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狙击手 >

第34部分

抗战狙击手-第34部分

小说: 抗战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摸进洞子,在黑暗中往前爬。麻子脸得意地小声说:“我们营以前在这里搞过演习。我对这一带很熟。这个洞子据说是古时候的地道,通到城外。”
【挹江门附近的地道——根据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宪兵教导第二团第二营营长马崇兴的回忆,当时曾有部分守军通过挹江门附近的地道逃出城外。
20世纪末期,著名的南京历史学家孙宅巍先生实地探察过,发现了那条地道。如今,那条古老的地道,是当地水果贩子用来贮藏水果的仓库。】
穿过那条古老而幽暗的地道,他们到了城外。
悄悄地摸到长江边后,两个人沿着江边找了很久。但是,没有发现任何一条可以载他们过江的小船。
而这时黎明已经默默地逼近了。
没办法,两个人只好从江边折回来。麻子脸中士沮丧地说:“咱们先找个地方躲一躲,找机会再过江……”
萧剑扬无奈地点点头。
麻子脸中士就着微明的天光,打量了一下地形,辨别了一下方向,便领着萧剑扬朝东北方向走去。
他们来到一处僻静的荒郊,这里有一座略显破败的寺庙。庙很小,总共只有三间屋子,却有一个很大的园子。园子里种满了石榴树。
两人没走正门,而是翻墙进了园子。麻子脸中士低声告诉萧剑扬,这庙叫“永清寺”,自己的一个叔伯兄弟在庙里出家。他让萧剑扬在园子里先猫着,自己悄悄朝寺庙的正殿走去。
【永清寺——位于南京城城北,上元门门外,是当时一个很小的寺院,只有三位僧人、三间房舍,但有一个占地六亩的石榴园。
根据曾经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的工兵营营长纽先铭的回忆,他当年逃出南京城后,就曾在这个寺庙中躲藏。】
萧剑扬从肩上摘下中正式步枪,倚着一棵石榴树坐下来。疲倦立刻把他整个人包裹了起来。他觉得整个人浑身发冷,直哆嗦,嗓子眼儿干疼干疼的。
过了一会,麻子脸中士回来了,后面跟着位中年僧人,手里拎了个小篮子。
僧人冲着萧剑扬一合什,轻轻念了句佛号。然后他把两位军人带到一个园子里隐蔽的地洞前,嘱咐两人在里面藏好。
他走的时候把小篮子留下了,里面是几个馒头和一壶凉水。
【合什——佛教的一种行礼方式,双手合掌平拱,放于胸前。】
麻子脸中士他俩在地洞里躲了一个白天。萧剑扬觉得自己身子越来越虚弱。
到了晚上,两人准备动身去江边寻找过江的机会。刚一钻出地洞,萧剑扬脑袋一晕、双腿一软,摔倒在园子里。
麻子脸中士一摸萧剑扬的脸——热得烫手。他赶紧把萧剑扬拖进地洞里,然后跑到庙里找来自己的叔伯兄弟。
中年僧人进到地洞,看了看萧剑扬的气色,又搭了搭他的脉,说他这是因为劳累过度,寒气侵体,又加上外感风邪,所以病倒了。
萧剑扬这一病就是三个昼夜,第四日才渐渐好起来。
第五天晚上,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耽误了。麻子脸中士跟他辞别了庙里的和尚,去江边寻找过江的法子。
走了不久,月光下的长江江面出现在了远方。这里是一个江湾,水流比较平缓。
夜空中,月亮又隐到云朵里去了。
两个人走向江边。萧剑扬突然觉着,脚下的地面,怎么显得软乎乎的?
身旁的麻子脸中士突然惊恐地哼了一声,然后迅速朝后面逃去。
萧剑扬困惑地看着他。一分心,他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绊倒了。
他费力地爬起来。这时,月亮从云中又探出了脑袋。借着朦胧的月光,萧剑扬认出来,绊倒他的,是一条死人的大腿。
他再仔细分辨一下,发现自己脚下所走的,是一层特殊的地面上——一层由尸体堆积成的“地面”。
【萧剑扬他们来到江边的这个晚上,是1937年12月18日。按阴历算,是十一月十六日,正是月光明亮的夜晚。】
打过那么多仗,对于尸体,萧剑扬早已不陌生了。但在这样寂静的夜晚,猛地发现自己身处在如此之多的尸体中,萧剑扬还是忍不住打起了哆嗦。
等回过神来,两个人就着月光查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尸体大多是穿着平民服装的老百姓,也有不少穿着军装的中国军人。
军人的尸体,无一例外地被绳子绑着。细长的绳子绑着每一个人的胳膊,然后系住下一个人的胳膊。
显然,这些人是当了俘虏之后,又被日本人杀掉的。
月光下,层层叠叠的尸体向远处铺展开去,像是一片死亡的沼泽。
【侵华日军第6师团第13联队的二等兵赤星义雄,曾随部队攻入南京城。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这样写道:“扬子江岸边的码头,与普通码头一样,是船只启航和停靠的地方。站在码头上观看扬子江的流水,这时,一幅无论如何也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景展现在眼前——
两千米,不,也许还要更宽一些,在这宽阔的江面上,漂流着数不清的尸体。一望无际,满眼皆是尸体。江边如此,江中心也是如此。
那不是士兵,而是老百姓的尸体,其中有成人,也有儿童,男男女女全都漂浮在江面上。尸体像‘木排’那样,缓缓地漂流着。朝上游看去,尸‘山’接连不断。似乎可以想见,那接连不断的‘山’是看不到边的。
看来至少有五万人以上。而且几乎都是老百姓,扬子江的确成了‘死尸之江’。”】
显然,大概前几日,日本人在这离着不远的地方,在上游的江岸边,杀了大批中国人。死人的尸体,顺江而下,在这个平缓的江湾汇聚到了一起。
【根据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民国政府档案的《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谷寿夫战犯案件判决书》所述:“同月(1937年12月)16日下午6时,麋集华侨招待所之难民五千余人,被日兵押往中山码头,用机枪扫射后,弃尸于江中,仅白增荣、梁廷芳二人,中弹受伤,投身波中,与漂尸同流,得以幸免。”】
两个人在黑暗中呆立了一会,麻子脸中士颤声说道:
“咱……咱们换个地……地方渡江……”


第五章以血洗血
第五章以血洗血(7)
(五)
两个人继续朝北走去。
突然,远处的江边,出现了一大片白色的灯柱。麻子脸中士睁大眼睛瞧了瞧,低低地说道:
“咱们的队伍,要么给打散了,要么撤过长江去了,不可能在江这边还有这么多探照灯……”
萧剑扬赞同地点点头。他明白,那只可能是日本人的探照灯。这么多探照灯聚在一块儿,说明那里有日本人的大部队。
由于出现这个敌情,麻子脸中士带着萧剑扬离开江边,朝一座小山爬去。他轻声告诉萧剑扬,这山叫“幕府山”,顺着山道走,可以避免跟前面江边的鬼子遭遇。
【幕府山——南京市的著名山地,位于南京城北,长江之滨,山峦连绵起伏,沿长江成一字延伸,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长约六公里。幕府山有五座山峰,主峰名北固峰,高210多米,峰下有幽深的石洞。】
他们在崎岖的山道上跌跌撞撞地走了一程。江边日本人的探照灯光柱子,在他们行进线路的左侧,越来越清晰。而且萧剑扬逐渐分辨出来,从探照灯的方向,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好像有一大股拥挤的人潮,在沿着江边移动。寒夜中,江风吹送来一阵阵隐约的哭喊声、叫骂声。
这时,两个人已经爬到一个小山包的顶部。他们停下来,伏下身子,朝山顶的北侧边缘匍匐过去,然后透过岩石的缝隙,朝长江的方向一望——
从他们身子下面的幕府山山脚,直到长江岸边,是一条狭长的峡地。此刻的峡地,被日本人的探照灯灯光照得一片通明。惨白的灯光下,是一大群黑压压的人流,在缓缓地移动。由于离得比较远,看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人。
【萧剑扬他们看见的这条峡地,就是有名的“草鞋峡”。该峡地位于南京城北,沿长江延伸,起鱼雷营、东至燕子矶,长约五公里。】
麻子脸中士举起胸前的望远镜,观察了一会,低声地骂道:“小鬼子,在押着咱们的人!”
萧剑扬一把从他手里抓过望远镜。通过望远镜的镜筒,他瞧见,那黑压压的人流,是由被绑着的中国人组成的。这些中国人,被反绑着双手,然后一排一排地被捆在一起。借着日本人的探照灯光,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衣服——有的穿着灰蓝色的军服,没戴帽子,看得出来,这是被俘的中国军人。另外更多的,穿着各式各样的便装,明显是普通的平头百姓。
萧剑扬粗粗地估算了一下,吃了一惊——这股巨大的人潮,至少也有上万人。
在被绑着的中国人的外面,是端着刺刀的日本兵。
萧剑扬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他把望远镜交还给麻子脸,将中正式步枪抱在怀里,顺着山势一个滚翻,滚进小山包脚下的一片杂草丛中。
麻子脸收起望远镜,随后也跟着滚了下来。
两个人在草丛中默默地向匍匐。等凑得近了,萧剑扬停下来,选择了一个隐蔽的位置,继续观察。
指挥日本兵的,是一名站在高坡上的日本军官。
这名军官身材矮小而粗壮。在他脚边,蹲着一头高大的德国狼犬。
矮个子军官在高坡上背着手来回踱步。萧剑扬注意到他的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好像是右腿负过伤。
这时,矮个子日本军官挥了一下手臂,对身边的日本兵下了道什么命令。
人潮缓慢地停了下来。日本兵用刺刀,从四面把被绑的中国人往中间驱赶。人潮越集越密,仿佛是一条河水汇聚成了一片水潭。
与此同时,人群的南侧,出现了一长排日本人的九二式重机枪、歪把子轻机枪。这些机枪围成半圆形的阵势,逼住上万名被绑着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人群中,出现了骚动。
萧剑扬心里一颤——他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站在高坡上的矮个子日本军官,若无其事地抽出刀鞘内的东洋刀,凶狠地向前一挥……
霎时间,日本人的轻、重机枪一起开火。猛烈的火舌,像是桔红色的镰刀,无情地将被绑的中国人一片片地扫倒。
被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中国人,徒劳地扭动着躯体,仰面冲着夜空发出凄厉的呼号。被机枪子弹击中的人体,本能向上一耸,然后落下,整体看去,就像一股股血淋淋的人浪,忽而涌起,忽而跌落……
萧剑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他面部的肌肉在剧烈地抽搐。
他猛地抓起身边的中正式步枪,飞快地打开保险,然后举枪瞄准……
一发7。92毫米的子弹,带着怒火飞出了枪膛。
然而,由于距离比较远,再加上他情绪激动,又是病刚好,身子比较虚,据枪的双手有点无力,结果这一枪打高了——中正步枪的子弹,没有击中矮个子日本军官,而只是把他头顶的军帽打飞了。
矮个子日本军官慌忙卧倒在地,然后一个滚翻,狼狈地朝高坡下面滚去,脱离了萧剑扬的射界。
他身旁的德国狼狗,疯狂地吠叫起来。附近的几挺日本机枪,掉转枪口,冲萧剑扬他们这边扫射起来。
萧剑扬很懊恼地骂了一声。
日本人的机枪越打越密,不得不转移藏身之处了。麻子脸中士抓起望远镜,扯着萧剑扬往草丛深处撤退而去。
【根据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民国政府档案《鲁甦陈述日军在草鞋峡集体屠杀的结文》所述:“倭寇入城后,将退却的国军及难民男女老幼计五万七千四百八十人,圈禁于幕府山下之四、五所村,断绝饮食,冻饿死者甚多。农历十六日(即公历1937年12月18日)夜间,用铅丝两人一扎,排成四路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