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翔苍穹 >

第84部分

龙翔苍穹-第84部分

小说: 龙翔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二次: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封倭王武为镇东将军。 

第十三次: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封倭王武为征东将军。 

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飞乌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 

四、圣德太子执政时期与中国的通好 

圣德太子(乌雅玛德)执政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由于前段时间日本的内乱,导致中日邦交中断了一个多世纪。乌雅玛德接受中国的尊王大一统思想,试图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来挽救社会危机,为此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恢复了中日邦交。具体措施如下: 

恢复中日邦交,积极摄取中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圣德太子为了向中国学习,遣使通好隋朝,恢复了中断一个多世纪的中日国交。推古天皇15年(公元607年),圣德太子遣小野妹子使隋。公元608年小野归国时,隋朝遣裴世清出使日本。当年9月,裴世清回国时,日本又遣小野妹子第二次赴隋,还派去了8名留学生,其中4名留学生是便汉直福因、奈罗译语惠明、高向汉人玄理、新汉人大国,4名学问僧是新汉人曼、南渊汉人请安、志贺汉人慧隐、新汉人广齐。这些留学生后来回国后,在大化改新中发挥巨大作用。公元614年再次派犬上御田锹、矢田部造使隋。这一时期日本改变过去向中国朝廷请封、朝贡的态度,采取对等的立?J拐咝∫懊米拥谝淮问顾迨钡萁坏墓槌疲骸叭粘龃μ熳又率槿彰淮μ熳游揄Α钡诙问顾迨贝吹墓槌疲骸岸旎示窗孜骰实邸闭馐比毡疽丫ο胝镜接胫泄降鹊奈蛔由希獯游谘怕甑碌牧酱喂椴荒芽闯觥?五、遣唐使的派遣 

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自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能够成行并成功到达长安的有13次。 

日本的遣唐使团组成十分复杂,其中遣唐使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四等宫,有时还在大使之上置执节使或押使(代表)。这些人是从通晓经史、长于文墨、精通唐朝情况或有一技之长的人中选任。使团的成员有知乘船事(相当于船长)、造船都匠、船师、船匠、拖师、做人(侍候高官的从仆)、挟秒(舵师)、水手长、水手、射手、杂使、译语、主神(神官)、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卜部、音乐长、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手艺师)等。还有不少留学生随行,所以人员很多,初期每批大约有250人左右,后期约有500人左右,最多时竟高达600多人。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庞大的友好和学习的使团,这在世界古代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在唐朝,中日之间的交流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与当时唐朝的空前强大也不无关系。 

遣唐使团初期分乘2艘船前往中国,每船载120人左右,后期大抵乘4船同行。一行由难波的三津浦(今大坂市南区三津盯附近)出发,西经濑户内海至筑紫的大津浦(今博多)。由此前往中国的航路有北路和南路。北路由大津浦出发经壹歧、对马,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或在今仁川附近西折横断黄海,或继续北上,再顺中国辽东半岛东岸而行,最后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登州一带上岸。这是公元8世纪以前的遣唐使惯走的航路。这条航路虽费时,但因靠岸航行,较安全。南路有两条:一条是从大津浦启航后沿筑紫西海岸南下,绕经夜久(屋久岛)、奄美(大岛),横渡中国东海,到达扬子江口。公元701年以后的遣唐使因日本与统一朝鲜半岛的新罗关系紧张,多走这条航路。当时西南诸岛已归属日本,可以经由这些岛屿到达唐土。另一条是由大津浦至筑紫的值嘉岛(今五岛列岛和平户岛);由此横断东海至扬子江口。这是公元8世纪70年代以后遣唐使常走的航路。取这条航路是考虑到,经由南岛的航路不仅所需时间长,而且要冒横渡东海的危险,既然同样冒险,不如从筑紫直接横渡东海,缩短航程,节省时间。南路要横越东海,这在造船、航海术尚很幼稚,又没有掌握海洋气象知识的条件下是非常艰难的。遣唐使在往返途中常道风暴,船破人亡,或漂流到南方岛屿被岛人杀害。虽然这样,但是日本仍然坚持派遣遣唐使,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强盛。 

使团成员利用在唐一年左右的时间,积极学习唐代科学文化知识。如押使多治比县守曾从四门助教赵玄默学习经书;准判官藤原贞敏善弹琴,在唐期间从上都刘二郎学琵琶;遣庸医师兼医请益营原提成入唐钻研医术,回国后任针博士、侍医等职,为日本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当时长安不仅是唐代文化的中心,又是波斯、印度、拜占廷、中亚、南海等东西文化的荟萃之地,这就更加丰富了使团成员的学习内容。遣唐使团的成员在回到日本以后,大多数成为本学科的顶尖人物。 

另外,遗唐使还起到了贸易使团的作用。他们到达唐朝后,向唐朝进呈的日本政府赠送的礼物,主要有银、统、丝、绵、布等;归国时带去唐朝回赠的礼物,主要有彩帛、香药、工艺品等。这可以看作两国以互赠礼物的形式进行的贸易。当然这些赠品不会直接进入市场,主要是满足天皇及贵族奢侈的需要。尽管如此,唐贷在宫⒐笞寮按蟪贾浠菇薪灰祝骸敖ɡ衩徘埃帕⑷龋又锰莆铩D诓劐济と思澳谑痰冉灰祝还偈小!闭庋拼厝挥幸徊糠只崃魅刖┏鞘谐。鸬矫骋椎淖饔谩K淙徽庵置骋椎墓愣群蜕疃榷己苄。撬鸬降淖饔檬悄岩怨懒康摹?与此同时,日本朝廷对使团成员按身份发给数量不等的丝、绵、布,作为旅费;又对大使、副使赐给大量砂金。唐朝方面也赐日使物品。所以使团人员从日本带到中国的物品可以用来交易,购买大量唐朝物品带回日本,流入京城市??杉蔡剖够蛊鹆斯偕痰淖饔谩S肷鲜龅牧硪蛔饔孟嘟岷希捎诓罴鄣脑颍扌沃型贫巳毡旧桃档姆⒄埂?遣唐使还有—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送留学生和留学僧入唐学习;然后接他们学成回国。如吉备真备、玄防、最澄、空海等都是搭乘遣唐使的船只往返的;所以说遣唐使对日唐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遣唐留学生分为留学生和学问僧,一般从有才华的贵族子弟和僧侣中挑?A粞牍蛹嗨袅Ч葜唬髯匝白ㄒ担谎噬饕诔ぐ病⒙逖舻鹊馗鞔笏伦暄蟹鸾獭>菽竟┭宓摹度罩形幕涣魇贰芳窃兀籼蒲?44名,大部分是学问僧,留学生只有14名。在平安朗以前遣唐留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较长,有的长达二三十年之久。他们生活起居同唐人一样。有的留学生甚至在唐娶妻生子。由于他们学习时间长,又同中国人久处,所以不仅其文化知识,且在生活习俗上都深受唐的影响,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和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如膳大丘在长安国子监学经史,回国后任大学察助教;大和长冈在唐学唐律,回国后与吉备真备修订律令24条;营原(木尾)成在唐学医,回国后任针博士侍医,桔达势在唐以文才闻名,回国后推广中国书法。此外,著名人物还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最澄、玄防、圆珍、圆仁等 

六、鉴真东渡 

唐代不止日本的遣唐使多次来访,也有中国人东渡日本,促进中日友好,交流生产文化知识。其杰出代表人物是扬州名僧鉴真(公元688年—公元763年)。他俗姓淳于,江阳县人。14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公元708年到长安实际寺,就弘景禅 

师受具足戒。后从名僧学律宗。公元733年南方律宗名僧义威死,签真成为南方戒律的权威,被尊为授戒大师。先后给4万多僧授戒。当时日本缺乏传授戒律的高僧,朝廷派奈良兴福寺荣害、大安寺普照两人到中国聘请鉴真赴日传戒。 

鉴真在公元743至公元748年间曾五次东渡,均因风暴或人祸没有成行。在第五次东渡时,遇大风,漂流到海南岛南端,从海南岛绕经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回到扬州。途中由于劳累和暑热,鉴真双目失明,荣喜病死在端州(今广东高要)。公元753年10月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归国时,到扬州拜见鉴真,邀请一同赴日。鉴真不顾年迈失明,答应同行。公元753年12月20日鉴真抵达萨摩的阿多郡秋妻屋浦(今川边郡秋目)。年底到达九州大宰府,公元754年2月入京,这时鉴真已是66岁的老人了。五次未能成行,历经无数磨难,这些经历与另外一位著名的唐朝和尚玄奘西去天竺取经的经历也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鉴真东渡历时11年,先后六次方成功,可见其赴日传教的决心之大。(个人认为,这里与佛教所谓的执着相抵触,不过与主题无关,就不多说了)和鉴真一起到日本的有法进、县静、思托、义静、法载、法成等弟子共24人,带到日本的物品有佛像8种、佛具7种、佛经34种、字帖3种。鉴真在日本受到热烈欢迎,朝廷对他极为崇敬,授与传灯大师称号,其他僧人也各授位赐物。公元754年4月5日,鉴真在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前筑坛授戒。亲主戒坛,首先为皇族授戒,其次为澄修等440名僧人授戒。天平胜宝8年(公元756年)鉴真被任命为大僧都。天平宝字3年(公元759年)按唐朝寺院布局,完成唐招提寺的建筑,鉴真从东大寺迁居寺内,使律宗在日本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教派。 

天平宝字7年(公元763年)5月6日,鉴真圆寂,享年76岁。弟子忍基制作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思托撰写一部《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上鉴真传》,以悼念这位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高僧。并且现在唐招提寺和鉴真的干漆坐像都保存完好,由此可见日本对鉴真的重视。 

七、平安时期与唐、渤海郡的通好 

平安初期百年间,日本政府继续推行日中经济文化交流政策,延历23年(公元804年)和承和5年(公元838年)又先后派出遣唐使船,仍有不少留学生、学问僧随船入唐,如空海、桔逸势、最澄、圆仁、春苑玉成、营原桶成等。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中国文化。至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后发生安史之乱和黄巢农民大起义,唐王朝摇摇欲坠。当时日本贵族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对外趋向消极。宽平6年(公元894年),新任的遣唐使营原道真(公元845年—公元903年)引用在唐学问僧中蹈的报告而上奏天皇,以“大唐凋敝”,“海路多阻”为理由,建议停派遣唐使。宇多天皇接受了这建议,两国关系遂告中断。不久之后唐朝灭亡。 

从奈良时代到平安初期,日本同唐朝中国东北的渤海郡交往也相当活跃,使者往来不绝。自公元727年开始通好至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契丹灭亡的200年间,渤海使来日凡36次,日本使者去渤海13次(公元811年以前)。渤海使者同他们的商船队多从朝鲜半岛北部越日本海,驶抵北陆地方,对此,日本方面在能登国(石川县)建“客院”款待。渤海运往日本的货物以毛皮、人参等土特产品为主,兼有出色的“唐物”。日本的交换品则多系绢、棉类。由于渤海受唐文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