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姐果然聪明啊。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太后圣明!回、汉的恩怨,由来已久,原因复杂的很,当然不仅仅是言语不通这一桩——不过,这肯定是极其紧要的一桩!试想,言语不通,无法交通,又如何能够视对方为同类?彼此都想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时日长了,何能不生事端?日积月累,又何能不生大祸?”
慈禧不由自主,微微颔首。
她想了一想,峨眉微蹙,说道:“回人是讲什么言语的?我竟是不晓得!不是……汉话么?”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这个……也是,也不是。”
也是,也不是?
“回人的先祖,自阿拉伯、波斯等地,辗转来到中国,回人的‘母语’,其实是阿拉伯话和波斯话。其中,因为回教的经典,几乎都是以阿拉伯文写就的,回人礼神的时候,阿訇讲道——阿訇就是回庙的主持,也大多用阿拉伯话,所以,回人的‘母语’,以阿拉伯话为主。”
“母语”是个新鲜词儿,但并不难理解,不需关卓凡特别解释,御姐自能默喻其意。
外部的世界,御姐的印象,是很模糊的,不过,“阿拉伯”、“波斯”,虽然不甚明其所以,倒都是听说过的,也无需关卓凡做特别的解释。
“回人先祖,隋唐的时候,便开始移居中国,迄至元末,历时已久,繁衍已众,但所操言语,还是以阿拉伯话为主——当然也有会说汉话的,可是,人数并不算多。”
“这个情形,到了前明,始有大的改观。朝廷明令,回人必须学讲汉话;同时,回汉杂处,回人若始终不说汉话,自个儿也实在是不方便。于是,讲汉话的回人,慢慢儿地多了起来。”
“我朝定鼎,在这个事情上边儿,大致是承继了前明的政策。譬如,雍正年间,安徽巡抚鲁国华上奏,指回人‘异言异服’,请朝廷予以取缔。”
“鲁某所请,自然是偏激了。回人的服饰,有的素净,有的艳丽,其实是很养眼的;至于回人的言语——怎么说呢,嗯,就像广东人,一边儿说官话,一边儿说广府话、潮汕话,不能说只许广东人说官话,不许说广府话、潮汕话——那……也未免太霸道了。”
“不过,官话也好,广府话、潮汕话也好,都是汉话,文字同一,发音殊异。说官话的不会说广府话,说广府话的不会说官话,纵使沟通困难,亦不会视对方为异类——这不仅因为彼此都是汉人,更因为文字同一,到底是可以交通的。”
说到这儿,关卓凡略觉口干,端起桌子上的茶杯,喝了口茶。
关卓凡滔滔不绝,慈禧已是听得怔住了。关卓凡按了暂停键,她觑了这个空儿,问道:“这么说,这个‘阿拉伯话’,写下来,就不是……汉字儿了?”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太后圣明,正是如此。那是阿拉伯字儿,和咱们的汉字儿,是全然不同的。嗯,和……英吉利的字儿,倒是差不多。”
关卓凡本来想说“和满州的字儿,倒是差不多”,幸好,及时打住、变计。
英吉利的字儿,御姐是见识过的,鸡肠子一般,看上去如睹天书,真正是“非我族类”。
“所以,一回一汉,若是回人不会汉话,汉人不会阿拉伯话,彼此便全然无法沟通,鸡同鸭讲,便不能不视对方为异类,最终,便难免不重蹈‘通天塔’故事之覆辙。”
“既同为中华子民,岂可有此畛域之分?更不能彼此相仇,致吞‘通天塔’故事之恶果!臣曾经奏陈太后,以为满汉交融,二而为一,可新造一个族群,叫做‘华夏人’——满汉既不分你我,其余族群,如回、藏、蒙者,又岂可自外于‘华夏人’?”
关卓凡讲了这么一大轮,慈禧的念头,始终在回、汉之间打转儿。关卓凡话锋上挑,“华夏人”异峰突起,将藏、蒙也扯了进来,慈禧心头一震,十几天前,听关卓凡初谈“华夏人”,头脑中生出的那一线亮光,倏然扩展,犹如旭日跃出云层,刹那间照亮万里河山,一个崭新的世界,堂皇恢弘地展现在眼前。
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一时间,竟然有难以自持之感。
关卓凡适时打住了话头——请圣母皇太后消化吸收一番先。
过了半响,慈禧心情略略平复,开口说道:“我也不晓得说的对不对——如果说的不对,你可别‘太后圣明’!你的意思,是否是:既然同在一个族群——‘华夏人’,那么,满、汉、蒙、藏、回,不论是谁,就应该说同一种话,写同一种字?”
慈禧话音刚落,关卓凡便离座而起,然后单膝跪地,屈肘平胸,目光炯炯,朗声说道:“太后圣明!”
他这个动作,把慈禧和在旁边儿伺候传膳的玉儿、李莲英,都吓了一小跳。慈禧心中大为得意,嘴上却用埋怨的口吻低声说道:“你起来!这是干什么——传个膳都不安生!”
*(小说《乱清》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一六四章 合众为一,天佑国事()
关卓凡重新入座,用低沉而清晰的声音说道:“太后谕示的,正是臣要奏的。”
慈禧伸出右手,拿食指在关卓凡面前的桌面上点了一点,说道:“不是我‘谕示’的,是我估摸你的意思——这个事儿,其中关节,我还没有全然想通呢。”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容臣再给太后举个例子——嗯,就拿美国来说一说吧。”
“美国?”
“是。”
顿了一顿,关卓凡说道:“回太后,美利坚建国迄今,不过九十年光景,九十年前,世上并无美利坚国,但是,却已有美利坚人。这美利坚人,并非美国土著,而是从欧罗巴洲各地,跨海移居而来。这其中,有英吉利人、法兰西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等等。美国土著叫做印第安人,反倒是无足轻重。”
“这英吉利、法兰西、爱尔兰、德意志、意大利诸国人士,合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的大族群,这,就是‘美利坚人’了。”
说到这儿,关卓凡停了下来。
慈禧轻轻地“嗯”了一声,说道:“这个情形,和你说的,咱们拿满、汉、藏、蒙、回,新造一个族群——‘华夏人’,倒是十分相像。”
“太后圣明!美利坚国的全称,叫做‘美利坚合众国’,这‘合众’二字,便是‘合英、法、爱、德、意之众而为一美利坚’之意了。美国的国玺,正反两面,都刻着字儿,正面刻着的,便是‘合众为一’四字。”
“反面呢?”
“回太后,‘天佑国事’。”
合众为一,天佑国事。合众为一,天佑国事。
慈禧在心中默默的念了两遍。
美国的国玺,还刻着别的字儿,不过,跟今天要说的事情,关系不大,未免转移焦点,关卓凡就不说了。
过了一会儿,关卓凡估摸着她消化的差不多了,说道:“既为美利坚人,英吉利来的,不称‘英吉利人’,而称‘英吉利裔’;法兰西来的,不称‘法兰西人’,而称‘法兰西裔’,其余人等亦然。”
“嗯。”
“最紧要的是,虽然英、法、爱、德、意诸裔杂处,但美国的朝廷,却明令定英吉利话为‘官方语言’。意思是,私底下,你爱说什么话,自然随你自个儿的意,但是,台面上——包括政府文书、朝堂论政、学堂授业、寺庙布道,等等,却只能说英吉利话,写英吉利字。”
“官方语言”几个字,御姐听在耳中,略觉违和,不过,不影响理解。
“臣请太后想一想,美国朝廷若不如此,而是由得英吉利裔说英吉利话,写英吉利字;法兰西裔说法兰西话,写法兰西字;德意志裔说德意志话,写德意志字——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不是乱了套?时间一长,诸裔人士必各自为政,还谈的上什么‘合众为一’?更别说什么‘天佑国事’了——不分崩离析,就算‘天佑’了!”
慈禧默默点头。
中国若要仿美国例,那么,该拿哪一种话做这个“同一种话”?哪一种字做这个“同一种字”?
就是说,该拿哪一种“语言”做这个“官方语言”?
这其实是不消说的——并无第二种选择。
慈禧沉吟道:“咱们如果这么做……大约还要打通几个关节的。”
说罢,偏转头,看着关卓凡,淡淡一笑。
关卓凡说道:“是。臣大着胆子,妄揣慈意,太后说的‘关节’,大约有以下这么几个。”
“嗯,你说。”
“第一个关节——满人会怎么想?”
“嗯。”
“臣以为,定汉话为‘官方语言’,绝非变更祖制,恰恰相反,此举乃是仰摹祖宗谟烈,敬而承之,继往开来。”
“哦?你这个说法……新鲜!”
“太后明鉴,我朝入关,定鼎天下,一切典章制度,皆承继诸夏。孔子有云:‘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对于这个情形,臣自个儿,亦有一个说法,叫做‘全盘汉化’。”
“‘全盘汉化’?”
“是,‘全盘汉化’!这些话,拿到外边儿去说,或者由汉人来说,似乎略显忌讳,不过,实情确实如此,太后面前,臣就放肆了。事实上,这正是祖宗高明的地方!不然——臣再犯个忌讳——明太祖说过,‘自古胡人无百年之国运’,如果,咱们当初也像蒙元那样瞎搞,早就给人赶回白山黑水了!”
慈禧听得心旌摇动,目光炯炯。
“拿说话、写字来说,是满人说汉话,写汉字——朝廷可从来没要汉人说满话,写满字!时至今日,满人之中,这说满话、写满字……呃,不说别人,臣放肆,就拿臣和……太后,呃,来说好了,这满文,臣惭愧,是既不会说,也不会写,太后……”
说到这儿,关卓凡打住了话头。
慈禧微微叹息:她会说,但不会写。
这两位,一个是领导政府的中枢首辅,一个是至高无上的圣母皇太后,于满文一道,尤不堪如此,其余的满人,不论是宗室亲贵,还是普通八旗,就更加不必说了。
过了片刻,关卓凡继续说道:“国初至乾隆一朝,书写诏书,必满汉合璧;乾隆朝之后,诏书只用汉字缮写的情形,愈来愈多。时至今日,太后也晓得的,除了最重要的,大多数的诏书上面,已不见满文。这不是什么不守祖制,而是用满文写诏,实在已经没有必要——接旨的人听不懂,颁旨的人不会念,连能写旨的人,也愈来愈少——还折腾个啥劲儿?那不是脱了裤……”
关卓凡讲得兴起,差点滑了口,总算及时打住,把后面几个字咽了下去。
慈禧偏转臻首,怪好玩儿地瞅着他,嫣然一笑,说道:“怎么样?后边那个字儿,味道可好么?”
关卓凡大窘,脸不由红了,嗫嚅了一下,说道:“臣……荒唐。”
慈禧拿筷子在他手背上轻轻一敲,说道:“正传膳呢,啥话都说!”
关卓凡窘得更甚,正想着要不要起来打个千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