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谁说女不如男 >

第2部分

谁说女不如男-第2部分

小说: 谁说女不如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爷过世后,每次回家,变成了奶奶不停的给我讲故事,她每次都会不自觉的聊起以前的事,会不自觉地唱起民谣,讲起各个时节的风俗习惯,说起爷爷年轻时的事情,谈起那些已经不在的人们,哪怕很小的事都会联想到以前的事,就像爷爷还没走一样。

    开始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只是觉得可能人年纪大了都会这样吧,加上爷爷去世了,只有她一个人住在之前的房子里,还是在我家隔壁,以前当杂货店的房子,以前都是和爷爷两个人一起回忆,一起聊这些,现在她也只能和我们这些小辈们聊,可是我们并不在她说的故事里,甚至我们都没有见过她说的一些人,所以很多人都会习以为常的听着,不忍打断她,却很少有人放在心上,包括我也是,每次就在那儿很安静的听着,她说到开心的环节,我也只能平静的笑一笑。

    直到后来有一天,听了奶奶的一番话。

    她说,人生很短,如果你爱的人去世了,但你还记得你们在一起发生的每件事,你会感觉吃饭的时候,他还在你耳朵边叨叨,睡觉的时候还会给你盖上被子,你孤单的时候他就在你身边陪着你,你生病的时候还在你心里陪着你,这样你就不觉得他走了。

    但有一天没有人再记得起他,他的声音、他的模样、他的故事,当有一天真正被人遗忘了,那也就永远的走了。

    我怕我有一天老糊涂了,什么也不记得了,也随你爷爷走了,就没人知道这些故事了,也没人再记得这些故事了。

    我突然一下子害怕起来,害怕有一天奶奶也随爷爷去了,害怕我再也听不到她在耳边唠叨,听不到她讲的故事,也就再也没有人会记得每个年代的烦恼和有趣的事,还有那些已经去世的人们,他们不会再讲故事,没有照片和视频的时代,也没有人会再记起他们。

    所以才打算写这么一本书,从爷爷奶奶的回忆到爸爸妈妈们,再到自己的,可能故事有一天还会继续写下去,在某一天我也去世了,我的子子辈辈看到这本书,后来也为我写下去呢。

    我希望自己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故事,在我老的时候,我还记得我的太爷爷是怎么娶到太奶奶的,爷爷是追到奶奶的,爸爸和妈妈的生活琐碎,我自己是怎么一天天老去的,所以我想写给爷爷奶奶,写给故事里的每个人,希望他们一直存在,在我的记忆里,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

    新本需要大家呵护,也需要更多人关注阅读,劳烦大家用你们手上的票多支持,让更多的人一起阅读,谢谢!

第5章 那些在我之前的故事() 
故事要讲还得从太爷爷、太奶奶那一辈讲起,因为时间再往上推,至今也没有人还记得发生过什么了,有哪些人来了,有哪些人走了,有的也只是一堆墓碑和灵位,又有多少人被人一直铭记在册。

    所以之前听人说,每一代人最多只能记得三代以内的事,再往上你可能都不记得你们祖宗的名字,的确如此。

    我的爷爷是一九三三年的农历六月十三出生,非常热的夏天,所以每年生日也是特别热。我记得特别的清楚,爷爷说他出生那年就是大旱,不少人没有粮食吃饿死了,好在我的老太爷爷到我太爷爷那一辈都是地主富农,家里特别的富有,所以并没有饿到他。

    我们家现在的整个村庄,在以前就只有一户人家,就是我们景家,而这中间发生的种种故事,也要从那时候讲起,而这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爷爷在教我手工的时候亲述的,外加奶奶后来零零散散补录的。

    那时候的景宅特别的大,在爷爷的记忆里,每次从正门回家,再到自己的睡房都需要走不少的路,要过好几个高门槛。

    所谓的门槛就是门下面的一道槛,现在为了方便已经很少有地方再能看到了,以前古代家境不错的人家,门槛都很有讲究的,可以聚集家宅的气场和财气,还可以挡住外面的阴风邪气,实际生活中其实可以挡住外面的雨水,在那个洪涝很厉害的年代,门槛有很大的作用。那时候景宅的门槛有三十厘米高,小孩子们经常是爬过去的。

    家里光是长工就有十几个,好多人几代都在家里干活,都是家里的老人了。以前的长工就是那些没有分得土地且无人身自由的人,他们会长期在地主家干活,然后吃家里的,喝家里的,然后睡在家里的。还有一些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只有到丰收季节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请短工。

    家里后面有三间屋子都是给他们住的,家里大大小小房间总共有三十多间,大门正对南面,东西南北各有一个院子,通过南院直通正堂,西院是用来饲养牲畜的,北院好像是用来晒谷物的,东院种的是一些花花草草,小孩子们有时候会自己走晕在自己家里。

    每到丰收的季节,也是家里最忙的时节,长工们和短工们会根据管家的分工,将作物收割、和秸秆分离、经过几个大太阳晒干,然后收仓。那时候家里面堆积的粮食有好几间大屋,工人们会忙进忙出,这时候也是太奶奶最忙的时候,因为家里这些大小事都是太奶奶一人打理的,太爷爷负责外面经商的事。

    太爷爷弟兄两人,还有一个同胞的弟弟,叫景年,就是我爷爷唯一的叔叔。

    老太爷爷去世的时候将家产分成两半,可是因为景年好赌,分给他的那半个家产不到一年,就差一点落在别人的手里,还被人追着打得半死,还是太爷爷花大价钱把输掉的半边景宅和他的小命赎了回来,这才保全了景宅的全貌。

    后来景年一直在太爷爷家里打工,说是打工,其实就是管他吃住,不想他再有什么意外发生,毕竟也只剩这么一个亲兄弟,老太爷爷去世的时候就和太爷爷交代,希望兄弟二人多互相帮衬。后来一直是太爷爷接济他一家子吃住,还给他三个不错的铺子打理,还照顾他五个孩子们上学堂。

    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两大家子都会在一起,家里特别的热闹,光是小孩子凑在一起都有一大桌,太奶奶还特意为了孩子们,请了教书先生在家里教他们识字算账。

    一大家在一起的日子,虽会磕磕碰碰,但真的很热闹,小孩子们也很开心。

第6章 一九三九年() 
又是一年年终,像往年的过年一样,家家户户贴起红红的对联,高高挂起红灯笼,开始烧纸钱拜老祖宗,大家都诚恳的许下新的一年愿望,希望一家人身体健康,财运旺旺,接下来就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年夜饭。

    每年的年夜饭家里都会请香鸿酒楼的厨子在家里面特意开饭,一桌十八个菜,从清炒到红烧,再到香炖,每个菜品都是美味,平时也只有去酒楼下菜单才能吃上,而且很少一下子吃到这么多。

    小孩子们都会争相的抢着,这时候太奶奶都会走过来,教导小孩子们,“饭桌上大家要有礼节,不可以这样哄抢,不可以打翻桌凳,不可以说不吉祥的话,否则待会儿就没有压岁钱哦!”这些都是过节的禁忌,听奶奶说,这过年的禁忌有十八个,而我只记得一些些了,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信奉这些东西,自然就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还是比较喜欢讲究一些,多一些礼节多一些拘束,这样才显得和平日里不一样,才会时时刻刻觉得这是过年,才会有年味,否则和平日里聚在一起吃饭有什么不同呢?

    所有的孩子们都围着大桌坐在一起吃饭,终于开始上菜了,大人们也开始渐渐落座了。

    “那是我家的,你不许抢!”其中一个年龄最小的孩子说。

    “是我的,明明摆在我面前!”看着只剩最后一个红烧狮子头,一个看起来有十几岁的孩子说。

    “我比你小,你应该学孔融让梨,留给比你小的!”年纪小的孩子实在抢不过,把平时老师教的都拿出来了。

    “谁说谁小就给谁,各凭本事抢!”大孩子并不信他这一套。

    “你耍无赖,你爹也是无赖,一天到晚赖在我家,你全家都是无赖!”小孩子看实在抢不过了,跳着骂起来了。

    “你才无赖,你爹不得好死,你全家不得好死!”大孩子也不示弱,也站起来大声骂道。声音很大,隔壁桌的大人们都听到了,太奶奶非常的生气,按照她教导孩子们的,过年是不可以说死的,更不可以说这么不吉祥的话。

    “弟媳,你也不好好教教你家孩子,大过年的说这么不吉利话!小安,给我到祠堂跪着去!”太奶奶对着自己的孩子,也就是那个小孩子,那年那个孩子才五岁,长大了就是我的爷爷,叫景安。

    而那个大孩子是太爷爷兄弟家的孩子,叫景修,那晚也因为说错话,被他母亲罚没了压岁钱,而我爷爷整整跪了一个年,是的,跪着过了整点守岁的,连晚饭都没有吃完。

    节灯把大宅子找的红亮亮,吃完年饭,大人们会一一给小孩子们派发压岁钱,这时候大家是最乖的,按照年纪大小依次找好自己的位置,大人们会一个个派发压岁红包,今年唯独景安不在,这时还在跪着,其他的小孩子们领完压岁钱,都在高兴的看烟花爆竹,无忧无虑的相互追逐着。

    派发完孩子们的压岁,就到了下人们的,今年收成好,家里各个店铺生意也还不错,红包也挺厚实的,然后大人们也开始赏烟花爆竹,坐在一起唠嗑,谁也不知道那是景宅最后一个灯笼红透的年夜饭。

    

    已经攒完前二十万了,求推荐收藏,求赏口粮!

第7章 嫁入景家(1)() 
太奶奶小时候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姓杨,名丽珍,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富商,从小就跟着父亲读文识字,五岁就精通算数,整天玩耍在自己家的商铺里,那些经商之道从小就耳濡目染。

    后来家道中落了,父亲母亲相继去世,家里的财产也被叔父他们抢光,只剩下自己和一个弟弟两人相依为命。为了生存,只能自己带着弟弟在外经商,直到后来遇见了太爷爷。

    太爷爷,原名景修文,年轻的时候是个纨绔子弟,整天只有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唯一的爱好就是收藏和制作一些器具,也很擅长做一些瓷器用具、铁器用品,平时还研究一些木工结构,直到后来遇到了年轻貌美的杨丽珍。

    那天修文一早还在家里睡懒觉,昨晚又在通宵制作一个精致的瓷器,一夜没睡好觉。父亲有点恨铁不成钢,于是罚修文在铺子里当收银掌柜,修文并不乐意,觉得家里面有父亲和这些下人掌管就足够了,再不济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自己并不想接父亲的生意活。

    丽珍从外面进了一批新茶,新茶在外地卖的特别好,可是真正售卖的时候才发现新茶种在本土茶市行情并不好,本土人一般只认本土的茶种,习惯了本土的茶味,新茶种虽好,可很少有人愿意尝试,价格也比本土的稍贵,所以很难卖出去,丽珍想尽办法出手,以免新茶变旧茶。

    丽珍一家一户向各家茶铺推销她手里的新茶,转了一圈来到了修文的铺子。修文正躺在摇椅上,翘着二郎腿,眯着眼睛睡懒觉。

    丽珍走进铺子,找了半天也没见一个伙计和掌柜,很是奇怪,就提高了下嗓门,喊了一声,“请问有人在吗?”

    吵醒了正在睡觉的修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