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义-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坡晚期的方形房屋,是从早期的“半地穴式”发展而来的。这种雳屋完全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12根木桩支撑,木柱排列3行,每行4根,形成规整的柱网,初具“间”的雏形,它是我国以间架木为单位的“墙倒屋不塌”的古典木构框架式建筑。
第六章 仰韶文化()
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成人墓葬均为浅竖穴墓坑,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北;也有少数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
埋葬小孩的瓮棺葬均在居住区内房子周围,以钵、盆与瓮或两瓮相对扣为葬具,往往在葬具器盖的底部有意识凿一小孔,似为灵魂出入口。
另有2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2个男子和4个女子,一般认为是的葬俗。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随葬品多为日常生活实用器及装饰品等,到了晚期已有专门为死者做的明器随葬。
生产工具分别用石、骨、角、蚌、陶制成。有斧、铲、锛、刀、石磨盘和磨棒、箭头、鱼钩、鱼叉等。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陶器以红色陶为主,还有红褐陶及少量灰陶,陶质有夹砂、泥质和细泥3种。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有的还把人面和鱼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生动而富有特色的人面鱼纹。在许多陶器的底部发现有布纹席纹和其他编织印纹。出土陶制的口哨或称作陶埙两只,保存完整,皆为细泥捏制而成,表面光滑但不平整,灰黑色。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二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非常稳定。总的趋势是泥质红陶和彩绘陶器逐渐减少,灰陶、黑陶的比重越来越大,最终发展到以黑陶为主的龙山文化时期。
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
装饰品发现很多,计有9类1900多件。以形状分,有环饰、磺饰、珠饰、坠饰、方形饰、片状饰和管状饰等:以功用分,有发饰、耳饰、颈饰、手饰和腰饰;以材料分,则有陶、石、骨牙、蚌、玉、阶壳等,其中以陶制的最多,石制、蚌制的次之,骨、牙制的较少。
仰韶文化各个部落继承了前仰韶时期各种文化的传统生产方式。仰韶文化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水平仍比较低下。农业生产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也发现了另一种耐旱作物黍。靠近长江北岸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发现了稻谷痕迹。仰韶文化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粮食作物品种不仅是一种粟。首次发现了芥菜或白菜的碳化种子。
家畜饲养业比新石器时代早期也有一定进步,饲养的家畜有猪、狗和羊,马的骨头也有少量发现。鸡骨发现较多,可能已经驯化为家禽了。说明半坡人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狩猎和采集也占有一定地位。
氏族先民的捕捞方法既有网捕,也有垂钓和投叉击刺。许多遗址的彩绘陶器上都有鱼网的描画。半坡类型的彩陶盆内及其它一些彩陶器皿上常有鱼网纹和鱼纹,显然是长期捕捞活动的真实写照。狩猎方法包括射击、投掷和集体围打等几种,鹿是狩猎的主要对象。手工业生产,主要是制陶业和制石、制骨、制革、纺织、编织等。
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
大地湾遗址二、三、四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属于仰韶文化范围,bc45003000年。
房屋建筑规模宏伟,而且形制复杂,被称为中国史前建筑发展史的“一块活化石”。大地湾遗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现,多种柱础的建筑方法,充分显示了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编号为f901的建筑,即有主室和侧室,又有后室和门前附属建筑,是大地湾的标志建筑,是中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其保存之好、规模之大、结构之复杂、工艺之精湛均为中国史前建筑所仅见。
更为神奇的是,在面积达130多平方米的主室,地面由一种类似于现代水泥的混凝土铺就。经考证,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均相当于现今100号水泥砂浆地面的强度。中国和日本专家一致认为,这种建筑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
在混凝土地面之下,还使用了一种可防潮保暖,坚固地基的类似现代“人工合成轻骨料”的建筑材料的雏形。这个总面积420平方米的复合式建筑,开创了后世宫殿式建筑的先河。
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门开和带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积270平方米,室内面积150平方米,平地起建,木骨泥墙,其复原图为四坡顶式房屋。这一房屋的规模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还绘有地画,图案由人与动物构成,是中国最早的**存在的地画,清晰完好地绘制于居住房屋内的地面上,保存如此完好的大面积原始绘画,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存和史前考古中均极其罕见,堪称中国绘画的鼻祖。
陶器有红陶、灰陶、彩陶;有手捏制、敷贴模制、轮制;有夹砂陶,泥质陶;有小、中、大各型器物;如钵、罐、盆、瓶、杯、尊等。陶器上装饰纹有绳纹、弧线、三角、条纹、勾叶纹;有变体鱼纹、鸟纹;有两兽相朴的写实纹、蛙纹;有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形等;有紫红色、黑色、白色和朱色彩绘。
发现了35座用于制陶的窑址。出土了一批绚丽夺目的彩陶,其中不乏艺术珍品。如成系列的情趣盎然的鱼纹盆,将造型、雕塑、彩绘艺术和谐地揉合在一起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二期出土的人头型器口彩陶瓶,通高31。8厘米,瓶口是一个罕见的人头形状的雕塑,其形状象征一母腹。整件陶器融造型、雕塑、彩绘艺术于一体,被认为是中国史前雕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第七章 龙虬文化()
发现中国最早的陶质量器,出土于房f901的主室中前堂。
主要有泥质槽状条形盘、夹细砂长柄麻花耳铲形抄、泥质单环耳箕形抄、泥质带盖四把深腹罐等。其中条形盘的容积约为264。3立方厘米;铲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立方厘米;箕形抄的自然盛谷物容积约为立方厘米;四把深腹罐的容积约为立方厘米。由此可以看出,除箕形抄是铲形抄的二倍外,其余三件的关系都是以十倍的递增之数。为了与古代量具名称相贴切,将在其相应容量的名称上冠以升、斗、斛之称谓,即可称为〃条升、抄斗、四把斛〃等。
出土了骨匕和铲形器,其上多见有等距离的圆点形钻窝刻度,并在窝内涂有红色颜料,它们应为当时测定某些东西长宽地尺度。
以上包括测量体积和长度或者重量的两类陶质量具,是中国最早“度、量、衡”器的实物佐证。
:长江下游流域江苏一带。时间:bc50003000年。典型遗址:江苏高邮市龙虬庄遗址。
居住遗迹发现有两种,一是干阑式建筑,一是地面建筑。地面建筑发现有墙基、柱洞和铺垫一层蚌壳的居住面。由于江淮东部地势低洼,所以在建筑上都有防潮防水措施。
出土了陶器、玉石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2000余件。发现了栽培稻。
发现了甲骨文系统的古文字。在一片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内壁上发现有4个似鸟似鱼的图画,对应每一个图画有4个文字。这片陶片在全国展览时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文字的发生和使用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迈进文明门槛的里程碑。
有大量精细加工的骨角器,大多用当地的水兽麋鹿骨角制成。器型不仅有大型的生产工具斧、镐和小型的生产工具叉、齿、锥、刀、匕首,而且有纺织用的纺纶、针,装饰用的笄、坠。在骨角器的制作上,不仅使用了切割、磨制、打磨、刻划等工艺,还出现了刳空技术,尤其是发明了可以重复换装尖刃的复合型生产工具镐,制作技术的精良令人惊叹,无疑是当时骨角器制作和使用的最高水平。
陶器中的水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复杂,如烧水、温水、喝水的不同用途都在陶器上有所反映,并有带双流的釜以及带双流、三流、四流的壶,这在其他原始文化中都是罕见的。发现了泥质黑陶。
发现了男女合葬墓,说明当时已经实行一夫一妻制,代表着母系氏族的瓦解和父系氏族的萌芽。
北辛文化:山东大部胶东半岛除外。时间:bc50004000年。典型遗址:山东滕州市官桥镇。
陶器以夹砂黄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有少量黑陶。夹砂陶火候较低,陶胎较厚;泥质陶火候较高,质地细腻。全部陶器都是手制的,尚处在原始阶段,出土的器皿种类单调,造形简单,主要有鼎、釜、罐、钵、壶等。这些陶器均为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
编织、缝纫和制骨等手工业也有了初步发展,在出土的两件残陶器的底部清晰地印有规整的席纹。磨制精细的骨针和陶纺轮的出现,使利用野生纤维和动物毛绒纺线编织,缝制穿着成为可能。因此可以说当时的北辛人们已由身披兽皮、腰围树叶的时代进入了穿衣阶段。
北辛文化已形成完整的聚落,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墓葬流行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无葬具,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骨、角、牙、蚌器十分发达,制作工艺以磨制为主。
农业、饲养业、手工业和陶器制作业均有所进步;社会由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所有制形式由氏族公有制向家族私有制转化。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
出土骨镞、鹿角矛形器、弹丸、骨鱼镖、陶网坠、骨梭。
发现驯化的家猪型动物骨架和鸡、狗等动物遗骸。
在一件陶器的底部还发现了一对酷似鸟足的刻画符号,可能属于早期文字。
赵宝沟文化:内蒙古、辽宁以及河北北部。时间:bc5200-4400年。典型遗址为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遗址。赵宝沟文化石器继承并发扬了兴隆洼文化。
石器的主要特点是磨制石器与丰富的细石器共存。石制的生产工具主要有尖弧刃石耜、扁平体石斧、弧刃石刀、磨盘和磨棒等。较兴隆洼文化有一定改进。
陶器中以筒形罐、椭圆形底罐、尊形器、钵和碗为多。陶质多夹砂褐陶,手工制作。主要纹饰有拟像动物形纹、抽像几何形纹和之字形纹。
南台地遗址出土陶尊14件,其中5件刻画有神兽纹天象图案,再加上残片上的神兽纹天象图案,包括神兽太阳纹一件,神兽月相纹两件,神兽星辰纹一件,构成四灵。小山遗址的尊形器上,发现猪首龙、鹿首龙和高冠神鸟图绘。考古界称之文化代表物为“中国第一神图和最早的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