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将门才女 >

第104部分

将门才女-第104部分

小说: 将门才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声,但他此刻动摇了,他原以为自己和袁文博之流不同,他坐得端行得正心中是非分明,钟院君一直也是如此教他的,他时刻铭记于心。

    可是当他真的面临抉择,当日袁文博蛊惑的话全充斥在他的心头。

    放在一个月前,他绝对不会如此犹豫,因为他不惧任何人,不管是和他并驾齐驱的马锦骐,还是后起之秀梅雪嫣,但一个月内,他听了不少梅雪嫣的事迹,每听一个都让他心惊胆战,自信心就减弱一分!

    毛恺之害怕了,害怕的不仅是梅雪嫣会争夺状元,更害怕他次于梅雪嫣之后,家族和恩师的失望。他终究是温室里长大的小孩,年岁不大阅历不多,对于人心**他远远不如算计得精妙的袁文博。

    如袁文博那日的断言,事到临头了,不是他的理智所能决定的,毛恺之最终下了决心。

    “三位大人,老师我认为,梅姑娘应当以清白之身参加府试,不如不如彻查清楚了再再参加府试对不起,梅姑娘”

    毛恺之几乎是费尽全身力气说这段不完整的话,声音越来越小,不敢直视钟院君,说完之后他全身虚脱,又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七十一章 懿旨() 
有了毛恺之带头,府书院的二十五位秀才,只有三个弃权没有表态,其他全部都拥护毛恺之。

    他们敬怕钟院君,但是与钟院君相比,他们更愿意攀附毛恺之,因为钟院君暂时是府书院的院君,但他已经年老体衰,没几年好活。而且毛恺之背后是整个毛氏世家,其中的利害他们怎么可能分不清楚?

    钟院君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是靠在椅背上,说不出的失望和落寞。

    其实在毛恺之之前,反对梅雪嫣的已经呈压倒性数字,他完全可以装模作样地两不相帮,但毛恺之是个没心计的年轻儒生,他骗不过自己心中的魔障。

    在毛恺之说话前,袁文博就知道此事已定了,他心中涌起狂喜,看向施元忠,过程他已经做得很满意了,就等着施元忠宣布结果。

    “既然是民心所向,我这个同知也不能违逆”施元忠也等不及说道,“那”

    “施大人!”

    此时却有一名老厮跑进来,神色不无慌张地喊了一声。

    “做什么?”

    施元忠不悦,他这正准备将梅雪嫣驱逐呢,但这老厮跟了施元忠多年,也不是轻重不分的人,施元忠只能耐心询问。

    “京城有公公来传太后懿旨!说是皇上太后来封赏梅雪嫣的”

    老厮的声音不大,听在施元忠耳里却如同炸雷,施元忠隐隐感觉事情要坏,但他好歹是个城府颇深的,转念便冷静下来。

    “封赏”施元忠沉吟道,“他进来了吗?”

    “已经在府书院了,就是公公说不用惊动全书院的人,妨碍到府试,让梅雪嫣同您去接旨便可”

    施元忠捏着左手拇指上的扳指,青筋暴起,差点把翠玉扳指给捏碎。

    他左右权衡了一下,如果现在不顾懿旨,先把梅雪嫣赶出去,但她还是会得到封赏,万一皇上太后承认她的文位和身份,她又可大摇大摆进来,反而是打了他自己的脸。而且尽管他极力想效忠左相,但因此做了出头鸟胆敢无视太后懿旨,他只能沦为左相的炮灰,实在不智。

    只能事后找个理由,称太后懿旨到得及时,他无能为力推脱了。

    想通这一关节,施元忠对梅雪嫣道:“你跟本官出来”

    梅雪嫣正以为这些人要合伙把自己赶走,而且差不多尘埃落定时,这老厮慌慌张张跟施元忠讲了几句话,施元忠显然踯躅了一会儿,将话到嘴边问罪的结果打了一个转又咽了回去。

    梅雪嫣只能跟上,却是见一位公公带着两个小太监在等候。

    “梅雪嫣接旨”公公面无表情地唱道。

    梅雪嫣正觉得茫然,稀里糊涂地行跪礼接旨。

    “临安梅氏,端赖柔嘉,丕昭淑惠,才德兼备,前开景国先河,又立社稷之功,有女如此,哀家甚感欣慰,特书此诏,赏白银三万两,西域蚕丝帛五匹,赐令牌一枚,望再接再厉,不可懈怠。”

    梅雪嫣莫名地听着,这懿旨来得突然,她还没反应过来。

    “梅姑娘,还不谢恩”

    “谢太后恩典多谢公公。”

    梅雪嫣接过懿旨来,看了看,心想太后的字写得真是娟秀,又不失端庄。

    “那公公,这些东西”

    “哦,我自会着人送到府上。”公公这会儿笑意盈盈道,“恭喜梅姑娘能得太后如此褒奖,也不耽误姑娘正式了,快回考室去吧。”

    公公伺候了一辈子人,什么事都打点得周到,自然不用梅雪嫣操心。

    施元忠在后头阴沉着脸,仔细分析着懿旨,而非圣旨,说明只是嘉奖,并非封赏,这还好一些,大概太后也受到了左相的一些阻挠。懿旨内容主要就是褒奖和赏赐,倒没有仔细提梅雪嫣的功绩,可见朝堂内还对此争执不下,太后的嘉奖可以看作是她个人的意思,而非皇上。

    让施元忠觉得挫败的是,太后明显肯定了梅雪嫣参加科举一事,并且让她再接再厉,那他和袁文博谋划这么久,借所有人之手打压梅雪嫣的计划,注定无功而返了。

    太后都褒奖她了,施元忠还能忤逆不成?

    梅雪嫣和施元忠前后脚回到考室,此时已经开始分发考卷,施元忠冷着脸一屁股坐下来,而梅雪嫣也安然无恙。

    见此,袁文博奇怪她怎么去而又返了?同知大人不是把她领走驱逐了吗?

    “施大人方才的事该宣布个结果吧?”

    “府试开始!任何人再说话立刻以作弊处理!”

    施元忠压抑着怒气低吼道,不光袁文博吓了一跳,其他秀才都觉得奇怪。

    袁文博识趣地闭嘴,心里惊涛骇浪,一定是出什么事了,有什么事能让施元忠反悔?袁文博气血沸腾,十分不甘心,难道他多日的筹谋,就这么功亏一篑?!

    他怎么能甘心?!受此影响,袁文博却不能出声,只觉得脑袋里一阵昏聩,看着考卷都有些陌生,眼冒金星。

    “冷静冷静”

    袁文博心中劝慰自己:“施大人一定有自己的考量,梅雪嫣逃不了的反正她压根没有学过如何作策论,她一定不可能中举的!而我治学这么多年又准备了万无一失的策论,只要不失误,也一定能稳压她一头!”

    饶是如此,袁文博依旧无法平复心气,心浮气躁之下,看题也觉得焦躁,常常失神,就连最简单的文史部分,平时一蹴而就的题目,他都磕磕绊绊,良久不能下笔,又忍不住想起梅雪嫣的事,他脑中记忆紊乱。

    越是如此,他越焦急,心里头再如何安慰自己也没用,不知不觉,他手都有些发抖,鬓角上冒出汗珠来,正好滴到考卷刚写上的答题上。

    “不好!”

    袁文博只听见咯噔一声,心脏都漏了半拍。

    到了秀才文位之上,所有人的学识都差不多,文史题更开放,没用固定的标准答案,显然是更难的,但以他们的基础,几乎都能答得完美,那评卷的标准就变得更加苛刻了,卷面字体一个都不能差。

    袁文博两眼一黑,差点绝望。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七十二章 策论() 
也不光袁文博一人感到煎熬,府试的艰难即使是做足了心理准备,也一个个做得倍感压力。

    而袁文博本扰了心绪,越写越急,才会一片慌乱。

    唯一觉得轻松的,估计就只有梅雪嫣了。

    文史题部分她答得比较顺畅,尤其是府试的文史题不再拘泥于基础,而是五花八门全凑起来,像倒数第二题居然是个算术题。

    “李村的李二去牛村要行三日,牛村的牛大来李村要两日,问同时从各家出发,什么时候能碰面?”

    梅雪嫣读到这题忍不住浅笑,这出题人取名和记忆中课本里的名字如出一辙啊,记忆里是小明小华,这里则是牛大李二。

    这种小学生奥数题梅雪嫣想都不用想,因为前世记忆里有完整的公式算法,只要套用进去口算都能算出来,梅雪嫣几乎片刻便写下答案。

    而对其他秀才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儒生学习的主要是儒文,府试的题目突然弄一道算术,历史上也有过,只是每次出的都不是同一种题,无规律可循,说不准就是京城的那些算术大家一时兴起,弄一道千古难题来,没有受到过算术家的教诲,寻常人基本上难以算出来。

    这就与家世相关了,寒门弟子家里哪有机会认识算术家?也更没有心思条件去特地学习算术,何况这些技艺对于算术家来说都是轻易不外传的秘辛,不会轻易教于别人,所以除了那些世家弟子有可能接触算术,其他秀才基本都一筹莫展。

    毛恺之是读过一篇算术家写的长篇大论的,记叙过算出这道题的方法,那算术家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毛恺之当时只粗略看了一眼,本来以他的才智死记硬背还是可以的,可是算术千变万化,光记住原来的又有什么用?

    毛恺之此时懊悔当时没有领悟通透,此时他心境受影响,也一时记不起来,只能默叹一声,先将此题搁下。

    文史的最后一题依旧是对联,上回县试是“二三四五”对“六七**”,看起来没有什么难度,说不定一个没读过书的小儿都能猜中,但是一般人就是猜都会猜成“七**十”,其实这是道隐联“缺衣(一)少食(十)”。

    今日府试的上联是“凤落梧桐梧落凤”,是一道回文联,反而比县试的还要简单一些,梅雪嫣片刻就写上“珠联璧玉璧联珠”。

    随后是诗词和经义,梅雪嫣按题很快就写完了,看看计时的滴漏,只过去了大半日,府试一共三天,看来此次又有充足的时间。

    梅雪嫣便不紧不慢地看到策论,策论是没有题目的,依个人所见自由写国策政论。

    因为并没有题目,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提前一两年就开始思考自己的策论该怎么写,像梅雪嫣也特地跑去赤炎军了解,没有见多识广对国策的理解,不切实地关心景国大小事,根本无从下笔。

    说白了策论就是让你就景国近来的国情出谋划策,所以这不止是积累,更要主动去思考。

    至于提前请人代笔更是不可能,因为首先策论写的必须是景国近年的境况,而且就算是朝中大臣代笔,也不一定写得更好。一个国家,各方面几乎是完的,哪有那么多漏洞空子等着你找出来?真正对景国对朝廷有实际用处的策论,少之又少,几年或许能出一篇稍微成熟点的策论,文院也都懂策论的难度,所以他们的评等是考量考生们所展现的见识,思考的角度,至于真拿秀才举人们写的策论去实用,谁也没有这个期待。

    所以科举看似公平,实际上受家族熏陶教导的世家子弟,先天条件是寒门弟子拍马难及的。

    “这道算术题看来是只能舍弃了,梅雪嫣曾从她那位师傅学过,说不定能答出来,看来我的文史评等要比她一等了,诗词也不相伯仲,不过经义和策论上,她远远不如我,而策论是府试最重要的,我一定能胜她!”

    毛恺之私心想着,他受家里长辈耳濡目染长大,从幼年不懂朝中政事就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