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梁祝劫运榜 >

第26部分

梁祝劫运榜-第26部分

小说: 梁祝劫运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搿⒁苫蠛透形颉

    此时的宝船载着山伯,进入《周易》的书山学海中,搁浅在了岸边,前面是茫茫的大海,背后是巍峨的高山,整个书山学海,没有阳光却亮堂堂的一片。

    山伯推窗而望,但见学海中苍苍茫茫,横无际涯,海上漂浮着许多奇异的怪兽,有的虚幻、有的带翅、有的尖牙利齿、有的又如小鸟般啁啾鸣叫,俯视海中,有更多的小鱼以及形体娇小的异兽聚拢过来,绕着黄金屋宝船游动、碰撞,目光远眺,海面碧空如洗,微微泛起了深蓝的颜色,但山伯看过关于书山学海的典籍、介绍,知道在远处的深海中,有着更为庞大、危险、凶恶的怪兽潜伏,准备伺机偷袭自己!

    学海中的海水乃《周易》文字和儒生的念头所化,海中美味的游鱼以及深海中的蚌类、矿产、珊瑚等,都是古人读《周易》时所产生的精华,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困惑、疑问或者真知灼见,让自己触类旁通,学问精深,只有在《周易》的书山学海中搜寻珍珠、宝藏,或者恶兽、歧念并解决,或者和别人交流,在知识之火的不断碰撞、燃烧,才能加深对《周易》的感悟和理解,才能增加自己的底蕴!

    那些奇异的海兽,都是古人在畅游学海时产生的奇思妙想,或者学习时产生的恶念、歧念。只有自己能畅游学海,将一个个异兽击败、收服,才算是反驳了前人留下的谬误,推翻负面的思想,同样可以增进学识。

    如果得不到这些,也可以身入海水,在里面畅游,用海水冲刷自己的文人身躯,淬炼躯体的同时,也能获得并留下一些自己的感悟!

    如果在考试后能得到官印的庇护就更好了,这样就可以无惧海兽的攻击,下潜到深海中,采摘、收取大海中的珍宝,更可以到龙宫一探,获得远超同侪的能力!

    海中危险,身后的书山也不太平,若要登山,唯有弃了保护自己的楼船才行,可是山上意马心猿、困兽、难兽、懒虫、瞌睡虫等儒生的天敌众多,以自己目前的状态,还是征服了学海,再登书山,才更有把握一些!

    山伯入品后初入《周易》,所踏足的书山学海,是古今儒生对此地的共同影响形成的,他们读书所留下的感悟和疑问,都被保存在了书山学海中,被刚进入此地的山伯继承。

    一旦进入书山学海,自己的所思所想,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都会持续地改变着这方天地的内容,如果能用学问征服各种怪兽,那么以后山伯对《周易》的理解,再也不会有困惑,如果有征服不了的怪兽,就说明山伯的学问还不精熟,对《周易》的理解,还不透彻!

    在海面畅游,只能看到书表面的东西,得到书的广度,此所谓博而不精。只有潜入海中,才能得到书的深度,攀登高山,才能看到书的高度,遍览书山学海,才能得到书的精髓!

    如果没有入品,也没有经过考试得到官印的承认,儒生就没有宝船,当意念进入一部典籍的书山学海后,只能在海滩上走动,游不得学海,也登不得书山,而且被海风吹拂、被高山威压的久了,还会使人受伤。每当暴风袭来,只能躲在石缝后、山洞里,或者退出书山学海,才能保护自己,否则被风暴吹散、吹伤魂魄凝聚成的身体,就会产生大量的恐惧、恶念,再加上没有入品后形成的宝典镇压,会令其一蹶不振,甚至还会改变儒气,成为奸人。

    又仔细想了一遍关于书山学海中要注意的问题,山伯这才取过钓竿,默念《周易》经典,凝聚出一颗明晃晃的宝珠,系在了丝线的末端,钓竿探出窗外,垂入海中。

第22章 学海异兽 玳瑁螃蟹剑嘴鱼() 
海中的异兽见了钓竿上垂下的宝珠,明晃晃,亮堂堂,却惊恐得远离了楼船,逡巡着不敢靠前,这是异端学说出于本能对《周易》的道理产生排斥造成的。

    唯有一些细鳞小鱼,仿若看到了美味一般聚集过来,争抢着吞服,对它们来说,代表着真理的明珠,就是罕见的美味,极具有吸引力。

    只片刻间,就钓了六尾小鱼。

    山伯取过一锅,添水生火,取了一篇自己写的经义文章,将上面浮现的翠竹异象和字里的气血精神摘取了些,又取下几片种在窗边的,用文思形成的芝兰花叶,连同六尾小鱼依次放入锅中,待鱼汤煲好,一股奇异的书香味也飘荡在宝船中。

    待到汤鱼尽皆入腹,山伯的文人感觉身上暖烘烘的,不断向外散发着热力。

    看已准备充分,山伯推门而出,沉下铁锚,迈步跳下宝船,跃入浅海中,水刚及腰,并不算深。

    “嘶!好冷啊!”

    看似天空明媚,暖风轻抚,穿的多一点就会流汗,却没想到学海的海水竟然如此之冷,就连吃了些小鱼都抵抗不住,只盏茶时间,文人山伯的脸上就冻得青紫一片,原本淡然的面容,也皱在了一起!

    海中的小鱼以及异兽见了山伯,都争先恐后地游了过来,小鱼还好一些,不断的用嘴巴、用身体、用尾鳍碰撞山伯,显得颇为依恋。

    山伯看这些碰撞过自己的小鱼,不一会儿就长大了不少,似是从他身上汲取了很多食物或气息。

    但冲来的异兽就不那么友善了,将山伯围了一圈,冲着他虎视眈眈,目光中透着一股凶狠,又似乎有某种忌惮,不敢一拥而上。

    这时,远处又游来了一只海兽,圆圆的头顶下,两只漆黑的眼睛,没有嘴巴眉毛,只是在头下有无数的触角,像蛇一样,随着海水飘荡,看着恶心至极。

    山伯知道这些海兽与真实大海中的鱼虾等不同,学海中的海兽只有外界大海中海兽之形,这都是儒生的思想和念头形成的,善念、真理会形成海鱼、真龙、海蚌、矿脉,能孕育出补充身体能量、知识的肉食、珍珠、黄金等宝物,而恶念则能形成奇怪、凶恶的海兽、怪兽。

    在学海中,实力浅的的海兽生活在浅海区,待其实力强大了则可以到深海区称霸一方,这也与真实大海中的生物不同。有的怪兽接触珍珠、矿藏,或者吃的海鱼多了,会在体内孕育出真理之珠,珍珠壮大,不断改变其思想,怪兽也会弃恶从善,形成鱼类,甚至还会化鱼成龙,修成正果。

    那海兽看了看情况,猛地一声嘶吼,众多包围山伯的怪兽,克服了畏惧,全都一窝蜂地冲了过来,将刚刚还依恋山伯的许多海鱼惊走了。

    冲到山伯身前的怪兽,有的用尖牙利齿撕扯山伯的衣衫,有的用黏糊糊的腕足缠在山伯的腿上,还有的用一对大螯死死地夹着山伯的身体,各种攻击的法门,见所未见,与陆地妖兽大不相同。

    山伯忽然感觉到深海处又有数股气息在飞速地靠近,正欲上岸躲避,忽然感觉腿部一痛,就见一条小鱼正凶狠地瞪着他,小鱼不过一尺长短,但其嘴前尖细利长的刺,足有三尺长,此时的利刺已经插入他腿部的皮肤内,鲜血伴随着点点星光涌现出来,星光掠过兽群,就听数声或大或小、凄厉不绝的哀鸣传来,顿时有数十个怪兽的尸体浮到了海面。

    文人山伯以人族血脉为自己的鲜血,却以兵书及天上的杀星星光凝聚肌肉,肉中带有极为精粹的杀意,哪是这些小小的海中怪兽所能抵挡,星光喷射出来,立刻就将这条剑嘴鱼以及附近的怪兽的意识杀死。

    但杀意冲击进入怪兽头脑后,被消耗一空,只余血液在海中,其它怪兽仿佛闻到了美味一般,飞速游到身边,贪婪地张嘴吞食,还有更多的怪兽寻到被剑嘴鱼刺伤的部位,不断地撕扯伤口。

    肌肉被撕扯,里面蕴藏的星光不断地放射出来,又开始冲进周围怪兽的头脑中,搅碎了他们极为可怜的一点点意识,顿时有更多的怪兽尸体浮出海面。

    文人山伯正疲于应付,忽然心神悸动,抬头一看,就见一条庞大的堪比三层楼高的海兽,从深海中循着血腥味冲了过来,其牙尖利,其目凶狠,其皮黝黑。

    不料这条海兽虽然来势汹汹,却因为身体太过庞大,冲不上浅滩,只能在远处发出愤怒的吼叫,尾部在浅海外重重拍起了数丈高的巨浪。

    山伯看得胆战心惊,匆忙走出海水,来到沙滩上,在温暖的海风吹拂下,这才感觉好了一点,但腰腹以下被海水浸湿,仍旧有些凉意。

    匆匆拔下插在伤口处的剑嘴鱼,扯下咬在衣衫上的玳瑁、螃蟹,拿出钻进腰部衣衫中带翅的虎头鱼,解下有十条腕足的软塌塌、黏糊糊的乌贼,等等各种各样已经死去的和将要死去的海兽。随后用手堵住仍在流血的伤口,过了片刻,伤口止血,山伯这才发现,刚刚扔在沙滩上的数条海兽,有的并未被星光冲击致死,只是暂时昏迷了过去,现在已经清醒了些,正在微微挣扎,可见这些活下来的海兽,其品级要更高一些。

    刚才在海水中,没有来得及细看,以前也只在典籍中介绍过,这次亲见海兽,山伯准备仔细的研究一下,就拿起尚未气绝的剑嘴鱼,看其满身都是细磷,鱼鳍背鳍相当的坚硬,全身湿滑,稍不留神就要脱手掉落,其上颌处长了一根长长的骨刺,锋锐而坚硬,凶狠的目光正死死地盯着山伯,恨不得现在就要将山伯刺死。鱼鳃一张一翕,正在恢复着气力和精神,准备进行更剧烈的抗争。

    山伯逐一审视着沙滩上的各种海兽,双目中氤氲一片,周身易道的符文不时闪现,形成一道道细微的风暴漩涡,汲取着书山学海空间的气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第23章 周易明珠 宝剑甲盾飞虎靴() 
凝神思索了足有两刻钟的时间,山伯才对着手中的剑嘴鱼说道: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并非‘从’之意,也非‘自然’之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外力能够帮助你。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凡事要靠自己,自助则天助。子曰尽人事以听天命。上天只会帮助那些自己努力了的人,能够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大吉大利。《周易》一开始就说要靠自己,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所以子又曰‘不怨天、不尤人’。顺应天道,取信于人,则能无往不利。”

    略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山伯又道:

    “顺应天道,取信于人,就是《周易》所言的‘顺天应人’。意指顺应天命,合乎人心,即儒道百家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要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万物都有本能,而人独有情,独有良心,最讲道理。”

    山伯口如河水滔滔不绝,从唇齿间流泻出来后在半空中纠缠盘绕,话语完毕,形成了两颗明珠悬浮在半空,明珠虽仅有指甲大小,但晶莹剔透,观其内部高山大河,青天白日,村镇城郭,雄关雪山,俱都闪闪烁烁时隐时现,如白云苍狗一般变幻不停。

    剑嘴鱼观那明珠,双目中戾气渐去,身体软化、消失,唯有鼻端一剑仍存手中。山伯抬头,就见大海中无数的剑嘴鱼腾空而起,飞向掌中前,只余鼻端的长剑,融入山伯手掌的剑中。

    将长剑悬在腰间,山伯就感觉胸中热血激荡,自己的勇气,以及畅游学海攀登书山的信心又有增长。

    山伯知道,前人有误解了《周易》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才形成了剑嘴鱼这种怪兽,而今被自己道明真谛,自然会被自己收服,所有的剑嘴鱼消逝后,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