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明末寻道记 >

第23部分

明末寻道记-第23部分

小说: 明末寻道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肀叩募父鋈说溃骸岸嘈桓魑痪邮看罹龋硕魅莺笤俦ā!�

    那为首一个高壮汉子用官话说道:“这位兄弟,你在哪里遇了难?这几日应该没有台风啊,莫不是遭了海匪?”

    旁边另外一个汉子插言道:“兴哥,你看他没剃头,又穿着道袍,应该是个道士啊。”

    谢铭舟道:“贫道乃是四川钦真观弟子清溪,因在洛阳被奸人所害,跌入黄河中,被河水冲到了此处。”

    那几人一听,大惊失色,高壮汉子道:“你这命可真大,洛阳到这少说也有一千多里,你竟然还没死!”

    过了片刻他又说道:“漂了这许多时日,想必你也饿得狠了。海狗子,你去熬点粥来给这道长先喝了再说话。”

    那海狗子应了一声,“咚咚”地往船舱跑去,高壮汉子又对谢铭舟说道:“我叫周兴,这边这位叫海生,这位叫响螺,你叫我们名字就行,别叫居士,听得不大习惯。”

    “那行。周兴大哥,现在这是什么地方?这船是要往哪里去?”

    “这是天津卫出来的海面,离那黄河入海口已经远了,我们这是从天津卫出来,正要回福建泉州。”

    谢铭舟想了想,要是叫别人送了他回陆地,别人也未必会肯,再说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到哪里都是一样,于是便对周兴道:“周兴大哥,我现在也动不了,只有跟了你们这船先到福建再说,到时所有花费银钱,我都会一一补上,救命大恩,也一定有所报。”

    周兴摇了摇手说道:“道长此言差矣!咱们海上讨生活的,说不定哪天就都跟了你一样,要是都见死不救,那这日子是真没法过了。你不要多想,先回了刺桐港再说,总不会让你饿死就是。”

    谢铭舟道:“那就多谢了!”

    几人把谢铭舟扶到船舱里又说了会话,这时那海狗子也煮好了粥端过来,谢铭舟实是饿得狠了,接过来几口就喝得干干净净,歇了一会,感觉又恢复了几分体力。

    到了第三天,谢铭舟终于能自已站了起来,虽说还是有些虚弱,但总算不再要人来照顾。他试着打坐入定,运行了一遍引气诀,仍然没有反应,便到甲板上又打了一趟拳,却软绵绵的没有一丝力气,只得坐下来歇了一会,再站起来演练那天赐诀。

    这天赐诀虽说已经快要有一年没有演练,但那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却让他永远都不会生疏。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他竟然连第一式都演练不完,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古娄山峰顶,每到关键的时候,都是痛不欲生,全身颤抖。

    他知道这是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哪怕是再痛再苦,都必须坚持下去!哪怕筋断骨折,也要继续演练!

    随后两日,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甲板上演练天赐诀,那周兴看他天天都在做那古怪的动作,不由好奇地问他:“我说道士,你天天练这古里古怪的东西,也不怕以后骨头扳不回去?”

    混了两三日,大家都也熟悉,原来这周兴几个黑黝黝的看起来年纪大,其实都比谢铭舟年轻,大家称呼也比较随意。

    谢铭舟听了这话说道:“周兴,你可别小看了这古里古怪的东西,这是我师门不传之秘,久练能得长生,要不你也跟我练练,好处是肯定有的。”

    没想到周兴却说道:“还长生?你没被海水浸坏脑子吧?你还是自已练吧,我可不想哪天练成软脚虾。”

    谢铭舟见说实话也没人听,不由得摇了摇头,继续演练天赐诀。

    任何事情,就怕你下狠心去做,到第五天的时候,他终于把这天赐诀第一式演练得流畅圆润,但还是没有汇集一丝真炁,不过这力气却是大增,船上十几个人轮流和他扳腕子,也没有一个能胜过他的。

    很快过了十来天,眼看就要到刺桐港了,周兴对谢铭舟说道:“道士,我看你也有把力气,不如就跟我们一起跑船?虽说这海上辛苦,也不一定能保全得性命,但银子却比做其他的赚得多,跑上几年有了积蓄,再还俗娶个娘子,安安生生的过活多好。你答应的话我这次回去就跟东家说一声,想必他也不会却了我的面子。”

    谢铭舟对做什么倒不是很在意,不过他现在是想尽快恢复点功力回到洛阳,他实在不怎么放心两个徒弟,义远还小不用说,那肯定是要人照顾的,就连那义真,也是从小跟在他身边,从来没有为吃穿住行的操心过,现在自已不在,他俩兄弟虽说还有自已留下的银子,不至于饿了肚皮,但那日子想来也不会过得好。

第四十三章忽闻近岸踏刺桐() 
谢铭舟想了一会,觉得如果在这海上跑船,练功实在是不大方便,平时人也多,风浪大时船又颠得凶,要是哪天搞得走火入魔才真是冤枉。

    于是他对周兴道:“不是我不愿意跟你们跑船,只是洛阳还有两个徒弟,实在是放心不下,我是想到泉州找份工做,赚点盘缠再回洛阳。”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留你,不过泉州到洛阳,少说也有两三千里,而且路上多是不毛之地,你一个人回去,恐怕不容易。”周兴显得有些担忧。

    “这倒不怕,我现在是有伤在身,若我身子尚好之时,普通一二十人也不在话下。”

    周兴道:“你若想赚些盘缠,就在那刺桐码头上搬运货物即可,只要力气大,肯干活,银子也不会少赚,下了船我就带你去跟管事的说一声。”

    “那就只有再麻烦你了。”谢铭舟抱拳行了一礼,他对这个汉子确实是只有感激。

    船慢慢地靠了岸,这时码头上来了几个人,用跳板搭上了船,开始装缷货物。

    这么大的船跑这么远的水路回来,自然是不可能空着,这船上也运了不少货物,都是些北方特产,什么人参、鹿茸、貂皮,这是在泉州卖的,还有丝绸等其他一些货物,是要先搬进库房,到时往南洋拉的,船上自有帐房和码头的人交接。

    周兴带了谢铭舟上了码头,往后面的库房走去,这时那响螺也跟了上来说道:“我看下你住在哪儿,没事了好来找你喝酒。”

    不一会儿,三人走到库房右边一排屋子前,周兴在其中一间门上敲了敲门,高声叫道:“李管事,李管事!”

    叫了几声没人答应,这时有个人从仓库里出来,对周兴道:“李管事在库房里呢,明日有船去倭国,他现在带了人清点货物。”

    三人又到了库房,门口却有人不让他们进去,只好在外面大声叫喊,不一会儿出来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是留了一个金钱鼠尾,站在门口问道:“谁在叫?有甚么事?”

    周兴连忙上前,拱手行了一礼回道:“李管事,我这次回来带了一个朋友,想在码头上找点事做,你看能不能帮他安排一下?”

    李管事看了一眼谢铭舟,见他穿得破破烂烂,并且竟然连头发都没有剃,不由皱眉道:“周兴,这人怎么没剃发?你别给我找个惹祸的来啊。”

    周兴连忙道:“他是个道士,在海上遭了难,现在没了回去的盘缠,你老通融通融,等他赚够了回去的盘缠就走了。”

    “道士,我怎么看着不像?莫不是对面过来的汉留吧?”李管事又看了谢铭舟一眼。

    “哪能是汉留?他是我从天津卫海面上捡来的,连咱们闽南话都不会说,绝对不是从对面过来的,你放心好了。”周兴陪着笑说道。

    李管事想了一会才说道:“要不是这些时日出海的船多,我还真不想留这来历不明之人,明天就有船要去倭国,寅时过来上工,不过不能住在码头上。”

    周兴正待要说什么,那李管事抬了一下手道:“你不用再多说,留他下来干活已经担了风险,要是叫他住到码头上,到时出了事,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谢铭舟拉了一下周兴,抱拳对李管事说道:“那就多谢李管事了,明日寅时我一定会准时到,我现在要去找宿处,就先告辞了。”说罢和两人一起到了前面码头。

    响螺对谢铭舟道:“道士哥哥,你别着急,跟我一起睡就行了,只是家里破烂,你别见笑就行。”

    谢铭舟想了一会,觉得是需要有个地方落脚,现在的他已经不是能辟谷的高人,也要吃喝拉撒,而这些显然不是自已一个人能够解决的,于是便对响螺道:“那就只有麻烦兄弟了,你放心,只要一发工钱,就可以大家支应了,却不知道这码头上多少时间才发工钱?”

    周兴道:“工钱都是每天结算的,要看你干的多还是少,每个人都不一样多,明天干完你就知道了。在船上漂了这许久,等下我去找东家拿了工钱,再一起吃顿好的。”

    “兴哥,那我们现在就进城吧?他们都已经走了,等下买点酒肉去我家吃。”响螺兴奋地道。

    “你急个啥?我都没去,他们去了还能拿到钱?”周兴虽然嘴里这样说,可还是甩开脚步往城里走去,他是船老大,不到的话东家不会给钱,让兄弟们等久了也不好。

    三人来到城内,果然十来个人都等在那儿,远远看见他们来到,都高兴地叫道:“兴哥来了,兴哥来了。”

    周兴走到了门前,对他们说道:“你们先在这儿等下,我去和东家先说话。”上前去和门房说了声,便往院内走去。

    过不多时,周兴走了出来,对大伙道:“大家到院子里,帐房马上来了,领了工钱可别都花天酒地用完了,也给家里留点回去。”大伙都嘿嘿笑着应了,一起进到了院内。

    等到领了工钱,十数人一哄而散,只留下他们三个和那海狗子,原来他们三人是一个渔村的。

    这一趟船跑了个把月,船老大周兴得了十两银子,而响螺、海狗子却只有五两银子,不过在这年月,如果省着点花,五两银子已经够一家人过活了。

    周兴带了三人,去买了不少酒食,又给家里买了米粮杂物,四个人大包小包地提了,往海边一个小渔村而去。走在路上,谢铭舟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他问周兴道:“刚才在码头上,你们说的那汉留,到底是个什么物事?”

    周兴四处看了一眼见周围没人,才低声说道:“道士,以后和别人千万别说这话,不然要惹祸上身!”说着站到了他身旁,把这汉留轻轻对他说了个明白。

    原来这郑芝龙降清以后,他的儿子郑成功与他分道扬镳,拉起一伙人在福建一带抗清,清朝皇帝屡次三番招降不成,一怒之下杀了他已经降清的父母家人。

    这么一来郑成功更是铁了心和清廷作对,直至清军攻进福建,郑成功不敌清军势大,这才率了人攻下被荷兰人占据的台、湾,去年在台、湾金台山与手下兵将四千多人盟誓,成立了抗清组织“汉留”,意为留存汉人。

第四十四章欲讨利是泼皮至() 
郑成功后来又觉势小不足以成事,于是派了手下军师陈近南,以及原史可法帐下洪英先生的五个弟子,一同到闽、粤、湘、川、陕一带联合各地抗清民众,以图成其大事,故而今日才有这汉留一说。

    谢铭舟明白过来,也不再多问,四人先到了周兴家,他家里还有老母和两个弟妹,父亲则已经在前些年出海的时候一去不回。

    几人摆了酒食,响螺和海狗子先送了东西回家,也离得不远,只一刻功夫便都回来,热热闹闹地坐了一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