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长空英豪 >

第29部分

长空英豪-第29部分

小说: 长空英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在预备学校就已被淘汰的战友,他们连飞机都没有摸过。已经上了飞机,但没有坚持下来的战友,他们没有迈出第一步,也就没有以后的路。

张志宏庆幸自己的坚持,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所以他成功了。

对于他的成功,他的教员都感到吃惊,飞行那么不适应,吐的那么厉害,却能飞出来。林教员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这是他带飞过的学员中唯一的一个。

第四十八章 生死考验(八)

 明天就要飞航行了,飞行一大队三中队的学员在教员的带领下在做地图作业。

所谓航行,就是远离机场飞出去,再飞回来,在空中飞一个三角航线。这是锻炼飞行员领航能力和识别地标能力的一个练习。就像在地面开着车跑长途,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能否找到那个城市,这就是司机的地面领航能力。

在地面,找不到,可以停下车来找人问路,可是在空中就不行了。

空中本来就没有路,也不能把飞机停下来“问路”,能不能飞出去再飞回来,这就是飞行员的领航能力。

所谓地图作业,就是找出空中的“路”。

飞行员先按照预计到达的点,在地图上每两点之间划上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空中的“路”。然后再用一种专用的格尺——向量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和航向(方位),再按照飞行速度计算出应飞时间,在空中只要按照预计航向飞行,到了预计时间,下面的地标就是要到的城镇。

地图上量出的航向和计算出的预达时间在实际飞行中还不准确,因为在地图所量出的航行叫真航向,它表示的是地球上真正的东南西北,而飞机上磁罗盘是靠地磁指示东南西北的,由于地球上真正的南北极和磁南北极不在一个位置,有一定的偏差,这就是磁差,而且磁差在地球上每一个位置都是不一样的,有大有小,有正有负。在实际飞行中要进行修正。

飞机在空中飞行,还要受空中风的影响,侧面吹来的风,会使飞机偏离预计航线,这个受风影响的偏差叫“偏流”,前后吹来的风会减小或增大飞机对地面的相对速度,飞行中叫“地速”,使预计到达时间延长或拖后。

所以飞行员在做完地图作业后,还要在地图作业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在真航行的基础上减去正负磁差,换算成磁航向。飞行前还要根据气象台对空中风向风速的预报,计算出“偏流”、“地速”,加、减正、负“偏流”后,得出的航向才是真正的飞行航向,每段航线的距离除以“地速”才是该段航线的真正预达时间。

带着这样的数据去飞行,才能找到空中的“路”,才能飞得出去,飞得回来。

做完地图作业后,还要对着地图熟悉航线。熟悉航线就是在地图上划上线的地方,左右两侧10公里的范围内有什么明显的地标,诸如村镇,河流,水库,公路,铁路等等。村镇、水库为点(面)状地标,河流、公路、铁路为线状地标。对有参考价值的地标,要标注上距离航行的距离和预计到达的时间,以便在飞行时检查航迹是否正确。比如10分钟到达某个村镇,该村镇在航线左侧10公里,飞行中到了10分钟,飞机的左侧10公里正好有一个村镇,说明航线很正确,否则就是飞偏了。

这就是地标罗盘领航。

这次航行选择的航线是机场——平瑶——大寨——机场,转弯点都是有名的地方。团里领导想让大家在离开初教团之前,再好好看一下山西的好风光。

有一首歌唱得好: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到底怎么个美法,大家到了山西,整天忙于训练,从来没有机会去观赏,正好乘着飞行训练的机会,到空中去领略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月的天气,大地已是绿装盛裹。张志宏和林教员同乘一架飞机去飞航行,飞机起飞后,转弯通过机场上空,对向第一个转弯点的航向,计下时间,向平瑶飞去。

飞机在空中平稳的飞行,机身下,一片片农田向后缓缓流去,一个个村庄也缓缓向后流去。虽然飞行高度不是很高,2000米的高度,但看地面上的景物,已不是十分清楚。

一路上张志宏按照地面的准备,每隔五分钟检查一次航迹,应该看到的地标在规定的时间都看到了,而且位置也很准确。到了预达时间,机身下出现了一片比较密集的房屋,方方正正,这就是平瑶。

飞机开始转弯。

“我操纵,你看一看吧。”张志宏的耳机里传来了林教员的声音。

教员们每次带飞航行,都是这条航线,对下面的地标已经非常熟悉了,他想让学员好好看一看。

乘着飞机转弯向左边倾斜的好时机,张志宏向下看去,只见平瑶是一座方城,在正方形的城墙内,有很多的房子,一条条街道又把房子分成一个个小块。平瑶是一座古城,没有华丽的现代建筑。从空中看,也只能看到黑乎乎的房顶。

飞机转弯对向第二点的航向后,改平坡度,又向下一点飞去。

第一段航线基本是在晋中平原飞行,第二段航线是向晋东山区飞去。机身下成片的村庄已不多见,只在山沟里,河道边有一些零星的房屋。看不出山的高低,只感到地面离飞机比较近了。

飞机的高度表是根据大气压力的大小来指示高度的,高度表的零点是以起飞机场标高为准的。到了山区,虽然飞机的高度表指示的高度很高,但减去山的高度,所剩下的高度就不是很高了。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飞行高度要高出航线两侧20公里内最大标高200米以上。

看时间快到第二个转弯点了,机身下面出现了层层的农田,像一条大鱼的鳞片,一块一块,顺着山体由下而上,层层叠叠,这就是“大寨田”。

张志宏感叹大寨人战天斗地的壮志,佩服他们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

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圈航行飞完了,在航校初教团的飞行也画上了一个句号。

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就要离开初教团了,飞行一大队在空勤灶设宴欢送毕业学员。本来就不错的空勤灶伙食,这时更显得丰盛,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摆满了桌子。

虽然到飞行团后,逢年过节,空勤灶都会餐,饭菜都是这样的丰盛,但今天的意义不一样,大家的心情不一样,高兴中伴有难舍,兴奋中含着难离。

尽管如此,热烈的气氛还是占据了主流,所有的学员都向教员敬酒,感谢教员的培养。

张志宏更是频频向自己的教员敬酒,向别的教员敬酒,向中队领导敬酒,向大队领导敬酒,他要特别感谢教员和领导的培养,要不是教员的耐心指导,要不是领导的手下留情,自己也不会有今天,也不能同大家坐在一起喝这个庆祝酒。

张志宏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不知不觉他喝醉了。

欢送会后,他们将要奔赴新的岗位,继续深造。

前面的路程还很长,还有新的困难和考验在等着他们。

第四十九章 千锤百炼(一)

 对于飞行员的训练里程来说,飞完了初教机,才相当于地方学校的小学毕业,飞完了高教机,才相当于中学毕业,在部队的训练基地训练完成后才相当于大学毕业。

如果按照汽车驾驶员的标准,飞完了初教机,才拿到了C票,飞完了高教机才拿到了B票,飞完了四种气象,成为全天候飞行员,才算拿到了A票。

要成为全天候飞行员谈何容易,不仅机种的变化要从头学起,起落航线、特技、编队、航行等等,每个练习都要带飞、单飞,就是同一个机种,从头学到尾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何况有些练习,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没有适合的天气,想飞也飞不成。

张志宏他们到初教团前有60人,除了停飞的、牺牲的、留在航校当教员的,还有44人转到高教团去训练。

由于山西的航校已容纳不下更多的学员,上级决定让他们到别的航校去训练。

告别了初教团的领导、教员,他们一行44人乘上西去的列车到新的航校,新的训练团去训练。

时间已到了1969年的8月。

火车昼夜兼程,先在山西的大地上奔驰,由晋北,到晋中,再到晋南,到了风凌渡,跨过黄河,再一路向西前进。

虽然还不能叫他们飞行员,严格的讲还是学员,但是待遇已经是飞行员的待遇,外出要讲究卫生,不能乱吃东西,饭前要洗手等等。大队伍行进有航空医生(简称航医)跟随,随时掌握身体状况。

三年前张志宏走过这条路,那是他被选上飞行员前往部队的时候。那时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路,到什么地方去,只是懵懵懂懂的跟着别人走,一切都感到新鲜,一切都感到好奇。好多东西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现在不一样了,他不仅见过火车,坐过火车,就连飞机都坐过了,而且还会开了。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解放军这个大学校真是锻炼人。

现在他知道,火车前进的铁路是陇海线,要去的地方是他的家乡。虽然路过家乡,但是不能回家。他真想念家中的亲人,真想下车去看看他们。特别是母亲,可能每天都在依门而望,盼着远在他乡的儿子的归来。

但是军队的纪律不容许他随便回家,他只能远远的遥祝,希望父母身体健康,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等我学成后一定会回去看你们的。

刘大庆也在初教团毕业了,又和张志宏同坐一列火车返回了家乡的地界,两人坐在一起,唠起了当时乘车去部队的情景。但是25个人向东而去,现在再回来,只有他们两人,其他的有三人已经在预备学校就被淘汰了,剩下的有十几个人转到别的航校去训练,还有几个前途如何,还不可知。

火车经过一天多的飞奔,下午到了一个小站。这里没有大车站的繁华,没有更多的人上下车,除了张志宏他们一行40多人下车外,上下车的人只有零星数人。这里离机场还有一段路程,来接他们的是两辆大解放。

大家七手八脚的将自己的行李搬上车,每个车20多人,加上行李满满当当,等大家都上了车,扣好了车厢,汽车开始向机场行进。大家分站在车厢的周围,浏览着沿途的景物。

虽然是8月的天气,正是万物生长的好季节,但是这里看不见茂盛的树木,翠绿的田地。脚下是一片黄黄的沙海,上面长着稀稀拉拉的叫不出名的植物,有的地方干脆寸草不生,原来这就是河西大戈壁。

这里还不是沙漠的腹地,只是边沿,就已经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你们看,前面好像是一个湖,有好多的水。”陈大壮首先发现了新大陆。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确实是一个湖,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蓝光,好像还有水气袅袅上升,“湖”周围还有隐隐约约的树木。看距离不是太远,可是汽车开了好长时间,仍然没有到达那里。

车上接他们的王航医告诉他们,这是沙漠幻觉,就像海上的海市蜃楼一样,有时还可以看到城市、楼房。被困在沙漠里的人,经常被这种幻觉所迷惑,以为前面有水,可是怎么也走不到,直到渴死。

正当大家对这种幻觉不解的时候,远处又出现了壮观景象,一个个圆圆的“大柱子”拔地而起,直冲霄汉,笔直挺拔,像一座座大烟筒,但是比烟筒要高很多。

王航医又告诉大家,这是沙漠里被旋风卷起的沙子,唐朝诗人描写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这个“大漠孤烟”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