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琉璃堡,前些时候李元昊为长期围困河东而建起的西夏的军用物资集中地。那里物资丰厚,当然,守备也极严。李元昊的七寸就在那儿!
某天夜里。张亢悄悄派出一个探子,悄悄接近了琉璃堡的寨墙。那个探子不愧是府州城里的,真是大胆,他近到了能清晰听到并看到西夏人正在做什么。
他们在烤火,嘻嘻哈哈地聊天,其中一个老羌兵的举动很奇特。如换作我是那位探子,定会肃然起敬,因那是最古老的占卜法。
老羌兵把一块羊髀骨扔进火里,由火焰自然燃烧烤裂,再拿出来观看裂纹的走向。这和殷商时代的甲骨占卜异曲同工。只要懂。就能判断出吉凶祸福。该老兵看了又看,突然间大惊失色,叫了起来“明天早上汉人会突然袭击,我们得躲开”
旁边的西夏兵都笑了“汉儿方藏头膝间,何敢至此”汉人们脑袋都不敢露出来,还突然袭击?笑话!
那个探子都听到看到了,悄悄的又退了出来,连夜赶回府州送信。张亢连夜起兵,夜屠琉璃堡!之后。史书在步驼沟附近新筑了一宣威砦。这里是西夏兵的必经之路,就在这里拦着他们!
接下来,张亢要去救麟州城。史载:麟州城已到了“黄金一两换水一杯”的程度!
张亢亲自护送物资上路,去打通麟、府两州之间的生死通道。一路上不停地战斗。满身血腥往前走,走到柏子砦时像已到了尽头。
和三川口、好水川一样,李元昊以逸待劳,静等着人困马乏的宋军送上门来。何况这一次宋军想跑都不行。因那些关于生死胜败的物资!不是敢不敢死的事,是根本死不起的事!
张亢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舞全军斗志,形势己一目了然“我等己陷死地。前斗则生,不然,为贼所屠无余也”怎样都是死,那还等什么!宋军杀了过去。这时历史变得有些神奇。宋史记载:突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沙完全吹向了党项人,宋军是顺风作战。
风,在历史中不止一次主导了战争胜败,最有名的当然是传说中的“诸葛亮借东风”风在李元昊的生命中也扮演过不同的角色,不久之后,风就将帮助他渡过此生最大的危机。但此时的风…
张亢的宋军顺风厮杀,斩首近600级,光战马就夺得1000余匹。要知道自从灵州丢失后,宋朝本土就再也出产不了合格的战马。所以这一仗,张亢不仅赢得痛快,且超级实惠。
但局面更凶险了,前方到麟州还要很远,自己却己精疲力尽,西夏人注定还会来,该怎么办?
张亢没后退,也没继续前进,他停了下来,就在柏子砦不远处开始休整。这是个信号,代表着宋军己接近崩溃,连移动的力气都没了。接下来更妙,以张亢为基点,周边宋军都在迅速向他靠拢。这意味着大批宋军走出了城市,来到野外,在西夏骑兵控制的茫茫旷野里找死。
这一直是历代所有游牧民族对汉人最大的要求:请你们走出城墙来吧,爬墙杀人,实在太难了。这时李元昊面对机遇,表现得小心翼翼,他用了恰到好处的手法,来促成宋军的聚合速度,又不把他们吓回城里去。用少量骑兵一直骚扰,让柏子砦附近宋军感到压力和威胁,却不赶尽杀绝…
两军再次相遇在兔毛川,还是当初张岊、王吉血战送物资的地方。没办法,这是府州到麟州的必经之地。老地方、老熟人了,西夏兵一看见宋军旗帜就立即进入了兴奋状态:我喜欢!这仗注定了打得轻松愉快…因对面树起两面大旗,一面“万胜军”一面“虎翼军”相比之下万胜这两字更响亮些?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西夏人都知道,这是从开封城里调过来的禁军公子哥,一群软蛋货色!而虎翼军就要小心,那是群光脚的,都是当地边民,从来心黑手狠杀人不眨眼…很好,目标认准,西夏兵争先恐后杀向了万胜军,柿子要挑软的捏嘛!
战斗开始,兔毛川再一次血肉横飞,但西夏大兵们满怀喜悦和期待的心情抽刀子砍了过去,却突然发现软柿子硬得崩牙,万胜军怎么也啃不动!这就体现了张亢本人的智慧:万胜军其实就是虎翼军,两军标识对调了!就是要让西夏兵从开始就去啃硬骨头,让战场陷入僵持,双方都对耗掉战力和耐心。直到战场上敌我双方都精疲力尽时,突然间西夏兵就会收到礼物…
一排排利箭从旁边山坳里射了出来,措不及防的西夏兵成群倒了下去,有伏兵!刚意识到这一点,埋伏的宋军就冲了过来,要说这时的突击力度有多大,只看是谁在率领:张岊!西北战场上最强的将军从开始就一直在埋伏,眼睁睁看着友军敌众我寡,苦苦缠斗,为他赢得这决胜良机!
张岊冲了出去。当天的兔毛川变得名副其实,突然间变出了无数只兔子,西夏人跑得那叫个快——扔下了满地死尸,过后清点超过了2000具…
决胜所用时间很短,西夏兵的本质再次暴露,一旦丧失了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后,立即就都是逃兵。从始至终,他们都没出现过刘平、任福那样临危不惧、宁死不退的将军!
终于,那位西夏历史上最伟大、最强大、最聪明狡诈的皇帝…撤退了。原因在于再次被骗。
麟州城真的缺水,一般情况下3天就是极限。这情况李元昊在家族史里能了解到一些,他爷爷就利用过这点。这时宋朝内奸们强调再强调,只要围住了,麟州就注定了是块死地。于是李元昊就围着,无论连续多少大败都挺着。老天爷也非常帮忙,这段时间里河东路一滴雨都没下过…
时间一天天过去,整整一个多月了。这一天李元昊习惯性地再次向城头眺望,突然间目瞪口呆:他看见宋朝人非常忙碌,一大群人往城头上挑东西,修筑工事,这是李元昊第一反应。接下来他就没法相信自己眼睛,只见宋朝人把一桶一桶东西倒在了城头上,开始乱抹…该死的,那居然是湿泥!这是麟州知州苗继宣取来的污泥沟中的泥…(未完待续。。)
趁火打劫篇()
李元昊暴跳如雷,把那个宋朝的奸细抓来!你不是说麟州城里没水吗?不是都快渴死了吗?可他们居然能拿水和稀泥玩!你们这些骗子,宋朝没一个是好人!得出这结论后,李元昊灰心失望,再没心情玩下去。当天在麟州城下把那奸细砍头后,就起兵回国了。
河东路之战结束,李元昊虎头蛇尾,开战两个多月,以惨败收场,只能灰溜溜滚回老家,等着下一次机会…
小结一下,宋史由于种种原因,是我们民族总想忘却的一段痛史。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屈辱,都成了反面教材,如不强盛、如不强硬,我们就会像宋朝那样亡国,甚至灭种!
只是我不明白的是:所谓的大辽战神耶律休哥,为什么就只提他在高梁河、歧沟关的这两场大战呢?不错!这两场大战对宋辽之间的国运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对于休哥本人的战场经历来说,尹继伦的徐河之战是不是更为重要呢?因那是战神的战争绝唱!再说所谓的宋夏三大战,为什么会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呢?不是说这三场大战规模不大、影响不深,只是保安军、白豹城、以及现在的河东路之战,为什么就不能入选呢?
何况就连这宋夏三大战的描述是不是都走样了呢?如不仔细翻阅,只看近现代各位史学大师们的著作,几乎都在一片声歌颂着李元昊用兵如神,西夏人勇武善战。而宋军低劣、懦弱、幼稚,甚至是弱智…郭遵、刘平、王珪、任福、葛怀敏等人的忠贞苦斗,根本就看不到!这是怎么回事?
连蒙古人修宋史时都没抹杀的功绩,为什么会被自己民族所忘记?一直在强调我们该强盛,该有狼性,可却把自己英雄贬得一无是处!更不用说张亢、张岊、王吉等河东路上的英雄。基本上他们都被忽略了,一直都被掖在历史衣襟里。仿佛让他们见点光,是多么的不相宜!
很想替千年前那些战死沙场、保家为国的先烈们问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10月15日,辽兴宗次子和鲁斡出生。
18日,夏竦、陈执中两人被剥夺陕西一切军政大权,分别被贬为永兴军路的河中府知府、陕州知州。朝廷正式将陕西分为四路:秦州知州韩琦主掌秦凤路、渭州知州王沿主掌泾原路、庆州知州范仲淹主掌环庆路、延州知州庞籍主掌鄜延路。11月1日,高继宣接替杨偕任并州知州,主掌河东路。他们分别掌握着各自一路内的军、政、民、财各项大权,再也没人掣肘。
庆历元年(1041)11月,范仲淹上攻、守二议。
大宋屋漏偏逢连夜雨,与西北的战事不解。北方又有强敌压境,辽兴宗耶律宗真欲乘火打劫!到这时为止,耶律宗真当皇帝已当了11年多。最近他有点烦恼,日子太顺了,幸福得让人无聊?
他坐在皇位上向四面八方张望,先看自己人。从他老爸望到老妈、从兄弟看到儿子,边看边想,觉得谁都挺好,但都让他提不起兴致。生活还是少了点什么?
老爸死很久了,显赫人物的死亡就像老酒,时间越长,名头越芬芳。圣宗陛下。这词汇在辽史上独此一份,必将万古留芳,他只有羡慕的份。
老妈?强悍凶狠的萧褥斤女士,不说也罢!
目光转移。再看向弟弟。耶律重元现在是皇太弟,所谓“仁兄贤弟”弟弟当年如此贤良,哥哥怎会不仁德?皇太弟名号己是辽国的正规皇储。且兼任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名副其实的辽国第二号人物…
下一位是他的太子,未来的辽道宗。说到名字真是如雷贯耳,现代有华人处无人不晓,里萧峰的结义大哥耶律洪基。这时耶律宗真应露出了由衷的微笑,很得意,这儿子太理想了!首先这是个心灵美的标准契丹青年,佛教是他的心灵主宰。历史可以证明,耶律洪基和未来的宋徽宗赵佶一北一南,一个是“辽道宗”一个叫“道君教主皇帝”互相呼应,让各自国家变成了前所未有的理想社会。一个信道、一个信佛,宋辽就在他们两人手中亡国。不过这都是未来的事。这时耶律宗真也是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深信这么好的宗教定会让他国泰民安,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谁敢说亡国?小心乱讲遭雷劈!
这之后,耶律宗真的目光开始变得深邃而辽远。这时宋夏战争己打了3年多。如去早了,宋朝没疼,根本不怕。再去晚些,就要打出结果了,时机一去不复返!耶律宗真紧急指示,大家想个办法,立即行动,要俺的皇兄吐出钱来,还要他心甘情愿!因我们定要做到有理有据!
这时契丹人的智慧开始显露,以2个月前,宋朝在河北22州私修边城,违反澶渊之盟为名伐宋!对于耶律宗真这一突发奇想,大辽高官们表示了截然相反的两派意见:南院枢密使萧惠极力赞成、北院枢密使萧孝穆则极力反对。但耶律宗真谁都不听,一意孤行!于12月22日下达南征命令!命各路兵马会集幽州。以萧惠、耶律重元为主帅。萧孝穆年老乞休,不许。
庆历2年(1042)1月5日,耶律宗真派萧特末、刘六符2人出使大宋,带上他亲笔给大宋皇帝写的国书。国书是这样开头的“弟大契丹国皇帝谨致书兄大宋皇帝”内容是本回忆录。从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