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怪谈之蒲牢-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夜里的田地有野兽出没,人在山上伐木,圈造果林,侵占了它们的土地,野兽找不到食物就会下山叼鸡鸭回去吃,甚至还会叼走小孩儿。
甚至还有人说,深夜里,埋着坟头的田上还能遇见飘荡的孤魂。
阿絮住在西南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往西是广袤的原始山林,往东是平原,大都市都坐落在平原上,如果要进城的话,就要在小镇路口的车站搭坐去县城的班车,再从县城转去市里。
有时候阿絮觉得自己离城市挺远的,但是离大山也不近,大概小镇就是处于这么一个和人与山都不亲近的位置吧。。。。。。
小镇周围有几个村,村里人大多靠种植水稻为生,也种油菜、水果,包了山头开果园,过着平静安详的日子。
然而,那也只是表面上的安宁。阿絮是这么认为的。她经常坐在快餐店的靠窗的位子,点一杯橙汁,一坐就是一下午。透过窗户,阿絮看着来往路过的人,他们脸上带着不同的表情,或喜或怒,或笑或悲,有的生龙活虎,有的沧桑麻木。她不知道是不是通过一个人的神情就能推出他内里的心情,所以就算看得再多,也无从判断一个人真实的情感。
就像生活一样,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切都和和平平,偶有争执不快,事故不幸,很快也会被时光大河流淌而过的生活淹没,曾经记得的,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多久就会被忘记。
阿絮就是这样,总是发呆,然后一个人想一些有的没有的东西。
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探索什么,又想要明白什么。
只是有时候。。。。。。她低头静静看着自己摊开的手心,白净的手掌,清晰的纹路,一点点延伸,每一条曲线,每一道纹路,都会随着岁月的交叠缓慢增长,变化。如果通过手纹真能窥测未来,她的生命又会终结在哪里呢?往生的尽头,会有人静静等候着她吗?
阿絮心头一颤,脑子里闪过昨日蒲在路口侧身等她的画面。黄昏里,机耕道与小镇大街交叉的路口,清冷的少女静默伫立在道路的尽头,阳光斜落而下,拉长她纤长的影子,沉沉的,静静的。
“阿絮。”房门外,于爷爷叫道,“去赶场吗?”
赶场是小镇的方言,意思是赶集,每天定点去集市,买一点需要的东西,除了最基本的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还有各种香料、五金用品等小玩意。
阿絮站起身把椅子推到书桌下面,走过去开门,“去。”
…
入秋,晨有露。
于爷爷推着有两个大轱辘的自行车走到楼下,从鞍垫下取出小抹布擦了擦后凳,阿絮乖乖坐在凳子上,一手抱着外公的腰。
自行车骑到半路,经过阿絮小学的十字路口时,于爷爷问了一句:“平时都睡懒觉的,今天怎么起这么早?”
阿絮说:“醒了,就起了。”
于爷爷又问:“以前你不是不爱跟我一路赶场吗?”
阿絮敛敛眸子,低头道:“起都起来了,就去看看。”
于爷爷笑了笑,用力蹬一脚超前骑去,拐一个弯再一条街就是农贸市场了。
集市门口停了几辆小货车,拖斗里满满当当堆满黄澄澄的橘子,摆在地摊上的都一个个码好了,看着很漂亮,种类也很多。
阿絮看了一眼,只认出椪柑,砂糖,金桔,还有一种叫做皇帝柑的,皮特别光滑,放在太阳下就能反光。
阿絮喜欢吃脐橙,于爷爷蹲下身从另一个地摊上拾起一枚橙子,问小贩:“这个怎么卖?”
“四块五一斤。”
于爷爷掂掂橙子,挑了几个,装在口袋里提着走。
阿絮走在一边,看着口袋里鲜艳的橙子,问:“外公,你觉得橙子好吃吗?”
于爷爷说:“你不是最喜欢这个了?”
阿絮点点头,“我问你喜欢不喜欢。”
于爷爷说:“还行吧,对身体好。”
阿絮嘟嘴,“你总说什么都对身体好。”看见外公在拣旁边摊子上的萝卜,伸手拉他,“我不吃萝卜。”
于爷爷呵呵一笑,把萝卜放在秤上,卖萝卜的阿姨戴着袖套,拨拨秤杆上吊的秤砣,“五毛。”
于爷爷把萝卜装进布袋里,说:“萝卜是小人参,吃了对身体好。”
阿絮生气地别过脸,“我就说,你那里什么都对身体好。”
于爷爷笑了笑,牵着她往集市深处走。
走了两步,阿絮看着沿途挎着菜篮的大妈,推着小车的秃顶叔叔,路过买早点的小摊,桌子上摆了个大竹篮,面上搭着白布巾。虽然看不到里面装了什么,但阿絮知道里面是点了豆沙的小馒头,一块块整齐地摞着,像院子茶馆里阿姨们爱搓的小麻将。
“外公,我想要点小馒头。”阿絮指着竹篮说。
于爷爷看了看竹篮,“你早上吃过饭了,现在再吃中午就该吃不下了。”
阿絮只说:“买点吧,不一定现在吃。”
“放久了就冷咯。”
阿絮说:“能热的。”
于爷爷从荷包里拿出一块钱,跟早点摊子的老板买了一袋豆沙小馒头。
阿絮把馒头抱在怀里,两眼飘忽,不知想些什么。
买好菜回家的路上,于爷爷带阿絮去了趟超市,叫她挑点好吃的,待会儿好给蒲家丫头送去。
“知道了。”阿絮抱着馒头应道。
…
吃过午饭,趁着午休的时间,阿絮提着一袋子零食找到蒲家门口,摁了摁门铃。
蒲住在她对面单元的二楼。
过了一会,门开了,蒲穿着一条素色白裙,散着如墨长发,眉眼间依旧冷冷清清。
蒲在门内站了片刻,看了阿絮手里的袋子一眼,才说,“不必客气,你回去吧。”
阿絮略微愣神,她知道蒲挺冷淡的,可没想到她居然还会对上门感谢的人下逐客令。。。。。。
阿絮轻咳一声,“我外公叫我来的,我要是这样回去,他肯定又要说我不懂礼貌,小孩子应该学会亲友睦邻,不能。。。。。。”
“进来吧。”蒲转身走进屋里。
阿絮扮了个鬼脸,蹑手蹑脚跟进去。
进屋后,阿絮四下打探屋里,粗略一扫就收了眼光,悄悄跟着蒲走到阳台。阳台上有一个上了白漆的木头架子,每一排上都摆满了花盆,花盆有大有小,每一盆里都种了小植物,有长了两片叶子的,也有冒了花骨朵的。
蒲正提着一个小水壶给最顶排的小绿芽浇水。
阿絮踮起脚,望了望,问道:“你喜欢花?”
蒲点头。
阿絮侧眼偷偷看了看她,伸出小手指了指其中一个小塑料盆子,“这个是什么?”
蒲头也不抬道:“月季。”
阿絮换了一个盆子,“这个呢?”
蒲浇完最后一盆绿芽,收起水壶,“宝石兰。”
阿絮又换了一个,“这个呢?”
。。。。。。
她们的对话很简单,阿絮问一句,蒲答一句,只要阿絮一停下来,两人就陷进尴尬的沉默中。如此一来,阿絮也不好意思再多留,说她该回去了,叫蒲记得尝尝她带来的零食,挺好吃的。
蒲点了点头。
出门前,蒲突然叫住阿絮,“你等一下。”
阿絮回头,眨眨眼,“怎么了?”
蒲蹲下身子,从阿絮折起的裤腿缝里拈出一颗红色的小果子。
“这是。。。。。。”阿絮看着那小东西,是昨天在菜田里看见的像蛇泡一样的红果子。
脑中关于蛇泡的传闻又浮现出来,阿絮不禁一阵恶寒。
蒲看了阿絮一眼,眸子里多了一分阴沉,转身从客厅的藏宝阁上抱下一个香炉放在地上,把果子扔进去,点火,盖上盖子。
蒲走到阿絮跟前,鼻尖轻轻动了动,问:“你吃什么了?”
阿絮一愣,想着刚才午饭后还贪吃了两个豆沙小馒头,从包里拿出剩下的给她看,“豆沙小馒头。”
蒲盯着小馒头久久不语。
阿絮手举的有些发酸,小心问道:“那个。。。。。。你要吃吗?”
蒲抬起眼睛,淡淡地看向她,“吃。”
“吶,给你。”阿絮把装着小馒头的食品袋放到她手心,停顿片刻,“那我回家了,再见。”关上门走了。
蒲垂着眼帘,没有回应。许久,她打开食品袋,咬住一颗小馒头,含在嘴里,蹲下身静静看着香炉里燃烧的火焰,直到熄灭。
第3章 龙须【上】()
蒲搬来院子里好几个月了,春节都过完了,阿絮也没见过她的家人。
吃晚饭时,阿絮趴在窗台上向对面窗户望。蒲住在对面二楼,阿絮也住在二楼。蒲家的窗户关的严严的,杏白色的落地窗很厚重,一点光也透不进去。
什么都看不见。
“外公,蒲的爸爸妈妈呢?”阿絮望着对面紧闭的窗问。
于爷爷把剩菜都倒进一个大钵里,边捡筷子边说:“你该叫她姐姐,小孩子要有礼貌。”
阿絮吐吐舌头,“她跟我说:‘我叫蒲’”拉下脸学着做了一个蒲惯有冷漠的表情,两边嘴角都往下弯。
于爷爷敲一下她脑门,“你这孩子。”
阿絮转身趴在桌上,两只眼睛亮晶晶,“外公,蒲叔叔和阿姨呢,我怎么都没见过?”
“这个。。。。。。”于爷爷想了想,“他们有事出去了,暂时回不来。”
出去了?阿絮问:“是出差吗?”她的妈妈也总是不在家,一年才回来一次,有时候两年才回来,阿絮很少见到妈妈,但是很想她。
“可以这么说吧。”于爷爷点点头。
“啊。。。。。。”阿絮转头望向对面紧闭的窗,眼睛里的光暗了暗。那个人,一定很孤单吧。阿絮想。
阿絮见不到妈妈,可是有爸爸和外公陪在身边,蒲却是一个人。
怪不得她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家里没有人陪她,一个人孤独惯了,性子慢慢也会变冷的。不过。。。。。。阿絮垂下眼,也难说,或许她本来就是那样的人呢?就算父母都在身边,有很多很多朋友,有的人始终还是很寂寞。
“我也没见她跟什么人玩。”阿絮小声嘟哝。
于爷爷洗好碗筷,走出厨房对阿絮说:“明天就开学咯。”
“啊——”阿絮两脚一蹬,瘫在椅子上,“我的寒假又结束了。”
于爷爷笑道:“很快又是暑假了嘛。”
阿絮翻个身子,痛哭道:“假期总是很快的,上学就像煎熬。”
“你才多大,上中学怎么办?”于爷爷笑。
阿絮趴在桌上嘟嘴。上中学再说吧,走一步算一步。她又回头望了一眼对楼,明天开学,蒲也会去学校。。。。。。
…
开学第一天,院里的孩子们结伴赶早读去了。
小胖老远就看到阿絮了,扯着嗓子大喊,“阿絮等一下,我看下你作业”!
阿絮皱皱眉,心里不愿意但还是停下放在院口的石桌上。
等小胖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阿絮掏出《寒假生活》,啪一下拍在桌面,叉腰道:“你又没做!现在赶的完?”
“谁说我没做!”小胖瞪眼,“只是有些题不会!哎别说了,快给我看看啊,借鉴借鉴!来、我看看——”伸手就去抢习题本。
阿絮忙护住本子,“哎你温柔点,别把我作业翻坏了。”
小胖一面唰唰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