他在二十年代写有几篇玲珑活泼的短篇小说,已颇能表现出都市生活的光与影。到了三十年代的穆时英,这种都市文体得到最充分的发扬光大。穆的小说在当时的上海风行一时,许多句子被用作广告。到目前为止,穆时英仍是都市文体的经典作家,很少有人能写出超越《上海的狐步舞》《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这样的作品。他将蒙太奇的诗性语言运用得炉火纯青。
古龙在这种文体的发展长河中,尽管不是开拓者,却是全力实践的一个,同时又是将这种文体推向大众的最有成就的作家。
古龙本身的长处与不足,均与这种文体有关。我们在前面已多次提到,这种文体容易为都市生活中的读者接受,也容易产生商业性效果,也便于大量的生产。所以,在目前,它是相当流行的文体。
然而,这种文体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比如常常让人感到深度不足,肤浅有余,或者充斥着过多的废话与无病呻吟。总之,如果作者没真情实感,没有灵动的才气,那么,以这种文体创作的小说,就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只不过是商品社会中的文化消费品,看完就丢。
●招数
一刹那之间,
没有人明白是怎么回事,
刀或剑已经出手,
对手已经倒下。
武侠是“武”与“侠”的结合。“武”即“武功”,一种超于常人的博击技能。武侠小说中的人物一般都有武功,而且,都会分属于不同的门派,运用不同的套路。
以金庸为例,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有个成长的过程,一点点地学到各门各派的武功,最后成就为大师。郭靖的根底是“降龙十八掌”,陈家洛的基础是“百花错拳”,等等。每一个人的武功都有含意深远的名称,在他们与人交手时,都会有较详细的艺术描绘。
古龙起先师法金庸,武功的设计,写法也与金庸大致相同。但是,到后来,他渐渐自立门户,自创套路。他笔下的武功,再也不是金庸等人笔下那种有板有眼,有名有实的招数,而是“无招之招”。
“无招之招”正是古龙最具创造性的武功。一刹那之间,没有人明白是怎么回事,刀或剑已经出手,对手已经倒下。
以无胜有,以空应实,若隐若现,玄妙无穷。
且看他的两段描写:
火花!
两人目光相遇,竟似激起一串串火花。
一串无形的火花,虽然没有人的眼睛瞧得见,但每个人的心里都能感觉得到。
只听上官金虹一字字道:“你的刀呢?”
这人的手指一反,已在指尖。
小李飞刀的手,出奇的稳定,就像是已完全凝结在空气中。
手指纤长;有力,指甲修剪得很干净。
这双手看来,拿笔远比拿刀合适,但却是武林中最有价值、最可怕的一双手。
刀,本是很平凡的一把刀。
但在这双手里,这把平凡的刀也变得有种逼人的锋芒与杀气!
上官金虹慢慢的站了起来,慢馒的走到李寻欢对面。
现在,他距李寻欢已不及两丈。
可是他的手却还在袖中。
上官金虹的“龙凤双环”二十年前就已震慑天下,“兵器谱”中排名第二,名次还在小李飞刀之上!
近二十年来,已没有见过他的双环出手……
上官金虹的手终于自袖中伸出。
手是空的。
李寻欢道:“你的环呢?”
上官金虹道:“环已在。”
李寻欢道:“在哪里?”
上官金虹道:“在心里!”
李寻欢道:“心里?”
上官金虹道:“我手中虽无环,心中却有环!”
李寻欢瞳孔突然收缩!
上官金虹的环,竟是看不见的!
正因为看不见,所以就无处不在,无处不至。
这正是武学的巅峰!
这已是仙佛境界!
别人不懂,李寻欢是懂得的。
别人甚至有些失望……
突听一人道:“动即是不动,不动即是动,你明白么?”
声音很苍老,每个人都听得清楚。
却看不见他的人在哪里?
另一人带着笑道:“既然如此,打就是不打,不打就是打,又何必打呢?”
这声音清脆而美,如黄莺鸯出谷。
但她的人,还是谁也没有看见。
老人道:“他们要打,只因为他们根本不懂武功之真谛。”
少女吃吃笑道:“你说他们不懂,他们自己还以为懂得很哩。”
这两人话说出,除了李寻欢和上官金虹,每个人都耸然动容。
居然有人敢说他不懂武功。
若他们都不懂,世上还有谁懂?
老人道:“他们自以为,手中无环,心中有环,就已到了武学的巅峰,其实还差得远哩。
少女道:“要怎样才真正是武学的巅峰广老人道:“要手中无环,心中也无环,到了环即是我,我即是环时,已差不多了。”
少女道:“差多少?”
老人缓缓接着道:“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参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真的是无所不至,无坚不摧!”
说到这里,李寻欢和上官金虹面上也不禁变了颜色……
《多情剑客无情剑》
剑光一闪,闪电般击下。
卓东来没有犹疑,没有畏缩,也没有被闪电般的眩目剑光所迷惑。
他已经在光芒闪动中找出了这一剑的尖锋。
剑的尖,就是剑的心。
剑势随着尖锋而变化,这变化就是这一剑的命脉。
他一刀断了这一剑的命脉。
满天闪动的剑光骤然消失,卓东来的刀锋已经在司马左颈后。
他已经完全没有闪避招架还击的余力,削铁如泥的刀锋在一瞬间就可以割下他的头颅。
只有刀光一闪,没有鲜血溅出。
这一刀是用刀背下去的。
然后他就走;既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司马超群一眼。
司马忍不住嘶声问,“你为什么不杀我?”
卓东来还是没有回头,只淡淡的说:“因为现在你已经是个死人。”
《英雄无泪》
上述两段,颇能代表古龙武功的风格。与金庸,梁羽生相比,确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在这里,繁杂的、优美的武术招数全然不见,只有对峙着的两位高手,,那凝止中的紧张,以及微妙的心理搏动,尤其是那种审视对方,企图看穿对方弱点的冲动,至于武功,完全是一招间的事,因为他们在一招击出时,就已将每种情况都算好了。
古龙曾说,武功是用来杀人的,而不是用来给人看的。
所以,他的人物杀人就杀人,而不玩什么花招。他又说,真正的高手杀人取决于一招之间,一招不中即全身而退,绝无决斗千招仍不分胜败这一类的事。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在金庸的笔下,还是梁羽生的笔下,武功招数的描写往往表现出他们自己内心的一种美学境界或人生境界。尤其是金庸的小说,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几乎登峰造极。他将中国的艺术精神。中国的棋琴书画以及蕴藏着的哲理和风韵,全都渗透进他的武功招数之中,从容演绎,令人神往,诗剑合一,文武合一,自我与自然的合一,在金庸武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古龙的武功又显现了怎样的美学或人生境界呢?
极限状态下的生命是最美丽的,一刹那的辉煌凝聚成永恒,仿佛日常的忍耐、持久,无尽的磨炼、跋涉,都是为了这一刻。在这饱和着生命全部追求的一刻,所有的界线消混,正与邪,美与丑等等都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一股“气”,一股人之所以为人的“英气”。有了这样的一股“气”,无论怎样的困难,乃至面对死亡,都毫无畏惧。也因为有了这样一股气,无论面对怎样的仇敌,心中仍洋溢着仁慈与关爱,洋溢着宽容与同情。所以,古龙的“无招之招”其实很少杀人,尤其是两位高手相争,最终往往谁都没有下手。
当然,还可以用老子《道德经》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注解,最大的乐声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
佛教的经典里也有所谓“不说之说”的说法。说的是须菩提尊者有一天在山洞中冥坐,天空中忽然散落许多鲜花下来。须菩提便问是谁散花,所为何事?空中声音回答:
我是梵天,因为尊者善说般若法门,所以雨花赞叹。须菩提说,我在这里,一字未说,何有说法?梵天回答:尊者以不说而说,晚辈以不听而听。这就是无上大法。
古龙的“无招之招”自然有这种东方哲学的底蕴。同时,又沾染了英雄传奇的浪漫的、童话般的色彩,反映出对于人类局限性及规范性的突围冲动,从而渴望着一种自由的生命发挥,或者说,渴望着生命在刹那间显现它所有的绚丽与美好。
●男角
不知从何而来,
又不知向何所去,
完完全全是浪迹天涯的浪子。
古龙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男主角,例如楚留香、小李飞刀、江小鱼、陆小风、萧十一郎、马如龙、卜鹰、杨铮、李环、傅红雪等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恐怕得数前面四位。
古龙笔下的男主角,大抵是浪子形象,尤其是到后期,他们的身世、来历几乎全是谜,不知从何而来,又不知向何所去,完完全全是浪迹天涯的浪子。
他们的成长,并不如金庸作品中的男角那样,是不断遇到困难又不断遇到高人指点,从而成就一代大师的过程。
他们的武功,仿佛没有师傅,也没有秘笈,生来就是如此。小李飞刀从头至尾就是那么一招,“例不虚发”。萧十一郎始终依仗的也只是那把“割鹿刀”,而且总能凭着惊人的智慧,三招之内打败强敌。
这些男主角在遭遇上十分相似,几乎成了古龙小说男主角成长的必然模式。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都会围绕男主角受冤屈展开,结局总是真相大白,经过曲折、艰苦的奋斗,男主角终于让人明白他不是世人所认为的那种坏人。
如果说,金庸作品中的男主角,是不断地自我成就,追求真理;那么,古龙作品中的男主角就是不断地自我证明,追求理解。
俞佩玉亲眼看到父亲的惨死和昆仑派掌门人的横死,却无法说明真相,结果为整个武林所不齿,只好亡命天涯。
萧十一郎则完全蒙受不白之冤,他在传说中是一个大魔头,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
马如龙也是如此,一转眼之间,谋财害命的罪责堆在身上。虽然亲见凶手承认,却又难以证明,结果被整个武林讨伐,几次差一点死于非命。
像小李飞刀,楚留香这样的人,在世俗社会中,总是被描绘成“大盗”式的人物。
甚至如小雷这样的人物,也承受着被心爱的人所误解的命运,明知一切,却又不能言明,悲苦藏在心中。
这样的情节设计,是否显露出古龙自身对于人性的质疑,对于世道的失望?
不管怎样,他笔下的人物大抵有一种被遗弃的孤苦,不仅许多人物的身世乃孤儿出身,而且成人之后又感到与人群格格不入。他们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甚至不知道父母是谁,年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