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风流-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益,那作为武将的他会非常无奈,也会有受辱感的。当然他也会坚决反对的!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反对有没有作用!
裴行俭也奇怪,王晨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怎么会想这么长远,从这般高度考虑国家大事?
这个少年人,真实的身份究竟是什么?他嘴里所说的那个“师父”,究竟是何方高人?
裴行俭相信王晨身后肯定有一位“高人”,相授这些技艺,还有刚才所说的这些政治观点,不然这般年纪的少年人,不可能有这般厉害的,什么都懂。即使天才,也不可能这样。据裴婉舒所说,还有他自己的猜测,王晨的才学方面也肯定不错。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样的佳句,肚子里没点才学,怎么可能随口吟的出来?
这个少年人,太让人难以捉摸,注定不可能是个简单的人物。
但裴行俭再怎么想,也想不到王晨并不是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人,是个被后世现代人灵魂附体的“组合人”,知识面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都丰富,对于历史的评判有太多现成的观点可以引用,视角可是超过了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
见裴行俭附和了他的观点,王晨更是大喜,趁势说道:“裴大都护,其实只要让朝中大臣明白这个理,清楚和亲的危害,肯定能阻止再次和亲的事发生!战争让女人走开,国家的安宁,边关的稳定不是靠送女人来换取的,也不能再做那些壮大敌对势力的事了,现在吐蕃人的祸害还不是个教训吗?!”
裴行俭听了并没马上回话,而是背着身子踱了两步,走到窗前,推开了窗子,在深吸了几口扑面而来的寒气后,这才轻轻地说道:“可惜某并没身在朝堂,而是在安西戍边,即使想反对,也没能力去做点什么!要是现在吐蕃人到长安请婚,皇帝和皇后又有此意,反对的大臣不多,那某有一万个理由反对和亲,也没个说处!即使某说了,位卑言轻,也没人会理会的!”
说着长长地叹了口气。
听裴行俭有点失落地说这话,王晨心里一动,几乎冲口而说道:“裴大都护,小子猜着你会很快就被召回京,到长安任职的!要是你回京任职,那你肯定有机会,也有能力去阻止可能再次发生的和亲事!”
“怎么可能?”
;
第五十六章 三个要求()
王晨的话再次让裴行俭吃惊。他怎么会这样说?要知道这不是能随口乱说的事!
外贬的官员,被召回京任职,那要有很好的机会,或者得到了朝中某个特别人的一再举荐才可,至少在裴行俭自己的感觉中,这样的机会还没有到来,因为在他所知中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迹象。
王晨又是凭什么这样说呢?
王晨看出了裴行俭脸上的吃惊,有点小小的得意起来,但也马上说明了自己这样说的理由:“裴大都护在安西多年,立下了卓著的战功,朝廷念你功,肯定会召你回京的!相信不只我,任何人都会这么想的!”王晨当然不能说,历史记载中就是这样,你裴行俭在安西呆了十多年后,在某年被召回朝,任吏部侍郎,主持人才的选拔、官员的升迁,最后还担任好像是礼部尚书,右卫大将军等职。
“呵呵!要真是这样就好了!”裴行俭一脸的自嘲。也关了窗户,走回到刚才所立之处。
虽然说在安西十几年的磨练下来,让他对许多事都看淡了,平ri间有种宠辱不惊的心态,但真的要让他一直终老在安西,他也万分不情愿的。裴行俭对自己的才能还是挺自负的,一直以来雄心壮志都不曾磨灭,想进一步有所为。要想有更多的作为,那当然要回京,回到长安去任职。
外放的官员,职务、品阶达到他现在这个高度,已经是极限了,只有回长安当京官,才能实现进一步有所为的这个愿意。他早已经在想,朝廷会在什么时候召他回京任职,他也觉得,朝廷早就应该召他回京任职了。他在安西呆了这么多年,所作所为都是可圈可点,任何一方面都超过了此前几任,无论是军功还是政绩论,他都有资格任更高职务的官阶了。
只是机遇却一直没降临到他头上,他在安西可整整呆了十六年。
他来安西时候,女儿还没出生,如今女儿都十六岁了!
人一辈子,有几个十五年啊?
只不过这些不平、怨天由人的埋怨、愤愤,平时都埋藏在心里,从不会对人表示,但不知道怎么,今天与王晨这一番交谈,听了王晨最后那几句有点玩笑xing质一样的话,说他很快就可以回京任职后,他忍不住心chao起伏了,这些年被刻意压抑的诸多想法,在刹那间翻腾上来,怎么压不住。
他自己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类似的话他与张虔勖、刘敬同等人都有谈论过,但从来没有这种感觉起来,裴行俭很不理解自己在王晨面前心态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或许是把王晨当作一个特别的人,一个有特别才能的人来看待了吧,觉得这个少年人,心智远非常人可比,他所说的话是非常有份量的,并不是玩笑话!
看到裴行俭脸上有点略微的伤感,王晨也不知哪来的勇气,以很坚定的口吻说道:“裴大都护,小子没乱说,小子敢与你打赌,不出两年,朝廷肯定会召你回京任职的!或者明年,朝廷就会召你回京任职了!而且裴大都护回朝后,会任朝中要职,做出许多让后人敬仰的成就来!”
真遗憾,他并不知道原来的历史上裴行俭到底是哪年回京任职的。
这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裴行俭回京任职这并不是件很大的事,历史书上没记载也有可能,或者只是一笔略过没太让人在意,他这种一目十行看书的人,直接略过上面的记载也很有可能。
再者,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候的年号太复杂,到了后面,差不多一两年就会改年号,甚至一年两个年号也不一定,研究唐史的人,也不容易记清楚哪年发生了什么事,更何况他这样的“伪唐粉”。
他只是抱着一种兴趣去了解唐朝时候发生的事,关注的只是唐朝历史上发生了哪些大事。唐朝历史上有哪些大事件发生他基本有点数,但他根本记不清哪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个大事在哪年发生!
要说王晨记住的,只有咸亨元年的大非川兵败了!
记住这件事,也只不过咸享这个名,很熟悉,大非川兵败又是大唐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在裴行俭何时回京这件事上,没办法做到完全的未卜先知,王晨当然不敢说的太肯定,不敢说到底几年后这位大唐名将会回长安任职,但他敢说,裴行俭回京后,一定会做出许多成就来的!
见王晨说的还真像那么一回事,裴行俭嘴角浮出一点意味深长的笑容,接口道:“某当然愿意和你打这个赌!”这个赌有什么不敢打的呢?他要是输了,也是心甘情愿的!
“要是小子所说的话没成现实,那我甘愿任裴大都护处置!”王晨马上接上了话。
裴行俭注目着王晨看了看,微微地笑了笑:“那好,要是你的话应验了,那某可以答应你三件事!这三件事你可以在安西与我提,也可以回长安后再向我提!”
“三件事?”王晨愣了一下,一种难言的喜欢马上从心里而生,“那好,一言为定,要是小子的话应验了,那我就不客气向裴大都护提三个要求!”
可以向裴行俭提三个要求,王晨当然知道可以提三个要求意味着什么,这种话从裴行俭这样的大人物嘴里说出来,那肯定不是一般。这三个要求不会就是生活中泛泛简单的事,裴行俭不可能拿些鸡毛蒜皮的事来糊弄他的,这肯定喻示着三件大事,三件举足轻重的事。
“要是我向他提,将裴婉舒嫁给我,那他会不会答应呢?”王晨不自觉地冒出了这念头来,眼前也马上浮现出裴婉舒那俊俏的模样,凹凸有致的身材,那触之非常有弹xing,让人不自禁心跳加速的胸部,秀长坚实、摸上去非常光洁的小腿……
但在裴行俭的注视下,王晨也马上收住了杂念,露出一本正经的神se。
心里也在惴惴,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经常往这些男女之事上去想?
难道就是因为少年人的血气方刚之故,想发泄过于旺盛的jing力?还是喜欢上了那个让许多人害怕,但逗着玩非常有味道的漂亮女人?所以不自觉地就往这方面去想?
;
第五十七章 额外的要求()
今ri这番谈话,王晨觉得与裴行俭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即可找到)
如果说前面这些天的交往,裴行俭让他感觉到一定程度的高高在上的话,那今天这番话后,他觉得与裴行俭近乎平等相待了,至少心理上的落差几近没有了。
他是知道裴行俭在安西的威望,不只他部下的将领及官员很害怕他,连包括突厥部落头领在内的安西境内大部分有头有脸的强势人物,对裴行俭都非常忌惮。他曾听裴婉舒讲,有一次一个叫突奇施的突厥部落头领来朝见裴行俭时候,曾被裴行俭的威严吓的几个晚上没睡好。
这足够证明裴行俭是个让人感觉到害怕的人,但王晨自与裴行俭见面后,并没对这个大人物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出现过,在他感觉中,裴行俭是个可以信任的长者。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出来,他自己也不清楚。
而今天过后,两人之间有了这个赌约,裴行俭会以答应他三个请求为赌注,王晨觉得他与裴行俭之间的关系,披上了一层微妙的外衣。裴行俭为何这般礼物他,他并不是很清楚。
但王晨知道,裴行俭会这样做,肯定是看出了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不然这个大唐名将不可能如此礼待他的。
在走出裴行俭所住的地方时,王晨可是很兴奋,兴奋的都忘记了向裴行俭打探了下裴婉舒的伤情现在到底如何了,需不需要再救治。今天来见裴行俭之前,他可是打定主意,想去看看裴婉舒的。
不过也不在他跑出那个园子,在雪地上滑了一下后,马上就醒悟过来,今天把这一件“大事”忘记了!但又不能折回身去问裴行俭,那样太唐突了,也会让裴行俭感觉到他怀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也就在他匆匆走出裴行俭所住的地方,在园子外愣了一会神,琢磨着该用什么办法去探望一下裴婉舒间,听到有人在远远地招呼他,“王公子,王公子……”
抬眼一看,却是程务挺,这小子一边打招呼,一边向他跑了过来。
想到昨天晚上这个可恶的家伙粗腿压了自己半宿,王晨心里就一直恨恨,但也只能堆着笑,上前作礼,并在很亲切的声音问候道:“程将军,你去裴大都护那里吗?”
“不是,我正找你呢!”程务挺喘着粗气,蹦跳几下抖去靴子上的雪,一脸兴奋地说道。
“哦?!找我有事吗?”王晨一脸的紧张,这个家伙不会又拉他去喝酒?
记忆中他可从来没喝醉过,但昨天晚上却没预料地喝醉了,喝的够惨!
程务挺一点都没在意王晨说话时候的怪怪神态,作着礼,一副无耻地笑:“王公子,我临时组了一小队人马,希望你能帮忙训练这个小队人员的滑雪技术,我有非常重要的事要带他们去做!”
一听程务挺又