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世界演义 >

第98部分

世界演义-第98部分

小说: 世界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没想到,儿子在父亲死后幡然悔悟,觉得大半辈子愧对父亲,心想:“父亲活着的时候从没听过他一次,死了就听他这一回吧”于是,他就按照太甲的“嘱托”把太甲埋在了最高的山峰上。这就是为什么太甲陵建在最高的山峰上,后来这座山也就成了太甲山。

    到底太甲山上有没有太甲陵,村民们对此深信不疑。而专家则持另一种看法。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馆员房道国说,太甲山上太甲陵之说虽然被村民们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否真有其事,还有待考古部门的考证。其后据记者考察,在山顶只有两个大洞,根据情况判断这两个坑洞很有可能是人为盗墓所挖,至于他们到底挖到过什么,就不得而知了。附近村民说前几年有人上山盗墓,在山顶上挖洞,结果越往深里挖,土就塌陷得越多,后来人们就不敢再挖了。但也有人说太甲陵早就被人盗光了。

第七章 伊尹死因之迷() 
而除了这两个坑洞,整个山头再也没有发现其他的能显示这里有太甲陵的有关证据。

    前人也早对上述传说有所怀疑。孙星衍在太甲陵考中认为此说“误也”,他指出太甲的陵墓当在菏泽东北的历山。清乾隆历城县志和诗人董芸也对太甲陵很不认同,称“今山上实无冢”,实在是“非也”。董芸曾作太甲陵辩,并作太甲陵诗说:“石径何人拄瘦藤,乱松残雪夕阳僧。空山终古无行迹,谁吊当年太甲陵。”即此山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陵墓,怎么就把太甲牵扯上了呢后来济南诗人乔岳又考察未果,称“无路堪寻太甲陵”。

    梳理上述这些说法,之所以会产生太甲陵的传说,还是因为前人误将太甲陵墓附会在了“济南国历城”之下所导致的。并且济南的古历山,名气太大,使得“南山通得历之名”,太甲山和商王陵墓只是较远的附会而已。

    沃丁,统治时间:bc1707--1689年。

    bc1707年,太甲的儿子沃丁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

    沃丁,亦称羌丁,子姓,名绚,商朝太甲之子,商朝第五任君主。死后谥号商昭王。

    沃丁继位时,仍以伊尹为相,不久之后伊尹病逝。此处于竹书纪年有不同之处,按照竹书纪年,伊尹早在太甲时就已被处死。

    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沃丁八年,伊尹卒沃丁葬以之礼,祀以大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焉。”大牢又称太牢。

    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祭祀只备羊、猪,称少牢。所以有时太牢专指牛。除祭祀天地、社稷外,一些小的祭祀也可用少牢。由此可见,沃丁对伊尹这位五朝右相的敬重。

    伊尹死后葬于今河南虞城,现虞城西南魏堌堆有伊尹墓。伊尹生前写过许多文字,汉书录有伊尹五十一篇,伊尹说二十七篇,早佚。玉函山房辑佚有伊尹一卷。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有伊尹零篇六十四行。

    所以伊尹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死去的仍然是个迷。如果按照沃丁八年,则应为bc1700年。

    伊尹死后,沃丁以咎单为卿士,即宰相。咎单也是商汤时老臣,他辅佐朝政,仍然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并且写作沃丁,用以警醒沃丁,发扬祖制,以德治商。

    沃丁在位19年去世,葬于狄泉今河南洛阳东北,死后由弟太庚即位。

    太庚,统治时间:bc1688--1684年。

    bc1688年,沃丁的弟弟太庚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

    太庚,又作大庚、天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又名辨,商朝甲骨文中作大庚、天庚,史记作“太庚”,是中国商朝的第六任君主。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继沃丁而即位,在位5年,死后由其子小甲继位。谥号宣王,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

    他在位期间,履行汤法,成为商朝的一代名君。

    小甲,统治时间:bc1683--1667年。

    bc1683年,太庚的儿子小甲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第七位君王。

    在位17年。小甲在位时,商代以亳为都,小甲死后,谥号敬王,葬于狄泉今洛阳东北。弟雍己继立,商朝始衰。

    雍己,统治时间:bc1666--1655年。

    bc1666年,小甲的弟弟雍己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

    雍己,姓子名伷,是中国商朝的第八位君王。

    史记说,至雍己即位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可见各诸侯的势力日趋膨胀,商王室的权利有所削弱。

    雍己在位12年,在位时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雍己死后,弟弟太太戊继任。

    太戊,统治时间:bc1654--1580年。

    bc1654年,雍己的弟弟太戊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

    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

    周公旦:“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司马迁:“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祖父:商王太甲

    父亲:商王太庚

    哥哥:商王小甲、商王雍己

    儿子: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

    太戊在位时期,勤政修德,治国抚民,太戊继位后,启用伊尹之子伊陟担任国相。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

    太戊曾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伊陟写作原命,希望太戊能发扬夏禹、商汤的王道。

    太戊七年,亳地有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得有二手合抱那么大。太戊害怕,于是询问国相伊陟。伊陟说:“臣听说过,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大概是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过失之处,所以才会出现妖魔鬼怪。大王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会免除祸害。”太戊听从他的话,怪桑树果然枯死。

    太戊在伊陟死后,在执政后期启用巫咸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巫咸治理王家政事很有成绩,于是写作咸艾和太戊。咸艾是总结巫咸辅佐政事的经验,太戊是记述太戊时期的历史,二书现今均已失传。

    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前后辅佐之下,本来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因此后世君主尊称太戊为中宗。

第八章 商代概况() 
太戊派王孟到西王母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后来王孟因断粮,困在半路,只能吃树上结的果实,穿树皮,住在荒山里。王孟一辈子单身自处,天帝怜悯他无后代,在他睡梦中从背肋间跳出两个儿子。儿子出生以后,王孟便去世。王孟的儿子也用这种办法生出下一代。而且后代又都是男子,慢慢地这地方男子越来越多,因此称为丈夫国。求药之事大抵渺渺,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猜测,太戊时期的商朝大概与西戎有所来往。

    商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管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管占卜的“卜”、掌管祈祷鬼神的“祝”,掌管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武官之长的师长,乐工之长的太师、少师。

    1内服官

    内服官中分为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太戊时期,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生活在商周之际的周公曾经在酒诰中这样概述其情况:“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

    内服是商朝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甸,卜辞称为“田”,“多田甸”即指许多甸职官员。男,在卜辞中称为“任”,著名者有而任、戈任、名任、卢任等。卫,作为一种武职,在卜辞中多称为“多射卫”、“多马卫”、“多犬卫”等,亦有单称为“卫”者。

    2外服官

    卜辞和金文所见商朝的内服官有五六十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旧臣、老臣以及商王的近侍之臣。其中还有负责出纳王命的史官。二是“惟亚、惟服”。主要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军职官员。三是“宗工”。指负责王室祭祀和某些具体事务的官员。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诸族与普通民众的官员。

    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tian老”。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规模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为货币。商王盘庚时期,商代使用的农具,考古学界一般认为仍以石、骨及蚌制铲、斧、镰、刀等为主,偶尔也发现有一些铜锸、铜铲等青铜工具,但不一定用于农业生产。

    商人从一开始就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商汤曾派毫人帮助葛人种地。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反映商朝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在畜牧业在商代出土的除有六畜的遗骸外,还有象骨,说明当时北方还有训象。并且掌握猪的阉割技术,开始人工养淡水鱼。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高峰。成为商代文明的象征。而且商朝人已经发明原始的瓷器,洁白细腻的白陶颇具水平,造型逼真,刻工精细的玉石器表现商代玉工的高超技艺。丝织物有平纹的纨,绞纱组织的纱罗,千纹绉纱的縠,已经掌握提花技术。

    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划出疆界的田地,“田畴”的“畴”字,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这样的田畴当然不会耕作得很粗放。这些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合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就是后来的井田。

    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和诸侯国君直接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其他贵族在封邑内也同样经营这样的田地,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在国都以外,商王经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开垦土地。

    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趋巩固和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商代的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许多牵着牛车和乘船从事长途贩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