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西游当大神-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清宇闻言,恍然大悟,他一直以为佛教之所以容忍他、鹿力和羊力一系列行为,是因为打着三清的旗号,令如来心生忌惮故不敢动手。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过于幼稚,如来能从佛老升为佛祖,岂是常人,若不是想借助自己几人除去一部份和尚,只怕早就痛下杀手了。
在心里哀叹了一声,道:“你既不是为了佛教出手,又不是为了魏征之死,那带我来这却是为何?”
“带你来此,是想告诉你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再与你合作一番。”地藏王轻轻抚摸谛听的耳朵,沉吟道:“你可知祭赛国金光寺中那颗舍利子来自何处?”
赵清宇大吃一惊,盗取舍利子这事做得隐秘,连法力无边的如来都不知道真相,这地藏王是如何知道的,莫非他的法力还在如来之上?转念一想,心中明白了,定是谛听告诉他的,寻思:“这谛听活着,对自己总是一个威胁,必需要想办法除掉它才行。”
见地藏王一脸笑意的盯着自己,赵清宇道:“什么舍利子,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地藏王道:“我知道舍利子落在你手中,我对它不感兴趣,只是想告诉你它的最大用处。”见赵清宇面露不解之色,又道:“这舍利子是一位大能之辈死后所化,内中凝聚了他生前两成半的力量。原本放在荆棘岭中的‘木仙庵’里,被如来取来安放在金光寺中,作为佛权的象征。”
赵清宇听了是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舍利子来头这般大,怪不得里面藏有《无上佛录》这种顶级的功法。只是这大能之辈既然能创建出这种玄妙功法,想必一身神通已经达到了神鬼莫测的地步,这般世间少有的本领,又为何会灭亡了。
忽然,赵清宇脑中灵光一闪,记得前世看《西游记》时,对荆棘岭中那群树妖的身份十分不解,太白金星曾向玉帝说过:三界之中,凡有九窍者,皆可成仙。
九窍乃是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而树属于植物,根本没有九窍,他们却成仙了,这可在整个西游世界中独树一帜,想来他们跟地藏王口中说的那位大能之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八十七章 魂魄、肉体、舍利子()
沉吟了许久,赵清宇问道:“照你所说,那位大能死后留下了四颗舍利子,其他三颗又被安放在何处?”虽然不知曾经住在“木仙庵”那位大能是谁,但他能让树木成仙的特殊本领,若还存活在世,不管是对老君、如来还是玉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莫非他是被几人联手给剿灭的,赵清宇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要知道,这位大能若是带领树族发动一次万物大战,搞不好会打破现有的格局,一举成为天地的主宰者。
所以不管这位大能有无一统三界的野心,鉴于这个因素存在,如来几人是不可能会放过他的。事实上,在他这个能力被如来几人知道后,他的死已经注定了。
闻言,地藏王沉吟道:“你可知那哪吒的来历?”见赵清宇点头,又道:“哪吒原身便是其中一颗舍利子。”
这话如石破天惊,将赵清宇惊呆了,关于哪吒的来历,后世有很多人有过争论,原文中他跟猴子打斗时就有提到: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
可这也仅仅是猜测,猴子和哪吒乃不同的物种,根源如何会一样。若是哪吒由舍利子所化,那就完全能解释通了,可按这个说法,猴子的本身岂不也是舍利子?
见赵清宇面露不解之色,地藏王解释道:“说准确点,哪吒是由舍利子、魂魄和人的身体结合造成的,只不过还有些不完美,所以才有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这一幕,最后被如来用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给救活。碧藕身的哪吒神通比原来强过几倍,遂才降服九十六洞妖魔,被如来推荐给天庭为官。”
赵清宇大吃一惊,怪不得李天王不管去哪,玲珑宝塔从不离手的,看来是时刻堤防哪吒,因为他心里清楚,哪吒根本不是他儿子。
“照你这般说,那另外两颗舍利子,其中一颗便是孙悟空?”这话若从别人口中说出,赵清宇还有几分不信,但从掌握地府的地藏王口中说出,他心中笃信不疑。
见地藏王不可置否的点头,赵清宇内心惊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沉吟片刻,等内心逐渐平复后,才道:“这般说来,孙悟空根本不是仙卵所化,而是由舍利子、龙的魂魄和猴子的身体造就而成。”
地藏王惊道:“你如何知道孙悟空的魂魄是龙?”当年他和如来合作,从拘禁强者魂魄的“锁魂塔”中取出一个龙的魂魄,然后附身在舍利子中,才有孙悟空从仙石中蹦出来这一幕。这事,他自认做得非常隐秘,赵清宇如何会得知的。
赵清宇一脸神秘道:“这个恕我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他之所以如此问,是因为前世看《西游记》时,对孙悟空的来历,有两个地方怎么读也读不懂。猴子与佑圣真君、三十六部雷将打斗时,原文中有这段描写: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
猴子大闹地府,从十殿阎王那要来生死薄,在万物中找不到他的名字时,曾有过这段描述: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这话前世怎么也看不懂,可刚刚听了地藏王的一番话后,赵清宇才恍然大悟,在佛教中,摩尼珠不也叫舍利子么,猴子是披毛带角之物,似走兽又似飞禽,除了龙还有其他的物种有这般特征。
地藏王对这个问题也不深究,孙悟空的来历只不过是如来用来迷惑老君的,只要不让老君知道他是怎么制造出来就行。本来,地藏王是想取小鼉龙的性命替魏征报仇,可见过赵清宇的力量后,临时改变了主意,与他合作更符合自己的利益。于是便道:“你手中有舍利子,而我手中有大把的魂魄可用,只要我们双方合作,就能制造出一个可以媲美孙悟空的人物。”
地藏王相信他抛出的这个诱惑足够让赵清宇动心,赵清宇先占了黑水河,后又吞并了火云洞的势力,可见他的野心之大。若不是忌惮如来的势力,只怕还会无止境的扩张下去。
对他这种有野心的人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实力,自己若能帮他制造一个与孙悟空这样的人物,定能助长他的野心。到时通过他的手将西牛贺洲搅乱,自己再趁乱谋划大计。
自己虽贵为幽冥教主,但地府这处地方资源匮乏,尽是穷山恶水之地,炼狱之所,不提跟天庭、灵山这种仙境相比,就是相比四海也有所不如。
因为环境的恶劣,让地藏王心中的不满逐渐化为不忿,他自认为不论是法力还是智慧,可以跟如来比肩,为何要住在这儿。
经过两次万物之战,荆棘岭大战,两次仙界大战,仙界三方势力基本稳定,虽然老君、如来和玉帝三人私底下矛盾不断,但都是一些小打小闹,很难毁坏他们的根基。若想打破这种现有的平衡局面,那唯有重新扶持一股新势力,引发第三次仙界大战,如此才有机会崛起。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赵清宇,除了他手中有舍利子外,地藏王通过谛听的辨听能力,几乎将他这个人给摸透了。赵清宇本身实力不差,而且地盘有几处,手下小妖近万,不仅如此,还跟观音、镇元子这类积年大仙交好,他本人可谓是得天独厚,只要时机一到,必定大有一番作为。
闻言,赵清宇心动了,他目前最缺的就是像孙悟空这种超级打手。鹿力虽有谋略,但缺乏勇猛;羊力勇猛到有,不过头脑简单;红孩儿口才不错,本事也行,还有三昧真火这种厉害法术在手,但为人太过年轻,喜欢冲动行事。他们三人独挡一面还行,但都不适合当帅才,自己若是守着车迟国、黑水河和枯松涧这三处地盘逍遥快活几年便罢了,若想壮大实力,就显得先天不足了。
若是答应与地藏王合作,培养一个像孙悟空这种超级打手,来日必是一大助力,不管是趁势崛起还是被迫依附一方势力都有帮助。可这地藏王跟自己无亲无故,还与自己有仇,为何这般好心帮助自己,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你与我合作目的为了什么?”想不通之下,赵清宇开口问道。
“我要说没目的,你肯定不信。也罢,为了表示我合作的诚意,不妨告诉你,佛教虽表面上风平浪静,可暗地里已是暗潮汹涌,我想投下一颗石头,将这水下的暗潮引到上面来,趁机争夺佛祖的宝座。”
闻言,赵清宇便放心了,地藏王有这个目的十分正常,事实上,八大菩萨中观音、文殊和普贤几人都有这种打算。只要地藏王抱着这种想法,自己到可以与他合作一番。
第八十八章 锁魂塔(求推荐)()
在地藏王的带领下,两人穿过一片荆棘之地,来到一处断崖口,眼前一片朦胧,黑雾漫漫,阴风飒飒,本该觉得遍体生寒,但赵清宇却感觉到一阵炎热,热气似乎是从断崖下面传来的。
还没等他琢磨明白,地藏王将手中的金锡往崖下一指,一道巨大的金光从金锡中射出,往前方飞驰而去,金光所过之处,黑雾纷纷让道,断崖下方的景色随着视线的开阔一览无余。
赵清宇不由惊呆了,下方竟然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火山口,目测直径起码有四十余里,巨型的灰色玄武岩形成的巨大盆地,犹如一个巨型的石碗,里面装着的是潺潺的岩浆,散发惊人的热度,而他和地藏王立在一边的碗壁上,犹如两只小蚂蚁,无比的渺小。
对这等异象,地藏王早已习以为常,伸手指向中间那座黑色的建筑物,道:“那儿便是锁魂塔,我们驾云过去。”
赵清宇点点头,第一次见到火山口,一时玩心顿起,想试试岩浆的温度,于是从地上搬起一块巨石扔入火海中。石入岩浆中,只见冒出一阵轻烟,那巨石瞬间被高温给融化掉了。
他暗暗心惊,见地藏王驾云向火山口中心位置驰去,连忙驾云跟上。
两人都是身具神通之人,须臾间,便到了火山口中心。原来那座建筑物是一座高不见天的巨塔,如擎天之柱矗立着,状若光溜溜的直柱,通体灰暗,赵清宇瞅了一半天,才在底部找到一个看似黑洞的入口,在氤氲迷蒙之中,透着森森鬼气。
地藏王收去祥云,落到下方一块巨岩上,也不知这巨岩是什么材质,浸在岩浆中竟没被腐蚀掉,赵清宇按下云头,落在岩石中。
“你可考虑清楚了,要随我一起进去!”
地藏王盯着巨大的锁魂塔,一脸平静,他本不打算带赵清宇来这儿,只不过对方强烈要求,更以合作的诚意为理由,不得已,他才答应下来。
赵清宇不假思索的点头,既然已经来了,哪有不进去见识一番的道理。况且他还有一个目的,难得来地府一回,若不探听几件重要的事情回去,岂非白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