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才子-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气生硬起来。
第三百零二章 这是考题吗
'正文'第三百零二章 这是考题吗
………………………………
从吴节被嘉靖派人捉进西苑以来,刚一开始,皇帝仅仅是为了催稿,实在是忍耐不了等待吴节更新《石头记》时的那种煎熬。到现在,这本书吴节也有一搭无一搭地写,嘉靖最近事务繁忙,也不怎么催。
后来,嘉靖有发现了吴节在青词上的才华,更加上发现吴节理财的特长,对他的宠信更是无以复加。
而吴节同皇帝接触也是有不卑不亢,纯粹是拿嘉靖当一个普通人看待。这一点让嘉靖即感到新鲜,又觉得惬意,但凡心中有事,欲找人倾吐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吴节。毕竟,嘉靖也是人。
可以说,自嘉靖登基以来,除了陆炳,吴节是最受宠的一个。
但今日皇帝突然翻脸,却让吴节有些措手不及,顿时怔住了。
看着皇帝拂袖而去的背影,吴节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和皇帝虽然相得甚欢,但两人之间的君臣之别却是明摆在那里的。而皇帝显然并不想仅仅拿吴节当一个弄臣,而是准备留给裕王的,为未来的皇位继承者储备的人才。
封建社会,皇权是最最要紧的事物。为了让裕王顺利接位,将朝中的权臣大老一扫而空是嘉靖的既定策略。陆炳所把持的锦衣卫系统也在清除的范围。
自己冒冒失失地来带这个话,自然惹得皇帝非常恼怒。
这就让吴节有些郁闷了。
在山坡上呆呆地坐了片刻,他才有气无力地走了下去,准备回家。
山坡下,几个先前侍侯嘉靖的太监见吴节闹了个灰头土脸,都掩着嘴偷笑。
这几人同吴节本就熟,再加上吴节这人没有架子,很得大家的好感。
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不同,一看到太监,要么满脸的鄙夷,要么将他们当成潜在的坏蛋看待。在吴节眼中,太监仅仅是一份职业,都是身有残疾的可怜人。你不能鄙视他们,也不能同情,就当他们是一个普通人好了。
因此,嘉靖身边的太监们同吴节的关系还都不错。
吴节没好气地说道:“别笑了,等下几位公公见了陛下,还请禀告一声,就说吴节回去了,等考完试再来侍侯。”
见吴节气色不好,就有一个太监安慰道:“士贞丈夫,你在陛下身边也没多少日子,他老人家的禀性你还不了解。万岁爷的性子看起来沉稳,其实是很急噪的。特别是同身边人说话,心中想什么,嘴中就说什么,是个藏不住事儿的。万岁爷无心说一句话,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就要被吓得魂不附体,可万岁爷没准转过头去就忘记了。”
吴节这才想起,嘉靖皇帝常年服用仙丹,中毒很深,性子暴躁易怒,还真不用放在心上。
情绪好了些,正要离开,就有一个太监急冲冲地跑过来,连连招手:“士贞丈夫,士贞丈夫,且别忙着走。”
吴节认识这人,姓廖,也是嘉靖身边人,就拱手问:“廖公公,可是陛下有事吩咐在下去办?”
廖公公连连点头,说:“正是,也不知道丈夫怎么的就触怒了万岁爷,刚才他老人家好一通惊天震怒。还是黄公公劝了半天,陛下才收了雷霆。让小的来给丈夫传他老人家的口喻,说是你要回去也行,先将这段时间玉熙宫维修工程的帐看完再走。”
吴节:“这就去。”的确,这个工程已经完工半个月了,但因为过年,还有一点尾子需要了解。维修工程的钱是皇帝自己掏腰包,需要皇帝自己看帐。
这个工作以前一直都是由吴节来做的,谁让他是嘉靖事实上的秘书呢?
廖公公:“士贞丈夫,万岁爷说了,若作好,可交去司礼监,找黄公公和陈公公他们。”
他口中所说的黄公公和陈公公就是司礼监的一二把手黄锦和陈洪。
“好,我这就去。”吴节连满应是,就随廖太监一起到了嘉靖平日里打坐的精舍。
屋里没人,光线很暗。
吴节刚一走进屋中,廖太监就飞快地退了出去,重重地将门拉上。
眼前猛地一暗,吴节心中一惊,好半天才能看清楚眼前的情形。
嘉靖这人很古怪,大热天的偏偏要穿一件厚实的棉袄。可一到三九天,却门窗大开,身上只一件薄薄的道袍,纯粹是和世人反着来。
现在虽然已经开春,但天气还是很冷,玉熙宫的门窗照例是大敞着,冷得厉害。
今日却是奇怪,这间精舍关得严密,屋中暖洋洋的很是舒服,再嗅到弥漫在空气中的檀香味,竟让人有些昏昏沉沉。
在门被摔上的一刹那,吴节心中突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慌,总觉得有些不对。当时,心中灵光一闪,禁不住想起什么“摔杯为号”、“帐中设下刀斧手”之类的典故。难道因为自己刚才说错了话,要被嘉靖派人伏击吗?
想到这里,吴节突然失笑:真实的历史可不是演义,嘉靖真要拿下自己,需要这么干吗?或者是我想多了。
皇帝不在也好,倒也随便。
吴节朝嘉靖平日里办公的长案走去,案上堆了许多帐本,一看,全是维修工程的。
“活儿还真不少啊!”吴节无奈地摇了摇头,削了支铅笔,正要动手。
突然间,他发现右手边上最醒目的礷f8胤椒抛乓痪砉模芎袷担玫氖枪⑸偌幕ń钒装嬷健U庵种皆谥谱鞯氖焙蚶锩婕恿索晗恪⒒ń返仁辔吨幸美捶乐钩嬷笠В旒鄹甙海话愣加糜谧钭钜舻奈氖榈蛋浮?br》
“这是什么,难道是皇帝没处理完的公务……就这么扔这里,会不会是让我也顺带着处理了?”吴节心中疑惑,作为皇帝身边不算正式的秘书,这也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既然如此,吴节就随手展开了那张卷子,只看了一眼,就惊得身子一颤。
豁然是嘉靖皇帝的御笔,写的是《孟子》中的一句话: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不就是今科会试的考题吗?”。(
第三百零二章这是考题吗
第三百零二章这是考题吗
第三零三章 官泄
'正文'第三零三章 官泄
………………………………
吴节这段时间日思夜想的就是即将开始的会试春闱,说句实在话,他现在已经有了举人功名,又是天子近臣。就算考不中进士,只要他想,轻易地就能拿到一个官职。
问题是,仅仅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举人功名的官员并不是吴节的目标。在明朝,只要你不是进士出身,即便做得官再大,也有捞偏门的嫌疑,不值得人尊敬。
如今吴节在士林的名声如日中天,堪称一代诗宗,自然要依着正途径一路考上去。
再说,他也不仅仅满足于当个官了事,正如金庸在《鹿鼎记》中所说: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以一日无权。
吴节的目标就是点翰林,入内阁,这才不枉来明朝一趟。
既然穿越了,就得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为了这一目的,为了在会试春闱顺利过关,吴节这个年过得也不安省。除了士林中必要的应酬之外,他几乎足不出户,将会试和殿试的考题翻来覆去背得精熟。
为了保险,他甚至还另外准备了两套答案,准备在考场上随机应变,选择最适合的范文誊录上去。毕竟,考官和考官的口味不同,同样一份卷子落到他们手中,得的分数也不尽相同。
会试一共有一万多举人参加,需要分成十八个考房。
在没点名入场之前,考生们也不知道自己自己会被分到哪一房,同考官是谁,正副总裁是谁,就算要提前准备。也不从着手。
按照科举场上的规矩。所有考官的名字会在考试前一天张榜公布,在此之前都是秘而不宣。
当然,因为吴节一直呆在嘉靖皇帝身边,自然知道所有考官的名字,只不知道自己最终厚被分在哪一房而已。
就因为这样,他能够先其他考生一步做好考前准备。特意挑了三套不同风格的范文,细心的背熟了。
可以说,对于这一期考试的题目。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的。
嘉靖手书的这个卷轴看似很随意地放在长案上,一般人拿到手中,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多半会展看了从头读到尾。
但吴节只看了一行字,冷汗就下来了。
不用想,这肯定就是这期会试的考题。
按照程序,会试的考题会有好几套,出来之后,需要进呈御览,请皇帝从中挑出一份合适的。或者从各卷中分别选择几道。合在一起。
很显然,嘉靖已经将所需要的考题都挑出来,用御笔誊录在卷子上,就这么随随便便里放在御案上。又恰好被吴节看到了。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意思是:没有规和矩,做不出方、圆形的东西;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这句话。正是真实历史上,嘉靖四十年会试八股时文的第一道。
吴节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来明朝之后所遇到的最大的危机,也不知道是福是祸。是福倒不要紧,自己也不需要这种福气。如果是祸……就麻烦了。
偷看会试考卷,依照明朝法律:斩首,妻子发配三千里。
当时。吴节第一时间就怀疑这是有人给自己设的一个局,想害自己。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将这套卷子仍到一边,然后转身离开,避嫌。
吴节刚将卷子扔到一边,站起身来,想了想,却坐了下去……在精舍后面的静室之中,嘉靖正背着双手站在花窗后面,偷过薄纱看着。
精舍里的情形尽在眼底。
屋中没有多的人,就黄锦佝偻着身躯站在那里,一脸的平静,但双手却捏得很紧。
当看到吴节拿起那份卷子的时候,嘉靖不为人知地皱了一下眉头,却没有任何动作。
其实,这也是他的有意安排。
会试的考题早在昨天就已经送上来了,嘉靖也不怎么在意思,就随意地从里面挑了些题目,抄在卷子上,算是最后定了案。
按照程序,这个时候应该将卷子放见一个锦盒里面,贴上封条。当着监印官和尚宝监的人的面,盖上御印,放在御柜之中。等到考试那天,再派人送去贡院子,让主考官启封。
嘉靖却没有动,只将卷子放在案上。他还在犹豫是不是要泄题给吴节。
对于吴节,嘉靖还是很看重的。这人才情过人,诗词尤美,其中的气势真真若长江大河一般滔滔滚滚,使人震撼,简直就是天上的仙人下凡,若非如此,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文字。
若说不喜爱,那是假话。
可单就这一点,就大力提携,却未免有些儿戏。
作为一个君王,臣子的文章如何、人品如何,都不在考虑范围。最最重要的是能派上用场,别的且不说了,就吴节的理财能力而言,就甩朝中户部那一帮老人两条街。
懂得经济事务,又在士林中有诺大声望的士子才明朝可是稀缺人才。这也是嘉靖深爱吴节的原因,这人是他要留给自己儿子将来大用的。
没有人比嘉靖更清楚,如今的大明朝的财政烂到何等程度,对财务人才的渴望到何等程度。
上次吴节弄出来的那个厘金制度,虽然只是权宜之举,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但那种奇思妙想,却让人眼前一亮。
无论如何,吴节这次都必须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