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顺流而上 >

第5部分

顺流而上-第5部分

小说: 顺流而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太太从进了门便开始打量韩家,只见院落整齐,摆设精巧,仆从规矩,小姐有礼,由不得有些讶然。原只听了季老爷说是山村里的社学先生家,小有家资,又刚刚发迹,免不了心生怠慢之意。如今进了宅子见韩家如此气象,又想起季老爷说得,若是韩先生接着考下去,说不定哪天成了官,当下不敢再轻慢,打起精神来。

    元姐已经趁这个工夫和珍姐说道起来。

    “姐姐不知,从年前舅舅说要上女学,心里还有些怕意。原只在家中跟了舅舅学些字词,也不知女学里都学些什么?”

    “学的也不多的。夫子多讲些《女诫》、《女论语》之类的,周先生教些乐理。另外还有位秦先生,专门指点女红。”珍姐在学里时间长些,都是清楚的。

    “元姐姐再不必担心的,先生们都和气着呢。”说到女学,连才上了没几年的珊姐,也来安慰元姐。

    “元姐平日里都读些什么书?”季夫人也算书香人家,并不是不识大字的一般商妇。

    “跟学里夫子讲的也差不多呢,”元姐可不敢说自己与男子学的无甚差别,又不愿骗了人,只得赶紧换了话题:“只我女红不太好,一件里衣也做个十天半月呢。”元姐说到自己的短处,倒自在些,做了无可奈何的模样。

    珊姐看了抿了嘴笑,珍姐也笑道:“要了丫鬟做甚?似我这般也是极少动手的。”

    元姐微有些惊讶,只不敢露在面上。珍姐这位继女倒和别家的不太一样,在后母面前也不藏掖,再看季太太也无不适,心下有些佩服,觉得自己日后进学跟了珍姐能省心不少。

    元姐想的倒是对,珍姐母亲去世时她才七岁,珊姐的姨娘乃是珍姐娘亲的婢女,家中无有主母,姨娘也不是猖狂的人,只帮扶着珍姐管理些家事。季太太嫁进来之前的三年间,竟都是珍姐掌家。珍姐颇有主见,却不霸道,元姐跟着她进女学,再合适不过。

    元姐与季家母女三人聊到倒也投契,不过一会,秋云便来传话,“太太,姑娘们,外间开席了。”

    元姐赶紧招呼了季太太和两位姑娘,宾主间甚是相合。

    如此几桌席面,自然只能从酒楼叫了。元姐倒是第一次尝这酒楼的高等席面,见样式精致,口味上佳,禁不住多夹两筷子。而一旁坐了的季家母女三人却斯文得很,珊姐更是数着米粒吃饭了。元姐再不敢大快朵颐,唯恐被人耻笑,一顿饭下来,竟也没吃什么。

    待送走了母女三人,元姐只觉得似是山上山下跑了一圈,浑身像散了架,趴在案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春霞见她这副模样,抿了嘴直笑,端了点心给她再压压肚子。

    “她们已是甚好相处了,只我自个儿再不喜欢这等场面,吃个饭忒般累。”言罢,捏了点心放进嘴里大口嚼了,似是赌气般,道:“春霞姐姐让灶下再给我上碗面条吧。”

    “可使不得,姑娘,会积了食的。”春霞说着又给元姐斟了杯茶,“姑娘就着茶吃些点心吧,不是还要歇了晌午?”

    元姐一想也是,吃着点心,歪了头想事情。想了一会,突然蹦出来一句:“莫不是也要在女学里用午饭吧?”

    春霞听了也是一愣,从前伺候元姐的大表姐的时候,是在自家请了先生,倒不用考虑去哪用饭,元姐这会儿又是不一样了。春霞也拿不准:“这个奴婢也说不好,”又压低了声音,“大小姐那会儿虽是在家上学,却也只早间上课,不知道光化是甚个规矩。”

    元姐想了想,觉得在别人家上学已是麻烦人家了,哪有在人家吃饭的道理,倒有些放心。吃过点心,又在屋里走了几趟便上床歇了。

    韩先生可没这福气,忙的脚不沾地。由季老爷引着又认识了几家县里的大户,说话间倒也投契,算是在光化站住了脚。

    如此几天,元姐都没见着舅舅,只瞅着他回来换衣裳的空当,扯了他的衣袖,要他准了自己明日去街上转转。自搬到县城里,元姐一趟门也没出,一点也不如在村里自在。此间小娘子出门也是有的,况且听珍姐她们说有几家首饰铺子新上了花样子,元姐也想去瞧瞧。

    可韩先生却拉了她:“明天且别出去了,后日舅舅带了你去大承恩寺如何?”

    “是五朵山那个大承恩寺么?怎么突然去这么远?”元姐吃了一惊,这座承恩寺还是隋朝时建的,经过几番修缮,规模宏大,香火旺盛。

    “傻丫头,自是去见你二舅母。”韩先生低了声笑道。

    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元姐愣在当场,回过神来的时候,韩先生早已出门去了。

第九章 寺庙() 
韩先生舅甥二人此番是走了水路去承恩寺的。元姐自是不记得自己坐过?13??的,到了船上只觉得各处新鲜,且她并无晕船之症,只这一个多时辰的水路让她意犹未尽。一行人自茨河下了船,转了马车往山上去。此间山路崎岖,一番翻山越岭才到了山门前。

    这日既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进香的人并不多。进了山门,是两道长长的石阶,参天古树沿道而生,遮天蔽日。元姐拎了裙子,拾级而上。山中清幽,景色宜人。自上往下看去,成峦叠翠,皆入眼帘。往上看去,隐隐可见寺内建筑宏伟,使人心神肃穆。

    韩先生带了元姐,按着普通人家进香的行程,跟了寺里的师父前行。韩先生早就在寺里安排妥贴了,当下不慌不忙,陪着元姐听师傅讲经。这位师父并没讲很长时间,接着便领了二人去请香,之后穿过院子进入了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殿面宽阔,重檐叠拱,雄姿卓越。元姐跪在泥塑金饰的毗卢遮那佛前,想起自己早亡的父母,不由眼眶湿润,只她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当下虔诚的参拜了大佛,保佑爹娘来生顺遂,再不骨肉分离,又祈祷外祖一家平安康泰,事事顺心。韩先生也是参拜了的,舅甥二人所求相差无几,只韩先生还求了一句“早起光明正大的站在人前”。

    进过香,整理了衣摆,舅甥二人退出大殿。到殿门口转身的时候,元姐与一人擦肩而过。这样衣角之间的触碰,元姐当然不放在心上,依旧跟了寺里的师父领略这近千年的古刹风貌。

    可是跟她擦肩的那个人却心中翻腾起来。

    “确实是谢元姐。”徐纪文反复地想。

    话说徐纪文是随了李光凡来的承恩寺。李光凡与徐纪文年龄相仿,已年满十六岁,李家乃是书香门第,并不要求子孙早早的开枝散叶,多是让他们专于读书。不过这样的年龄,即便是不成亲也该相看起来了。今日,李光凡的娘,也就是李家二夫人专门带了李光凡来相看小娘子。

    徐纪文不过是跟着出来散散心。那****托了李光凡的笔给家中大哥写的信,早已得了回音。无奈忠勤伯府还在吴王的监视之下,连信里都只能隐晦的说上几句暗语,更别说回京了。有了通信,好歹安抚了家中的父母兄弟。徐纪文可以想象,大哥当时接了信定是又惊又喜,连声骂上几句小畜牲,跑去告诉爹娘。娘也定会喜得泪流满面,嘴里阿弥陀佛的念着。

    家里千好万好,徐纪文也是回不去,而且尚不知何年何月能回去。于是,听了李光凡说要来大承恩寺相看,也跟了来。他也不用师父领路,自己在寺院内随便转着。来到大雄宝殿门口的时候,正欲进殿上香,却见殿内参拜的一位男子和一位姑娘背影有些眼熟。当下顿了脚步,可那二人却只整了衣摆恭敬地退出来。徐纪文看不真切,于是装作不经意的样子,匆匆与那姑娘擦肩而过。

    那姑娘正是元姐,徐纪文认出了她。他当然不知道韩家时来运转的事情,见二人衣着考究,只觉得奇怪。

    韩先生带着甥女来承恩寺进香,自然不会穿的多华贵,可他们也算是县里有些脸面的人家了,穿的素净是一回事,衣饰的讲究又是另一回事。这样的细节当然被徐纪文捕捉到了,所以他才心生疑虑。

    可他转念一想,自己都身份不明,说不定韩家也别有乾坤。他还记得年前与韩先生的一叙,韩先生虽作随意状,可问他天下之事,却处处问到点上。徐纪文想到这,头皮一紧,赶紧回想自己有没有露出破绽,然而转眼又想到,若是韩先生针对了他,怕是早就没了命,于是放下心来。

    既是到了殿里,少不得进柱香。徐纪文心中有事,诚心求了佛祖保佑。

    佛祖立在高高的五朵山上,笑看世间众生万象。

    承恩寺乃是皇家寺庙,有御赐万斤铜钟,名声远扬。徐纪文出了殿正要去瞻仰一番,却见李光凡的小厮直奔他而来,模样急切,似有急事。

    徐纪文打了个手势,二人避过人前,那小厮行了个礼,赶紧道:“徐爷,我们家五爷说六爷上山来了,不若您先下山吧,别被六爷撞见。”

    李六爷乃是李光凡三叔家的庶弟,李光平。二人原是同年出生,只李光平月份小些。李光凡是嫡子,父亲在朝为官,而三房却只依附大房二房为生,李光平又是庶子,处处都矮了一头。如此的出身和境遇,让李光平心生怨恨,明里暗里没少坑害自己这位五哥。

    更糟糕的是,二人都曾在京中住过,李光平也识得徐纪文。如今李家也只几位当家人知晓徐纪文的事,其他人并不曾透漏。李光平心思不正,为人阴险,徐纪文觉得他正是必须要防着的人。

    大承恩寺的各处景致虽还没领略一遍,可前有韩先生舅甥二人改头换面来进香,后有李光平莫名其妙突然出现,徐纪文觉得,他还是下山清净些。当下也不再犹豫,嘱咐了小厮,趁着日头还早,抬脚下山去了。

    元姐倒是把各处转了一遍了,只是还不去见了二舅母,让她有些着急。师父在前讲着,她在后面偷偷扯了韩先生的衣袖。韩先生转头看她,见她面露急色,心下了然,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

    “师父且留步,刚才面见佛祖,感悟颇深,不如坐下沉思一二?”韩先生顿了脚步,含笑问道。

    “如此甚好,施主与佛有缘,不如在寺中小住,参悟更深。”听到韩先生如此说,师父知他们不欲立即下山,当下邀他们住下。

    “烦请师父带路。”韩先生立即应了。

    元姐听了这番对话,傻愣愣地直眨眼。舅舅和师父不过就是说,累了想歇息,歇息不如住下,那就住下,怎生绕道参悟佛法上去的?元姐不得不佩服二人说话的道行深,深觉自己还差的远呢。

第十章 亲人() 
七拐八拐的,终于在寺院边的一座小院前停下了。元姐一路注意着,这?13??的小院看起来都差不多,一砖一瓦都透着不问红尘的的冷淡味道,错落有致地沿着山路分布。他们面前这座几乎是在路尽头了,紧挨着山林。近日进香的人不多,此处更显得十分安静。

    师父把他们引到了地方,留了个小沙弥帮忙收拾一二便回去了。韩家自然带了人手,秋云、冬砚和李二叔都是在的,小沙弥见无事可做,也走了。

    “舅母他们还没到么?”好不容易逛完了寺院,又来到了住所,还是没二舅母的身影,元姐皱起了眉。

    “小丫头这般急性子。”韩先生撇了元姐一眼,“稍安勿躁,让冬砚给你变戏法。”说着给冬砚打了个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