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女配逆天系统-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陀答道:“仍修忍辱。”
歌利王刀刀断其皮肉筋骨,一刀一问:“你这样还要修忍辱吗!”
佛陀至终都答:“仍修忍辱。”
歌利王心生恐怖。
佛陀见他如此暴怒成性,此乃世间第一大烦恼之人,对他顿生怜悯之情,于是对他道:“我成佛后,第一个要度化的人就是你。”
歌利王果于五百世后拜佛陀为师,相传他就是大目犍连尊者,位居释迦牟尼佛座下左手第一。
仓央嘉措闭目观想——当时,佛陀所言“未得”,其意为“无所得”。无所得即是最终的“有所得”,正如人在世间,一切想要得到什么的想法都是惘然的,所谓色/即是空,即是说,世间一切形形色/色都是太阳投下的影子。而如果沉于万物皆空,认为一切都不再有意义,仿佛是有了大悟,其实却又落于断灭空中,走向了邪道,所以观音菩萨与舍利弗在灵鹫山观想云: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若按此观想,层层放大,层层剥落,最后当然是“无所得”。
仓央嘉措轻轻一笑,仍然闭着眼睛,轻柔的睫毛在智慧的光辉中微微颤动,那一瞬,他已在定中清楚地看到了五百世后的今时今刻——灯火不再朝上、而是朝下了,带轮子的大物穿梭运行在大道正中,男女老少穿戴随意、言行随意,遍处都有人言籍籍、反唇相讥,一些地方的政权更迭就像翻书……而他自己,被批量雕刻,摆在店铺里标上价码,或散放在地摊上兜售。
仓央嘉措猛地一睁眼,时光迅捷地穿越回来,他看见一些蒙古兵卒押着自己走过日光殿的大堂,大堂里站着悲痛万分的老上师罗桑益西、智木坚赞、吉雪第巴,以及三大寺的老上师们,殿外石阶下跪满数不尽的僧人。
他看见席柱大人和舒兰大人两位内地使臣面带微愠之色站在上手,舒兰大人手中握着康熙爷的亲笔谕旨。这时,蒙古兵将他用力一掼,使他几乎趴在舒兰大人的脚下。罗桑益西和几位老上师连忙齐声大喊:“不可!不可!不可如此折辱了他!”
席柱大人与恭顺汗交换眼色。蒙古兵退下。几个内地钦兵把狼狈不堪的仓央嘉措掺起来。
他看见恭顺汗的眼中隐着杀意。
还听见席柱大人心里在说:唉,罪过!
又闻舒兰大人在腹中暗笑道:哼哼,这个乳臭未干的乡里野小!
而上师们的心里却宁静极了,只有泪泉滴在心湖的细细水声。
突然,他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个女人冷硬的声音:“别动,立刻把马车调头!去哲蚌寺!”
仓央嘉措有点慌了——这是怎么回事?玛吉阿米没有听从他的劝说回琼结吗?
这时,有人从身后推了他一把,他感觉到自己的两条腿在机械地向前移动,走出日光殿,走出白宫,在众多僧侣磕头的地方缓缓地走过去,从那些人的面前走过时,隐忍的哭声连成一片,而他没有一滴眼泪,踩着宽阔冗长的巨石台阶,一步一步被驱逐出了布达拉宫。
多年辅佐法王的老上们一起请求席柱大人不要让被废黜的法王徒步走下圣山,因为康熙帝的圣谕中没提到这一条,只是不让路上生火取暖罢了。席柱大人以为妥当,可舒兰大人以为不妥,此事就没有得到批准。
仓央嘉措已经猜到这结果,心里很感激老上师们的慈悲,但他宁愿这样徒步走下圣山,因为他知道这是玛吉阿米曾经徒步走过的路途。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
第98章 '清穿剧'matche25()
往那白鹫山上
一步一步叩拜攀登
雪水溶成冰川
在天湖上和我相见
——罗桑仁钦·仓央嘉措
朝廷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取道北路,前往哲蚌寺南面的参尼林卡送行,一路上成千上万的虔诚的信徒们跟随着活佛的足迹三步一叩从圣山叩到药王山。
高原的天湖幽蓝,雪岭的山路迢递。
回望身后,一字长蛇在雪野中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望不断的天边,他们用跳动的心扉紧贴着冰雪覆盖的大地企图把这苍凉的人间捂暖。
仓央嘉措不曾料到自己的信众竟然还有这么多,扪心自问:他不曾为这些无怨无悔地信奉他的人做过什么,他们当中每一个纯洁的心灵都值得他为之赴汤蹈火,而他却无端地得了这么多人的眷爱,现在又令他们这般心痛。
西北风绕过山北夹带着冰珠迎面刮过,山岩的缝隙有劲风横掠其声如闻鬼泣。霜雪封冻的大雪山一座连着一座,是鬼王降下的永世镇法冰厥。湛蓝的天湖像一面古铜镜倒映着威严陡峭的雪峰,奇异犹如梦幻。雪窖冰天,冻云悠远,人的心不论悲苦喜忧竟是难以言状地微茫飘惚。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
相传长寿界天亘古以来不曾闻到过佛法,八难之一竟是天福,地藏王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后,何期地狱众生也能闻到佛法,相比而下,宁弃天福。
仓央嘉措少时入住布达拉宫,常常一人独自促膝坐在巍峨宝殿的角落,让上师们四处寻找,他不是顽皮,他从来都不曾有过与人嬉笑耍闹的记忆,肃穆的佛像下,他一人冥想过去现在未来,却从未真正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象牙塔中的顿悟,辜负了佛祖的本意。
禅宗六祖能大师入黄梅寺受忍和尚衣钵以前只是个大字不识的樵夫。然而,磨刀是修行,砍柴有悟境,烦恼如荆棘,坐忘即菩提,他与狩猎之人为伴,隐遁山林十五载,躲避师兄弟们追杀,在人世间踯躅往返,经历百千万数劫难,上天入地,出生入死,刀山为他所移,火海为他所转,天龙为他所伏,魔王为他所御,绝对当得起一代祖师。
可是藏地密宗的这些大喇嘛们,世世代代在宫中享福,人间的冷暖炎凉得知几何,不知众生苦从何来,又怎能断除苦的根本。当他厌腻了宫里的日子,开始向往圣山下的世俗生活之时,他的困惑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上师们埋怨他少了一点道心,常常担忧这一点道心难种。藏王生前经常私下里惋惜他志趣低劣,贪爱花柳、损弃梵行。三大寺喇嘛们指责他喜好浮华、不肖五世。这些事,他都不以为意,他依然特立独行。
可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真正了解,仓央嘉措的烦恼究竟是什么。当他在大乘佛法的寂静精妙之巅,了悟了生死,了悟了轮回,了悟了因果……了悟了世出世间一切微妙甚深玄义,却被“疑”字绊倒在朝圣的道路上。怀疑是一种巨大的烦恼,断除了贪、嗔、痴、慢的最后一个烦恼,即是疑。
他常常怀疑一朵白莲花究竟有几种颜色,或洁白、或绀蓝、或血红、或酽紫、或寂黑……恰如人世间至纯至真的爱情每个阶段都发生着莫测的变化——恰如一个永远无法了解的女人。
他曾作诗自讽:山头野马性难驯,杌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俱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这“枕边人”三个字又教上师们错会了意思,愕然地以为他已经破了戒身……此类情形多得无可尽述,后世之人只能说,像他这样的人,降落到这样的世间,实在是一个大大的空难。
这是五月的山路,昨夜风雪初降,也是一个料峭的早春,仓央嘉措看见黎明的浓雾,再往前走隐约看见了群山的轮廓,像个突兀的巨人就矗立在近前。他问:是不是到了?人答:尚远。他不吝惜自己的帛靴,吝惜的是身后成千上万匍匐的信徒。
雾已散尽,从散尽的雾里出现了闪亮的白河,冰雪刚要融化的早春,在仙鹤群居的地方,头顶举手可摘到的云朵,像一只羊羔,像一头白虎,像一座新冢……他缓缓移动脚步,不曾停下来歇一歇。月沉日升,花落花开,雪下起来了,雪又停了,云中天狗,转而豹头……阴晴变幻魅力无穷的青藏高原啊——我将离开你了。
我,将离开你了。
一个喇嘛,去那喧嚣熙攘的京城做什么呢……仓央嘉措的眼中浮现着一抹愁苦的笑容。
……
美丽的参尼林卡,是哲蚌寺所属的佛教园林,恢宏的灵塔山参天矗立,崖壁千仞,齐如刀裁。这里山势险要,狭路崎岖,水域清澈见底,苍茫的冰陆洁白无暇,轻烟弥漫在林间山路的尽头,两侧林立着鹅黄色的芦苇和滴水的冰柱,连一根枯草都有灵性,经此一过,每一个生灵都用透彻宁静的眼睛瞅着你。
哲蚌寺、甘丹寺和色拉寺的全体上师们齐聚于此,这是为被废黜的法王举行的最后送行仪式。三大寺的僧众加起来足有上万人,此外还有无数俗家信众和人民。达娃卓玛已经取得了罗桑益西上师的默许,联合三大寺的上师们,得到多方面的暗中协助,把僧众们用火/枪和长矛武装起来,在哲蚌寺外围林卡中设伏,准备在仪式举行到一半时,把法王莲座从蒙古兵和内地钦兵的手里抢到哲蚌寺中,然后同佛教的敌人一决死战!
仓央嘉措一行抵达参尼林卡后,仓促的祭祀和叩别仪式便开始了,他走进哲蚌寺的大雄宝殿,像三世佛陀顶礼敬拜完毕,走出哲蚌寺,于参尼林卡前在众目睽睽下登上铁锁锒铛的马车。
那一瞬,山坡下的信众们的恸哭声震荡山谷。
仓央嘉措闭上了眼,眼睑下流出两条泪线。
藏在角落里的达娃卓玛再不能忍受这样心痛的场面了,她从袖口里掏出了荷弹的枪,朝天上砰砰砰——连放三发,暗示僧众信徒一齐行动。这场有预谋的行动变成了半自发性的武装事变,许多信众事先没有得到任何联络,见此形势,一拥而上。
蒙着黑面纱的达娃卓玛冲在最前面,一枪爆裂了囚笼的铁锁,连着几枪掩护身后的僧人,几个僧人不由分说地架着仓央嘉措的胳膊就把他从囚车里抢走了,连头都不回一直将他架到了哲蚌寺中,一路上掩护的僧侣全部用的是真枪实弹,蒙古兵节节败退,内地钦兵只顾着自保。
高墙外传来枪声和刀剑互砍的声音,惨叫声震惊了佛祖的慈颜,幽静安然的参尼林卡在一夕之间变成了修罗地狱。仓央嘉措被几个彪悍的僧人摁在座椅上,连站都站起不来,僧人们惶恐而又坚定地恳求他不要出去!
席柱大人不欲与僧众和藏民交火,消极指挥战斗。不久,哲蚌寺的僧众们抢回了伤兵,全部退回寺内,大门紧闭,坚守阵地。
刚才,仓央嘉措在乱军中认出了达娃卓玛,他知道她没有回琼结也知道她来了哲蚌寺,却实在没有想到她会这么做。
这时,两个人扶着达娃卓玛从外面匆匆回来了,只见达娃卓玛的右肩上殷红的血水像冰窟里的泉水不断涌出,湿透了半条氆氇长袍,她的面色迅速由惨白变成了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