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个法国人,1895年他出生于法国巴黎。只是童年时便随家人到英国定居,虽然自幼体弱多病,但是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哈特十分喜欢参加各种带有战术趣味的竞争性活动,并最终不顾父母的反对报名参加了英国陆军,投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漩涡之中。在以规模浩大、伤亡惨重而著名的索姆河会战之中,年轻的哈特三次负轻伤,不得不返回英国本土养伤。不过在养病期间哈特闲得没事撰写了一本名为《英军进攻索姆印象记》的小册子,对当时的英军将领和索姆河会战倍加颂扬,鼓吹“洪水泛滥式”的进攻方法,虽然并不成功,但是却成功了完成了从一个职业军人向军事理论家的转变。
此后哈特与倡导以坦克作为主要进攻力量的“机械化战争学派”元老—J。F。C。富勒结成莫逆之交,共同推动新生的机械化战争理论。他所撰写的《步兵教程》在德国的反响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德国主张装甲战的将领大多采用了他的理论,以至于以古德里安为首的一批装甲将领自认为是哈特的弟子。
而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哈特最早以批判的态度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指导。他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打成灾难性的消耗战,是由于战争双方都错误地把克劳塞维茨关于在战争中必须彻底摧毁敌人军队的战略原则奉为金科玉律。在这个观点的支配下,哈特开始悉心钻研战争史,以创制一个新的战略理论,抵消克劳塞维茨的影响。通过对历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哈特的“间接路线”思想逐步形成。
所谓的“间接路线战略”理论,就是主张把战斗行动尽量减到最低限度,避免正面强攻的作战方式,强调用各种手段出敌不意地奇袭和震撼敌人,使其在物质上遭受损失,在精神上丧失平衡,以达到不进行决战而制胜的目的。他的这一战略思想深刻的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时代的全世界范围的局部战争。四面受敌的以色列更将这理论作为国家战略而广为研究和运用。
在中国军队之中研究“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不乏其人,但是真正要将这种理论运用于实际战场之上却鲜有其人,毕竟作为一个传统陆军强国,中国军队长期以来都奉行敢打敢拼的精神,崇尚“两军相争勇者胜”。虽然也常有智取和奇袭的精彩战例,但多为神来之笔,中国军人骨子里仍然坚守着“以正合,以奇胜”的古训。
“从干预越南内战中的奇袭海防到闪击河内,到中日爪哇准战争中的多点空降,全面开花。任令羽的每一次精彩的指挥之中,无不显示着‘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主要原则。而这一次的达卡攻防战显然也不例外。不过以前他更多的是将自己的部下作为饵兵,但今天这个饵由他自己来作而已。”看着慢慢接过那本旧书,小心翻阅的胡维风,戚度大校又将目光转向了眼前的战区。
“弃卒保车,虽败而不乱。相信胡维风经此一役,将来的用兵恐怕将更为谨慎和老练啊!”而就在戚度大校的头顶,通过可以监视全场的闭路电视摄相头,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长曹阳上将正面对着眼前自己所器重的这位年轻将军的成长而欣喜。“呵呵!与任令羽的那一招‘双倒扑’相比,胡维风作事还是有些太拘泥了。”而在曹阳上将的身后那个苍老的声音又再一次的出现了。“你不用担心,只要有我在。就没有人可以撼动你和十三翼将……。”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二)
与北京3月的春寒料峭相比,位于印度西海岸的拉克沙群岛现在却是处于一年中最适合潜水的季节,30摄氏度左右的平均气温加上岛屿之上充满了海洋气息的潮湿空气。阳光、沙滩、成排的棕榈树,这个靠近赤道的热带群岛之上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轻松和从容。
这个位于印度半岛西南阿拉伯海之上的群岛包括了最北部的阿明迪维群岛、中部拉克代夫群岛和南端的米尼科伊岛,总计有25个大小岛屿,但面积仅32平方公里。由于大多为水下火山锥周围的珊瑚礁逐步发展而成,所以这些岛屿面积都不大,其中最大的米尼科伊岛也不过4。53平方公里。
这个群岛虽然在地理位置恰好扼守在印度洋的主航线之上,但是由于岛屿上可开发的面积太小,因而长期以来都被世界所忽视。即便是印度政府本身,虽然将其列为7个中央直辖区之一,但在独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新德里对一些星罗棋布的岛屿实际上采取的依然是放任自流的态度。直到20世纪末,(…。。)印度人在羡妒于邻近岛国马尔代夫每年从欧美游客身上赚取的大把外汇之时才如梦初醒的发现,原来同样的自然风光自己早已拥有,不过一直错过而已。
借助着印度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东风,这个一直依旧处于蛮荒之中不受世人重视的群岛才逐渐开始获得潜水爱好者们的青睐。为了尽快可以建成可以接待大批欧美游客的基础设置,一向对外国投资持排斥态度的印度,首次在这些岛屿的开发之上,邀请来来自英国的开发商,一向要求奢华尊崇的英国人果然不同凡响,仅在短短的3年之内便在米尼科依岛上投资修建起了两座六星级豪华酒店。
而此刻在其中一家名为“王子之梦”的酒店中,一池碧水的游泳池旁一个赤裸着上身、戴着墨镜的白人男子正独自在太阳伞下品读着一本有些厚重的精装大部头书籍—“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因此印度的文明就影响不了他们。他们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突出的一切,从而消灭了印度的文明……”
这显然是一篇完成于近两个世纪前的经典—它完成于1853年7月22日星期五的伦敦,题目和内容一样简单而直接:《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但是这篇看似平淡、仅有万余字的通讯却因为出自于一个声名显赫的作者之手而广为流传,这个作者的名字叫:卡尔。亨利希。马克思。
“想不到王子殿下竟然会对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书感兴趣。”从巴基斯坦在迪拜转机,乘坐阿联酋航空公司的航班,秘密抵达仍在战火之中印度南部港口城市科钦,然后再乘坐印度航空公司支线飞机降落在群岛之中唯一的拥有机场设施—阿格蒂岛,还要换乘轮渡才能来到这里。这样的长途跋涉对于汉密尔顿公爵这样的老人家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但是面对着眼前这位英国皇室身份特殊的青年,他却依旧是如以往一样保持着一个英国绅士应有的从容和优雅。
“他首先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你或许可以反对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永远无法否定他所提出的问题。你说呢?我敬爱的汉密尔顿公爵阁下。”青年缓缓的合上了自己手上的名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书籍,摘下遮住了大半个脸的宽大墨镜,露出一张帅气阳光却依旧难掩稚气的脸庞。虽然年仅24岁,但是他的名字却早已在出生之时便响彻英伦三岛,乃至整个欧洲。他便是赫赫有名的英国王子—谢里。查尔萨斯。阿尔伯特。大卫、英国王储查尔萨斯与已故的谢安娜王妃的次子、英国王位的第三位顺位继承人。
“作为您忠实的仆人和长辈,我很高兴能看到您的成长。”面对对方不卑不亢的反问,老练的汉密尔顿公爵也不禁一时语塞。“目前您亲手缔造的‘印度南部自治邦联’似乎有些发展的不太顺利。”从沙滩椅上起身,谢里王子微笑着从身材火爆、皮肤黝黑的美丽侍女—来自南非的职业名模妁尔科克的手中接过那杯金黄色的鸡尾酒,顺势将对方搂住怀中,用自己依旧空闲的左手亵玩起这个如黑珍珠般的美人丰腴的臀部。
“情况有了些小变化,但是一切都还在我们的掌握之中。”面对着眼前这个依旧放浪形骸的王子,汉密尔顿公爵尽量保持着自己的冷静,潮湿而闷热的空气令已经衣着正式的他多少有些头昏脑胀。“是吗?!泰米尔邦正在剧烈的动荡之中,从斯里兰卡的丛林里窜入南亚次大陆的猛虎组织已经转移了他们建国的方向;安得拉邦有无数的农民正在信奉毛泽东主义的印度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割据地方。依旧忠于新德里的军队和民众正在整个南部到处制造着叛乱,而印度陆军的机械化部队前锋已经进入了马哈拉施特拉的境内,向孟买逼近。在这些的局面之下,我很想请问您—我敬爱的汉密尔顿公爵阁下,怎么样才叫真正的失去控制。”面对着英国皇室复兴计划的智囊和实际执行者,一直以来都表现的置身事外的谢里王子突然变的咄咄逼人起来。
“王子殿下,您所说的情况的确不可否认。但是这一切本来就在老臣我的计划之中。美国第五舰队的航母战斗群……。”面对着一直以来都是一副玩世不恭姿态的谢里王子,汉密尔顿公爵虽然保持着礼节上的尊敬,但骨子里却认定对方不过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所以当此刻被对方如此直白的问责之时,汉密尔顿公爵竟一时有些无言以对起来。他一边从自己用料考究的西服上衣口袋中取出散发出浓郁香水气息的手帕擦拭着自己额头上不断滑落的汗珠,一边只能将自己目前所能想到的对策娓娓道出。
“呵呵!难道您现在还对那些端坐在白宫里政客们所给出承诺当真吗?精明的美国人何曾为了他国的利益而火中取栗,即便是他们口中亲密无间的盟友,大英帝国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其价值也不过是拿来牺牲的炮灰而已。第五舰队根本不会在我们需要他的时间出现。”面对着眼前模样有些狼狈的汉密尔顿公爵,谢里王子回应的不过是一个嗤之以鼻的冷笑而已。
“放弃幻想吧!我敬爱的汉密尔顿公爵阁下,要再度重现‘日不落’的辉煌,大不列颠的子民们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正凭借我们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勇气和无畏,他们才在长达数百年的竞争中挫败了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兰西人,将印度洋变成了大不列颠湖,今年我们要重返印度,战斗和牺牲同样在所难免。没有坚强的武力作为后盾,您的谋略不过是空中楼阁。”将手中看似淡雅但却入喉入火的鸡尾酒一饮而尽,谢里王子猛的松开自己怀中欲迎还拒的美人,挺起自己健壮的胸膛,用低沉但却有如滚雷般的声音发出了战斗的呐喊。
“坚强的武力……?!我很赞同您的意见,但是我却不得不提醒您,在目前的条件下,大英帝国并没有准备好为印度南部各邦的独自而进行的战争。”实际上谢里王子所言之种种,老谋深算的汉密尔顿公爵并非没有想到过。抛开对美国援助的幻想,以大英帝国力量去实现在印度南部地区一系列分裂活动的蓝图并非没有在汉密尔顿公爵的脑海中出现过。但是那也过是灵光一闪的短暂憧憬而已。残酷的现实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彻底击碎所有的美好的愿景。
大英帝国的确曾是一个无比强大的“世界巨人”。即便在他衰落的前夜,他的外表依旧强大得不可战胜。一战爆发前的19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