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顺流而上 >

第34部分

顺流而上-第34部分

小说: 顺流而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让他们留去吧…?…”

    没等岳氏说完,王洋开口了:“娘,儿子愿意等她四年。”

    这句话犹如炸开的炮竹,吓得岳氏和丽姐都大惊失色,异口同声道:“你疯了?!”

    “儿子没疯,那姑娘挺好的,我等她四年也没什么。”王洋说着,声音有些低了下去,表情变得柔和起来,耳朵红的像染了色。似是觉得说起这个,他不自在地很,又补充道:“韩先生学问很好,儿子对他很是敬佩。”

    他虽然这样说,可岳氏和丽姐还是看出了他的异色,那分明是看中谢家姑娘了。

    丽姐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五味杂陈。她的计谋没法得逞让她烦厌不安,可他大哥对谢元莫名其妙的好感更让她嫉妒不已。她不知道是该执意求了母亲让谢元嫁进来,还是该让她离自己哥哥越远越好。脑袋里其实有两个小人在打架,让她一时之间头痛欲裂。

    可岳氏却不能不说话了,她脸色铁青,指了王洋:“你这是做什么?男婚女嫁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怎地说起这样的话来了?这些年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娘,还是您让儿子相看的她呢,儿子瞧中了她,要娶她,有何不可?”王洋大惑不解,他那天本不欲去小楼偷窥别家姑娘的,还是母亲三番四次派人来请才去的,怎地母亲今日这样冤枉自己?

    岳氏被他问得哑口无言,脸一时青,一时白,气的抓起桌上的茶碗一下摔在地上,吼道:“逆子,你这是要气死我!”

    说完,气血上涌,脚底打晃,一下坐到了椅子上。虽然没摔着,可也把一双儿女吓得不轻,连忙围上去喊娘。

    一时之间,王家正房里乱成了一锅粥。

    这些由元姐引起的事,她自是不知道的,这会儿正悠闲地坐在床上看着于行的《徽商传》呢。

    而远在襄阳的一间客栈里,那位叫符岭的侍从轻轻敲了敲房门。里面的人听到声音,唤了声“进来”。

    符岭推门进去了,又细细掩了门,走到桌边,对着坐在桌前看书的四爷轻生道:“爷,卑职查出些眉目了。”

    那四爷“嗯”了一声,合上手中翻看的地理志,抬头问道:“怎么?只查出些眉目来?说说看。”

    符岭听他这样说,有些羞愧,低了头道:“卑职无能,目前只查出两人的身份来,武艺高强那人暂时还没查出来。”

    “先说说吧。”四爷捋了捋衣袖。

    “回爷的话,路口处自称兄弟的二人正是襄阳李氏的嫡枝二房的五公子和三房的六公子,他二人不知为何都没在襄阳看龙舟,似是临时起意去的光化。另外那人如今就住在光化城里,附近的人只知道他姓郑,是个游学之人,来到光化不过一月,而他深居简出,甚少与外人说话。”

    “卑职派了人小心盯着他,暂时还没发现什么异常,也没发现他和李府有什么牵扯,安静的很。李府好似也没什么事,只是这半年来对子弟约束的比较紧,其他都与寻常无差。”

    四爷听着,转了转拇指上带的玉扳指,吩咐道:“派人好生盯着那人和襄阳李氏,只是莫要打草惊蛇。”

    “卑职遵命。”

第六十二章 打架() 
第二日,早间还有周先生的乐理课,这让摁了一个晚上也没能熄火的丽姐,一想起元姐在琴课上的屡屡获赞,就恨意四起。

    丽姐怎么能不恨。谢元往日不过是让她不快罢了,昨晚却搅得她家宅不宁。她把岳氏的病,和王洋的疯都算在了元姐的头上。

    昨晚,岳氏气的一个踉跄,把儿子女儿都吓坏了。岳氏见机,赶紧趁机装成几欲晕倒的模样,让人七手八脚地架到了床上,又装作头疼欲裂,晾了两个孩子半天,才幽幽的缓过来,开始苦口婆心的劝说。

    王洋和王丽见着母亲这般,还有甚个不答应的,都保证绝对不敢再行忤逆母亲。岳氏看着,才放下心来。

    可丽姐嘴上答应,心里却把跟元姐的新仇旧恨都算在了一起,恨得咬牙切齿。

    “狐狸精!”当她到了真沁园,走进学堂,路过元姐的时候,再也忍不住了,眼睛眯着看着窗外,嘴里狠狠地说道。虽未明指,可那顿了一下的脚步,却暗示着她骂的人。

    她这一句,声音不大不小,让学里的五位姑娘家,俱是花容失色,这样的话怎地在此处毫不避讳地从女儿家嘴里说了出来。

    ?赵嫦前几日就回了下乡家中,女学中的几位都不是小意奉承丽姐的人,她这话可是说给谁听?

    众人还在惊讶万分的时候,杨芬突然站了起来,皱了眉头,瞪了眼,指了丽姐,嚷道:“你说谁?!”

    她这个反应倒是在情理当中,刚才坐在窗户旁边的可不就是杨芬吗?王丽虽然眼睛看向窗外,可那个方向除了已经走了的赵嫦,就只有杨芬了。

    然而对于杨芬来说,“狐狸精”这三个字可谓是深入骨髓。从她一小,就听到她长姐杨芸明里暗里用这个词代指她姨娘。因而,她听见丽姐这么说,过了最初的一愣,立即就炸了毛,嚷了起来。

    丽姐本就心中压着一团火,看见杨芬不管不顾地站起来指着她质问,更是怒火中烧,横眉瞪眼,吼道:“谁说你了?你指什么指?!”

    然而,芬姐可是出了名的泼辣,直接忽略了丽姐的前一句,对着后一句就来了:“指你怎么了?谁叫你嘴里不干净!”

    丽姐看她还伸了手指着自己,怒不可遏,见杨芬一个庶女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

    丽姐伸出了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狠狠地朝着杨芬指着她的手打去。

    “啪”的一下,她的大力把杨芬的手打落的同时,还把杨芬打的一个踉跄。

    除了杨芸,杨芬哪里在别人身上受过这样的委屈,急红了眼,翻身一跳,扑到了丽姐身上。

    丽姐哪里想到她会扑过来,避之不及,尖叫一声,被她扑倒在地上,脑袋狠狠地砸了下去,发出“坷噔”一声响。

    众人具是惊呼,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眼,还是珍姐率先反应了过来,大声喊着丫鬟们拉人。

    丫鬟们这才七手八脚地上去,要把撕扯在一起的二人拉开,接着还有小丫鬟,急急忙忙地跑出去通知王大太太。

    岳氏和周先生联袂而至,此时撕打的二人早已被分在了两间厢房里,谁也不见谁。

    杨芬扑在丽姐身上,又是打架的好手,除了头发歪了,衣裳乱了以外,竟然毫发无损。只她这会儿也知道,自己这暴脾气怕是回家也要挨骂的,赶紧抱着自家被丽姐打了的手,连声呼痛。

    而丽姐才是真的挂了花的人,她的头砸在地上,虽没出血,可肿起来一个大包。头发也在乱糟糟的撕扯中,被扯掉一缕,露出白花花的头皮。

    岳氏看着心疼地直抽抽。

    这样的乱象,琴课也没法再上了,周先生嘱咐了各位小娘子不要到处乱传,打发她们各回各家去了。

    路上,珍姐拉着元姐坐了自家马车,一副看戏不怕台高的架势,问她:“你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元姐也心中狐疑,丽姐那句“谁说你了”,虽然被杨芬略了过去,可却落入了元姐的耳中。

    丽姐最初说“狐狸精”三个字的时候,是在自己眼前顿了一下的,虽然她的头转向窗外,可她却也说了不是指杨芬,然而同样在窗边坐的赵嫦已经走了,按理说应该碍不着她才对,那她说的是谁呢?难道是自己?

    元姐被她这个想法吓了一跳,赶紧否定了,自己也没碍着她吧,她凭什么这样说?

    所以,珍姐问的时候,她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想不出来答案。

    珍姐也知道元姐应是没有答案的,但她不过是想和元姐说道说道这个惊天大事罢了,因而还是兴致勃勃地和元姐讨论起来。

    元姐看她那个八卦模样,倒是笑了出来,珍姐总是这般乐观开朗,生气勃勃。

    二人巴拉巴拉说了好一段路,等到要分别的时候,珍姐还拉了元姐,跟她说:“等我一有消息就会跟你说的,放心吧。”

    元姐笑着谢了她。

    如今元姐对这样的事,并不像刚来的时候,那般耿耿于怀了,她慢慢也学会了稀松平常的看待。

    回了自己家,时辰还早的很,她想起昨个儿看《徽商传》的时候,看到了女儿给父亲做的寿面,心中一动。

    算一算,离着舅舅二十六岁生辰,不过还有不到一个月,自己若是到时候给舅舅亲手做一碗寿面,舅舅岂不是开心坏了。

    往年元姐还在山上的时候,韩先生不让她操持家务。韩先生总觉得元姐一个千金小姐,来到山间已是很吃苦受罪了,哪里还能再操心这些,便是姐姐姐夫在天有灵,怕也会心疼得落泪的。因而,元姐除了做些针线,侍花弄草之外,也只跟了自己读书。

    不过元姐年龄渐渐大了,除了琴棋书画,各样事务也该学起来了。主持中馈,过问商农,相夫教子,便是千金小姐也得事事亲躬。

    而且,元姐听说,珍姐和婧姐如今都在学灶上的功夫呢,因而自家也起了这个心思。既是要学,那便从一碗热腾腾的寿面开始吧。

第六十三章 厨艺() 
相传,汉武帝与众大臣聊天,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讲道:“《相书》上讲,人的人中越长,寿命则越长,若人中一寸长,则可以活到一百岁。“

    然而,此话一出,东方朔竟大笑起来。众人都觉得他莫名其妙,还有些不顾君臣之礼。好在汉武帝不甚介意,点了点他,问他有何可笑的。

    东方朔抚须回道:“臣并非笑话陛下,而是想起了彭祖。彭祖绵寿永世,长年八百,按照陛下的说法,那么他的人中岂不是有八寸长了?那彭祖的脸是该有多长呢?”

    话音刚落,众人皆哈哈大笑。

    后世之人因此就有了“以面换脸”的想法,脸长即面长,也就是借用一条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的,做寿就有了吃“长寿面”的习俗。

    然而,长寿面可不是这么好做的。要把一根面条做的长而不断,还要兼顾口感爽滑,易于消化,元姐折腾了半天也没弄出来,只好接受了福婶的说法,从和面开始,一点一点地慢慢学起来。

    长寿面还没个眉目,不过元姐像是打开了新天地的大门,对着灶上的每一样都兴趣十足。一会盯着小丫鬟洗菜摘菜,一会看着福婶调味下锅,不亦乐乎。

    元姐还专门点了她最爱的鱼片煮,让福婶从头到尾,一步一步地做给她看。

    福婶近日心情好得很,她女儿又给她添了个外孙,因而也不犹豫,当即应了。呵呵地笑着,收拾了手头上的活计,就要去缸里捉鱼。缸里的黑鱼活蹦乱跳,滑不溜手,可是福婶一个擒拿,就把一条约莫三斤的黑鱼抓了上来,元姐看着赞叹不已。

    然而,接下来,福婶却把那黑鱼直接举起,大力摔在青石地上,如此摔了三次,黑鱼似是晕了过去。元姐目瞪口呆地在一旁看着,就见福婶将那鱼又洗了洗,拿起刀来。

    好在福婶还顾念着元姐是个小姑娘,转了头笑呵呵地问她:“这就要杀了,姑娘也看着?”

    元姐咽了咽吐沫,定了定神,点点头。

    “呵呵,姑娘可真是个胆大的。”福婶又是笑,不过手下不停,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