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那年那蝉那把剑 >

第342部分

那年那蝉那把剑-第342部分

小说: 那年那蝉那把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北游神情恍惚。

    秦穆绵终于喝得尽兴,心满意足地将碧玉葫芦挂回腰间。

    徐北游抬起头望着东海碧游岛方向。

    师父,你徒弟如今也是年轻一辈第一人了。

    当年秋叶得过这个称号,后来他真的成了天下第一人。

    若是许多年后,你徒弟也能成为天下第一人,那你该有多开心?

第九十五章 中军都督曲长安() 
燕州,是帝都的北方门户,半数中军驻扎于此。

    中军,又称天子亲军,是为五大禁军之首,中军左都督一直被视为大都督府中仅次于大都督的二号人物,也是接任大都督的最佳人选,当年魏禁就是从中军左都督的位置上升任大都督。

    中军左都督之所以有如此显赫地位,是因为其掌管燕州、直隶州防卫,有拱卫帝都之职责,故而不同于其他四军都督,其人选必然是皇帝的心腹亲信之人,自太平十年以来,此位置多由几位宗室重臣轮流担任,直到承平二十年,当今陛下开始着手调整五大禁军,除东北军和正在征战的南疆军未有太过激烈动作之外,其余三军皆是完成了新老交替。

    相较起张无病起复和禹匡连升三级的理所当然,新任中军左都督曲长安的任命就显得有些出人意料之外。

    曲长安其人,勋贵之后,其父曲苍位列凌烟阁功臣第十三位,封柱国、特进荣禄大夫、勋国公,历任暗卫府右都督、暗卫府左都督、暗卫府掌印都督等职,可谓是先帝的心腹重臣,当年太后林银屏平定蓝韩党争,曲苍起到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平心而论,曲苍在十年逐鹿中的确是战功平平,之所以能位居高位,就是在于忠心二字,极得先皇信任,从他能够力压端木睿晟执掌暗卫府多年就能看出一般,而且他在历次朝堂变故中,从未站错过位置,事事以陛下马首是瞻,使其在执掌暗卫府这等阴沉权柄近四十年后,仍是安稳善终。

    按照道理而言,曲长安有这么一位显赫父亲,他本该进入暗卫府中慢慢攀爬,毕竟曲苍在那儿经营四十年之久,根基深厚,旧部无数,他若进入暗卫府,日后成为三大都督之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曲长安自小就未踏足暗卫府半步,甚至身上连个暗卫府校尉的职位都没有。

    这倒不是因为他对暗卫府有什么恶感,而是曲苍不愿他沾染暗卫府。毕竟暗卫府是皇帝耳目和杀人之刀,权柄极重,若是父子两代人接连执掌暗卫府,那么难免就会有人认为暗卫府是曲家的暗卫府,而不是皇帝的暗卫府,如此一来,不管陛下如何倚重信任,也难免要生出猜忌,坏了香火情分,那便是为祸取死之道。

    所以曲苍主动退了一步,先是把曲长安放到内侍卫中,后又从内侍卫转入五城兵马司,在当今天子登基之后,曲长安又从五城兵马司转入大都督府,最后以都督佥事的身份进入中军,任中军右都督。

    说来也是奇怪,并无战功傍身的曲长安比起张无病、禹匡之流,显然是差上许多,若无太多意外,差不多就要止步于右都督一职,而且还是两位右都督中权柄靠后的那位,只是谁曾想,也许是因为曲苍主动退让一步的香火情分,曲长安在这次人事变动中竟是一跃成为中军左都督,让庙堂诸公纷纷失算。

    不过细想起来,曲长安能够升任中军左都督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他走了自己父亲的老路子,做孤臣,不结党,不依附,他既不是蓝党中人,也不是韩党中人,与齐王、燕王等一干宗室藩王也无甚瓜葛,是个能让皇帝放心的人。

    有些位置,能力还在其次,关键在于是否放心。

    诸公们心里头大致有数,陛下如今已是快到花甲的的年纪,齐王又正值壮年,陛下迟迟不立太子,又启用曲长安为中军左都督,未尝没有防患于未然的心思。

    按照大齐律制,大都督及五位左都督有开府之权,除大都督府在京之外,其余五军都督府分别位于直隶州、中都、北都、蜀州以及湖州,中军都督府位于直隶州渤海府,即是距离帝都最近,也是屏障帝都的门户,曲长安觐见陛下谢恩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渤海府,开府升帐,巡视诸军。

    渤海城外,兵甲如林。

    城头上,除了一众将领之外,有三人格外显眼。

    其中身披一品武将甲胄的自然就是新任中都左都督曲长安,这位勋国公面容坚毅,蓄有长须,仪表堂堂。

    +o唯一'正版},5a其8他uc都;是;盗q版t

    不过曲长安作为渤海府官位最高之人,却对身旁的一位老人毕恭毕敬,老人偶尔发问,也都尽力回答,没有半分不耐。

    老人须发皆白,未着公服官袍,一身鹤氅便服,将城下军阵大致看过一遍之后,一行三人转身进了城门楼,一众将领则是在门外止步。

    曲长安欲言又止道:“韩相”

    老人坐在主位上,笑道:“你且放心,介时天策府会来人从旁协助。”

    曲长安还要说什么,韩瑄已经摆手止住了他的话语,一指坐在自己身旁的中年男子,说道:“这位便是天策府长史赵青,新出炉的天机榜第十人,大内第一高手,你可是安心了?”

    赵青面无表情。

    曲长安才松了一口气,先是朝着赵青拱手一礼,然后面带苦涩地自嘲道:“韩相,曲某自知能力、德行都无法担当此等要职,之所以能侥幸得此高位,实乃陛下错爱之故,故而自上任以来,夙夜忧叹,唯恐有负圣恩。”

    韩瑄淡然道:“曲都督,陛下用你自有陛下的道理,你也不必太过忧虑,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尽人事就好。”

    曲长安愈发惶恐,不知这位当朝次辅到底是何用意。

    其实按照常理而言,一位中军左都督本不必对内阁次辅如此卑躬屈膝,两人大可平等论交,只是因为韩瑄这个次辅不同于寻常次辅,圣眷正隆,权倾庙堂,而曲长安这个中军左都督却是根基浅薄,不说与当年的林寒、魏禁相比,就是比起他的前任也相去甚多,所以曲长安主动放低姿态也在情理之中。

    韩瑄没有过多解释的意思,只是温声道:“曲都督你且去处理军务,老朽自便就是。”

    曲长安赶忙起身告退。

    在他走后,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赵青忽然说道:“这次真会打起来?若是到了要调集大军入京的那一步,就算是有惊无险,这面子也丢大了。”

    韩瑄缓缓道:“如今陛下已经顾不上讲究面子,都说承平承平,承继天下太平,陛下是真的要让这个天下求得太平啊。”

    赵青摇头道:“如果是萧煜来说这话,我也许会信,但是萧玄来说这话,我不觉得他能做到,一个自小养在深宫中,没吃过苦头,没受过挫折,没经历过十年逐鹿的皇帝,他凭什么?就凭他是萧煜的儿子?”

    许久沉默之后,韩瑄轻轻叹息,“事在人为。”

第九十六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这句话一点也不错,十年逐鹿的第一场大战就是萧皇南征蜀州,而在天下大定几十年后,蜀州边境仍可见烽火狼烟。

    这场蛮族叛乱早在太平十九年的时候就初见端倪,只是因为那时蓝韩党争加剧,朝廷未能及时察觉应对。承平八年,南疆蛮族进犯蜀州,致使蜀州局势糜烂。承平十年,前军左都督战死,次年大都督魏禁集结陕州、豫州、燕州、湖州四州都指挥使司十二个正兵营之兵力,共计十二万大军驰援南疆前军,并亲自坐镇蜀州镇压南疆蛮族叛乱,也是在那一年,还是郡王的萧白以都督佥事之职跟随魏禁征伐南疆。

    那场战事一直持续到承平十二年的年末,双方鏖战将近两年的时间,终以南疆蛮族大将强良氏身死而告终,蛮王帝江氏和重伤的巫教大长老祝九阴退回南疆。

    承平十三年开春,大齐官军在大都督魏禁的率领下转守为攻,出蜀州,挺进南疆,扫荡各路蛮寨,蛮族不得不一退再退,龟缩入十万大山,及至承平十四年,魏禁率军返回蜀州休整,萧白也奉旨回京,开始执掌兵部。

    自承平十四年之后,南疆再无大战,其后的几次战事规模都不算大,不过魏禁仍是暂领前军左都督之职坐镇蜀州锦城。

    转眼间已是承平二十二年,魏禁已经在南疆待了十一个年头,虽说每年他都会回京稍许时日,但终究不比亲自坐镇京城,这次奉诏回京,多半是要卸任前军左都督之职了。

    魏禁作为武官第一的大都督,名义上总掌天下兵权,不过因为五大左都督自成体系的缘故,若无陛下明旨授权,大都督很难有亲自领兵的机会,再者魏禁年纪已经很大了,卸甲告老就在眼前,这个大都督迟早是其他人的囊中之物,若是不出意外,这场持续了十一年的南疆战事应该是他最后一次亲自领军,其实这样也好,他发迹于第一次南征蜀州,最后一战也给了蜀州,起于此也终于此,算是善始善终了。

    此时的前军都督府中很乱,丫鬟、仆役、亲兵进进出出,将各种家当搬上马车封好,此地主人魏禁则是独坐在一方亭台中,望着这副忙乱场景,怔然出神。

    也许是因为人老的缘故,总是喜欢回忆从前。

    尤其又是在蜀州这个适合养老的地方。

    魏禁自小父母早亡,跟随叔父魏迟生活,魏迟因为早年时得罪了傅先生傅尘的缘故,仕途不顺,后来只能以幕僚为生。又因为魏迟恃才傲物,与几任幕主都不和,使得叔侄二人潦倒不堪。直到他们遇到了中都大都督徐林,这才时来运转,不但魏迟被礼聘为军师幕僚,就连魏禁也得以进入西北军中。从这点上来说,魏徐两家的确是世交。

    ;5更新!f最f,快a上。u

    后来徐林奉大郑神宗皇帝旨意讨伐萧皇,兵败归降,魏禁也就稀里糊涂地成了萧皇麾下的人马,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尉,掌兵不过几百人,实在算不得什么,若是个太平光景,苦熬几十年,能爬到一个都统位子就差不多就到顶了,然后再带着一个杂号将军的勋官致仕,哪会有今日这般显贵。

    可那是个乱世啊,遍地是战功,只要有本事,就不怕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在那次南征蜀州中,他亲率五千人马,冒死偷越阴平,绕过天险剑阁,连下三城,使得剑阁成为一座孤城,最后只能开城投降,可谓是一战成名。

    自此之后,魏禁就以青云直上的姿态开始步步登顶,总兵官、行营掌印官、北伐后建、经略巨鹿城、一直到最后定鼎一战时与萧皇各领一军。

    尤其是定鼎一战,只有两路大军,一路是萧皇亲领,从正面强渡大江,再有一路就是由他魏禁独领,从陆路进逼两襄,这可是蓝玉、萧瑾、林寒、徐林都没有过的殊荣。

    想到这儿,魏禁不由笑出声来,当年他曾问叔父魏迟,为什么那些官老爷们升官总说爬上了什么位置?叔父回答他说,因为官途艰难,谁能站着走上去?既然走不上去,那就只能爬上去了。

    如今他已是两朝老臣,因为南疆战事的缘故,还被赐了上朝入座的恩典,只是久不回京,没机会与蓝玉“并驾齐驱”罢了。

    都说人老了难免有些小孩子心性,魏禁现在就很想对早已过世的叔父说上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