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之心-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得到外汇,哪怕看起来再不值,都要拼一拼。
再加上万户发起的《俄罗斯方块》掌机项目也并非全然无用。
液晶生产线、集成电路生产线可以用来做计算器。虽然,全国上下几乎所有的会计都还在用算盘。
集成电路生产线,还可以制造各种微型处理器,这在大工业生产上,又有很重要的作用。半自动化、自动化,节省人力,运行更稳定。
甚至,还能更进一步,制造出可以用于科研的大中型计算机,以及教学使用的微型计算机。
不过,想要凭小小的《俄罗斯方块》掌机项目,就把这一切盘活不现实。
尽管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美国的计算机水平,最短的时候只有五年的差距,但是改革开放后,科学的春天到来,数不胜数的科研机构都“退耕还林”放了羊了。
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如今一晃也已数年,在奉行造不如买的情况下,国内的集成电路研发工作,已经基本处于停滞,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拉到了二三十年的水平。
不进则退,对于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于集体、国家也是这样。
从曰本归来的万户,在许多科研人看来,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他们原本打算奉献终身的事业,似乎在这里能够得到延续。
尽管高桥给予他们的工资不算低,他们还是为了理想而免费加班,等发工资的时候一看,工资是之前说好的五六倍。他们都以为财务室发烧昏了头算错了帐,集体打算去财务室把多余的工资退掉。
到了才知道,原来多出来的那些都是自己的加班费。
感动之余,他们也颇为感慨,能让他们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就够了,要加班费干嘛。已经分到了房子,吃穿都由万户负责的他们,打算将这些钱,以捐赠的形势,重新捐赠回万户。
这些科研人员,可都是万户的宝贝旮沓。
高桥对于他们的高度重视,转化成为了相关人员对他们的极度重视。
他们的情况第一时间被反馈的身在曰本的高桥,高桥提出了一个方案,如果他们坚持要捐款,可以设置一个“爱学助学会”,将他们的捐款都用在那些读书困难的学生上面。
高桥的提议,很入大半辈子都在学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的心。“爱学助学会”成立的当天,就收到了数十人的数十笔捐款,捐款数额高达一万余元。
要知道这个年代,才刚刚出现万元户的概念。
这个年代所谓的万元户,几乎等同于数十年后,在北(和谐)京五环内拥有十套无贷款房的概念。
就像宋朝出现的腰缠万贯一样,万元户同样意味着这个年代,最为富有的一群人。
当然,万户中国虽然有研究所,但也有生产部门,《俄罗斯方块》掌机就是从万户中国的生产线上一台又一台下来的。
万户的生产车间是无尘车间,虽然只是曰本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国内已经是高到不能高的标准了。
对于能够出口创汇的企业来说,人民币不算钱,但是对于那些只能在国内出售产品的企业,预算有限,利润上缴,它们可是无比希望一块钱能掰成两块钱花。
颇具现代化样子的车间,上面挂着的宣传标语则颇有“传统意味”。
“劳动最光荣!”五个红色的大字印在车间的墙壁上。再往下一点,则是字体稍小的“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每一条流水线上的工人,都在用最快的速度装配《俄罗斯方块》掌机。经过一道又一道工序,上百个零部件最终组成了一台《俄罗斯方块》机。
流水线组装完,就是进行掌机的测试。
有纯人工测试的环节,例如观察印刷+点阵复合的液晶屏是否有坏点漏液的情况,也有机械负责的部分,像是微型打桩机一样的机械,测试一台又一台的机器按键是否好用。
每一条检测线每一秒钟就会检测完成一台《俄罗斯方块》掌机,一分钟就是六十台,而十一小时就是三千六百台,每天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就是八万六千四百台。
万户一共有两条检测线,试生产四十天,又经过了一个月的产能爬坡,在高桥正式向外部宣布《俄罗斯方块》掌机发售的时候,万户新建成的仓库里,已经堆积了差不多一百三十万台的《俄罗斯方块》掌机。
就算是几乎全部用人民币制造,如此大的备货压力也另万户有些吃不消。负责贷款的银行行长,恨不得就住在万户了,就害怕万一这东西卖不出去,万户还不上贷款怎么办。
日日夜夜提心吊胆,终于等到《俄罗斯方块》掌机发售了。
原本以为这些东西够卖一年的了吧,没想到短短一周的时间,就往曰本运了五十万台,而且订单还一直往后排,生产线依旧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
不过,原先的三班倒,已经改成了四班倒。高强度工作八小时消耗地精力太多工人太累,而良品率有所下降。
出于人道主义以及产品品质,以及未来扩大生产等等综合考虑,原本的三班倒改为了四班倒。
无数《俄罗斯方块》掌机,通过铁路,航运,漂洋过海,发散到曰本各处。
大量外汇涌入,县里的领导乐开了花,市里的领导乐开了花,省里的领导乐开了花。
省里、市里、县里如今开会,都像是刚蒸好的一屉花卷,像是发面馒头一样的领导大脸盘子,满是一朵又一朵白嫩嫩地花。
第九十五章 福利社【求推荐票!第一更】()
万户中国的厂区和办公区的建筑风格,在这个年代看来,可以说算得上“洋气”了。
要按高桥的说法,就是现代化。
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深受苏联影响的地区,其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俄罗斯风情。
黑龙(和谐)江省省会哈尔(和谐)滨,甚至有东方莫斯科之称。
就像是罗宋汤和大列巴面包一样,东北地区的许多建筑,普遍都有着俄罗斯味的西洋风情,不能说不洋气。
再加上新中国的前半时期,官方的建筑更追求气势恢宏而不是很在乎成本,因此,往往一个小县城的青少年宫,都能有容纳两三千人的剧场,与县城里恐怕只有双车道还是土路的道路不相匹配。
改革开放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此不“经济”的建筑自然越来越少。功能性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好,但是却也更没有特色,更简洁了。
哪怕能在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看到一些新的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虽然它们很美,但却再也不属于人民了。
万户中国厂区的建设,正是在这两种风潮交替之间。
得益于人工便宜,尽管建筑材料多用进口,但最后按质按量完成建筑群后,居然还剩下了一部分工程款。
这要是以后绝不可能,只能说这是旧时代的残留吧。要按新时代的习惯,部门的预算花不完,都要年底突击花钱,怎么可能还有剩钱的道理。你剩下钱了,是说以前的领导傻多花钱了,还是以前的预算给多了应该削减预算?
总之,从建设国家这同一伟大的目标,变成只顾着自己盆里碗里的那一点食,仿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因为刚刚发了工资,万户中国的福利社里挤满了人。
所谓的福利社,当然不是发种子的会社。这里不发神秘代码组成的种子,也不发茄子、黄瓜的种子。
福利社是现在不少厂矿都在用的名字,换个名字就是百货商店,再换个名字就是超级市场。
原本高桥还打算为万户中国设计一套积分系统,每一名万户中国的员工,除了工资外,还有一份万户的内部积分。
福利社里的各种商品,以及厂区里的各种服务,都可以用积分支付。就像是用Q币购买QQ会员一样。
不过,高桥的这种想法,被地方政府的人拦住了。
开玩笑!
这套积分系统的本质是什么?是货币体系!
地方政府虽然不想得罪万户,但是这种发放工资的方式,绝对偷税漏税不说,还影响了地方上的消费水平。
现在哪怕政府的收入也就几十块钱每个月,你万户的员工,就能有一半以上拿一百以上的月收入。
如果这些钱都能消费出去也行,但是一研究,你们这里饭菜免费,又分配住房。甚至连买东西都是用积分,完全有入无出,这不是瞎搞么。
虽然坚持地方政府也会松口,但是高桥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就无故的消耗了万户在地方政府积攒下来的好感度。
那就都换成工资发吧,万户中国的工资发放制度,秉承着万户本部,也就是万户曰本的体系。
公开、透明,分为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
基础工资有按照不同岗位的不同强度,以及工作时长确定,而绩效工资,在生产线上就是计件,在研究所就是计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名义的补贴和津贴。加班津贴、高温津贴、噪音津贴、外派津贴、职务津贴等等。
如此一来,每个人每个月实际能够拿到手的钱,基本上都是他们名义工资的几倍。
“老刘,你打算买什么啊?”一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女性,问道另一位女性道。
那位被称为“老刘”的女性,用后世看待“柔美”女性的审美来看,估计算不上“美”,但是如果从健康的方面来说,她绝对是美的。面色红润有精气神,虽然不至于像是嗑了蛋白粉一样全身肌肉扎结,但是胳膊、小腿也都呈现着力量感。
就像是一元人民币纸币上印的第一名女拖拉机手一样,这是属于劳动女性的美。
“这不发工资了撒?我打算买些东西,给老家那边邮回去。”老刘笑着说道。
老刘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放在十年前,也是川妹子一名。她家在山区,他的丈夫是因为三线建设才去往四川,几经挫折最后才结为夫妻。
去年万户年轻的老板,跑到山里亲自将她丈夫请到了万户。当时年轻的老板答应解决配偶以及子女的工作和学习问题,她这才在丈夫落脚后,也来到了数千公里外的万户中国,经过了短期培训后,成为了质检线上的一名检测工人。
从某个不能说的事件结束后,城市似乎就变得封闭了起来。工厂不再每年从农村大量招收工人,而是对已有的工人搞起了子承父业世袭罔替。
在这个年代,工人是令人羡慕的。无数乡下的帅小伙,村里的村花,为了一张城镇户口,都认可付出很多。
尽管老刘的丈夫是城市户口也是一名搞科研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却是被遗忘的那部分,几乎就被放在山里长草了。因此,他也无法改变媳妇的户口和工作问题。虽然教她读书写字文化知识,但却好像一点都没有。
老刘当时都几乎以为学习是无用的,知识根本无法改变命运。但是,当她来到万户,上了短期培训班,接受考试后,才知道原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丈夫十年如一日的补课,让她拥有了远超同班同学的理解能力。别人听十遍才能听懂的东西,她听一遍就能听懂。
考试也考了不错成绩的她,就成为了一名质检员。
而那些考试不合格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