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影后小农女-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苦了好几年,几个侄子长大成人,对你小舅也孝顺,日子才慢慢好过起来。不知道他到底有啥事。”
“姆妈,我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蒋碧薇安慰母亲,“明天就我俩去?”蒋父不去?
“嗯,你大伯家明天杀猪,你阿爸要去帮忙。”
村里几乎每家都养了猪,养到年前就逮住杀,叫杀年猪。杀的猪也不卖,除了留够过年的肉,其余的都抹上盐巴挂在灶头风干,长期烟熏火燎下,就成了风肉。
平时馋肉时切点下来配上辣子炒炒可以打牙祭,没钱时拿几条风肉到集上去卖又可以换点钱花。这也是当前政策允许的,也算是给农民一点小小的福利,让生活多个盼头。
蒋碧薇的爷爷奶奶那年代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多字多孙算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她奶奶生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大饥荒时夭折了一个。所以蒋碧薇还有一个大伯和两个姑姑。
爷爷奶奶去世前就分了家,大伯是长子,分到大部分家产,现在住的房子就是爷爷奶奶留下来的大房子,在村东。蒋父作为小儿子,就分了些农具粮食之类的东西。现在蒋家住的房子是后来村里分的宅基地自己建的,在村西。田地是村委会按照人头分的,倒是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两个姑姑嫁到外乡去了,在爷爷奶奶过世之后也就每年过年回来在大伯家吃一顿饭,平时几乎没回来过,她还没看到过。
因为分家的不公闹的矛盾,哥俩关系处得不冷不热,平时很少来往。到底打断骨头连着筋,碰到事兄弟两彼此也会搭把手,更多的来往就没有了。
父辈的隔阂倒是没有阻止下面小辈的来往,她的两个堂哥由于与蒋大力年龄相仿,从小玩在一起。长大后更经常去找蒋大哥聊天玩耍,连带着对蒋碧薇也很不错,平时有什么好吃的总是送过来塞给她。上次原身作死自杀就是这两个堂哥帮着送到医院去。两个堂哥除了话多点,人品还真不错。
而蒋母与娘家的关系一直处得不错,蒋母是老大,她母亲常年病病歪歪,做不动什么活计,长姐如母,下面的三个弟弟都是蒋母一手拉扯大的,就连他们娶亲都是她独自操办下来。因此,蒋碧薇的三个舅舅对蒋母尊敬有加,有什么事总喜欢找她商量。
早年,蒋家分家没有分到什么东西,暂时借着村里一间废弃屋子住着,穷得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都是靠着三个舅舅时不时接济才慢慢缓过气,修房子时他们也卖了大力气。所以娘家捎信过来,蒋母就决定回去看看,不放心蒋碧薇在家,干脆带着一起。
第42章 外婆()
既然要回娘家,顺便把年礼一并送了。一大早,一家人吃完早饭就赶着出门。到了村口,蒋父把背后的筐子取下来交给蒋母,一家人就此分两路。
蒋母颠了颠筐,对旁边的闺女说:“薇薇,我们走快点,到大马路上就可以搭车。”她娘家离得很远,走路去的话要一个下午功夫,坐车就快,只要一个多钟头就可以到。这年代也没有乡镇班车,除了靠两条腿走路,还有就是牛车、自行车和三轮车可以代步。
牛是农村最重要的财产,犁田、播种、插秧等等农业活动都要用到牛,农家大部分都很爱惜牛力,不会轻易用来载客。而自行车要有自行车票才能买到,即使是在县城,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都属于家境殷实的人家,蒋家自然不在此之列。
剩下来的三轮车就属于普遍的代步工具,三轮车忙时可以装货,农闲时就有头脑灵活的人家用来载客,比如说他们村子的刘大爷就是这样。
刘大爷的三轮车主要是跑县城,而蒋碧薇外婆家则在相反的方向,并不顺路。蒋母又舍不得多花上几毛钱让刘大爷专门跑一趟,想着到了大马路上拦辆顺风车会更便宜点,反正筐子也不重,就当是用走路来锻炼身体。
走在乡间小路上,来来往往的大部分是认识的。走几步路就会碰到一个熟人,停下来搭讪几句,再走几步,又会碰到一个认识的,又停下来唠唠。这样走走停停,不但没有感觉累,反而有种乡间特有的野趣。
快要过年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神情,这些认识的人就只是认识而已,看着脸熟,却叫不上名字来。就这样反而让蒋母更加的放松。兴许想到要回娘家,平时少言寡语的蒋母今天的兴致颇高,没认识的人她就慢慢地同女儿叙说着娘家三个舅舅的陈年往事。
蒋碧薇静静地听着,时不时打岔问问自己没有听明白的事。两人同行的这段路途,母女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蒋碧薇好像重新认识了蒋母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的内心。蒋母也觉得闺女懂事了不少,直到一辆正好顺路去她娘家的三轮车停下来都觉得有点遗憾。怎么这么快就有顺风车了,这条路怎么这么短呢?感觉没走多久。
母女俩搭着三轮车很快就来到了蒋碧薇外婆家所在的村子。给了车费后,蒋母的步履明显轻松不少,她边提醒闺女注意脚下的牛粪,边带路往村里走。
“春花!回娘家啊!晚上到俺家去坐坐?”才进村口,就有一个皮肤黝黑,与蒋母鸟年龄相仿的中年妇女打招呼。
“好嘞,细柳,怎么没见你孙子?”蒋母整个人都鲜活了不少,高声地应和着,又让蒋碧薇叫人,“这是你李大娘。”
“大娘!”
“哟!你姑娘怎么长得越来越水灵,春花你给她吃了什么好东西,快说出来让俺们也学学,不定俺们也可以养出这么个花骨朵来?”看来这个中年妇女同蒋母很熟,很是熟络地打趣。从她口中,蒋碧薇才知道蒋母的名字叫春花,好一个“淳朴”的名字。
“你家小丽也不赖啊!等会再聊,俺先去她舅那看看。”寒暄了几句,蒋母急着回娘家,丢下旧时好友就往里面走。不料,细柳却拉住了她,神神秘秘地说:“你先别忙,俺有话跟你讲。”
这个中年妇女指了指村里,小声说道:“春花,你家利民那个弟妹又回来了?正吵着要复婚呢?”利民是蒋碧薇三舅舅的名字。村里头就是这样,一点风吹草动,整个村子都知道。
“回来了?她不是找了个吗?”说起小弟家的那个媳妇,蒋母就气得牙痒痒,就是那个女人无理都能搅三分,现在又回来干什么?
“听说找的那个男人死了。”细柳赶紧提供情报,“听说她后来的婆家容不下她,把她赶出来了。娘家也不理她,这不,就想着利民这边,前天到的,都干了好几架。”
“死了就来找俺家利民,当初跑的时候不是挺硬气,连两个儿子都忍心不要。”蒋母恨恨地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气咻咻地说,“俺先去看俺娘再说。”蒋母她娘跟着大弟住。于情于理,回娘家第一件事当然是先去看老娘。
“大娘,我们走了。”蒋碧薇被蒋母拉着走,还不忘回头乖巧地打招呼。
“哎!待会来找俺家小丽玩啊!她天天在家念叨你呢。”中年妇女高声喊着,心满意足地回家去。这下村里可热闹了,看了上集,说不定马上就可以看下集,可不得赶紧回家煮饭,好搬着小板凳等好戏上台。
外婆是个身体瘦小的农家老太,母女两到大舅家时,她正躺在床上捶胸顿足,嘴里只囔囔:“俺要死了,俺要活活被气死了。”有两个中年妇女坐在床头,愁眉苦脸地说着话。
“大姐,你来了。”见到蒋母两人进来,这两个妇女都站了起来。是自己的两个舅妈,也不知道哪个是大舅妈,哪个是二舅妈。反正就两个人,就对着叫呗。
“外婆,大舅妈,二舅妈!”
“哎!薇薇又长高了!“其中一个个子高高,下巴上长着一颗瘊子的妇女热情地上前,亲热地拉住了蒋碧薇的手,”这次可要在大舅妈家多住几天。”
“是薇薇啊!薇薇快过来让外婆看看你。”床上的老人听到声音也不囔囔了,伸出一只枯瘦的手朝着蒋碧薇的方向。蒋碧薇连忙上前拉住了老人的手,连声叫着:“外婆,俺好想你,身体怎么样?好点了吗?”
“看到俺薇薇,心都不痛了。”老人紧紧拉着她的手,在她手臂上不停地摩挲,“你娘也狠心,总不来看俺。每次都要俺送信她才肯来。连外孙子都不让俺多看几眼。”
“娘,俺上个月才来看的您!”蒋母哭笑不得,挤上前拉着母亲的手,“娘,俺给您买了点糕点,松松软软的,很好下口。您放着慢慢吃。”
第43章 殷切()
总说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行为举止都变得像小孩子那样好哄。外婆听到有糕点,眉开眼笑,闹着蒋母把吃的提到她的面前来。
“一天只许吃一块!”蒋母竖起一根指头,提醒老娘。老人年纪大了,各项生理机能都弱化不少,贪嘴吃多一块都会跑肚。
|“晓得,晓得,你们都出去,不用管俺!”老人不耐烦地赶人,手依然拉着蒋碧薇不放,“屋里就留俺外孙女在就行了。”别说老人家岁数大,看起来一点都不糊涂,说话有条有理。这边拗不过老娘,那边还惦记着三弟的事,蒋母陪了一会,见老娘实在不耐烦,无奈之下,只好叮嘱蒋碧薇几句让她好好陪着外婆,就跟着两个弟妹出走了出去。
蒋碧薇虚掩着门,回头就看到老人已从床上下来,颤颤巍巍地举着一把钥匙去开床边木柜。钥匙孔小,房里光线幽暗,虚着眼半天都没有对准孔。
“外婆,您要拿什么,俺来帮您?”蒋碧薇忙上前帮忙,拿过老人手中的钥匙,三下五除二就捅了进去。原身残余的记忆里,她同这个老人关系亲密,每次她来这里,外婆都会把她单独留下来说下悄悄话。
“乖孙!外婆给你好吃的。”老人坚持不要外孙女帮忙,打开柜子门,手在柜子里摸了半天,才摸出个用绳子捆着的纸包。
老人笑眯眯地把纸包递到蒋碧薇面前,示意她打开。绳子打的是活结,轻轻一抽就散开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打开,纸包正中央躺着几块绿豆糕。
“乖孙孙,这是外婆给你留的,快点吃,别让你舅家几个活猴看到。”老人瘪着张没剩几颗牙的嘴悄咪咪地催促着蒋碧薇吃。
不忍心辜负老人家的一片殷切,她拣了块卖相最好的绿豆糕放进嘴里一咬。
“哎呀!”蒋碧薇猛地捂住嘴,痛的差点留下眼泪,这块绿豆糕不知道放了多久,硬得像石头一样。刚才没防备,差点连牙齿都磕掉一块。蒋碧薇侧过身,偷偷地将那块绿豆糕吐在掌中,握住。这边嘴唇一动一动的,假装在咀嚼。
老人毫不知情,只管殷殷地劝着多吃几块,蒋碧薇抢步上前,帮老人把绿豆糕一层一层地包好,塞进柜门深处,哄着外婆:“外婆,俺已经吃了,剩下的留着给您慢慢吃。”
“乖孙孙,你带回去偷偷吃。”老人不依,又把绿豆糕包逃了出来直往外孙女手里送,蒋碧薇不要,她还生起气来。老人真心实意要给,她也不好拒绝老人的好意。她提着纸包,对老人笑得甜甜的:“外婆,俺就收下啦!等俺赚钱了一定要好好孝顺您,给你买好多好多好吃的吃食。”想想都心酸,穿越到现在,一直都在当伸手党,要赶紧想法子赚点钱才行。
外孙女喜欢她留的绿豆糕,老人高兴得很,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