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明末寻道记 >

第13部分

明末寻道记-第13部分

小说: 明末寻道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纸哦家砸庀氩坏降淖耸瞥蛞箍铡�

    保持这个姿势不过片刻,就觉得泥丸之中,一股清凉的气息悠然而生,丹田中、四肢百骸的真气犹如百鸟朝凤,齐齐涌向泥丸!就连那心口包裹着蛊虫的那点真气,也把那虫子裹挟而来。

    此时谢铭舟的元神、心神尽数沉入泥丸,泥丸宫中红白二光相互映射,突地,那一点先天真阳所化的红色气团大放光明,就象那正午的太阳,让人不能直视。

    原本阻隔真气的泥丸,也仿佛打开了大门,全身真气尽在此时一拥而入,转眼和那真阳之气纠缠在了一块,那真炁包裹着的蛊虫一碰到先天真阳,瞬间就化为虚无,再也看不到一点痕迹。

    两气相遇,合为一个圆球,但却泾渭分明,半青半红。谢铭舟刚想祭起元神去看个究竟,那球却开始慢慢旋转起来,越转越快,到最后仿佛整个泥丸都在震荡,竟然起了阵阵涟漪,他正看得出神,那圆球却猛地发出一股巨大的吸力,一下把元神吸入球里。

    谢铭舟心中慌乱,不知如何是好,却发现圆球对元神根本没有任何伤害,反而让元神如同回归母体一样安逸,他顿时静下心来,不再管它,且看它如何演化。

    那圆球越转越快,到最后竟然缩为一点,又猛地迸裂开来,化为两团烟雾,一团青,一团红,却并未停止,互相扩散,慢慢地竟凝成一团金色的丹丸。

    谢铭舟大喜过望,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金丹?不过自已好象还没有三化,应该不可能结成金丹,莫非还是和那“气”一样,又是一种莫名的存在?

    “金丹”终于安静下来,谢铭舟祭出元神,还好,并没有被那“金丹”困在里面,再一动神念,覆盖范围竟然达到了两三百里!只不过那元神归位竟然直接钻进了“金丹”之中,似乎那才是他的栖息之地。

    想想都是不可思议,自从上次突破失败之后,一切都与别人不同起来,好象脱离了已知的各种丹诀,都说三丹同契才为金丹,而自已却是先结“金丹”……

    不过怎样变化谢铭舟都不怎么害怕,因为有了天赐诀的存在,想想看它的效果,才练到十一式就能有如此神效,若是练到九十九式圆满,岂不是逆天的存在?

    令谢铭舟苦恼的是,他又不知道应该如何修炼下去,胎息诀明显也不适合他现在的状态,想了半天还是只有再练天赐诀。

    他平息心神,保持空明,站了起来缓缓地演练起了天赐诀一到十一式,刚好演练完十一式,就觉得冥冥之中一股气息,进入了泥丸之中,又进入那“金丹”之中,不知道是不是先天真炁。

第二十四章却怜此丹非彼丹() 
谢铭舟停了下来,心神催动“金丹”,“金丹”缓缓一转,那股气息沁了出来,念之所至,一下到了手掌。

    他抬掌用力一挥,刹那间犹如起了一阵狂风,把那林边的十来棵树刮得哗哗直响,细小的枝条竟然被刮断了好多,比起原来的真气,真不知道厉害了多少倍,这应该就是先天真炁,它的威力已经不是原来的真气可以相比的了。

    感应着泥丸宫中金光闪闪的“金丹”,谢铭舟一阵满足,不过目前主要的事情,还是先吸纳真炁填满“金丹”,再来看看它有何变化。

    花了一天时间演练天赐诀十一式,吸纳的真炁终于让“金丹”感到了鼓胀,然而它并未停止吸收真炁,当终于再也吸收不了时,从它的周围沁出了淡淡的、如云烟一般的真炁,这真炁仿佛水银一样,顺着经脉一直往下缓缓流淌,一直流到了膻中**中丹田,又是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中丹田鼓胀起来,却又向下丹田而去……

    当下丹田也鼓胀起来之后,谢铭舟停止了演练,此时的他,飘飘欲仙,全身仿似一支羽毛,风一吹就会乘风归去,他的头脑比以往不知道清明了多少倍,连小时撒尿淋隔壁小女孩都想了起来,仿佛只要在心中留下一点痕迹,他就永远不会忘记,眼神也好到不可思议,连数丈外义真被灶火燎到的发丝都能清晰看到。

    对面的义真正静静地看着师父,突然看到师父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束金光,把他的眼睛刺得生痛,他慌忙转过头去,等到师父走过来后,他才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一眼,发现没有异状,他才抬起头来看着师父,好奇地问道:“师父,你的眼睛怎么会发金光?”

    谢铭舟“哦”了一声,漫不经心地说道:“师父已经练就了火眼金睛。”

    义真小声咕哝道:“又没进老君的炼丹炉……”

    走在前面的谢铭舟轻轻咧嘴一笑,却没有说话,继续向窝棚走去。

    终于炼成了先天真炁,又解决了那条该死的蛊虫,他想弄点好吃的东西庆祝庆祝,他已经很久没有吃过米饭了。

    然而现实总是让人失望,窝棚里仅有两棵义真自已种的大白菜,义真又去菜园里摘了两个小南瓜,几个黄瓜,总算显得不那么可怜。

    谢铭舟拿出很多年前在神农架取的两竹筒猴儿酒,师徒俩对饮起来。

    酒是好酒,不过再好的酒也会醉人,况且是两个从来不喝酒的人?

    当义真醒来后,他没有看见师父,他有点怕师父会象八年前那样,出去很久都不回来。

    但是这次担心纯属多余,谢铭舟很快回来了,因为义真要突破了。

    他正在湖边游逛,神念却时时笼罩着山峰,他知道义真很快要突破,所以他不敢大意。

    义真此时正坐在山洞中的玉床上,脸上隐隐有汗水沁出来。

    昨天喝醉了酒,今天早上起来有点头晕,他就在玉床上打坐运功,驱散一下醉意,不料那燥热感一下袭来,他知道应该是突破的前奏,有点心慌,因为师父没在跟前,但幸好马上又出现了。

    谢铭舟站在他的旁边,轻轻地说道:“不要慌乱,牢记我教给你的行功诀要,等下一旦感应到我的真炁,立即全力行功,切记切记!”

    过得片刻,就见义真满面通红,鲜血似要扑面而出,谢铭舟见时候已到,轻抬手掌抚在义真泥丸处,一股真炁随着神念轻柔地渗了进去,上百会,进风府,下夹脊,入尾闾,引了盘踞在那儿的红色真阳,又原路返回进了泥丸,到了此时,后面谢铭舟也无能为力,他轻轻地退了出来,在一旁默默守候。

    这一等就是一天,当义真再醒转过来是,他的下丹田已经结了一枚丹坯,有师门传承的就是这样,所有关口都有固定的行功法诀指引,只要不出意外,一般都不会出大问题,象谢铭舟这样,不知道是说他运气不好,还是他运气太好?

    义真仍旧在闭关巩固境界,谢铭舟却将修炼停了下来,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后的路自已应该怎么去走?师门的丹法不适应他的情况,那是不是自已已经误入歧途了呢?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到某天突然走火入魔,那岂不是万事皆休?他觉得必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然这个隐患说不定会让他追悔莫及。

    义真终于出了关,他可是货真价实的先天境界,不过单从威力上讲,却比师父差了不知道多少,他连术法都没有学过,现在对敌的话,只能用无极剑法和太极拳法。

    谢铭舟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他自已也没几招,幸亏当初在刘道真人那儿得了不少好东西,现在正好参详一下。

    刘道真人留下来的各种术法,有的好象连他自已都没有修炼过,因为大部分手稿上面都清楚地写明了怎么修炼,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且还有一些自已的想法,但是有少数手稿却只是讲了得来何处,修炼法诀,这应该就是他还未曾修炼过的。

    谢铭舟原本资质就好,再加上结了“金丹”之后,那头脑已经不能用聪慧来形容,基本是过目不忘,并且思考问题的时候,思路异常清晰,领悟力也大幅提高。

    当他已经能运用十来种术法之后,义真却还在苦练天罡雷法,不是他不努力,也不是他资质不好,如果资质不好可能连一个术法都学不会,这只能说明,他的师父太过妖孽。

    修炼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不管是练丹法还是术法,丹法进入胎息状态有时一过就是一两个月,练术法则是因为有趣,每天看着自已施展术法的效果,都会觉得很快乐,这可能就是刘道真人沉迷其中的原因吧?

    古娄山脉的人也越来越多,穷人是活不下去逃进山来,有钱人是不愿意剃发而举家搬迁,因为鞑子已经攻占了重庆,并且又重新颁布了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第二十五章先天真炁诛恶虎() 
恍恍惚惚又过了三年,谢铭舟觉得所会的术法已经够用,他准备琢磨下炼丹和炼器,特别是炼丹,一直以来都有内丹外丹之说,想来也有一些用处。

    然而翻了半天手稿,却无从着手,这炼丹炼器却不是纸上谈兵能得来的,没有材料,连试一下也不能,怎么能炼?

    这日谢铭舟对义真道:“我的修炼出了一点问题,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而你的功法,师门传下来的也只到金丹期,结了金丹之后怎么继续修炼也无从知晓,据我所知,修到金丹并不能长生久视!所以我准备出外游历,遍访同道,找寻机缘,你和我同往,也可开阔眼界,体味众生,一味闭关苦修绝非得道之法。”

    师徒二人下得峰来,也不用那术法,只凭了脚力在那山中而行,教那义真识认各种药材,碰上人家便进去坐上一坐,有那生病的也顺手一医,经过了好几户人家,却都道山中有虎,要师徒二人小心防备,谢铭舟听了倒不觉得如何,那义真一听,却是大起执念,就要在这山中逗留,杀了那虎,只因他干娘死于虎口,就算听到有老虎也甚为愤慨。

    谢铭舟平日也时常用神念扫视这古娄山,从来没有发现过有虎,今日一听,便又动那神念扫视一番,只是过得片刻,就轻声说道:“耶!竟果然有虎!”却不但有虎,而且有四只,还有两只幼虎,就在那董家寨下半山腰处一个山洞里。

    既是有虎,谢铭舟也愿意替山民除了这心头之患,他对义真说道:“走,我们去杀了那虎,好一张虎皮,呵呵!”旁边山民却道:“道长有所不知,这虎不比寻常,端的凶猛异常,前些时日我们二十多个人也没能杀得了它,反叫它伤了两人逃走。”

    义真一听,大不乐意:“这有何难?你是不知道我师徒二人本事。”说罢隔空一掌,便将门前屋檐下一块条石打得破碎。

    那山民见状大喜,便对二人道:“既然小道长有这么好的本事,那我便叫人一起前去,就算杀不了那虎,也不致叫它伤了人性命。”

    谢铭舟本不想人多麻烦,哪知义真却说道:“人多好,到时我们打了虎,也得有人来抬。”那山民一听,便出来到院坝边喊人。

    却果然是“喊”,只见那山民在院坝边站定,扯开喉咙就吼道:“陈二,陈二!”只吼得两声,那边就有人回,这山民又吼:“我这边有两个道长要去打虎,你多喊点人来帮忙!”那边又回:“晓得喽,我多喊人帮忙!”

    原来这山里的山路走起来虽远,其实直线距离并不远,再加上山里人烟稀少,吼上一嗓子山对面都能听到,大家平时就靠这个来联络讯息。

    不到一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