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而上-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候,好似地冻天寒的,舅舅用厚被抱着她,她也感觉不到一丝暖意。父亲母亲都不知道哪里去了,而她不敢哭,她隐约知道自己是在逃,不能让别人发现。那人很可怕,一直盯着他们,好像一停下来就会被那人抓到。
今日,元姐得知了丽姐的深沉心思之后,就有了当年的那个感觉,是那种被人盯上的感觉。元姐想到这,突然心跳的特别快,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有种说不出的害怕,她想现在就见到舅舅,扑到舅舅的怀抱里。可偏偏今日韩先生去了镇上,晚间才回来。
元姐强迫自己深吸几口气,镇定下来。当年舅舅抱着她出逃的时候也不过就是十六岁,自己也到了快和舅舅当年差不多的年纪,怎能还这般软弱,要立起来才是。
而且丽姐不是吴王,不过是个普通的商户女,她的阴谋诡计也对自己起不了作用,再不必怕她,不必怕她。
元姐这样安慰着自己,果然慢慢静了下来。马车行到了街口,行人多起来,交谈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元姐感受到那些烟火之气,倒觉得舒畅些,在人群里总是多些安全感。
她慢慢抛开了丽姐的事,专心琢磨起赵嫦的事情来。既然答应了赵嫦,少不得要给她出出主意,可自己一个姑娘家能有什么好主意?
元姐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还是答应的太容易了,又不住摇头。
赵嫦也是真的可怜,明明她父母家人具在,却落到这样的境地,不知道是怨她软弱,还是怨她父亲势利。也许都该埋怨吧,元姐想。
那要怎么帮她呢?元姐闭上眼睛,仔仔细细地把赵嫦那些复杂的关系捋了一遍。
首先,她自己不想嫁到王家,那是因为王大太太和丽姐对她实在不怎么样,她怕自己嫁进来被磋磨。
王大太太和丽姐对赵嫦的态度怕是无论如何也改不了了,不然,赵嫦好歹是老太太的侄孙女,又在王家住了两年,丽姐怎么还说下她的脸就下她的脸呢。
所以,让赵嫦嫁进王家这条路封死了。然后,就要想想怎么才能不嫁给王洋。
嫁人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想让王洋自家厌弃了赵嫦,再把赵嫦赶出王家,怕是没那么容易。况且,这样也损了赵嫦的名誉,她以后嫁人怕是会更艰难。
那就只有赵嫦的父亲或者王老太太能主动放弃这桩婚事了。
让王老太太主动放弃,就是要给王洋找个比赵嫦好很多的姑娘。元姐一想到这,竟笑了出来,可不是,自己就是赵嫦找给王洋的好姑娘。她摇了摇头,她可不想似赵嫦一般,再亲手把别人推进火坑。所以这条路也行不通。
那就还有最后一个办法了,给赵嫦找一个比王洋还好的,让赵老爷自己放弃。
元姐头疼起来,先不说去哪儿给赵嫦弄个这么好的夫婿,就说一般的人也不能让赵老爷冒着得罪王家的风险,把女儿许配给他。
元姐脑袋里乱的跟浆糊一样,她就在这种晕晕乎乎,思来想去中回到了家。到了家一眼就瞧见了冬砚。
“你不是跟着舅舅去镇上了么?”元姐连忙问他。
冬砚听元姐问他,行了礼回道:“回姑娘,小人是跟了老爷去镇上的。不过昨夜下了大雨,流水太急,把路上的桥冲塌了,老爷看一时也修不好,就回来了。”
“舅舅回来了?在哪?”元姐一听韩先生没去成,倒是高兴起来,又问。
“回姑娘,在外书房。”冬砚见着元姐一副又惊又喜的样子,又询问了她:“姑娘要去么?老爷应是无事的。”
元姐连连点头,连衣裳都没换,就跟着冬砚去了。可到了书房门口,又有些犹豫了,舅舅,不会怪她揽了个大麻烦吧?
不过,她也来不及再打退堂鼓,韩先生已是叫了她进去。
“舅舅。”元姐行了个礼,不知道该怎么说,有些发愁。
韩先生见她下了学就过来找自己,就知道她肯定有事,当下指了指圆凳,让她坐下来,道:“我们家元姐怎么愁眉苦脸的?可是先生教的都不会,被打了手心?”
见韩先生打趣她,倒让元姐稍稍放松了一点,叹了口气,心想,早晚还是要告诉舅舅的,当下说都给了韩先生听。
韩先生听完,没有说话,他没想到自家甥女原来已经要到了要相看亲事的年纪。
他自己没成亲,不外乎就是怕被不知根底的人窥探了韩家的秘密。不过他是男子,晚一点也就罢了,可元姐却是个姑娘家,哪有太多的青春岁月可以蹉跎,豆蔻年华,确实是可以相看起来了。
此间姑娘家大多十六七岁便嫁了人,有些早的刚及笈便成亲,再加上要早两年订亲备嫁,所以十二三岁相看确实可以了。
韩先生心里酸酸涩涩的,这可是他一手一脚养大的孩子,比着自己亲闺女还亲,一想到要把她嫁人,就跟挖了自己心肝一般。
韩先生在父亲们的愁绪中,自顾自的难受着,可元姐还以为他生了气,怪了自己。
“舅舅?”元姐小心地叫着韩先生,还轻轻地扯了扯他的衣摆。
韩先生这才回了神,看着元姐稚嫩的脸庞,深觉的自家甥女还小的很,本事也还没学全,怎么能嫁人呢?这样想着,他松了口气,少不得还得留她在身边多呆上几年才行。
况且,他们这般身份,也不能委屈了元姐,给她随便找人嫁了。若能谋得大事,恢名复姓,到时候让元姐风风光光的出嫁岂不是好?即便不能,他也要多筹谋几分,做个小官,有了身家,给元姐一个硬气些的身份。
“舅舅可是怪我揽了个麻烦?”元姐秀眉微皱,歪着头问道。
韩先生轻笑一声,道:“你倒是知道,那你说说,准备怎么办?”
元姐见舅舅没生气,放下心来。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于是赶紧把这一路上思来想去的那些东西都说给了韩先生听。
第四十四章 历练()
?韩先生听完她这些分析,倒是笑了,不亏是自己亲手教出来的,虽然年龄还小,思考问题却思路清晰,周到细致,颇有章法。韩先生在心里点了点头,心想,虽然是个麻烦,却可以借了此事历练一下元姐。
“按着你的想法,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赵老爷不怕得罪王家也要把女儿嫁给他呢?”韩先生问。
“肯定得比王大少爷还强上几分呗,不过我也知道,满光化找一个比王家家世还好的,可是难了。”元姐也知道这难处,苦着脸,又道:“人家家世高的,还不一定看得上嫦姐呢。”
“那倒是。”韩先生点了点头,又问她:“除了家世,可还有别的赵老爷能看上的?”
元姐听着突然眼睛一亮,正如明星般璀璨:“对啦,不一定要家世,还有功名,就像蓉姐的未婚夫那样!”
韩先生倒是不清楚这件事,元姐赶紧跟他说了一遍。她越说,就越觉得这是个好思路,就应该给嫦姐找个有功名的,才能引得住赵老爷那双势力眼。
元姐想通了这个,喜滋滋的拉了韩先生,道:“舅舅,你最知道这个,你给嫦姐寻思一个合适的人呗。”
韩先生听了,呵呵地笑,道:“小丫头揽的事,倒是推给了我?我可不管,你自己想想有哪个合适的?”
韩先生平日见得一些人和事,元姐也略微知道些,当下她只想了一瞬,就脱口而出了:“行哥!他最合适呢!”
行哥就是秀姐的哥哥,于行,更是韩先生的得意弟子。
韩先生哈哈大笑,边笑边点了元姐:“小丫头鬼的很呢,才一点子大就会给人做亲了?”
“嘿嘿,我知道的,秀姐跟我说她娘让舅舅给行哥说亲呢。”元姐觉得自己解了个大难题,眉眼都舒展来了,又露出了往日俏皮的模样。
韩先生笑归笑,可这样男婚女嫁的大事,却不能让一个小姑娘随随便便说了算,于是道:“这样的大事,哪是你三言两语说了算的,做不好要落人埋怨的。不如你去跟嫦姐透个口风,让她自家往这方面去想,她若是愿意,自会再来找你,若是不愿意,你也不必再管了。听懂了吗?”
韩先生谆谆教诲,元姐也明白此事不是闹着玩的,点头应了,还不忘嘱咐舅舅:“舅舅不如也去问问行哥的意思?甥女总觉得,两厢情愿才好。”
“还知道两厢情愿啦?可见真是大了。”
韩先生见她如今真的懂了多了,再不似从前只知道读书玩乐,心下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突然想起那句“女大不中留”来,又叹了口气。若是元姐父母具在,估计合该愁绪万千的应是自家姐夫才对,如今倒被自己这个还没成家的人体会了。
第二日,外边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天空灰蒙蒙的,不过毕竟下的不算大,元姐还是起身去了学里。
她今日去的早了些,她知道,嫦姐平日里就到的很早。
这春天的雨,打得路边的花儿草儿都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不过元姐却精神抖擞的很,连脚步都轻快起来。
嫦姐果然到了,刚坐下来温习课业,就见元姐进了厅。二人见了礼,元姐便坐在了杨芬的座位上。
嫦姐见她这架势,心突然一颤,她要反悔么?连忙问道:“妹妹可是有什么事?”
“自是有事的。姐姐托我想的事,妹妹都仔细想了,思来想去只觉得让令尊改了主意确实太难,除非…?…”元姐说道这顿了一下。
嫦姐本来听着,还以为连元姐都没了办法,瞬间心情便如坠崖般,可这个“除非”二字,又把她一把从悬崖边沿拉了回来。
“除非什么?”嫦姐紧张地问。
元姐没有立时答她,停了一下才说:“除非姐姐也像蓉姐姐那般,找个有功名的人,这事才好办。”她说完这句,赶紧表明态度,“妹妹想破了脑袋,只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别的,再想不出来了。”
元姐说完,起了身回到自己座位上去,只留了嫦姐在那发呆。
赵嫦听了这个办法,有些呆,她还从没想过,自己还能嫁一个有功名的人。
元姐说的对,她也知道,在他爹眼里,钱和权最大,王家有钱,光化能比得了也不多,舍了钱,便只有权了。可是,那些有功名的年轻人,又如何看得上自家这样的乡绅呢?
除非那人的家世比自家还差的多,才有可能各取所需,求娶了她。她再不嫌弃人家艰难,低嫁总比高嫁好过得多,如若能成,她再无所求。
可是这样正正好好的人,又去哪里找呢?后来的这一堂课上,赵嫦都在思索这个问题,以至于夫子讲了什么她都没听进去。直到夫子说了休息,她才回过神来。这事还得找了元姐,除了韩家,她再也想不出来谁家还能认识这有功名的子弟了,毕竟韩先生可是做过社学先生的呀。
赵嫦想的心肝乱颤,就像她真的已经脱离了苦海一样。外边虽然下着小雨,可她觉得却似晴空万里一般,让人身心舒泰。
夫子前脚走了,赵嫦就拉了元姐去偏房用些茶点。元姐见她那精神焕发的模样,心下有数,觉得赵嫦能想通就好,总算还有些救,不过自己这次可要吸取教训,不能再爽快地答应她了。
“好妹妹,多亏你想出来这个好办法,姐姐真是无以为报。”嫦姐上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