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宛如梦幻 >

第11部分

宛如梦幻-第11部分

小说: 宛如梦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偏袒源氏,上奏清和天皇,请他先派干员前往责问源信,源信当然矢口否认,于是这件事就此搁置下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到了当年八月三日,备中权史生大宅鹰取突然向朝廷告发,说伴善男、伴中庸父子才是真正的纵火犯。朝中因此攻讦又起,人人自危,清和天皇就于十九日正式任命藤原良房为摄政,命其彻查此事。

藤原良房通过拷问伴善男的家臣生江恒山、伴清绳,而号称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开始藉此大肆排除异己。九月二十二日,判决大纳言伴善男、右卫门佐伴中庸,以及伴善男的家臣纪丰城、伴清绳、伴秋实共五人为纵火主犯,应处斩刑,减罪一等,没收财产后流放到边远地区,另有十名从犯也陆续被处以流放之刑。

经此事件,累世名门的大伴氏和纪氏都被彻底从朝廷中驱逐出去了,而藤原良相、源氏兄弟的势力也受到了重大打击,藤原良房、基经父子的权势更为稳固。但更重要的是,前此摄政之位只授与皇后或东宫,从此落到了人臣手里。摄政就是“总摄庶政”之意,藤原氏的家长在天皇幼年时出任摄政,天皇成年后称为关白〔“诸事关白”之意〕,逐渐成为不成文的传统。

藤原良房死于贞观十四年〔872年〕九月,被谥为“忠仁”,他的权力由其养子藤原基经继承下来。藤原基经也不是一个善主,876年,清和天皇退位,传位给年仅九岁的东宫贞明亲王,是为阳成天皇,阳成天皇乃是藤原高子所生,基经作为天皇的舅舅,更加权倾朝野。

元庆六年〔882年〕,阳成天皇十五岁,举行了元服礼〔成人礼〕,然而据说这个孩子很不成器,成天飞鹰走马,耽于玩乐,甚至打开装神器的箱子,抽出草薙剑来舞弄。藤原基经屡次劝说,这个外甥就是不肯稍微象点人样,于是灰心丧气后逼迫其写下“朕近身发数病,动多疲顿,社稷事重,神器叵守,所愿速逊此位”的话,于884年二月宣布退位。

藤原基经的这种行为,颇类似于我国西汉的权臣霍光废黜昌邑王刘贺,可见其权势就算比不上霍光,也相距不远了。而至于中国的昌邑王和日本的阳成天皇,所作所为是否真如史料记载的那么不堪,可就完全无从考证了。

此后,藤原基经力排众议,拥立“容止闲雅、谦恭和润”同时也财政状况拮据、到处举债的时康亲王继位。时康亲王是仁明天皇的儿子,史称光孝天皇。光孝天皇在位仅四年就病死了,他没立东宫,还把29名子女全部降格,下赐源氏,最终也是在藤原基经的策划下,立其第七子源定省为东宫,随即将其扶上天皇宝座,是为宇多天皇。

●学问之神菅野道真

宇多天皇一度被降格为臣籍,无疑内心是存在着一定自卑感的。继位后他曾路过阳成院,被迫退位的阳成上皇竟然羞辱他说:“当今圣上,原来曾是我的家奴呀。”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宇多天皇当然不敢对扶他上台的藤原基经说半个不字,虽然登基时已经成年,依旧把政务全部委托给基经,说“万事巨细,百官已总,均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基经〕,然后奏上”——这就是关白称号的由来。

然而换个角度来观察,宇多天皇此举未必出于完全的心甘情愿。他在位第二年〔888年〕的六月,下诏请藤原基经“以阿衡之任为卿之任”,把他比作中国古代的贤相伊尹〔传说伊尹曾被尊为“阿衡”〕。然而藤原基经见了此诏却大为光火,他认为“阿衡”只是一个尊号,并无实权,表示说既然天皇心有此意,那我就干脆辞职,什么也不管好了。他这一撂挑子,宇多天皇可吓坏了,赶紧忏悔和解释,但是基经不依不饶,坚持要天皇罢免起草诏书的亲信橘广相。关于“阿衡”是否有权的争论持续了整整半年,藤原基经也就罢工整整半年。

宽平三年〔891年〕,藤原基经去世。宇多天皇立刻重用橘广相,以及当年敢为橘广相辩护的菅原道真,任命道真为藏人头,以与藤原基经之子藤原时平分庭抗礼。六年后,宇多天皇让位给年仅13岁的敦仁亲王,自己出家仁和寺潜心撰写回忆录《宽平遗诫》,自此以后,天皇退位出家,就被尊称为“法皇”,宇多法皇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法皇。

敦仁亲王登基后,史称醍醐天皇,他年岁还小,难免会受权臣的拨弄,已经升任右大臣的菅原道真就因此遭到藤原时平的诬陷,说道真打算拥立自己的女婿、宇多法皇的第三子齐世皇子为天皇,醍醐天皇于是右迁菅原道真为太宰权帅。作为太宰府的代理主官,其实这个职位也不算小了,但终究远离京都,远离开统治中心,这使得满腔报负,想要做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菅原道真大为忧愤,遂于两年后〔903年〕客死在九州。

据说宇多法皇在听闻菅原道真被贬之事后,匆忙驱车前往内里,想要劝说醍醐天皇收回成命,然而内里各门都已被藤原时平的亲信守把住了,不放法皇进宫。宇多法皇怅然离去,从此专心研究佛学,再不管尘世之事——藤原氏权势之盛,也由此可见一斑。

菅原道真是日本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和学者,他曾跟随遣唐使团西渡,具有相当高的汉学素养。886年,他被任命为赞岐守,在偏远的南海道目睹了贫穷百姓的艰难生活,写下很多传诵后世的诗篇。也是在赞岐守任上,他写了《奉昭宣公书》,劝说藤原基经放下执念和恩怨,专心国事,据说藤原基经看了此文后有所觉悟,停止罢工,也不再坚持要宇多天皇严惩橘广相,使延续整整半年的朝廷风波暂时平息。

890年,菅原道真太守任满,回归都城,从此受到宇多天皇的重用。894年,朝议派发新的一轮遣唐使团,以菅原道真为大使——这很可能是政敌想藉此机会把他排挤出权力中心——于是道真写下《请令诸公卿议定遣唐使进止状》一文,明确指出唐朝正在发生内乱〔黄巢起义〕,形势复杂,路途危险,请求暂时停止派发遣唐使团。宇多天皇采纳了他的建议。

应该说从此以后,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虽然并未停顿,但日本人已经不象奈良时代那样完全彻底地甘当小学生,处处以中国为师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本土文化重新抬头,混合土风和唐风的新的文化逐渐成型——这也就是平安时代的日本贵族服饰虽有唐人之形,却兼本土之魂,非如奈良时代那样浑然唐装的重要原因。

菅原道真的权势逐渐成型,醍醐天皇登基后,他被任命为右大臣,与左大臣藤原时平共执朝纲,这当然会引起藤原家族的警惕和不满。于是藤原时平就造谣进谗,终于迫使菅原道真被赶去九州做太宰权帅。

菅原道真满腔忧愤,两年后〔903年〕就客死在九州。人民一方面怀念他的刚直不阿,另方面反感藤原氏专权,就传说菅原道真化为怨魂,降下种种灾异来惩罚政敌。说也奇怪,此后的几十年间还真是灾祸不断,909年正当壮年的藤原时平病死,923年时平的妹妹稳子所生的东宫保明亲王也夭折了,925年,时平的外孙庆赖王刚被立为东宫就猝然辞世,年仅五岁。此外公卿〔尤其是藤原家族及其党羽〕去世,时疫流行,种种不祥无可胜数……

最可怕的是延长八年〔930年〕六月二十六日,正逢干旱,群臣聚集在清凉殿上商议祈雨的事情,突然从西方爱宕山上飘来一片黑云,笼罩住平安京的上空,随即雷声大作,一道惊雷正巧劈中了殿柱,大纳言、民部卿藤原清贯〔南家〕当场被雷打死,另有数人重伤。醍醐天皇受此惊吓,一病不起,于九月份匆忙传位给东宫宽明亲王,自己迁出皇宫,然而这样做也无法挽救他的性命,没多久他就咽了气,享年仅四十六岁。

因为此事,菅原道真在民间传说中,从怨魂变成了雷神。到了十一、二世纪前后,他的形象再次转变,从怒目金刚般的雷神变成了慈眉善目的学问之神,也是各届考生的庇护神。他被供奉在北野天满宫中,称为“天满大自在天神”。

●武士和武士团

就算菅原道真确实化身为怨魂,索了藤原时平的命去,他也终究无力彻底扳倒整个藤原北家。903年九月,年仅八岁的宽明亲王继位,是为朱雀天皇,朝政都把持在他的舅舅、太政大臣藤原忠平和右大臣藤原仲平手中。朱雀天皇在位的时候,各地盗贼纷起,并且爆发了著名的“平将门之乱”和“藤原纯友之乱”。

平将门和藤原纯友,可谓是新崛起的武士势力的代表,说到他们,就不得不先说说什么是武士,什么是武士团。武士乃是班田制崩溃、庄园制成型后的产物——因为各地大大小小庄园的形成,朝廷强要继续实行班田收授也不可得了,828年到881年间,就整整51年都未曾班过田。

朝廷为了保证国家税收,被迫修改班田制,实行“田堵制”〔负名制〕。这种制度就是不把国有土地班给适龄公民,而是承包给家底比较殷实的农民,税收等同于租金。租约一年一订,wωw奇Qìsuu書còm网租田者在有实力年年续约的情况下,往往建筑围墙〔堵〕以保护耕地,故此种田地称为“田堵”,也称“负名”。这一制度的确立,使得富者益富,贫者更贫,大量无地农民被迫进入田堵和庄园成为农奴。

九世纪以后,田堵们经过不懈的斗争,使得对耕地的占有权逐渐稳定下来,他们得以在租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于是产生了“名田”,名田所有者称为“名主”。名田是可以继承和转让的,还能再转租给贫困农民耕种。于是,拥有大量名田者就被称为“大名主”,简称大名,拥有少量名田者被称为“小名主”,简称小名,租种民田的贫困农民则被称为“小百姓”、“作人”、“名子”。

回过头来再说庄园,早期庄园也必须课税,但这些庄园都掌握在大寺社和大贵族手中,他们利用种种藉口请得“太政官符”或“民部省符”,得到不纳税的资格,称为“不输”,进而更利用种种藉口使得国家官吏不得进入,庄园内部的司法权和警察权都由庄园主把持,称为“不入”。不输不入就使得庄园主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封建领主,庄园变成他们的封建领地。

十世纪以后,名田和庄园逐渐结合起来,因为很多名主把自己的土地寄进给庄园,以使庄园的不输不入涵盖面更广。所谓“寄进”,就是指进献,把名田名义上的所有人写成拥有权势的庄园主,每年向庄园主缴纳年贡——这种年贡未必比国家赋税来得轻松,但从此名田也具备了“不入”的权力,逐渐转化为庄园或大庄园的一部分。这样就形成了层级化的庄园机构,最高庄园主称为“本家”,其下为“领家”,再下为“下司职”或“预所职”——到了十二世纪,封建庄园已占全国土地的半数以上,庄园经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经济的主体,甚至残存的国有土地,也可以被视作以朝廷为本家,以国司为领家,由实际拥有土地的名主为庄官的大大小小的庄园。

庄园的实际管理者也即庄官,为了保护庄园,同时行使庄园内的司法权和警察权,必须拥有独立的武装力量,就这样,九世纪中期以后,武士这一阶层就逐渐成型了。一般情况下,武士结合成以庄官本族为核心的团体,就是武士团。

前面说过,日本传统的“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它以血亲为核心,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