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389部分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389部分

小说: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市拉合尔到木尔坦一线展开,战线之宽几乎涵盖了整个印巴边境地区。

面对中国陆军如此大开大阖的战略部署,印度陆军一度曾松了一口气。毕竟这样的宽大战线更象一种防御的姿态,而并非是展开的进攻的准备。或许中国人也不想深陷于印度西部的战争泥潭之中,毕竟经过了与巴基斯坦陆军的浴血奋战。印度陆军在其西部边境地区集结的兵力除了5个主力集团军之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准军事部队。纵深上千公里的防御体系使任何进攻者都将不得不认真的考虑一样被印度人的鲜血淹没的可能。而投入精锐部队的从另一种层面来说也意味着任何轻微的损失都可能将是无法弥补的。比起经过多年严格训练的虎贲劲旅,百战而成的不败金身往往更将珍贵。

中国军队很可能会在巩固一条坚固的防线之后,等待巴基斯坦陆军全面恢复全气之后再行发起进攻,毕竟有巴基斯坦陆军的步兵来充当炮灰的话,攻坚战所意味着的高昂代价将更容易接受的多。新德里当然更希望北京政府此刻能再度打开谈判之门,即便不能最终签署和约,一段时间的停火也足以令印度军政府获得喘息之机。

但是印度陆军的幻想很快便被中国陆军炮火无情的击碎了。2008年4月26日,中国人民国防军南亚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向所属各部队下达的总攻击的命令。伴随着巨大的轰鸣之中,位于中国西部的陕西武功、宁夏银川、新疆库尔勒、乌鲁木齐、喀什一线的中国空军北线攻击集群全线出动,中国空军的3个主力轰击机师所属的轰—9B型和轰—6各系列改进型轰炸机宛如一群群南飞的侯鸟从自己的冰冷巢穴腾飞而起,飞往温暖的南方。他们所发射的“红鸟”系列巡航导弹和“精卫”(以色列研制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攻击机的中国版)、“暗剑”系列无人攻击机将是中国首轮打击的空中长臂。

虽然在中国陆军发起攻击之前,新德里便利用击退巴基斯坦进攻的间隙,抓紧最后的时间尽一切可能强化自身早已千创百孔的国土防空体系。印度军政府几乎清空了自己所有的军火库。构筑起了以新德里为重心、针对巴基斯坦呈梯次展开的三道宽正面、大纵深的防空拦截网,即帕坦科特至哈尔瓦拉为第一道拦截网、昌迪加尔至安巴拉为第二道拦截网、新德里地区为第三道 拦截网。虽然这三道防御网具备了正面宽、密度大、梯次鲜明、前后衔接紧密的优势。但是历次局部战争的经验证明,依靠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群的被动防空作战已经很难拦截攻击手段越来越灵活和狠辣的现代化空中打击。

面对着中国陆军自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常规巡航导弹攻击,印度陆军的地面防空火力除了为兄弟部队分担了那从天而降的毁灭之外几乎一无建树,印度陆军位于西部地区防御体系纵深的众多防御支撑点、补给中心、集结地域都在这一波次的空袭中全面瘫痪。而新德里更是自开战以来第一次正式的响起了空袭警报。被西方军方普遍认定具备末段超音速飞行及隐身能力的中国空射巡航导弹—“红鸟—D”型成为第一支震撼新德里的力量。这种刚刚列装部队不久的新型武器,由轰—9B型战术轰炸机携带着从远离战区的中印边境地区发射,借助自身所携带地球高清晰全数字地图、多种接口API模块以及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飞越500多公里的距离准确的命中包括印度军政府心脏—国防部大楼在内的众多敏感目标。

虽然出于安全的考虑,乔京德尔和印度军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早已不在国防部大楼内办公了,因此在这次空袭并没有起到所谓“斩首”的效果,但是那座可怜的老旧建筑物在被击中之后所燃起的熊熊大火和黑眼却使整个新德里都陷入了一种空前的惊恐和不安之中,虽然这个国家早已风雨飘摇,但是对于生活在首都的普通民众来说,毕竟残酷的战争还是第一次如此接近的赤裸裸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中国人开始向我们摊出最后的底牌了。或许此刻派人去北京和他们谈谈,我们还有一线生机。”在位于新德里南楼区的那些为了抵御核打击而建立起来的大型地下掩体群之中,印度军政府的首脑们最后一次会集一堂,讨论着自己和印度的明天。此刻作为印度首席经济学家的贾达夫博士不得不再一次提出了与中国人媾和的建议,毕竟印度此刻实际上已经一败涂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战争都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

“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向中国人和全世界证明,印度人是不可征服的。我的战士只会站着被击倒,绝不会跪着去乞降。我们会让中国人重捣那些穆斯林的覆辙,让他们的进攻最终变成一场夹着尾巴逃跑的比赛。”面对着贾达夫博士充满理性的建议,还没有从击败巴基斯坦人的兴奋中恢复过来的南德拉乔格中将显得自信十足。在他看来印度陆军经过了与巴基斯坦人浴血奋战之后,无论是部队的规模和战斗力都处于颠峰状态,完全可以在地面战中挫败中国人的攻势

印度陆军利用两周的时间已经将战线稳定在了拉贾斯坦运河一线,沿着这条500多公里长的运河,印度陆军构筑起一条绵长而富有弹性的防线。长于防御的帕斯里查中将便是这条名为“阿克巴”防线的最高指挥官,在防线的第一线,他部署了由12个步兵师组成的一线防御体系,这12个步兵师大多来自于那些仅受过短暂军事训练的民兵和预备役士兵组成,虽然兵力庞大但帕斯里查中将显然并不指望他们能够挡住中国陆军的脚步,在12个步兵师的侧后是充当第二线防御的8个独立步兵旅,这8个独立步兵旅的组成要相对精干和强悍的多,他们的任务是随时增援防线上的危险地带,阻挡中国人由冲击转便为突破,而一旦防线真的被突破,这5个独立步兵旅的部队则有责任用自己的血肉阻滞中国人的履带,给一线部队以时间重组防线。

而一旦中国陆军的攻击势头被遏止,部署在纵深的印度陆军战略预备队便将转入全线的反攻,由南德拉乔格中将率领的印度陆军包括2个装甲师和6个独立装甲旅在内10个师的主力部队将对中国陆军的装甲集群展开反冲击,虽然预计会遭到占据制空权和炮兵优势的中国军队的远程杀伤。但是印度陆军已经有自信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压倒对手。显然印度陆军依旧在渴望着一场库尔斯克式的会战,筑垒、步兵防御、装甲部队反冲击、最终全线反攻。

“我并不敢保证,我们的军队还可以支撑下去,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便现在中国人接受我们的乞降,印度也终将沉沦。与其如此,不如让我们来轰轰烈烈的一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的牺牲去祝福一个印度新的明天吧!”作为印度军政府的实际领导人,乔京德尔用嘶哑的嗓音宣布了最终的决定。那最终的安魂曲终于辽阔的塔尔沙漠之上吹响了。

来自中国方面空前猛烈的炮火准备是这首安魂曲最初的音调,作为中国陆军最强甲类集团军的代表,中国人民国防军第38和第54集团军都拥有着空前庞大的地面炮群,充分继承和发扬前苏联陆军的大炮兵主义,在空中支援火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不能说没有必要。这两大集团军炮兵火力覆盖范围可以从前沿数百米延伸到100公里,而集团军直属战役战术导弹营所装备的东风—15型近程弹道导弹更把打击范围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敌后纵深。面对着中国陆军空前猛烈的炮击,被寄予厚望的“阿克巴”防线在转瞬之间便土崩瓦解。根据印度陆军一线士兵的回忆,他们所面对的早已不是常规的炮火而是一座倾倒下来的火山。

伴随着徐徐向前推进的炮幕,中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向预定攻击地域展开了最终的地面进攻。战斗在曾被认为是印度独立之后国力象征的拉贾斯坦运河两岸展开,面对着地面上隆隆驶来的中国陆军99式主战坦克和86式步兵战车以及低空呼啸而来的布散着死亡的巴基斯坦空军的强—5C型攻击机和中国陆军航空兵武直—10A型和直—9G型攻击型直升机,过时的步兵壕沟和堡垒早已不堪一击,许多印度陆军的士兵选择了投降或者逃亡,当然也有人选择了留下来勇敢的战斗。但是无论他们作出怎样的选择,结果都不会有太多的不同。战争的结局早已在开始之前已经决定了。

“阿克巴”防线仅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被中国陆军撕成了破布,面对不断向前延伸的战线。部署在二线的印度陆军8个独立步兵旅可以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中国陆军前进的道路之上,战士们不难看见成片成片被炮火夷平的树林和村庄,那里都曾是印度陆军试图阻击这支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所付出的代价。而南德拉乔格中将所进行的反攻击更成就了印度陆军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以及两支中国装甲雄师的威名。

辽阔的战线之上印度的军旗在摇摇欲坠。而在伊斯兰堡,一场关于印度未来命运的讨论却已经在博物馆中开始了。“这位是谁?”在翻译的帮助下,中国人民国防军南亚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对着身边的穆沙拉夫总统笑着问道,此刻在他们两人的面前画廊中央正摆放着一幅古老君王的画像。“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父,伟大的征服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注视眼前画中人那双深邃的眼睛,穆沙拉夫总统平静的回答道。

作为阿富汗萨多查依王朝的创建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可以说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居住着的普什图人的骄傲。在他的有生之年里,由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组成的强大帝国在他的指挥四度入侵印度,征服了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地区,甚至一度攻占德里,并彻底洗劫了那座城市。但锡克族人和马拉塔人的游击战术却使他不胜其扰,最终不得不撤出印度。

“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您放心放心中国军队绝对有能力开创和维护一个使南亚地区走向辉煌未来的新局面。”面对着穆沙拉夫总统隐晦的提醒,胡维风中将善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的军用地图之上,曾经统一的印度此刻早已四分五裂,一个全新的对局正在南亚地区再度展开。

第七十章:南亚新局(完)

尾声:恒河沙数(上)

“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些关于印度的情况,你必须掏空你心中所有的先入之见。为什么要自囿于你心中偏狭的成见?不要试图作比较。印度是与众不同的,尽管惹人气恼,但它情愿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这就是印度的秘密:全盘地接受生活,无论是善是恶。”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终于又一个新生命在这战乱纷承的岁月里呱呱坠地了,他将秉承着传承千年的来自印度的遗产开始在这个星球的命运之旅。如果是一个男孩,那么即便是这样艰难的岁月也将会有一场盛大的庆典,接生婆的手中会握满大把的酬金,但假如是一个女儿。那就不会再有小费,更不会有喇叭吹奏出来的欢声。时间在这个新生命诞生的分叉点停滞了下来,全世界在这一声声的啼哭之中缓慢的转动着。

诞生在任何文明之中都被认定为灵魂在尘世冒险的开始;就在这个婴儿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之时,等候在外面的众多焦急而鼓噪的女性之中,便会有一个人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记录下来,不久之后这个准确的时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