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耀九歌-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湖为敌。哪怕是邪派星隐宫,与太一道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沐不敢保证,他们对《九歌诀》没有兴趣。
所以,李沐只有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会取出《九歌诀》。
《九歌诀》安静地躺在桌面上。玉册卷在一起,像是一根棍子。长不过一尺,粗不过碗口。李沐深吸一口气,伸手打开了那束着的金线。
玉册在烛光之中缓缓展开,碧绿的玉石映着光芒,似乎隐隐有光影在其中流转。
李沐看向玉册上的字迹,庆幸他能够看懂。大贠立国至今,语言文字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变化。本朝的庞恭庞大人,在改革之初,曾提出过简易文字,移风易俗。但是这一条很快被士林打压了下去。李沐在拿到《九歌诀》之前,也曾有些担心,他怕《九歌诀》是用晦涩难懂的字体写成,他会不认识。不过现在来看,他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天衍九歌,御神之章!”开头处,这八个字映入眼帘。字体雕琢精细,镶以金丝,所以分外清晰。李沐口中又重复了一遍这八个字,然后又继续往下看,这八个字之后,便直接是第一篇。
“篇一《东皇太一》。”李沐看着那些字体,磕磕绊绊地将全篇读了出来。“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呃。”李沐有些懵,因为他发现其中大部分字,他都认识,但是所有的字全部拼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完全不明白这些字的意思了。
苏先生曾经讲过诗律,所以李沐觉得这个兮字在这之中应该没有深意。那如果全篇去掉兮字,李沐又看向了玉册。“吉日辰良,穆将愉上皇。抚长剑玉珥,璆锵鸣琳琅。瑶席玉瑱,盍将把琼芳;蕙肴蒸兰藉,奠桂酒椒浆。扬枹拊鼓,疏缓节安歌,陈竽瑟浩倡。灵偃蹇姣服,芳菲菲满堂;五音纷繁会,君欣欣乐康。”
李沐想了想,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理会这些文字的意思。“良辰吉日,什么什么让皇上开心。轻抚长剑和玉环,什么什么在发出琳琅声响。坐在瑶席上喝酒,蒸好什么,祭奠桂花酒和红椒汁。扬起锤头抱起鼓,开始慢慢歌唱。其他的乐器一起演奏。什么穿着美丽的衣裳,满堂都是芬芳。五音俱全,你要安乐安康。”
“这个,是说宴会时的情形么?怎么感觉不太对劲?”李沐疑惑地自言自语。因为他发现自己这个理解,明显是一知半解。不过,他并没有任何气馁。
《九歌诀》作为太一道武学总纲,自己若是看一眼就能明白其中意味,那是不可能的。若是其他门派的武功秘笈还罢了,太一道可不单是一个门派,它更是一个教派。作为曾经拥有国教地位的太一道,其武学之中,自然夹杂了许多相关道家信仰。
李沐现在所欠缺的,就是对道门相关的了解。这部分知识,他在武学院被顾霜华留下看书的时候,稍稍有些涉及。但是李沐从那里得到的知识,并不足以支持他来理解《九歌诀》。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是,对于某些专业的东西,若是不知其中三昧,可能读上千遍,也不会让其义自现。
李沐想了想,决定先浏览一遍再说。于是他接着往下看去。《东皇太一》篇之后,还有十篇。分别是:《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按照一桑道人和岳叶枫的说法,九歌共十一篇,既可以看成一门武功的十一招,也可以看成十一门不同的功夫。可李沐看着看着,没有丝毫头绪。
他深吸了一口气,伸手将玉册翻了过来。因为一桑道人临终前提及,在《九歌诀》背后,有瀛洲仙岛,太一道宫的海图。李沐玉册翻到背面,但是他只看到一片与正面迥然不同的字迹。正面《九歌》十一篇,所有字迹都是极为工整,而背面的字,却带着几分潦草和随意。而且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背面的字迹,仿佛带着某个人的个人风格。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带着几分凌厉。
“长生之道,未必逍遥。分神之法,定须历劫。今大道将隐,太一专法不可失。特刻于玉册,传于后人。”李沐读到这里,全身一震。
分神之法!
武学院顾霜华一生都在追求的法门。太一道真正的分神之法!
李沐还记得岳叶枫在一桑道人墓前所说的话。
顾霜华的分神之法,乃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法子。岳叶枫靠着那个方法,修炼出了法相四明王,威力巨大。但是他说,那并不是真正的方法。太一道真正的分神之法,可以让人身负多项绝学,修炼多个出神异相。每用一种武功,就可以动用一个出神异相加持。
这是何等可怖的力量!
“不过,岳居士不是说,这方法太一道也已经失传了么?”李沐忽然有些疑惑。“如果是刻在《九歌诀》背后的话,应该不会失传才对啊。”
第二百四十章 奇正之别()
除去《礼魂》篇之外,其他十篇便需要分神之法来修炼。
“收神于外,存神于内。道心稳固,存真去伪。不惧外邪。方能放手一搏。此法乃死中求活也。稍有差池,灰飞烟灭。”李沐继续看下去,这段占了两片玉简,就是为了说明分神之法的危险性。
不过,当李沐看到道心稳固,存真去伪这八个字。他眉头一皱,想起了顾霜华的分神之法。
因为有岳叶枫成为试作在前,在他的解释下,李沐也很快弄明白了顾霜华的意思。他的分神之法,是意图在纳精境界开始,纳入杂念,然后通过藏意境界,将杂念全部藏入真气之中。以此来达到出神时,能够拥有多个出神异相的效果。
但这个方法的危险性,岳叶枫已经强调过了,完全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寻常武道,纳精境界就开始注重修心。纳精境界的本质就是要明心见性,明白自己最大的特点,以此来提高自己操纵真气的能力,也是进一步提高实力。
故武道之路最惧心存杂念,因为随着实力提高,杂念也会变得更加强大。到了藏意境界,杂念很有可能会变成心魔。走火入魔这四个字,很有可能让人真气失控,经脉俱废。若是侥幸未死,那也会成为一个废人。
顾霜华的分神之法,完全反正道而行之。其中凶险,可想而知。
而太一道的分神之法,前提便是要求道心稳固。这符合武道正常的规律,可以说是遵大道而行。与顾霜华那个分神之法,完全是奇正之别。
李沐继续往下看去。接下来,那手写的字迹开始讲解真正的,太一道的分神之法。“初始为太一,一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魂七魄者亦循天道。魂魄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
“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属于天;二名爽灵,阴气之变,属于五行;三名幽精,阴气之杂,属于地。胎光主命,爽灵主人,幽精主欲。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意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分魂分魄即为分情分欲。以魄转魂,以魂转魄。”
“诵诫修持,遵循法戒。根基稳固,则可以非常之法,行非常之事。分神之始,在于破念。破灭一切念头。坚守本心,宛若礁石固立潮头,不动分毫。分神之二,则是神受,受利剑之伤,分情分欲,分魂分魄。分神之三,在于交互。魂即魄,魄即魂。魂魄交互,如能魂魄交融为一,又能一一分别,分神之法由此大成也。”
李沐看看上面的字迹,又陷入了沉思。这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的字迹,在有限的篇幅里,竟然还是把三魂七魄简要介绍了一遍。而对于真正的分神之法,相比之下,可谓寥寥数语。
李沐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九歌诀》作为太一道武学总纲,本来就是为太一道弟子准备的。然而,太一道当年可是国教地位,说句道门巨擘,恐怕还小看了太一道。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太一道弟子,难道会不知道三魂七魄么?这人在这里还要重新介绍一遍,难道这不是多此一举?
“难不成,从前也有非道门弟子,修行《九歌诀》的例子?”李沐猜想着,一边将这分神之法在脑中记下。这法子的内容他只是粗略了理解了一下,因为缺少相关的知识,李沐暂时也没有办法深究。李沐打算将《九歌诀》再看一遍。因为他还没有发现一桑道人所说的,《九歌诀》背后的海图。
“如果没有海图,就没有办法找到瀛洲仙岛,太一道宫了吧?”李沐即是没有出过海,但是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不然,太一道的秘密也不会隐藏至今了。
可李沐又翻来覆去将《九歌诀》看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有海图。别说是海图了,连点图案都没有。玉册的背面,只有那手写的字迹。
难道说,是写字的这个人抹去了海图?李沐脑海之中冒出了这个想法,但是很快,他就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排除。《九歌诀》在一桑道人手中的时候,应该就是这般模样,否则,一桑道人也不会说关于海图的消息。而且他也见过一桑道人的字迹,跟玉册上面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字如其人,一桑道人的字和他的人一样温文尔雅,锋锐内敛。和这张扬无比的字体,显然应该是个风姿卓越,并且相当骄傲的人。
李沐站起身挑了挑灯芯,然后继续坐在座位上参悟《九歌诀》。
时间一寸寸过去,李沐也觉得自己有些眼花。他收起了《九歌诀》,然后吹灭了灯,上了床。坐在床上,李沐脑海之中也都是《九歌诀》的影子。
太一道的武功如何,自不必多说。就说一桑道人展露过一次的那一招剑法。仅仅是用剑意,就切开了天字第二号宗师董汶的周天星斗。当时的李沐,是完完全全被震惊了。然后他才产生了想要学剑的想法。
李沐回想着当时的情形,盘腿在床上调息起来。武道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李沐很明白这一点。对于招式,他现在可以算得上是得心应手。他现在更注重内功的修为。
因为当世武道,修行即修心。从纳精境界开始,就要逐渐引入本心的概念。纳精境界应该体悟的特点,自身的特点,武功的特点,将两者结合之后的特点……这些都是李沐还没有头绪的点。
先说自身的特点,这其实应该算是对自己的认知。然而人想要真正认清自己,却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李沐可以说出易凡是怎么样的人,岳叶枫是什么样的人,沈璃是什么样的人,可他没有认清自己应该算什么样的人。
自己足够冷静,也足够有应变。自己从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但是如果真的怒气上涌,自己也会失去理智。李沐在脑海中向想着自己的优缺点。可是,他越想越有些茫然。因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