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童成神记-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屋里下小雨。
他家的屋算好的,顶子做得很厚,不容易漏水。像别人家的,有些建屋时图轻松顶子做得薄点的,家里不知漏成啥样了。
沐童看着这草屋叹了口气:看来,得把建造屋子的事提前。要不然,难道整个夏天,都要这样吗?
从阿禹两兄弟嘴里得知,夏天不光是下大雨的时间多,每年谷口的赤水河还要发一次大水。每次发大水的时候,都会将整个部落给淹在水里。全部落的人都会搬到附近的山洞中去住,等大水退了,再搬回来。
把淤泥什么的弄干净,再修修屋顶与墙,重新又住进去。
沐童吐了吐舌头:就这草泥墙,能承受得住几天洪水的浸泡?恐怕等大水退了,屋子也倒塌了吧?所谓的修修屋子,只怕是重新盖一座草屋。
年年都这样,部落中人就不会重新选个好的地点建屋子?想想别人还是原始部落,沐童也没再追问,反正,她肯定得早日重新选个地点,建起一座不惧风雨的屋子。
对了,听说这里的冬天很冷,还得有足够的御寒功能才行。
哎,这得抗风雨,还得冬暖夏凉,还得选个不怕洪水淹的地方,到底哪里合适呢?
沐童晒完了被子,进了里屋,认真的思考着这个问题。不想被水淹,就必须将房子建在地势高的地方。赤水部落整个部落都是建在这个山谷里,地势稍高的地方,就只有部落后面靠近峭壁之处,有一片地势不低面积也不小的小山坡。
沐童出了屋,往那片小山坡走去。阿禹见沐童往外走,连忙粗粗的收拾好手里的猎物大蛇,跟着走了出来。
多吉看着出了院门的阿哥与阿嫂,抿嘴偷笑:英明神武的阿哥也成了妻奴。
阿哥和阿嫂出了门,勤快的多吉又拿着扫帚,进屋去扫屋内的积水。
见沐童往部落后走去,阿禹几步跟上:“阿童,你去小山坡做什么?”
“我看看,对了,那里每年发大水能淹到吗?”
两人说话之间,本就不远的小山坡到了。
“你看,能淹到那里。”到了小山坡,阿禹便将往年发大水时,大概能淹到的位置指给她看。
沐童细瞧,那个位置,大约在山坡下十几米高的位置。发大水水位涨十几米,那赤水河河面岂不是最少也要宽一倍多?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那得有多少水啊。
晕,那部落里的草屋,哪能经得起这大水的浸泡,估计每年发大水后,基本都得重建。
“是不是部落里每年都得重建草屋?”
“是。”阿禹不明白沐童问这些做什么,部落里的草屋每年都需要重建,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怎么不把草屋建在高点的地方,比如这片小山坡上。”建在小山坡上,起码不用担心每年涨大水,更不用每年都重建。
“小山坡上全是整片整片的大石块,没有办法打桩。”阿禹道:最开始部落里也有人将草屋建在这里,可没有地方打桩建地基,草屋就只能搭在地面上,遇到秋季刮大风,一吹就散了。
沐童目光囧囧:她忘了这里是原始部落,没有在石地里打桩的能力。不能打桩,自然就不能建地基。没有地基的草屋,可不是一遇到大风就得刮散么?
听说这里的秋季和冬季,大风都挺大挺多的。尤其是冬季,不仅风大还冷。与每年重建一次草屋比起来,在这小山坡上建屋,还不得重建无数次?
第055章 建屋规划()
沐童回头细细打量小山坡,以及小山坡后面直直的峭壁。在那峭壁上,沐童竟然还发现了为数不少的洞口。
这些洞口有的就在小山坡与削壁相连的地面,也有离地几米的,最高的离地有十几米。每个洞口与洞口之间,相隔都有一定的距离,目测最少也有几十个洞口。
这么多的洞,应该不是天然的。可挖这么多的洞,有什么用?
沐童把这个疑问抛给了阿禹,阿禹道:“这些洞,是在每年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大家住的。
原来,这里的冬天十分寒冷,住在草屋里,哪里能够抵挡住那刺骨的严寒?所以,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会到这峭壁上所挖的洞穴中居住,待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又搬出来住进草屋里。
“你家的洞在哪?”这里的洞不是能乱进的,各家只能进各家挖的洞。家人都死完了无主的洞,也得经过部落里人的同意才能住人。
“在这。”阿禹带着沐童,来到了自家的山洞前,那是一个离地面约有四五米的洞口。
沐童望了望左上还有几个位置较高的洞口,疑惑的问:“那些是谁家的?洞口那么高,进进出出的方便吗?”
阿禹微笑,指着最高的那个洞口道:“那是阿杰家的山洞,他家就兄弟俩,年轻力壮,所以挖的洞口很高。”至于进出方不方便,当然方便了。
赤水部落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爬树攀岩的好手,即使是菊草家那个断了一条腿的阿父,也能爬上他家四米多高的洞口,只是不能背负东西而已。不过,现在有了背篓等物,背着物品进山洞就方便很多了。
何况,那看似笔直的峭壁上,还有到了冬天即使枯萎了也十分牢实又坚韧的藤条,爬上这峭壁上的洞口,就更容易了。
而且到了冬天,因为天气太冷,一般老弱病残都会一直呆在洞里,只有青壮年,才会偶尔出去一趟,不存在方不方便一说。
赤水部落的山洞不是随便乱挖的。各家与各家之间,不论洞口高低,横向的直线距离必须在十米以上,不然,若是两家的洞口一般高,挖到了别人家就不好看了。
一般部落里的人家挖洞之时,若是有两个相邻的,必不会在一个高度上,这也更好的避免了将洞挖通的情况。
沐童跟着阿禹,攀进了他家的山洞。
洞口不大,是个大约一米宽二米高的类似长方形洞。旁边还有一块差不多高的厚实木板,斜放在一边,估计是冬天挡风用的。
越往里走,空间越大。经过约两米多长的通道,里面出现了一个方形的大厅。大厅的左右,各有两间屋,后面也有一间,据说是存放食物的地方。
大厅左面的第一间屋是厨房,里面有简易的灶台,有个大水缸,还有一些估计是没用完的柴禾。厨房靠近外侧的地方,打了几个小洞,有光线从那里透进来,白天在里面做饭收拾食材什么的,都能看得很清楚。
左面第二间屋,也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柴禾。毕竟,厨房不大,能够储存的柴禾,烧不了一个冬季。
右面的两间屋,一间是阿禹两兄弟的卧室,一间是他们阿父阿母的卧室。看着阿父与阿母的房间,阿禹眼神暗了暗:去年的冬天之前,他的阿父阿母就没了,两间卧室,就变成了他一间,阿弟一间。
整个山洞所有房间加起来,大约有一百个平米。每间房的墙上,都有用来插火把的带洞小石台。
赤水部落的火把,是用动物油,涂在绑好的草把上。那种草是一种藤草,涂上油后很耐烧,也是赤水部落唯一的照明工具。
沐童一直想造点蜡烛出来,只是一直没抽出时间。室内照明,用蜡烛比用火把照明可安全省油得多。
等忙完了这一阵,她估计就得想法做出蜡烛来,还有用于方便的纸张,也得早点做出来。虽说现在部落里用于方便的,是一种很柔软有一定吸湿性的树叶。可到了冬天,据说这种树叶就没了,就算你预先存下了这种树叶,放久点,那树叶就会变得干枯,不再柔软也没有吸湿性,要是再用它来擦屁屁,只怕屁屁会光荣负伤的。
令沐童遗憾的是,这个山洞里没有厕所。
在草屋里,屋子里倒是有个石恭桶,部落中人无论是白天黑夜,都是方便在自家的恭桶里,然后会在量差不多的时候,提到部落外的树林深处,挖个坑给掩埋起来。所以说,赤水部落还算是一个比较讲究卫生的原始部落,不会随地大小便,当然了,去野外树林就没法了。
沐童自然不会用这样的石恭桶,她有好几个替家人们专们炼制的法器恭桶,当时炼得多,一人一个没有送完,加上左小君那个,她耳钉里还有三个存货。她自己用的,当然是专用的法器恭桶。
这种恭桶,能够自主的将大小便,给转化成清水与空气,只需要定时往外排水就行,一点异味都没有,还带自动清净的,比现代的马桶,可干净方便得多。因为桶上就刻着法阵,也镶嵌着一颗灵石,就是这一颗灵石,也能让它工作一百年不罢工。
阿禹两兄弟,用的当然还是以前的石恭桶。每天的清洗工作,都是阿禹一早就完成了。阿禹很爱干净,尤其是在沐童前。从来不会将那桶放在沐童房里,每次要方便的时候,他都是去多吉的房间。
没有厕所的山洞,如果在里面放上恭桶,整个山洞的味儿,肯定不会好。沐童皱了皱眉,如果要用上这山洞,就得想办法解决大小便的事。要不然,到时候,也给这两兄弟一台专用的法器恭桶?
反正冬天大家都是窝在洞里不出门,大概也没人会来她家专门看两兄弟的恭桶吧?
整个山洞能看得出来,并不是一下就完工的,看那洞壁上的刻痕,应该是每年一点一点挖出来的。问了阿禹后,果然如此,他家这么大的山洞,也是有差不多三年的样子,才挖成这种规模的。
看完了山洞,又站在山洞口观察了一番周遭情况,沐童的脑海里渐渐浮现了一个房屋的初步构思:在这山洞前建一个吊脚木屋,再建一个吊脚的空中走廊,将木屋与山洞连接起来。这样,不管是冬天还是春夏秋,都能方便的进出木屋与山洞。
那山洞冬暖夏凉,夏天可以做食品储存室,冬天可以用来过冬,正好可以充分的利用空间。
至于木屋的具体图形,等晚上给小强交代后,让它好好的画一张木屋建筑图纸出来。
第056章 果酱、饺子、抄手()
沐童与阿禹回到家里,巫师带着徒弟与女儿、酋长身后跟着白玛,还有一些邻居和部落里大部分的孩子都来了。人多屋里坐不下,大家便都等在了院落里。
巫师、酋长一行人,是来向沐童讨教,今天采集到的那几种食材,是做什么食物用的?又是怎样做的?
可是,一向贪玩又从不做家事的白玛,跟来做什么?说她是来学习做饭做菜的,没人会相信。这不,多吉正拿眼瞪着她呢。白玛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别人问她,她就说是来学习的。她想学什么,没人知道。
沐童看也没看白玛,这个女人她从没放在眼里。
白玛眼光如刀,恶狼似的看着一同回来的两人,尤其盯着两人牵着的手,恨不得冲上前来,把两人分开。可她记起了自己来的目的,硬生生的压下了心头的不甘。
阿禹感受到白玛眼中的恶意,警告的瞪了她一眼:要是敢做出什么事来,就算是酋长在,他也不介意给她一点惩罚。
见大家巴巴的等着,沐童赶紧洗了手,就开始准备熬制草莓果酱、菠萝果酱与刺荔枝果酱。
草莓去蒂洗净,切成小块,加入甜心果中的糖浆,混合均匀后,放入锅中。小火加热半小时,期间不时搅拌以防粘锅,并将出现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