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长空英豪 >

第80部分

长空英豪-第80部分

小说: 长空英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志宏已经进行了两次,他还有两次机会。

这段时间,由于飞机完全失去了动力,全靠能量转换来维持飞行,也就是势能变动能,用高度换取速度。为了延长飞机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张志宏不敢在随随便便浪费高度了,他要抓紧时间,进行后两次的空中开车,这时飞行高度已经损失了2000多米。

张志宏又进行了两次空中开车,仍然没有结果。发动机好像故意和他作对,转速停在那里就是不动,也再没有平时那种自豪的轰鸣声,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静静的呆在飞机的机体里。

情况十分紧急,怎么办,怎么办?

地面指挥员又一次询问了张志宏空中开车的情况,张志宏如实的报告了地面指挥员。

“080,高度多少?”看来地面指挥员在思考下一步的指挥方案。

“080高度8000。”张志宏也在思考着下一步的处置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处置的办法只要两个,场外迫降和跳伞。当飞机不能飞回机场降落时,在野外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降落,这就叫场外迫降。至于跳伞,那就是舍弃飞机不要,飞行员从飞机里跳出来,一保全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但那就意味着国家又损失了一架飞机,部队又发生了一次严重事故。

到底该怎么办呢?贵阳机场的指挥班子在紧急研究这个问题,张志宏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百四十三章:外场迫降(三)

 贵阳机场指挥班子研究的结果只有一条,那就是跳伞,但是跳伞的时机一定要掌握好。跳伞的时机一是要掌握好跳伞的高度,不能使飞行员跳伞的高度太低,那样会失去安全保障,也不能太高,高度太高,由于高空温度比较低,会使飞行员冻伤;二是跳伞的地域,要使飞行员能够降落在人员比较稠密的地方,比较容易搜救的地方。

张志宏考虑的问题也是两个,一是保全飞机和人,二是在不能保全飞机的情况下,也要保证人的安全。

要保全飞机和人,最好的就是能否空滑到机场,在机场的跑道上或者在备降道上降落,那是最安全的。如果不能滑回机场,那就在场外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使飞机在场外迫降,也能使损失减到最小。这两个方面都没有条件,那就只好跳伞了。

但是跳伞也不一定就是最安全的,由于战斗机采用的是弹射跳伞,在弹射弹把飞行员弹出座舱的瞬间,飞行员的身上要承受12个以上的正负荷,有可能使飞行员的身体受伤。在飞行员出座舱时,四肢也可能碰在座舱壁上,同样会受伤。

就是跳出座舱成功了,如果降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救助工作又不及时,飞行员生还的可能性同样很小。因为在搜救技术不太先进的条件下,要在茫茫的一个地域里找到一个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深山老林里,要想找一个人,就更困难了。

前几天,空军还有一个事故通报,说是有一个飞行员由于飞机出现了故障,在指挥员的命令下跳伞。结果飞行员降落在茫茫的大海上,部队派出了大批的飞机和船只,在飞行员跳伞区域海面上像犁地似的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又是北方的天气,飞行员掉在水里,全身衣服都被打湿,再加上没有食物,也没有饮用水,可想而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七天以后,飞行员由渤海的南部跳伞,却出现在渤海北部的海滩上,被人发现时,已经因冻、饿而身忘。飞行员身上带的手枪里子弹全部打光,说明他跳出飞机是成功的,只是在海面上发出过求救信号或者是遇到过什么危险。

后来走访了一些在海上打鱼的渔民,他们反映,几天前在海上看到过一个坐在红色橡皮船上的人,由于距离远,看不清是什么人。他们想上去救,但还没等船靠近,就听到了枪声,他们以为是外国的特务,手里又有秒年个枪,就没敢在往上靠。后来又听到了连续的好几声枪声,吓得他们赶快离开了那个人。果然是渔民把飞行员的求救信号,误认为是对他们开枪,没有上去救人,使飞行员失去了最佳救助时间,后来,橡皮船在风浪的作用下,飘离了原来的地方,使搜救他的人员更找不到他。

张志宏想到这里,感到跳伞也不是最安全的,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能跳伞。他看了看地面的环境,除了茫茫的崇山峻岭,就是一望无际的树林,根本看不到有村落和居民点。如果在这里跳下去,和跳进浩瀚的大海没有什么区别,同样得不到救助,如果遇到毒蛇猛兽,对自己的威胁会更大。假如在跳伞的过程中受了伤,那就更危险了。

那么场外迫降能否行得通呢?张志宏从座舱两侧向地面看去,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省,也是难上加难。下面不是起伏不平的山岭,就是郁郁葱葱树林,跟本找不到一片可以迫降的平坦的地面。说到迫降,张志宏又想起一件事来。

那还是S师未进驻明珠市之前,听老同志讲,那时S师驻扎在东北大平原上的一个机场,有一年的冬天,一架飞机也是发动机故障,飞机飞不回机场,飞行员决定在场外迫降。那时飞的机种还没有现在先进,速度也没有现在的飞机大。飞行员从空中看,地面很平,一切都符合场外迫降的条件。

飞行员对向一片平坦的庄稼地,慢慢下降高度,等高度下降到快要拉开始的高度时,飞行员突然发现有一道一道的田埂,但这时飞行员再要作其他的处理,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硬着头皮,操纵飞机向田埂冲去。飞机是落地了,但是由于田埂冻得很结实,就像一堵石墙,飞机撞上后,产生了巨大的阻力,在惯性的作用下,飞行员的腰椎发生了骨折,受了严重的外伤。

那还是在大平原上,尚且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是在山区,而且不是一般的山区,根本就看不到平坦的地面,如果做迫降,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谁也预料不到。

看来场外迫降根本就不可能。

“向阳一号,080距你的距离是多少?”

“080,你距本场还有70公里。你的高度是多少?”

“080高度7500米。”

张志宏还想到了场内迫降,他询问地面指挥员到机场距离的目的,就是想计算一下,看能不能空滑回机场。地面指挥员似乎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由单一的掌握他跳伞的高度,到掌握他空滑前进的距离和高度。

从理论上讲,每一架飞机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都有一个最佳的速度,这个速度就是使飞机能够下降最少的高度,而能前进最远的距离,在这个速度下飞行,就是飞机的最大空滑比。

在没有动力的情况下,飞机是用高度换取速度的,飞机的速度大,虽然在同等时间里能够前进更多的距离,但是损失的高度也最多;飞机的速度过小,虽然下降的高度比较少,但是飞机前进的距离更少。而只有用最大滑空比的速度飞行,才能在损失相同的高度前提下,前进更远的距离。

张志宏所飞飞机的最大滑空比是1:10,也就是说,如果飞行员保持最大滑空比的速度飞行,飞机每下降1000米的高度,飞机可以前进10公里的距离。他现在的高度是7500米,可以使飞机前进75公里,滑回机场是没有问题的。

这一结果使张志宏有点幸喜若狂,如果能滑回机场着陆,那是最好的结果,既能保证人的安全,也能保全飞机,真是十全十美的事情。

理论是理论,要把理论变成现实,也不是一件容易。

第一百四十四章:外场迫降(四)

 要使飞机保持在最大的滑空比向机场滑翔,要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要把速度保持好,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太大太小飞机都不能达到最大的滑空比;第二是飞机不能带侧滑,因为飞机只要一带侧滑,阻力马上就会增加,阻力增加,就会使飞机的速度减小,要保持速度不变,就要多下降高度,同样不能达到最大的滑空比。

要做到这两条,确实需要飞行员要有过硬的飞行技术,这是最难的仪表飞行。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仪表飞行,一般的仪表飞行,飞机不是在云中,就是在夜间,在一般气象飞仪表,也要把座舱用布帘罩上,使飞行员看不到外面,飞行员只有看不到外面的情况下,才能一心一意的按仪表飞行。

现在的张志宏就不同了,他要按照地表罗盘领航,要寻找机场,还要按照仪表保持好最大滑空比所要求的速度,这确实太难了。

张志宏检查了一下两个罗盘的指示,知道他的航迹是很好的,他利用下降率的大小把飞机的速度调整到最大滑空比的速度,记住当时的下降率,因为看下降率比看速度来得快,变化一点就能看出来,而速度变化二三十公里才能看出来,变化个三、五公里是看不出来的。

飞机一点点的下降,高度一点点的降低,前进了多少距离,张志宏是看不出来的。地面是很广阔的,飞机的速度又小,运动的角速度更小,飞机飞了很长时间,看地面的地标、地物,好像还在原地,所以他看不出来飞机的前进。

地面指挥员不停的询问他的高度,也在不停的通报飞机距离机场的距离,地面的领航员也在根据张志宏前一次报告的高度和后一次报告的高度之差,再根据雷达监测到的前一次飞机的位置和后一次飞机的位置,看飞机下降了多少高度,又前进了多少距离,计算飞行员是不是在最大滑空比的速度下飞行,帮助飞行员判断能不能飞回机场。

张志宏费力的操纵着飞机,这时飞机的速度只有每小时350公里,这个速度是飞机的最小机动速度,操纵飞机的动作量不能太大,动作量太大,飞机就可能进入失速状态,那样就会带来更大的麻烦。每修正一个数据,张志宏都是小心翼翼的操纵飞机,在修正航向时,他只能压很小的坡度,作小角度的转弯,而且操纵时手和脚的动作非常协调,生怕飞机产生侧滑,使飞机的阻力加大。

高度到了3000米以下了,飞机突然出现了剧烈的上下跳动和左右的摇晃,这更给张志宏的操纵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飞机就像漂泊在海上的小船,在海浪的推动下飘摇不定。座舱里的仪表指针也在不停的摆动,特别是升降速度表,随着飞机的上下,也在大幅度的摆动。张志宏两脚紧紧的踏在脚蹬上,右手紧紧握住驾驶杆,好像这样就可以减轻飞机的摇晃。

张志宏专心致至志的把地平仪关系位置保持好,因为地平仪是仪表之王,只要把它保持好了,其他的仪表变化点儿也没有什么关系。其他仪表的变化只是虚假的现象,如果地平仪变化了,才是飞机的状态真正的变化了。

按照理论计算,高度到了3000米以下,离机场的距离也应当在20公里以内了,应该能够看到机场了,但这里是山区,山沟里经常会有一些云雾出现,地面的能见度不是很好,机场还不能马上就看到。

地面指挥员又问了一次高度,张志宏如实的报告了自己的高度,同时指挥员也通报了一次张志宏的位置。

“080,你看到一号没有?”指挥员询问张志宏看没看到机场。

“还没有看到。”

“一号距离你还有10公里,在你的正前方。”

听到机场在自己的正前方,张志宏把飞机向左稍微转了一点角度,因为飞机的前方是遮盖地面最大的,也就是说,是死角最大的,为了能提前看到机场,所以张志宏向外转了一个角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